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HK$
437.8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21.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HK$
75.9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HK$
85.8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HK$
74.8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HK$
105.6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HK$
97.9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HK$
135.1
|
編輯推薦: |
1.本书的作者既有长期研究语文教学的大学教授,又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使得本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
2.书中以课堂实录的形式讲述阅读教学涉及的主要问题,读者拿来就可以用,实用性较强。
3.书中选取的阅读教学文本多为教材中的经典文本,示范性较强。
4.书中涉及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方面面,可谓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好帮手。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中学阅读教学设计指导书。它具有以下特点:
涉及面广:全书分基础篇和体裁篇,涉及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方面面;
角度多维:书中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媒体的运用等角度入手,全方位介绍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进而介绍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戏剧的具体教学策略,层层递进;
案例翔实:书中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40个教学设计实例来示范阅读教学技巧,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展开,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有理有例:全书共分十讲,每一讲都包括“且读且思”、“实用兵法”、“教学方案”三个板块,以例说理,全面阐述了中学阅读教学的理念、方法与策略。
|
關於作者: |
丛书主编简介
刘海涛 教授
湛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广东省精品课程《写作》负责人,兼任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广东写作学会副会长、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长期从事文学、写作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级“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多项,获广东省社科成果优秀奖、广东省高校教学优秀成果奖多项。出版《新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文学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文艺鉴赏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微型小说学研究》(三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写作学新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小说的读与写》(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等。
本书作者简介
李浩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硕士,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广州开发区中学。
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坚持实践“教是为了不教”的语文教学理念,倡导“读、品、写”教学方法,任教初中、高中语文17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主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1项、区级教育科研课题1项,参加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多篇,主编《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名著导读?经典外国小说》(南京大学出版社)、“读?品?悟”丛书(九州出版社)、“读名篇?学写作?懂人生”丛书(军事谊文出版社),编写《新课程语文教材教法》(暨南大学出版社),参编教辅书多本。
王林发 副教授
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湛江师范学院精品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负责人。
致力于作文、阅读、写作的教学与研究,主持省厅、学校科研项目多项,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优秀奖等奖项。在《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
多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4篇。主编《新课程语文教材教法》(暨南大学出版社)、“创新语文教学”系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名著导读”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读?品?悟”
丛书(九州出版社)、“读名篇?学写作?懂人生”丛书(军事谊文出版社)等。
|
目錄:
|
基础篇
第一讲 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何从教师活动的角度进行设计
【教案1】 把脉学情 针膏药肓
【教案2】 找准切口 力求出彩
【教案3】 吃透教材 明确重点
【教案4】 细化目标 胸有成竹
【教案5】 精心设计 科学高效
第二讲 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何从学生活动的角度进行设计
【教案6】 目标具体 要求明确
【教案7】 过程合理 循序渐进
【教案8】 恰当评价 调控课堂
【教案9】 激活思维 玉汝于成
【教案10】 尊重主体 善待生成
【教案11】 处理内容 选好入口
【教案12】 搭架造梯 导学助力
第三讲 此曲只应天上有—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教案13】 找准切入点 张扬个性
【教案14】 点击兴奋点 调动参与
【教案15】 捕捉生成点 愤悱启发
【教案16】 寻求发散点 闪亮课堂
【教案17】 形成整合点 浑然天成
【教案18】 利用空白点 妙不可言
第四讲 删繁就简三秋树—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结构
【教案19】 环节流畅 节奏分明
【教案20】 详略有度 主次得当
【教案21】 层次清楚 行云流水
【教案22】 重点难点 有的放矢
【教案23】 长短讲究 张弛有致
第五讲 好风送我上青天—如何恰当利用教学媒体
【教案24】 传统教学手段 朴实间见真功
【教案25】 现代媒体手段 精彩中显身手
体裁篇
第六讲 小说—如何扣人心弦藏妙招
【教案26】 别出心裁 耳目一新
【教案27】 投其所好 用其所长
【教案28】 虚实相生 激发兴趣
第七讲 散文—如何欲擒故纵巧渲染
【教案29】 抓准关键 指向要害
【教案30】 扣其所问 辨其所惑
【教案31】 启智开慧 引思导学
第八讲 诗歌—如何情真意切语心声
【教案32】 师生合力 互动生成
【教案33】 击其节骨 点其金睛
【教案34】 形象入心 润物无声
第九讲 杂文—如何入木三分露锋芒
【教案35】 创设教学情境 生成课堂问题
【教案36】 鼓励自主解读 提高自我意识
【教案37】 合作寻求答案 训练实践能力
第十讲 戏剧—如何一波三折展张力
【教案38】 鉴赏 让戏剧与思辨结合
【教案39】 表演 让戏剧与审美结合
【教案40】 评价 让戏剧与创新结合
|
內容試閱:
|
【教案16】 寻求发散点 闪亮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个性化阅读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寻求学生思维的发散点,使课堂闪亮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应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先教会一般方法,然后从简单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思维技巧和关键,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中闪光,如此,课堂才容易出彩。
(2)善于质疑。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学贵有疑,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的每一次质疑,都闪烁着他思想的光芒,包含着他创新的追求。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质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3)平等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意味着学生要从各种束缚、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也意味着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学生生命旅程的快乐驿站。
(4)多维评价。个性化阅读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语言。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教学范例:《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可结合《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对这篇故事的背景做简略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个大致的了解。为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质疑精神,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它在整个楚汉斗争中起着什么作用?你觉得最能吸引你的是哪些段落?最难懂的是哪些段落的语句?学生只有认真阅读课文和注解,并独立思考才能回答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略加补充,帮助学生获得明晰的历史观念,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重点上来。就人物形象分析而言,教学重点应是项羽的形象。但从文字数量来说,直接写项羽的文字远不及写刘邦的文字多,甚至还没有写项伯的文字多。要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烘云托月的写法。在写法分析中,三言两语讲述其余人物,这些简略的点拨又都与塑造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有关。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强调阅读课文,尤其要突出朗读,所有的分析都要根据文本进行,切忌脱离课文进行架空的分析。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读懂课文,理解掌握“因”、“如”、“举”、“谢”、“意”等多义词,“军”、“目”、“间”、“翼”、“活”、“王”等活用词,以及“具告以事”、“孰与君少长”、“客何为者”等特殊句式。
(2)了解司马迁及《史记》,了解鸿门宴的相关背景,学会简单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3)学习司马迁身遭酷刑、发奋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从项羽这个人物性格的弱点入手分析他悲剧结局的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
掌握多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人物形象的刻画。
教学难点
分析项羽的形象。
导学方法
(1)诵读法:让学生在听读、朗读中体悟、理解课文。
(2)讨论法:通过交流讨论活动,质疑、释疑,扫清阅读障碍,理解文章内容,交流看法,学会分析和评价。
(3)比较法:通过比较,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指教学任务
师:人们常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鸿门宴上错综复杂的斗争显示出哪些人的英雄本色呢?(板书“英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鸿门宴》第三、第四节,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
师: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生大声读课文)
师:请第三小组指派一位同学读第三节,请第四小组安排一位同学来评价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学生朗读课文)
生1:读音较准确,停顿也较好,不足之处是感情不够。
师:比如,对于刘邦、项羽初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感情呢?你能读一遍吗?
(生读)
师:这个读法大家觉得如何?他读的时候,刘邦的话他读得比较小声,而项羽的话则读得很大声,很理直气壮的感觉。这样处理有没有道理?
生:……
师:再提示一下,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当时项羽、刘邦两人的处境如何?谁在军事力量上占优,谁在军事力量上处于劣势?说话的语气应当如何才恰当?
生:哦,明白了。
师:是的。×××同学的处理是恰当的,非常好。看得出他读书非常用心,能从细节上把握问题。我们了解了人物的处境和性格特点,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就可以读出感情来。
……
三、再读课文,研究矛盾冲突
师:我们刚才谈到鸿门宴上的斗争错综复杂,请大家速读两节文字,找出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地方,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生1:范增用眼睛示意,多次举玉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闯帐;樊哙斥责项羽。
生2(举手发言):老师,我把这几个情节概括为“一个一波三折的曲线”,您看这样行不行?
师:好啊!这样很形象。这些冲突正可谓一波三折。同学们以后研究较为复杂的矛盾冲突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通过矛盾冲突展示人物性格是一种常用方法。
……
四、三读课文,品味细节描写
师:表现人物还要通过细节描写,比如动作、语言、神态等。请大家再研究一下课文,看看哪个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明理由。
生1:“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这里表明项王心地坦荡,没有城府。
生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这里显示出范增的决心,项王的犹豫、不果断。
生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表明项羽内部出了内奸。
师:这说明项羽在用人方面的才能如何?
生3:不听范增之言,不善于用人,内部意见不统一。
(师微笑点头首肯,示意生继续发言)
生4:“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里运用了夸张的写法,显示出了樊哙的勇猛。
师:也表明了樊哙对刘邦怎么样?跟项羽比起来,刘邦在用人方面的才能如何?
生4:忠心耿耿。说明刘邦善于收买人心,善于用人。
师:说得很好!请继续发言。
生5:“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樊哙的这句话和刘邦的说法完全相同,说明他们事前开了会,统一了意见,准备充分,考虑周密。而项羽这边就没有做到这点。虽有范增献计,但项羽没有真正听进去,意见没统一。
师:这个分析很到位!有两个细节是我在研究课文时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是“范增数目项王”,这里的“目”是用眼睛示意,假如我就是项王,我想请一位同学扮演范增用眼睛示意我“杀”刘邦。(指定前排一学生)来,请你表演一下。
(生用眼睛表演斜视,课堂响起掌声)
师:这位同学的表演很好,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情形。还有一个细节“常以身翼蔽沛公”,什么叫“翼蔽”?
生6:像鸟的翅膀一样挡着。
师:胳膊怎么会像翅膀一样呢?
生6:上下活动啊。
生7:我看过电视剧《大汉天子》、《东周列国》,秦汉时期的衣服比较宽大,抬起来就很像翅膀,也许不需要来回舞动。
师: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五、四读课文,评析真英雄
师:楚汉相争最主要的人物是刘邦和项羽。谁是真正的英雄(板书:英雄刘邦、项羽)?找三个以上的句子,分组讨论,然后推荐一位同学来讲解这几个句子,并阐述理由。其他小组也可以就这几个句子提出自己的意见。
(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自己的意见;分成两派,各派代表发言)
生1:我们认为刘邦是真正的英雄。(分析句子:樊哙“与之同命”,说明刘邦善于用人,这是侧面描写。“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说明刘邦能言善辩,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表明刘邦军纪严明,理想远大,志向远大。)
生2:我们认为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分析句子:“项王默然不应。”—做事光明磊落,耿直正派,不搞阴谋诡计。或者说他不屑采用这个方法,坚信自己可以战胜刘邦,很自信。)
生3(支持刘邦派急插言):这说明项羽优柔寡断,是妇人之仁。考虑不周到,不善于用人。缺乏政治头脑!
师:虽有道理,但先让人家把话说完嘛!看看人家的理由充不充分,等会儿我们再来争论。
生4(支持项羽派继续分析):“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这表明项羽英雄惜英雄,光明磊落。“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这说明项羽重信义。说了就应该做到,不是言而无信。信守诺言,最后虽败,但又有谁能说他不是英雄?
师:请问刘邦派,赞不赞同?
生1:有道理。不以成败论英雄。
师:是啊,不能单纯以成败论英雄。对同一个问题,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只要有自己独到的思考,言之有理,都是我们应该鼓励的。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我个人认为项羽是个真正的英雄—虽然他的确有很多缺点,比如不善于用人,优柔寡断等。项羽的悲剧可以说是性格的悲剧。法国哲学家萨特说,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项羽有缺点的性格成就了一个失败的英雄。他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也有“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柔情。他做事光明磊落,活得有尊严;自刎乌江,死得很壮烈。临死前“天亡我也”一声叹息,司马迁痛惜他“不自责”、“不觉寤”,钱钟书赞赏他“不服气”、“意未平”。他在天地之间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后来,南宋的词人李清照想起这位英雄,写下一首著名的诗。让我们齐读这首诗歌。(出示多媒体课件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齐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这节课的课后作业是写一篇小论文,题目就是“项羽—真正的英雄”或者“刘邦—真正的英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到这里。下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