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消散的现代性

書城自編碼: 194602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美]阿帕杜莱
國際書號(ISBN): 9787542638380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12-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5/176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2.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HK$ 61.6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HK$ 436.8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HK$ 87.4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售價:HK$ 266.6
留学早规划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HK$ 76.2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HK$ 88.5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HK$ 76.2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HK$ 87.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8.3
《现代性的终结:虚无主义与后现代文化诠释学》
+

HK$ 53.0
《现代性的五个悖论》
+

HK$ 47.7
《全球化——人类的后果》
+

HK$ 106.2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知识,权力与自我》
+

HK$ 76.7
《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
+

HK$ 85.8
《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
內容簡介:
全球化或许意味着托马斯·弗里德曼所描述的“平的世界”,马歇尔·麦克卢汉所构建的“地球村”,或者马丁·阿尔杜劳的“无国界世界”,而对印度裔人类学家阿尔君·阿帕杜莱而言,与其说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不如说它建基于想象之上,并日益呈现出流离与散裂的面貌。
《消散的现代性》为全球化的文化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框架,它指出想象在今日世界具有现实的社会力量:不仅为身份认同提供了新的资源,也为创造民族-国家的替代方案提供了新的能量。作者审视了当今全球化时代——其特色是大众迁移与电子媒体的孪生力量,并对大众消费模式、多元文化主义论争与族群暴力提出了新的见解。
我希望能以人类学对文化维度的强调为全球化争论带来一个重要转向,这一点在我作为区域研究学者所经受的训练和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阿尔君·阿帕杜莱
關於作者:
阿尔君·阿帕杜莱(作者)著名人类学家。1949年出生并成长于印度孟买,后赴美国求学,获芝加哥大学博士。曾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与南亚语言及文明教授、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耶鲁大学城市与全球化中心主任、新学院全球倡议资深导师,现任纽约大学斯坦哈特学院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系教授。主持过芝大全球化计划,担任诸多公共及私人组织(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顾问,并长期关注全球化、现代性、种族冲突等议题。著有《殖民统治下的崇拜与冲突》(Worship
and Conflict under Colonial Rule)、《对少数者的恐惧》(Fear of Small Numbers
等。
刘冉(译者)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发展以及民主化理论。
目錄
致谢
1.此时此地
第一部分全球流动
2.全球文化经济中的散裂与差异
3.全球族群景观:跨国人类学的一些问题
4.消费、持续期与历史
第二部分现代殖民地
5.把玩现代性:印度板球的去殖民地化117
6.殖民想象中的数字
第三部分后民族地带
7.原生论之后的生活
8.爱国主义及其未来
9.生产地方性
参考文献
索引295散逸的现代性致谢
內容試閱
致谢
本书写作时间长达六年,在此期间与众多人士及机构的往来,令我获益良多。本书的想法在1989—1990年期间逐渐成形,当时我正以麦克阿瑟学人(MacArthur
Fellow)的身份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前沿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进行研究。书中某些部分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写就的,当时我在其跨国文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ansnational Cultural Studies)任共同管理人。本书完成于芝加哥大学,我在其人文学院(Chicago
Humanities Institute)获得了大量的跨学科对话,也曾受益于全球化研究计划(Globalization
Project)的活力。在芝加哥期间,跨文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anscultural
Studies,前身为心理-社会研究中心[Psycho-Social
Studies])的对话与辩论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民族与国际视角。
以下人士曾就本书的不同部分和版本为我提供过宝贵的批评与建议:Lila Abu-Lughod, Shahid Amin, Talal
Asad, Fredrik Barth, Sanjiv Baruah, Lauren Berlant, John Brewer,
Partha Chatterjee, Fernando Coronil, Valentine Daniel, Micaela di
Leonardo, Nicholas Dirks, Virginia Dominguez, Richard Pardon,
Michael Fischer, Richard Fox, Sandria Freitag, Susan Gal, Clifford
Geertz, Peter Geschiere, Michael Geyer, Akhil Gupta, Michael
Hanchard, Miriam Hansen, Marilyn Ivy, Orvar Lofgren, David Ludden,
John MacAloon, Achille Mbembe, Ashis Nandy, Gyanendra Pandey, Peter
Pels, Roy Porter, Moishe Postone, Paul Rabinow, Bruce Robbins,
Roger Rouse, Marshall Sahlins, Lee Schlesinger, Terry Smith,
Stanley. Tambiah, Charles Taylor, Michel-Rolph Trouillot, Greg
Urban, Ashutosh Varshney, Toby Volkman, Myron Weiner, 与Geoffrey
White.那些我不慎忘记提及的人士,请接受我诚挚的歉意。
有几位人士的支持尤为慷慨和广泛,在此特别提及。我的老师、朋友和同事Bernard S.
Cohn,他在1970年启迪我踏上了人类学与历史学的旅途,自此之后他一直源源不断地为我提供观点、友谊和扎实的批判。Nancy
Farriss总使我保持警醒,让我牢记历史,比较面临的挑战,牢记忠实于档案记录的意义。Ulf
Hannerz自1984年起就一直是我研究全球现象的搭档,我们在行为科学前沿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ial Sciences,在帕罗奥图[Palo Alto])共同度过了一年时光。Peter
van der Veer在费城和阿姆斯特丹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友谊、智慧与激烈的辩论。John Comaroff和Jean
Comaroff,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他们为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带来的刺激,都以各种方式参与塑造了本书。Sherry
Ortner一开始就鼓励我开展这一项目,并为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细心审核了本书手稿,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我也要感谢另一位匿名的审稿人。Dilip
Gaonkar与Benjamin Lee本书所属系列的共同编辑作为朋友、同事和对话者所提供的多方面支持,三言两语难以表述。Homi
Bhabha, Jacqueline Bhabha, Dipesh Chakrabarty, Steven Collins,
Prasenjit Duara以及Sheldon
Pollock提供了诸多想法,即使只是初成形阶段,也极大地有助于我完成此书并设想出诸多可能的未来。
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总编Lisa Freeman,以及Janaki
Bakhel(之前在此出版社任职)一直陪伴着我,既富耐心又多方鞭策,既提出批判建议,又展现了编辑智慧。
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许多学生都曾成为我灵感与活力的来源。以下人士的研究曾丰富了本书的观点,必须特别提及:Brian
Axel, William Bissell, Caroline Cleaves, Nicholas De Genova,
Victoria Farmer, Gautam Ghosh, Manu Goswami, Mark Liechty, Anne
Lorimer, Caitrin Lynch, Jacqui McGibbon, Vyjayanthi Rao, Frank
Romagosa, Philip Scher, Awadendhra Sharan, Sarah Strauss, Rachel
Tolen, Amy Trubek, 以及Miklos Voros. 我要特别提到Eve Darian-Smith, Ritty
Lukose和Janelle Taylor,他们不但在学术上对此书有所贡献,也提供了实际的帮助。Caitrin
Lynch编制了一份极好的索引。在催生此书的复杂过程中,Namita Gupta Wiggers和Lisa
McNair亦曾伸出援手。
此书与我的家人是分不开的,他们总是慷慨地支持我,有时甚至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我的妻子与同事,Carol A.
Breckenridge,在每一页上都留下了她的踪迹;本书是我们生活冒险的又一次记录。本书题献给我的儿子Alok,并伴随他长大。他满怀爱的才能和对生活的激情;这始终提醒我,书本不是世界本身——书本是谈论世界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