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
售價:HK$
52.8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HK$
74.8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HK$
65.9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HK$
64.9
《
浪潮将至
》
售價:HK$
86.9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
內容簡介: |
与《一个年代的副本》不同,本书收录了作者之前在报刊上那些“以书为本”的专栏中的主要作品,但这些作品在进入本书之前大都又经过了一丝不苟的改写。其中不少的作品甚至与原作已经判若两篇。
|
關於作者: |
1964年出生于湖南。后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2002年起移居北美。198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遗弃》。在中国文学圈,他是一个被传说的名字,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界最迷人的异类。有批评家认为他的一些短篇小说达到了“博尔赫斯的高度”,并觉得文学界对薛忆沩作品的冷漠是一种羞耻。日前其五本新书:长篇小说《遗弃》、书评集《文学的祖国》、微小说集《不肯离去的海豚》、散文集《与马可·波罗同行》和《一个年代的副本》,由上海文艺、上海三联、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去年底,薛忆沩中断他将近8年离群索居的生活,重食人间烟火,受聘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与语言学系2009-2010年度访问学者。他的“回归”激起了批评界对他的写作新一轮的关注。批评家吴亮主编的、典雅的《上海文化》杂志在2010年第一期刊出了关于他的战争小说的长篇评论。而同时与顾彬教授主持岭南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
展开全部
1964年出生于湖南。后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2002年起移居北美。198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遗弃》。在中国文学圈,他是一个被传说的名字,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界最迷人的异类。有批评家认为他的一些短篇小说达到了“博尔赫斯的高度”,并觉得文学界对薛忆沩作品的冷漠是一种羞耻。日前其五本新书:长篇小说《遗弃》、书评集《文学的祖国》、微小说集《不肯离去的海豚》、散文集《与马可·波罗同行》和《一个年代的副本》,由上海文艺、上海三联、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去年底,薛忆沩中断他将近8年离群索居的生活,重食人间烟火,受聘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与语言学系2009-2010年度访问学者。他的“回归”激起了批评界对他的写作新一轮的关注。批评家吴亮主编的、典雅的《上海文化》杂志在2010年第一期刊出了关于他的战争小说的长篇评论。而同时与顾彬教授主持岭南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旅美学者刘再复教授偶尔读到了他的《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这部作品与《阿Q正传》等11种经典作品一起入选由林贤治、肖建国主编的《中篇小说金库》第一辑)。兴奋之余,刘再复教授写下《阅读薛忆沩小说的狂喜》一文,称薛忆沩的小说用“金子般的文字”写成,似乎故意是与德国同行的“垃圾论”大唱反调。文章还为薛忆沩的“名”不副“实”鸣不平,称薛忆沩的写作有非凡的实力,却没有与之相称的超凡的大名。文章在香港《明报》月刊二月号发表后,又很快于《南方都市报》发表,引起了世界各地华文文学读者和学者的注意。接着,《明报》月刊又在五月号发表了《遗弃二十年:一份奇特的文学档案》一文。薛忆沩那部著名的“旧书”又再一次成为了“新闻”。而香港的哲学家李天命在读到薛忆沩的小说之后,直截了当称薛忆沩为“天才”。“他还有英式的幽默感,善于自我嘲讽和贬抑。这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也非常罕见。”薛忆沩的德国朋友有一次跟他讨论起卡夫卡的幽默,她说他是中国作家中少有的有幽默感的人。
|
目錄:
|
序
惊心动魄的入口
“圣经”的第一自然段外一篇
“圣经’’的第二自然段外二篇
那一次没有终点的旅行
两个“普通”的古巴人
第五幕第一场
文学的祖国
在黑暗中窥探
爱情与肥皂
声东击西的精灵
都德的“最后一课”
生活的元素周期表
幸免于仇恨的叙述外一篇
最“短”的城市
昨日的岛屿
“我自己”的神话
谁读过卡夫卡?
一个生命的结束
“不”虔诚的拒绝
再一次通灵外一篇
用记忆画下的黑玫瑰
化“腐朽”为“神奇”
“战争”与“和平”外一篇
暴跌的“略萨”
想长大成“书”的孩子
出自小语种的大作家外一篇
故事这样结束外二篇
给自己出的难题
鲁迅与诺贝尔文学奖
被低估的贡献
大师眼前的大师外一篇
伟大的抑郁
丘吉尔致丘吉尔
“疯狂”的词语
虔诚的拒绝
灵魂之间的距离
错误的预言
最后的变奏外一篇
寻找诺尔曼
“回光返照”的身影
滔滔不绝的自己
在这个摩登时代看那个《摩登时代》
她不会在那里
自由的魅力外一篇
十二月党人的妻子
与“主义”无关的凯恩斯
暴躁的孩子
神秘的果实
在“两种文化”之间
“秘密书架”
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
那个密苏里的孩子
“最后”的日记
最后一天的日记外一篇
“专门利人”的孤独
激情的政治外一篇
“大地”的回报
其父与其女外一篇
耐人寻味的“芝麻”
一个瞬间的两张照片
同一部作品的不同版本外一篇
致命的殊荣
坎坷的殊荣
语言,蝴蝶和彩色的螺旋
|
內容試閱:
|
语言是文学的祖国。这祖国蔑视阶级的薄利,集团的短见以及版图的局限。这是最辽阔的祖国。这是最富饶的祖国。——《文学的祖国》
在耶路撒冷长大就意味着在战火中长大,意味着在毁灭的边缘长大。书与耶路撒冷的生活浑然一体。对书的依赖成为耶路撒冷与外界联系的脆弱生命线。奥兹:如果我长大成书,至少有一本可能会幸存下来。也许不会性存在这里,而是在其他的国家,其他的城市,在一座遥远的图书馆里,在一个被上帝抛弃的书架的角落里。——《想长大成书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