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人在一位美国朋友家做客,吃完晚饭后告辞,主人在门口就与客人说“拜拜”了,这位中国客人好生纳闷,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或说错了什么,不受欢迎呢?
众所周知,在中国,客人告辞时,在说 Good-bye或“再见”之前,“手续” 繁杂。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常对客人说:“慢走!”
“路上小心点!”
“再见,走好啊!”,如果主人希望表现得更殷勤一些,会陪同客人从楼上走到楼下,甚至把客人送到街尽头,或车站,看着客人上了车,车开走了,主人才转身回去。如果是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更是体贴备至,常说
“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然而,这些礼仪在西方未必受欢迎。因为相对于中国人在告别时的复杂程序,西方人要简洁得多。他们在告别时,往往简单一句“拜拜”,“Bye
Bye !”“See you later!”“See you next
time!”“Goodnight!”中国人在告别时的热情,英美人会视为“繁琐”。西方人在告别时的简洁原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时间就是金钱”,在他们看来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因为如果你对一个病人说“多喝水”之类的话,那与指手画脚没什么区别。相反,他们一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想结识朋友,是有一定规矩的,一般应由第三者介绍。如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你又确实想结交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作自我介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介绍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以问对方的名字。对方若不作自我介绍,你可道声谢离开,这在西方并不算失礼。在互相介绍时,应用句型“This
is x,and this is
x。”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士给女士,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老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如果是同性之间,介绍完毕后应先伸手相握,可以说“很高兴认识你”(Nice
to meet
you!),没有必要说“久仰”或“希望以后常联系”之类的话,在有些国家会将“常联系”理解为有事要相求于你,这样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说敬称和谦称:使用谦称不当会使机遇擦肩而过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并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也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一般在社交场合中,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经常会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真的是太虚伪、太不诚实了。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No,I don''t think so?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中国人招待客人时,一般都准备了满桌美味佳肴,不断地劝客人享用,自己还谦虚:“没什么菜,吃顿便饭。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行动上也多以主人为客人夹菜为礼。西方人会对此大惑不解:明明这么多菜,却说没什么菜,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行为。而西方人在请客吃饭时,菜肴特别简单,经常以数量不多的蔬菜为可口的上等菜,席间劝客仅仅说:“Help
yourself to some vegetables, please?”吃喝由客人自便自定。
说脱帽礼:帽子要不要摘下来
正如头上改上什么标志着某种优越感,则不加盖饰就标志着某种服从了。从中世纪早期以来,脱帽——不论这帽子是布做的还是金属的——都表示服从。这种风俗的原始意义在以下的一些表达中就有所反映,如with
hat in hand,意为“对……膜拜,言听计从,尽极承欢”;I take my hat off to him?
意为“我对他表达仰慕之意”。
因此,在这些差异之下,在和外国人交际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用语。在和外国人聊天时,要注意语言文明、语气诚恳、语调柔和、语速适中、吐字清晰;称呼要多用尊称、敬称,少用爱称、昵称、别称、尽量不要直呼其名,交谈内容也要使对方感到自豪、愉快、擅长和感兴趣,还有需要注意的是要格调高雅、欢快轻松,不要涉及对方自身弱点与短处、个人隐私、庸俗下流和怪力乱神之类的东西及小道消息。发问要适时,而且要多谈大家,少谈自己,在交谈中自吹自擂、说个没完、无事不晓、语言刻薄、逢人诉苦、不言不语都是不受欢迎的。谈话时要有礼有节,尽心倾听,有问必答,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谈话或随便走开,更不能面带倦容、打哈欠、看手表。在谈话时还要注意“男女有别”,男子不要加入女士圈内的议论,与异性谈话要简短、谦让,争论有节制,不要随意开玩笑。我们平常在路遇熟人时的寒暄:“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How do you
do!”“Nice day,isn''t it?”
说赞美和反应:赞美的作用在哪里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面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时应该表示谦虚。如:
——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在面对恭维时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如: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It''s a wonderful dish!
——I am glad you like it?
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如“惭愧”、“哪里”、“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
you”以表接受。所以,我们应当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 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表现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为那是她父母给的而不是她自身努力的结果。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 look so beautiful today!
B: Thank you?
有一天,刚到美国不久的北京音乐家王起明遇到了一位美国朋友,两人热情地寒暄起来:“你好,王起明,近来还好吗?”“还不错,谢谢。你呢?”“很好。今天天气很好!”
“是的,可惜我得上班去。”……第二天,王起明再次遇到了这位美国朋友,他的招呼开场白又是“今天天气真不错啊!”这下王起明纳闷了,为什么美国人见面打招呼总是从谈论天气开始,难道就不能换个话题开始吗?在中国,人们见面最习惯的招呼就是:您吃过了吗?您上哪去?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
显然,尽管两人是朋友,王起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误解了美国朋友的招呼礼节。英美人见面时如果是上午则说:Good
morning?下午则说:Good afternoon, 在傍晚就说:Good evening? 如果与熟人打招呼则说:How are
you? 或How?s life? 如果是与较熟的人或朋友打招呼则说:Hello,
或Hi。如果用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常说的“Have you eaten?”去问候英美人,就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因为“Have you
eaten?”在英语里不是打招呼用语,而是“an invitation”即“邀请对方去吃饭”。如果见到英美人时说:“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很不高兴。因为“Where are you going?”对英美人来说则是“an intervention
of
private”,“干涉别人的私事。”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谈论天气显然不存在干涉他人隐私这一问题,因此,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raining hard,isn?t it?” “It?s fine,isn?t it?” “Your dress is so
nice!”等等。
说致谢:频繁致谢太见外吗
初到西方国家的中国人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可能就是:“谢谢!”
当妻子为丈夫倒一杯水,丈夫会说:谢谢!
同样,当丈夫给妻子搬好椅子,请她就座,妻子会说:谢谢!
当朋友给对方挂电话,谈话结束时,对方会说:谢谢!
在餐馆里,离开时客人对老板说:谢谢!老板同样会对客人说:谢谢!
你付了账,收款员会对你说:谢谢!
听到对方对自己的赞美或恭维,你要说:谢谢!
接收到别人送的礼品,一般是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欣然向对方说:谢谢!
别人应邀参加了你的宴请,你要说:谢谢!
在西方国家,除了英国等少数国家有着世袭贵族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外,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倡导平等观念。特别在美国,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boy can be
president?)在家庭中,美国人不讲等级,只要彼此尊重,父母与子女可直呼其名。他们的家庭观念往往比较淡薄,不愿为家庭做出太多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