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I绘画:技术、创意与商业应用全解析
》
售價:HK$
85.8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HK$
46.2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HK$
74.8
《
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96.8
《
八路军史
》
售價:HK$
107.8
《
美味简史
》
售價:HK$
52.8
《
书信里的中国(全三册,家国情怀+亲情无价+君子之交)
》
售價:HK$
131.3
《
带团队
》
售價:HK$
74.8
關於作者:
林治芬,1956年5月出生,山东文登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2003年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现任教于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管理。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世界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辽宁省、江苏省等研究项目20余项,相关成果获省长批示,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推介,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项。
主要论著:《中国社会保障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财政研究2002.5)、《中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比较研究》(会计研究
2007.1)、《社会保障统计国际比较与借鉴》(统计研究2011.10);《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管理》(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1.9)、《社会保障预算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6)、《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科学出版社2007.2)。
目錄 :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成果综述()
第二节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主要观点及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社会保障统计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有关国际组织的社会保障统计()
第二节英国、美国、日本三国社会保障统计()
第三节国际社会保障统计经验与改革()
第三章中国社会保障统计转型分析()
第一节中国社会保障统计转型过程()
第二节中国社会保障统计现状分析()
第三节中国社会保障统计发展方向与路径()
第四章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理论分析()
第一节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社会保障统计指标分类与体系构成()
第五章社会保障综合统计()
第一节社会保障覆盖、负担、待遇统计()
第二节社会保障资金统计()
第三节社会保障规模、结构、速度统计()
第四节社会保障管理统计()
第六章财政社会保障统计()
第一节财政社会保障统计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统计()
第三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国际比较()
第七章社会保险统计()
第一节社会保险综合统计()
第二节养老保险统计()
第三节医疗保障统计()
第四节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统计()
第五节补充社会保险统计()
第八章社会救助与福利安置统计()
第一节社会救助与福利安置综合统计()
第二节社会救助统计()
第三节社会福利统计()
第四节社会优抚安置统计()
第九章其他社会保障统计()
第一节住房保障统计()
第二节就业促进统计()
第三节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统计()
第四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统计()
第五节福利彩票和社会慈善事业统计()
第十章社会保障统计指标实证检验()
第一节社会保障总体统计指标检验()
第二节财政社会保障统计指标检验()
第三节社会保险统计指标检验()
第四节社会救助与福利安置统计指标检验()
第五节住房保障和就业促进统计指标的检验()
第六节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检验()
附录()
附录1《中国统计年鉴》综合大类变化()
附录2《中国统计年鉴》保险福利项目变化()
附录3《中国统计年鉴》财政支出项目变化()
附录4社会保障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录5社会保障指标评价检验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
第一章绪论
21世纪人类社会对社会保障发展方向与道路的选择,催生了对社会保障统计信息的需求,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差异以及国际统计标准的缺失,现有社会保障统计信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对社会保障统计的理论、实践以及体系和标准建构等进行研究,不仅是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社会选择社会保障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现实需要。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成果综述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直至今天,全球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跌宕起伏,发达国家在沿从高向低的方向调整,发展中国家沿由低向高的方向发展,有人提出第三条道路,然而第三条道路如何选择确定?各国的政府、社会、民众;理论、实践都在寻找,这就产生了对社会保障统计信息的强烈需求,然而相关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需求。
一、研究背景
国际社会保障改革波谲云诡,路径错综,困难重重;全球社会保障统计标准缺失,统计数据无法进行国际比较。国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在构建;社会保障统计转型后的新体系尚未建立。
(一)国际研究背景
由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洲多国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美国、日本等影响世界的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社会保障方向和道路的思考。
(1)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与高福利。希腊人口近1100余万外交部.希腊国家概况[EBOL].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oz1206_42,2011-11-16,2008年人均国民收入21010美元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009年因主权债务违约而使国家面临破产危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政府过度举债以维持其超过经济支撑能力的高福利。对奢侈的社会保障制度本应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希腊的不同政党却不断开出各种高福利支票来争取选民,助推高福利恶性循环,政府无力偿债,便以债养债,将雪球越滚越大网易.希腊债务危机真相[EBOL].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greececrisis.html,
2011-10-01,直至危及政府面临破产。
(2)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与养老金。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于1908年,自1927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拥有员工26.6万名,列2008年《财富》500强榜单。但在2009年6月1日,通用汽车公司却申请破产保护。其破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出对手70%的劳务成本以及庞大的退休员工养老金重负是其重要原因。早在1998年罢工之后,通用同意工会提出的涨薪谈判,签下了公司史上最昂贵的合同,包括涨薪水、涨奖金、涨养老金,增加健康保险和为工人子女上学提供补贴等。结果企业每年的盈利还不足以支付员工的薪酬、养老等各项福利,通用破产就此已成定局。
(3)日本经济低迷与养老保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曾是长期位于美国之后的第二经济大国,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始终无法走出低迷。以行业为基础横向分立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方面由于利益失衡而使制度整合艰难;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人口老龄化,给政府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2004年5月14日,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被媒体曝光有6年11个月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2007年年初日本政府承认丢失大约5000万份养老金缴费记录,时任首相福田康夫为此向民众道歉,其支持率持续下滑,国民信心大挫。
(4)法国大罢工与养老保险改革。1995年11月法国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延续3周之久、为“二战”后罕见的大规模罢工,使上台仅1个月的朱佩政府提前下台,其导火索是政府压缩社会保障支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法国行业相对独立、分散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常年的运行中形成并固化了不同的利益集团。政府虽不参与养老保险管理,但却承诺为行业保险财政兜底,可又没有规定补贴的原则界限。因此,社会保险机构一方面相对自主地继续各自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将由此产生的财政困难转交国家,使国家财政赤字高居不下。2003年法国又一场大罢工持续1个月之久,几乎所有的航空、客运和铁路都陷入瘫痪。2011年,法国的大罢工仍然在继续。政府在养老保险改革上始终一筹莫展,而这些“基本没改革”的改革却导致了法国的社会动荡,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5)英国公务员大罢工。2011年11月30日,英国200万公务员举行了近30年来规模最大的罢工行动。其导火索是本届政府的养老金制度改革计划引发不满:一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将由60岁延长至66岁;二是养老金的数额将从过去与退休时的薪水挂钩改为与职业生涯的平均薪资挂钩,实际上降低了养老金水平;三是个人缴存养老金的比率被提高。也就是说,和改革前相比,公共部门雇员要多工作6年,预缴更多的钱,却得到更少的养老金。英国政府对此次罢工表态强硬,强调由于人均寿命延长和公共财政压缩,现行的公共部门养老金制度已到了令财政不堪重负的地步,这对纳税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必须进行改革郭林.英国为何爆发公务员大罢工[N].光明日报,2011-12-02。
上述国际社会保障实践警示我们,一国的经济低迷与社会动荡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无不与社会保障及其政府涉足深度有关。一个国家没有社会保障不行,但社会保障过度也不行,合适的社会保障规模与水平尤其重要。政府如何把控社会保障规模以及责任边界与深度?制定怎样的社会保障发展战略?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社会保障给我们提出的新挑战,也是人类社会对社会保障统计的迫切需要。但迄今为止,国际上并无统一的社会保障统计标准,局部的国际社会保障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国际比较,严重制约着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研究。
二国内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的制度转轨已基本完成,然而与此相适应的统计转型至今尚未引起人们重视。政府遵循怎样的思路和理念、逻辑与方法构建新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关系到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民众的利益、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是统计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30年间,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保障模式是单位保障制度,即职工的生老病死全部由单位负责。与经济体制和保障模式相适应的统计制度是以生产性为主旨,以职工及其工资为统计范围,职工一旦离开劳动领域,便不在国家统计体系之内,因此有关退休人员及非生产性的保险福利等内容在国家统计年鉴中均没有任何反映。
1978~1993年,在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199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定,于是中国这只巨型航船开始转轨,由计划经济航道转而驶向市场经济航道。这期间《中国统计年鉴》中开始出现民政福利、保险福利的统计内容。
1993年到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期,在竞争领域,经济资源由国家计划调配转变为按市场机制流动,企业作为法人经济主体独立自主地参与市场竞争,企业保障与福利被视为阻碍企业参与竞争的社会包袱而纷纷解下,单位保障制度走向瓦解。1997~1999年国有企业3年改革攻坚,最终由政府强制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架构体系,单位保障全面转向社会保障。以职工劳动工资为主要内容的保障统计体系陆续转变为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与救济为主的社会保障统计体系。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保障改革在我国体制转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社会各方面对社会保障的关注程度大幅提高。最近几年,我国一些省市和有关部门进行了有关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实践探索,比如:①辽宁省于2001年社会保障试点过程中试行了《辽宁省社会保障统计实施方案》,提出了包括劳动、社会保障综合、社会保障资金收支预算执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费征缴五部分内容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最早的社会保障统计实践,但这五部分内容以及各部分内部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显然存在问题。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颁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工作的意见》,并于2001年和2008年两次修订了《劳动保障统计报表制度》,目前该制度包括综合统计、培训就业、社会保险和劳动关系四部分内容的统计报表。③云南省于2008年发布了《2008年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报表制度》,建立了包括就业、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监察在内的52张统计报表。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8年发布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统计报表制度》,围绕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立了8张统计报表和相关的调查表,开创我国住房保障统计之先河。⑤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于2008年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统计工作的通知》,并建立了《安徽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情况统计表》。
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障的统计建设有了一些基础,但其规范性和完整性还明显不足,迄今为止我国实践中尚未建立起系统、完整、规范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散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有关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都从部门职能和工作需要出发,导致我国社会保障统计实践带有明显的部门痕迹,国家很难从各部门的统计中获取全部的社会保障统计内容,整体的社会保障统计体系及其信息渠道还没有确立。
回溯改革30年历程不难看出,在经济体制和保障制度双重转轨之后,我国的社会保障统计转型尚在最后阶段的行进之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保障统计体系并未完全退出,新的社会保障统计体系尚未确立,现有指标覆盖不全,且缺乏内在逻辑支撑而难成体系,数据来源混乱,相互矛盾,广为社会诟病,屡遭民众质疑。另外,政府有关部门之间以及有关统计年鉴之间数据矛盾也屡见不鲜,财政部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的数字,同基金理事会网站数据相差巨大;财政部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助支出与民政部民政事业费数据也有明显差异等。
社会保障统计信息现状严重制约着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公共决策,对政府和统计理论研究形成倒逼压力,加强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成为政府、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迫切需求。为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2008年拟订了《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的课题,笔者承担了该课题的研究。
(三)研究意义
在当今国内外社会经济背景下,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一项社会保障管理的基础工程,也堪称是一项大的社会建设工程。
(1)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世界各国选择社会保障方向道路战略的需要。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现代社会保障改革至今仍在探索其方向和道路,福利国家、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路径各不相同,第三条道路依然模糊隐约,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在经历了经济体制转轨、财政模式转型、保障方式转制后,社会保障统计转型仍在进行中。当今世界,国家、政府、民众、理论、实践都需要对社会保障发展方向道路进行选择与判断,而其选择与判断皆需以社会保障统计信息为基础。通过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确立其统计标准,解决各国间社会保障统计信息不可比的问题,使各国的选择有充分依据。
(2)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其持续运行的需要。中国自然和社会、经济和政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差异,形成了当前城乡分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还面临诸多问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税费之争与征管、养老保险历史债务、政府责任分担等制度完善与定型,都需要社会保障统计信息支撑。而且社会保障制度能否长期持续下去,也需要依赖相关统计信息进行管理、预测与分析,进而作出决策。
(3)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中国30年经济改革刺激了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却明显拉大,基尼系数逼近红线,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保障作为政府的稳定器、民众的安全网,社会的减压阀,对于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保证社会成员平等享受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需要将社会保障纳入整个社会分配体系中加以系统调整,以使中国顺利度过发展关键期。这一切都需要社会保障统计提供基础数据,没有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就难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系统反映,自然也就难以实现收入分配的调整,社会公平与正义也难以实现。
(4)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保障民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一个社会有多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多少人没有住房、有多少老弱病残需要救助……社会保障统计信息可以让政府和社会清楚,需要拿出多少资金救助才能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祥和。
(5)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的需要。随着社会保障资金规模的快速膨胀,社会保障预算管理需求日益强化。而建立社会保障预算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这就有赖于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6)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加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需要。现代社会保障的历史不过百余年,其间诸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社会保障与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人们还没有搞清楚。当今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对其统计数据的需求是空前强烈与迫切的。
政府在急切地盼望,民众在期待,社会在呼唤,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社会保障信息的提供,关系着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推进,是时代赋予社会保障统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使命,我们要不辱使命,认真研究,尽快促进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早日建立。
二、研究成果综述
综观国内外有关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国内与国外研究的不同路径和重点。
(一)国外有关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
通过对国外相关成果的检索(1500余篇文献)发现,国外对社会保障统计的研究主要是从数理角度进行模型预测研究,少许与社会保障统计指标相关的文献大多分布在对社会保障体系内容进行介绍或国别比较评价方面。
“The Economics of Social Insurance and Employee Benefits”The
Economics of Social Insurance and Employee Benefits Kindle
Edition by Richard J. Butler. Publisher: Springer; 1 edition
September 30,
1999.,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就社会保障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并着重于评估当前项目以及分析未来成本和利益走势的意义所在。第二部分讨论美国政府社会保障项目;第三部分讨论由雇主提供的险种利益。
“Social Insurance and Economic Security”Social Insurance and
Economic Security6th Edition Paperback by George E.
Rejda.,该书针对美国的主要社会保险和福利项目进行了详尽分析,包括社会保障、工伤赔偿、失业保险以及政府补助。同时,该书就当前政府出台的政策问题和相关事件也有深入剖析。
“Social Security and Welfare: Concepts and Comparisons”Social
Security and Welfare: Concepts and Comparisons Paperback by
Robert
Walker.,该书阐述了社会保险和政府补助宗旨和目的,探讨如何建立完善有效的社会保障系统,并就不同国家间(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瑞典、韩国)社会保障系统的异同展开分析。作为理论介绍类教科书,它为社会保障研究学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框架。
“Handbook of Insurance Huebner International Series on Risk,
Insurance and Economic Sec?urity” Handbook of Insurance Huebner
International Series on Risk, Insurance and Economic Security
Paperback by Georges Dionne. Publisher: Springer; 1 edition May
31,
2001.,该保险手册回顾了保险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在过去30年中的研究发展过程,并从保险理论的历史框架一直探讨到系统信息、风险管理以及保险定价和社会保险、养老金。
“Social Security, Medicare Government Pensions: Get the
Most Out of Your Retirement Medical Benefits”Social Security,
Medicare Government Pensions: Get the Most Out of Your
Retirement Medical BenefitsKindle Edition by Joseph
Matthews.Publisher: NOLO; 12 edition March 31,
2007.,该书采用非专业语言使读者理解社会保险,并以医疗保险、医疗补助计划、政府养老金、伤残军人补助等方面为切入点,以大众的视角阐述如何最大限度地从社会保险中获得利益。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Kindle Edition by John Ditch. Publisher: Taylor
Francis; 1 edition December 7,
2002.,该书针对社会保障理论、数据分析以及政策研究进行深入讲解,是一本较新的社会保障介绍类教科书。
“Social Security Data Required for the Valuation of a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Social Security Data Required for the
Valuation of a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nd Actuarial Service Financial, Actuarial and
Statistical Branch, Social Protection Sector,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Geneva, December
2001.,该书按照联合国劳工组织的规定,非常详细地就社会保障类统计计算方法和定义进行描述。
可以说国际上属于社会保障统计专门研究的理论成果很少,较有借鉴意义的是有关国际组织的社会保障统计资料和美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公告,详细内容将在国际借鉴一章中介绍。
……
(三)国内外有关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评价
上述研究成果从无到有,为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毋庸讳言,设计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既需统计学知识,更要熟悉社会保障制度和掌握社会保障运行规律。目前已有成果仅就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具体指标进行简单说明,整体研究明显处于起步阶段,其不足有:
(1)理论研究明显不足:①缺乏说理性,几乎所有成果都是就社会保障统计指标进行直接的罗列,就指标说指标,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置,为什么设置这些指标,都没有分析与说明,整个统计指标体系的逻辑基础缺失。②缺少对社会保障统计信息需求的研究,不明确所设统计指标服务于谁、满足什么目的,服从于何种逻辑关系;尤其是第二层次的标志含混,逻辑关系混乱。③缺乏对社会保障内在规律的把握,有关社会保障的数量关系、数量界限、数量特征、内部结构以及预警预测等指标欠缺,难以通过社会保障统计指标认识发现社会保障规律。
(2)指标残缺不准,分类分层研究欠缺,尚未真正形成体系。所列指标不全面、不深入、不系统、不准确,甚至存在明显错误之处不在少数,一方面社会保障各组成部分的分类指标没有延伸到底,如城乡没有分开,基本保险和补充保险以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没有分设,住房保障、流浪救助及慈善事业没有体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就业培训等机构统计都没有纳入等;另一方面所列指标几乎都是平铺直叙、单摆复合地堆砌,没有主次之分,无法形成体系。
(3)缺少国际视野和历史研究。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社会保障统计的比较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对中国社会保障统计变化过程缺少研究,不论是文章还是教材,都只是就中国现实谈社会保障统计,这样设计出来的指标体系难以同国际对比,也难以与历史衔续。
(4)对中国社会保障统计体系整体建设的研究不足,没有从宏观和整体上把握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分工,缺少统计资料提供部门的相互关系与责任分析,影响统计资料的可得性和可及性,理论难以指导实践。
本研究基于国际视角和中国历史与现实,构建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中国社会保障统计体系,为政府有效公布社会保障信息并科学决策,为社会全面、及时、准确了解社会保障运行状况,给企业和民众以良好的预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
第二节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书围绕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国际研究、理论研究、中国历史与现实研究和指标体系构建四个方面展开,以国际研究为借鉴;以理论研究为支撑;以中国历史与现实研究为基础;以体系构建为重点,最终完成一套全面、准确、分类分层、体现规律并实用的中国社会保障统计体系设计。
一、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中国社会保障统计历史与现实,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一)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国际借鉴研究
围绕国际社会保障统计理论、实践、统计资料以及信息需求等方面展开研究,包括国际上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世界主要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经合组织、欧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和有关统计标准,主要代表国家(美国、英国、日本)统计年鉴中有关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国际经验借鉴,通过国际借鉴研究,实现研究宽度的横向拓展,使本研究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意义。
(二)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理论分析研究
通过以下方面的研究,实现社会保障统计理论研究深度的纵向掘进。
(1)对社会保障统计信息需求进行研究,明确为什么要设置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服从于何种逻辑关系等。
(2)对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参考国内外各种有关标准,对社会保障统计的范围、各指标的内容、含义、公式、意义等作出规范。
(3)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分类分层的标志选择,大的方面是从理论与实践角度进行分类,其中从理论角度可以进行描述性指标、分析性指标、检测性指标的分类,以及宏观性、微观性指标的分类,但这种分类是难以直接从实践中获取的。实践角度的分类更具现实意义,是本书研究的重点,主要解决分类的层次、标志、逻辑关系,具体包括:①社会保障统计指标的第一层分类标志是什么,目前有按社会保障制度构成内容分的,也有按社会保障资源开发与利用分的,还有按统计指标特点分的,还有其他的分类标志诸如政府与社会和市场分类,按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分类等,究竟怎样做第一层次的分类更科学。②继第一层次分类之后,接下来的第二、三及更多层次的分类怎样进行,如何选择其标志和逻辑关系。③社会保障内容同城市和农村的复合分类,孰先孰后,是先分城市、农村,然后在其城乡下面再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还是先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内容,然后在内容下面再分城市和农村。
(4)对社会保障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数量界限、数量特征以及预警预测指标进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