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HK$
283.8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HK$
65.8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HK$
49.5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HK$
96.8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HK$
140.8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HK$
98.9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HK$
85.8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政府官员、传播学者、意见领袖,都在微博。
公开透明、维权问责、参与选举,皆可问政。
一、专家、学者、官员齐集一堂,坐而论微博问政之道。首部汇集政、学、媒体各界解读剖析的微博问政读本。
二、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作序推荐。
三、蔡奇、朱永新、章剑华、叶青、孟波、李方、胡泳、于建嵘、潘采夫等政府官员、知名学者、媒体人共同探讨用“微力量”构筑好的公共生活。作者皆为微博达人,在各自领域有相当影响,分析精到,解说给力。
四、《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指出,“微博是2011年舆情事件的第一大信息源,占比达20%以上,成为第一大舆论场。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让强势一方做事时不得不考虑民众的反应,微博所推动的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平衡。”这表明,微博问政已势不可挡,公共权力部门在更新观念的同时,急需掌握微博沟通的技巧、方法。本书集思想、方法、案例于一体,实用、“解渴”、接地气。对于普通公民,本书告诉你如何更好地“撬动微博的舆论优势”;对于公共权力部门,本书告诉你如何利用政务微博便捷有效地沟通百姓、回应矛盾、破解谣言。
|
內容簡介: |
自媒体时代,如何用好你的“麦克风”?
作为新兴传播载体,微博以其即时、互动、应用广泛等特点,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舆论和信息交换平台,其影响力日益凸显。本书通过官员、专家、学者等微博达人对微博的深入解读,以思想、方法、案例化解公共权力部门微博运用之惑,帮助公共权力部门解决微博问政“谁来问”,“去问谁”,“问什么”,“怎么问”的关键问题,以期通过微博互动,形成好的公共生活。
|
關於作者: |
主编高明勇 新京报评论员
蔡奇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朱永新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
章剑华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化厅厅长
叶青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贡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孟波 新浪网副总编辑
李方 腾讯网副总编辑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周庆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央视特约评论员
张涛甫 复旦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教授
王琳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于建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朱恒顺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副处长
刘五一 河南省新郑市副市长
金中一 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局长
沈阳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王长春 第一财经网原总编辑
吴祚来 知名博主、文化学者、作家
潘采夫 知名网友、专栏作家
曾颖 天涯社区西南板块负责人
王爱军 新京报评论部主编
高学军 资深媒体人
丁永勋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部主编
王华 新京报社论版编辑
祝华新 人民网舆情检测室秘书长、《网络舆情》执行主编
|
目錄:
|
序 言 微博能否拆掉“中国墙”
郑永年: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政治的兴衰和政治过程的开放度紧密相关。今天,微博无疑正在充当推动政治开放的角色。
1开学典礼
通往微博问政之路
高明勇:新京报评论员
微博有望构建一个相对的“好的公共生活”。我们需要知情,需要参与,需要表达,需要监督,微博似乎更能让我们看到权利的彰显。
公开透明:政务微博的起点
蔡奇: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政务微博,就是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武装政府,推进政府工作,它也是我们现代网络和责任政府的完美结合。
2问政之道
第一课 微博让官员“走进现场”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
(官员在微博上可以)展现自我,透明公开;联系网友,深入现场;引导舆论,引导民众;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第二课 官员微博:不能“拉官腔、说官话”
章剑华: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化厅厅长
(微)博文不光是短,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三平”:一是平等的角度,二是平实的语言,三是平和的心态。
第三课 政务微博:微博智官,微博制官
叶青: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一位名叫@阿阮的博友这么说:官博,就得以您为借鉴,平实、务实,平均每条仅几十回复,所以政务微博以实为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本。
第四课 即使“打酱油”,也可了解社情民意
贡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一是不对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发表看法;二是了解事情的原委和真伪,在实在难以辨别时,有关评论可要加上“果真如此”的前提限定;三是做到换位思考,以平和的心态进行理性讨论。
第五课 微博的启示:菜刀并没有立场
孟波:新浪网副总编辑
你把社交媒体看作敌人,他或许真的会成为你的敌人。你把社交媒体看作朋友,他或许真的会成为你的朋友——即使是敌人恐怕也会变成朋友。
第六课 “微”服私访:倾听2.0时代的网民声音
李方:腾讯网副总编辑
亲民、智慧、幽默、生活化、耐心、高频互动都是这些微博的成功之道。成功的微博运营模式得民心,微博问政促进了问政时效,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七课 微博动力培养国民新思维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要想解决微博中提到的问题,“功夫在诗外”,更多的还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发力,依靠制度路径推动民主实践,那才是真正的微博问政,真正的微博推动政治文明进程。
第八课 微博问政:认识中国的另一只眼睛
周庆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央视特约评论员
“政府部门说什么我都不信”和“政府部门说的我都信,但是我就是不喜欢你”这两种情况,一方面是政府公信力长期下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多元化社会中的极端意见的不可忽视。
第九课 微博时代只能“舆情应对”,难以“舆情控制”
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教授
“微博”技术只有成为一个社会大系统制度的“齿轮”和“螺丝钉”,通过它的运作,实现系统联动,微博的意义才能得到充分彰显。
第十课 政法微博:依法在前,亲民随后
王琳: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我要给各位读者讲的也归结为这样一句话:在网下,依法行使权力,保障司法公正;在网上,平等对待网民,实现良好互动。
3问政之术
第十一课 微博问政:现实行动的补充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事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向我发短信致谢:豁然开朗。这些都说明,微博问政的可能性,是值得期待的。
第十二课 从“独立候选人”参选看微博问政
朱恒顺: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副处长
相对于传统的选举组织工作,微博传播速度快,传播门槛低,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充分发挥微博的作用,也可以让选举组织者省力、省时、省钱。
第十三课 微博问政的“市长体验”
刘五一:河南省新郑市副市长
作为微博试验的使用者,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教育程度的朋友们的交流,我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和交流:要以诚相待,平等对人;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要重信守诺,把握原则。
第十四课 微博公文:官员要走“网上群众路线”
金中一: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局长
微博公文相比传统的纸质公文和OA电子公文,具备传播速度快、内容简洁、透明性高、互动性强等独特的优势。将微博公文应用到政府行政系统,印证了“微博问政是时代的需要”。
第十五课 政务微博办实事的八种方法
沈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政务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能够促成微平台多重监督体制的形成,提高线下办事效率;另一方面是想认真解决民生问题,从细节入手,关心民众诉求,构建和谐微环境。
第十六课 微博改造我们的话语
高明勇:新京报评论员
正如评论所说,“真正的微博问政,是要通过微博将日常看起来枯燥的政治和形象僵化的官员变得人性化,填充进有血有肉的内容,让民众觉得官员跟身边人一样,政治就在日常生活中。”
第十七课 我们如何对待网络界的“央视”
王长春:第一财经网原总编辑
草根想更好地撬动微博的舆论优势,也必须理解和遵循以下原则:关注尽可能多的专业人士和社会名人;用新角度切入热点,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最有力的声音,尝试包容不同的声音;发私信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意见;花更多时间参研法律知识,积极运用媒体和法律的工具来进行博弈。
第十八课 “重庆小贩受伤害事件”的微博剖析
吴祚来:知名博主、文化学者、作家
网络微博客们需要的是自律,而互相的批评甚至指责,则是网络生态中的他律,互相的批评与追问是必要的,但它只能限于网络,只能在道德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第十九课 十年讨薪史,一朝围脖解
潘采夫:知名网友,专栏作家
我只是个“业余讨薪选手”,现在利用“围脖”,将我9万多粉丝的关注凝聚到一件事,就多了一种强大的支援力量。
第二十课 一句140字的“牢骚”有多大影响
曾颖:天涯社区西南板块负责人
试想,如果一个地方的政府部门,连微博是什么、网络上的人们在说些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
总点评人:王爱军(新京报编委、评论部主编)
4问政之势
第二十一课 宜黄拆迁:微博“制造”的3D新闻事件
要习惯微博时代对民意的敬畏,要学会适应微博时代的信息快递,要领悟微博时代几乎没有东西可以长期隐瞒,更要知晓微博时代对正义的诉求比任何时候都迫切。
第二十二课 故宫“十重门”:打开容易关上难
危机面前,态度比方法更重要,民众可以允许你没有处理问题的办法,但是要让大家看到真诚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形成于日常的谦卑和对别人的尊重之中。
第二十三课 动车事故:还未发生就被“报道”
政府也仅仅是辟谣的一种力量,他们和普通网民一样,只是信息的提供者——只不过更为权威而已,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号令者和裁决者,他们的信息仍然要经得起网民的质疑。
第二十四课 微博打拐:“微博问政史”上的里程碑
明智的政府部门,能够从这个信息平台上发现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继而发挥政府特有的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完成民间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受到民众的欢迎。
第二十五课 问题疫苗:“问题”比“疫苗”更拷问公信力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影响力不大的传统媒体要想让事情“搞大”,大约不那么快,也不那么容易,但是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加上网络传播的高速性,让一些事件的发生变得似乎猝不及防。
第二十六课 “我爸是李刚”:应对失当,尘埃难落
政府部门要放弃传统思维,一是不要认为“主流媒体”就完全代表民意,能左右事件走向和舆论,这是不全面的;二是放弃“堵”的策略,积极应对,有错就改,及时在各种媒体上公布信息。
第二十七课 微博开房:“误把微博当QQ”的错误?
对世界进步的无知,要么是畏之如虎、排斥拒绝,要么是盲目自信,穿老鞋走新路,焉能和时代同节拍?焉能出台合乎民意、合乎潮流的公共政策?焉能引领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十八课 “郭美美旋风”:星星之火,“微剿”慈善
事实证明,如果民意渠道足够宽,民意表达往往理性而有序;如果这个渠道仅仅是一个缝隙,那有限的民意表达就会充满不羁的力量,也往往会淹没真知灼见,与理性的社会背道而驰。
第二十九课 上海“11?15”大火:微博让灾难更真实
这件事情告诉执政者,重大灾难性事件在微博上的传播,带来的民意压力以秒为单位在聚集,政府应对也应该有这样的速度。
第三十课 “悬浮视察”:毁也微博,成也微博
化“危机”为“良机”,有个前提,就是先要把自己的“丑事”解决干净,用诚心挽回公信,该道歉的道歉,该纠错的纠错。
5课堂资料
微试卷:微博问政期末考试试题
微调查:官员微博热,能带来什么变化?
微观点:谁在操纵网络删帖
微趋势:“政务微博”如何推动中国改革
微名言:微博成政府官员必修课
微推荐: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十大政务微博、机构微博
|
內容試閱:
|
微博能否拆掉“中国墙”
郑永年
微博产生以来,影响越来越大,代表着一种趋势,这个时代甚至被称为“微博时代”。
能够看到的是,微博正在带来一场变革,改变着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微博为中国带来了社会政治变化的新动力,让政府权力和社会力量的互动更为频繁,二者的关系也在以互联网为中介的公共空间中急剧变化。
因为微博的最大功能就是“开放”与“参与”,而“开放”与“参与”既是对中国文化环境中传统政治模式的反思,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实践的总结。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政治的兴衰和政治过程的开放度紧密相关。当政治过程开放,社会有机会参与,政治就兴旺;反之,当政治过程封闭,社会变得和政治毫不相关,政治就会衰落。
今天,微博无疑正在充当推动政治开放的角色。这种角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作为互联网新技术的微博,同时赋权于政府和社会,有望在促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使政府更加开放、更加透明和敢于承担责任;其次,微博能产生极大的高度去中心化影响;第三,微博能创造政府和社会之间新的基础结构;第四,微博有望在政府权力和社会力量之间产生一定的循环关系,而这将开启政府和社会的重塑。
比如,地方“一把手”腐败和权力滥用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缺失社会参与的情况下,地方“一把手”是否成为“土皇帝”,取决于地方领导人的自我约束——但自我约束是很不可靠的。从目前呈现的一些案例来看,微博对改变这种乱象是有效的,正在改善着现存地方政权的治理能力。
当然,微博的作用,可能还在于有望打破一道道由高强度的“不信任”砌成的“社会墙”。这一道道“墙”当然不是由钢筋水泥砌成的,而是存在于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角色之间,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在资本和人民之间,在穷人和富人之间,等等,不一而足。
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并非毫无正当理由,这种不信任是建立在自己以往的经验上的。中国的改革政策从来就是自上而下,社会在“墙”之外,很少有参与政策制定的机会。
改革本来就是要给人以希望的,尤其是给普通民众。但经验则不然。实际上,每一次改革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对前景的忧虑感。社会希望通过改革而被赋权,但实际上某些“改革”却成为对人民权利一次又一次的剥夺。很多人的感觉是,改革越多,基本的生存权就越成问题。例如,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工作难找或找不到工作(工作权被剥夺);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子(居住权被剥夺);越来越多的人被排除在教育体系之外(接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
要推倒一堵钢筋水泥墙只需要简单的体力,但要推倒一堵堵“社会墙”则要困难得多。而这些墙的存在必然对执政党的长治久安、政治秩序和社会和谐产生负面的影响。
对这一点,中国的领导层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这些政策话语的主题都是要拆掉政府、资本和社会之间的一堵堵“墙”。但现实是,在既得利益主宰下,这些“墙”似乎越筑越高、越筑越厚。很显然,没有赋权于社会,何谈“拆墙”?在权力和资本结盟的情况下,社会又会有怎样的选择?如果不能主动拆墙,这一堵堵墙终究将会被愤怒的社会推倒。
因此,日益强大的微博,或可推动“中国墙”的倒掉。
【开学典礼】
通往微博问政之路
高明勇
各位童鞋,欢迎来到我们的“微博问政”课堂。
这个课堂,如同微博一样,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平等交流,可以关注围观,可以凭栏畅想。
在这里,“童鞋”是我们共同的名字。
微博在中国诞生至今只有三年,而三年的“成长史”,足以让人惊叹与期待。
在今天,不论你身处京广沪,还是小县城,微博都触目可及;
在今天,不论是身居朝堂上,还是江湖漂,微博都形影不离。
以至于,微博出现之前,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今天都很难回忆起。
地铁上、饭桌上、办公室,飞机场、田野里、山顶上……微博能时时显示出你的坐标足迹;
在欢乐,在哀伤,在愤怒,在委屈,在休闲,在工作……微博能时时演绎出你的心灵传奇。
在今天,“微博改变中国”这句口号早已四处流传,没有人能够小觑。
在这里,“微博”是我们共同的兴趣。
微博时代,我们很容易在争论中形成共识:
尽管所谓的“微博问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微博”与“问政”联姻,似乎意味着“交往平台”与“参政热情”结合,一切风生水起。
因为微博有望构建一个相对的“好的公共生活”。
我们需要知情,需要参与,需要表达,需要监督,微博似乎更能让我们看到权利的彰显。
我们期待回应,期待互动,期待辩驳,期待有效,微博似乎更能让我们看到权力的节制。
在这里,“问政”是我们共同的希冀。
在这里你能看到众多的“微博达人”:
有政务微博的推动者,有微博运营的提供者,有现场观察的研究者,有热门话题的制造者。
他们或从事组织人事,或从事宣传教育,或畅谈微博选举,或辨析微博机理。
通过他们的讲解,我们试图理出一条通向微博问政的道路。
这条道路,如同其他道路一样,有风景,也有风险。
而他们的观察与思考,或可为我们提供一些未曾欣赏的风景,一些未曾注意的风险。
微博三年,研究者众,探索这条道路需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
时至今日,“微博问政”要想照亮未来,仅去探讨“是什么”、“为什么”已嫌不足。
或许,我们更需要通过“讲故事、谈方法”来探求:
微博问政“问什么”,“谁来问”,“怎么问”。
在这里,“常识”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正因为此,我们归纳出微博问政的“道”、“术”、“势”:
“道”包含理念与道理,独特的言说会有不同的深意;
“术”包含路径与方法,独特的经历会有不同的启示;
“势”包含故事与案例,独特的阐释会有不同的寓意。
思想—方法—案例,这就是此次的“微博问政”课堂。
我们希望这个课堂,是官员的学习讲义,更是公众的公民读本。
童鞋,认真听课哦,别忘了后面还有一场期末考试在等着你。
还等什么呢,打开你的小广播,一起踏上微博问政之路吧!
公开透明:政务微博的起点
蔡奇
如何看待互联网?
应该是管用并举,重用粗管
现在,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如何看待和把握互联网,这是回避不了的问题,包括政府。
首先,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它并没有贴标签,谁都可以利用,我们不用,别人就会用。当年毛主席说,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要占领,虽然现在没有资产阶级了,但是形形色色的人总是在的,所以我们要很好地利用。
第二,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不仅是虚拟社会,而且越来越向现实社会转化。现在已有将近五亿的网民,我们不能小视这里的声音。
第三,互联网是政府一个新的重要工作平台。对于互联网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冷静分析,切不可一棍子打死。
目前,我们在管理、应用两方面都存在缺失,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管用并举,重用粗管。
如何看待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是对政府行为的改革
政务微博,就是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武装政府,推进政府工作,它也是我们现代网络和责任政府的完美结合。所以,我们应当很好地利用政务微博来推进社会发展。
与传统政府网站相比,政务微博有几个明显不同:
1.它具有移动性。传统网站是固定的,是人跟网走,现在的政务微博,是移动网站,是网跟人走。人跟网走与网跟人走是有很大的区别,真的体现了政务微博或者说政府是要对人民负责的。
2.它具有主动性。过去传统网站是坐等上门,守株待兔。现在政务微博是主动推送到每一个网友面前。
3.它具有创新性。大家可以看到,政务微博和传统网站很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要寻找共同语言,因此,我们要走进民众,就得改变自己,改变我们的学风、网风、乃至政风。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务微博实际上就是对政府行为的一次改革。
4.它具有时效性。政务微博能够更好地满足民众在知情、解难和排忧方面的需求。所以,作为政府,或者说作为公务员,应当更好地做到会用,善用,有效利用。
如何看待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
政府要善于从微博中体察民意
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我觉得有这样几个体现:
1.它体现了应用效果。网络与社会管理有天然的联系,网络本身就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而政务微博,我觉得就是一种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或者说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
2.它体现了公开为先。民众对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公开,老百姓有权知道政府在干什么,老百姓有权知道政府决策的过程。所以,越是公开透明,就越可以得到民众的理解和参与。
公开透明应该是政务微博的起点。公开是一个好东西,实质上它也是一种改革,而且这种改革风险小,成本低,几乎没有成本,大家容易接受。这两个字就可以比较好地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体制性问题。所以,政务微博对党务政务公开是一大进步。
3.体现了服务当头。什么叫做社会管理创新?我觉得管理就是服务,这就是创新,要变管理为服务。微博里有民生,排忧解难应该成为政务微博的基本职责。对于网民诉求,政务微博要及时处理。
4.体现了群众路线。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社会工作,离不开群众路线。我们都知道微博里是藏龙卧虎,草根里有很好的智慧和真知灼见,群众比我们高明得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草根的智慧。所以,政务微博应该放下身段拜民众为师,问情于民,使我们决策更加贴近民众的期盼。
5.体现了良性互动。良性互动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务微博的灵魂。如果政务微博是单相思,没有进行互动,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微博里体察民意,倾听草根的声音。这里尽管有骂声,不中听,但是我觉得为政者应该有这个胸襟,有这个胆量,网上骂总比上街强,而且要看到,多数网民是善意的。通过互动我们可以对照镜子寻找不足,从点滴火花中修正自己,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增进社会共识。从这个角度讲,政务微博也可以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方面有所作为。
就像之前我在腾讯微博上写的一句话,启动政务微博之先河,这也是网友的期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