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我给儿子下了套(影响1000万家长的最简单有效的教育方法,下个套进名校!)

書城自編碼: 181827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谭辉
國際書號(ISBN): 9787564050566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18/14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2.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HK$ 118.8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HK$ 60.5
法医冷知识——尸体是一本无声的书,推理破案必知的92个冷知识 法医门徒 著
《 法医冷知识——尸体是一本无声的书,推理破案必知的92个冷知识 法医门徒 著 》

售價:HK$ 65.8
东方园子: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应用 园冶 禅庭 东方美学 造园 庭院造景施工 国风 作庭记 景观设计
《 东方园子: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应用 园冶 禅庭 东方美学 造园 庭院造景施工 国风 作庭记 景观设计 》

售價:HK$ 316.8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售價:HK$ 96.8
思想会·诺曼底1944:登陆日与史诗般的77天法国战役
《 思想会·诺曼底1944:登陆日与史诗般的77天法国战役 》

售價:HK$ 196.9
黄金定律:智慧泥板与巴比伦最富有的人(全球畅销书!来自古巴比伦的财富课,教你摆脱贫困,智慧管理财富,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 黄金定律:智慧泥板与巴比伦最富有的人(全球畅销书!来自古巴比伦的财富课,教你摆脱贫困,智慧管理财富,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

售價:HK$ 52.8
全球的全球史:世界各地的研究与实践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全球的全球史:世界各地的研究与实践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88.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3.5
《Hello!面包机(全国独家):购书可参与微博晒单送多士炉活》
+

HK$ 295.0
《写给小学生看的相对论(全4册)(中国科学院吴岳良院士审定推荐》
+

HK$ 82.6
《抱怨的艺术(最不委屈自己的沟通术,全球超级畅销书登陆中国,乔》
+

HK$ 73.8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向美国父母学习不一样的教育》
編輯推薦:
从孩子降临的那一刻开始,为人父母者就一头扎进了漫长而曲折的家庭教育“旋涡”。

之所以说那是个“旋涡”,是因为太多的父母曾经或者正在领教“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斩不断理还乱”、“恨铁不成钢”、“常失望又常希望”的苦涩和无奈,尤其对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来说,他们的感触更为强烈。
怎样用更简单的方法来帮助孩子?

想找到简单的方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说有不少标榜“教育很简单”的大部头书,但对忙生活忙事业的家长们来说,连“照着葫芦画瓢”都不容易,要想彻底弄懂甚至灵活运用就别指望了。

同样,我们还聆听了不少专家学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声情并茂的家庭教育报告会,主题就是“亲情式教育”、“激励式教育”或者“综合素质教育”等简单的几个字,可真正成为全能全才的理想家长,我相信没有几个能够做到——包括专家本人!

本书作者所运用的教育方法相当简单,简单到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简单到人人可以仿效,个个都能运用。
如何做,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以往很多家长(包括作者本人)虔诚拜读了声称“全世界最有用”的教育著作,也有幸亲眼目睹了N个“好妈妈”、“好老师”、“好妈妈和好
內容簡介:
本书作者所运用的教育方法相当简单,简单到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简单到人人可以仿效,个个都能运用。

本书作者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不仅简单,而且很有实效。有效到“三天让孩子大变样”,有效到“吃顿早饭就进步”,有效到人人可以仿效,个个都能运用。

因为简单,作者才轻松自在地教育了儿子16年;

因为有效,作者的儿子,才成了品学兼优的“小明星”。

这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孩子下个“套”。

一个“解套”的孩子,已经成为行为自控、分辨是非对错、好学上进的好孩子,不管把他(她)放在哪里,不管他(她)和谁在一起,都是一样!

给孩子下个套,您会亲眼目睹孩子从点滴到彻头彻尾的变化;

给孩子下个套,您会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成绩日益提升!
關於作者:
谭辉,现任世界品牌500强《华盛顿邮报》KAPLAN高等教育(中国)首席顾问,嘉庭教育管理机构创始投资人,青少年学业诊断、咨询、规划和个性化成材研究专家。

十数年来的教育教学经历,十余个国家学术交流协作,对二百多学术机构和优秀院校教育模式的深度比照、研讨和创新,终成独有的“家教之道”。

作者旅居洛杉矶、上海和青岛。目前,正在创办全国100所连锁“家长学校”(专门培训家长)和1000所“美国式家庭学校”(开设在家里的高水平学习中心)。
目錄
编辑推荐 最棒的家教书
序言 多数家长落后60年
第一部分 不管三七的21个“陷阱法则” 3
谁为谁活着——兼答“我这个家长当得可真累” 3
孩子的天性——兼答“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 3
别让孩子看扁你——兼答“家长不是朋友” 3
安全距离——兼答“孩子的学习孩子自己管” 3
学会闭嘴——兼答“家长不要太罗嗦” 3
家长最好多个心眼——兼答“赏识教育是风” 3
想害谁就给谁补课——兼答“补课是大多数孩子的毒药” 3
学会给孩子下“圈套”——兼答“好家长不一定表里如一” 3
好学校和好老师——兼答“普通学校、普通老师就足够” 3
如何看待早教——兼答“这也能算教育” 3
好成绩未必好——兼答“高分不一定是好事” 3
差成绩未必差——兼答“差成绩不一定是坏事” 3
别把孩子当“人”——兼答“如何对待孩子” 3
爱好和特长——兼答“当心孩子的最后一张牌” 3
素质——兼答“学习是最基本的素质” 3
素质——兼答“高分是最起码的要求” 3
谁更聪明——兼答“为什么家长不懂” 3
好孩子的标准——兼答“什么样的学生才优秀” 3
孩子要不要听话——兼答“老实孩子不会学” 3
游 戏——兼答“怎样让孩子喜欢上做作业” 3
解放——兼答“孩子的学习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3
第二部分 超级家长的3堂必修课
找回孩子的学习兴趣
找准孩子的学习方法
锤炼孩子的学习习惯
第三部分 我给儿子下了套
谁不望子成龙(一)
谁不望子成龙(二)
谁不望子成龙(三)
谁不望子成龙(四)
辩 论
请家教
孩子的一周
周末
“骗”孩子去看报
无情更真情
学习放不下
“教”老师的儿子
学画
中国教育不该骂
拜托老师认真些
好孩子同样会厌学(一)
好孩子同样会厌学(二)
让孩子教育自己
可以不孝敬我
老子的话可以不听
儿子和钱(一)
儿子和钱(二)
儿子和钱(三)
粉碎孩子的“最爱”
说与做的差距
再乖的儿子也要管(一)
再乖的孩子也要管(二)
美国真好
超过你的老师
吃到“麦当劳”的N个办法
差点看走眼
成绩下滑不是坏事
假如儿子不再优秀
儿子没假期
遗精不是100分
不爱周杰伦
逼儿子上“烂”校
“遥控”美国儿子
第四部分 互动与分享
“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公益报告会
2,“个十百千万”公益资助计划
3,30万元教育创业资助计划
內容試閱
第一部分
不管三七的21个“陷阱法则”

谁为谁活着——兼答“我这个家长当得可真累”
(一)

张家长来信说,自打孩子上了学,自己就没清闲过一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晚上接孩子回家。吃完晚饭,先陪孩子做作业、改作业,再帮着孩子预习第二天的新课。周末更忙了,陪着去上英语班、数学班,还要陪着买复习资料……,真是一个累!
更要命的是,张家长的孩子现在刚上小学三年级,就算坚持到高三吧,那还要至少继续“累”9年呐,张家长自己都说:“想想,我这个家长当得可真累,我自己的头都大了”?

象这样的家长非常多,永远操不完的心,永远受不完的累,但几乎所有的家长依然在用博大的父爱、母爱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自己的伟大和光荣”。

我知道,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对这种“奉献”和“伟大”的拔高,足以惊天动地泣鬼神。既非愤青、也非斗士的我,禁不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我看来,“为孩子活着”的家长,不但傻得出奇,而且对孩子是完完全全的不负责任。

试想,家长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情趣……,为什么要傻到为了“一个孩子”把自己折腾到“冒泡”?
除了怕别人说三道四而不得不装模作样地“象个家长”外,或者把孩子当成筹码希望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我实在找不出什么特别的理由。

正是这样“冒泡”的家长,才放着轻松的日子不过,盲目而坚定地对孩子实施所谓的“教育”,大胆而无知地培育所谓的“人才”。

亲爱的家长,你真的懂教育吗?你真的会教育吗?你比校长和老师教育得还好吗?

其实好多家长“连自己到底是谁”都不知道,更别说“怎样当个好家长”了。不信呀,麻烦你继续。


如果你的孩子是运动员,作为家长的你,认为自己应该是什么角色?
领队
教练员
裁判员
运动员
啦啦队员
观众
其他
请在以下空白处写下你唯一的答案和简单的理由。
你的答案:
你的理由:

注意:与家长本人是否热爱或擅长运动项目无关,只选其一。

2,如果孩子不幸病倒了,作为家长的你,认为自己应该是哪个人?
医院院长
主治医生
医生
护士
病友
其他
请在以下空白处写下你唯一的答案和简单的理由。
你的答案:
你的理由:
注意:与家长本人是否熟悉医学技能无关,只选其一。
如果孩子非常“挑食”、“偏食”,心疼孩子的你,最希望自己是谁?
餐馆老板
大厨师
厨师
服务员
其他
请在以下空白处写下你唯一的答案和简单的理由。
你的答案:
你的理由:
注意:与家长本人是否熟悉餐饮技能无关,只选其一。
4,你的孩子是学生,你最好的角色是谁呢?
校长
班主任
老师
辅导老师
家教
其他
请在以下空白处写下你唯一的答案和简单的理由。
你的答案:
你的理由:

注意:与家长本人是否接受过良好教育无关,只选其一。
(二)

以下是我的答案。
如果孩子是运动员,作为家长的我,应该是什么角色?
答案:领队

理由:统领全局的灵魂人物。只有领队才清楚地知道,包括教练员在内的这些人有怎样的优势和不足?还需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才能让运动员水平更高。
补充:估计多数家长填写的是“教练员”,尤其是那些自己比较擅长运动项目的家长。对孩子,首要的不是自己去教,就算家长的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擅长所有的科目和实施更好的方法。家长要象领队一样,知道孩子学习的“教练员”(老师)有怎样的优势和不足,明白还需要通过哪些形式和方法来弥补这些不足,以利孩子进步!
注意:与家长本人是否热爱或擅长运动项目无关,只选其一。

再来!
如果孩子不幸病倒了,作为家长的我,最希望自己是哪个角色?
答案:院长

理由:同上。就算家长是医术高明的“主治医生”,你能保证自己一定是最对症下药的“郎中”。如果你正是那位救死扶伤的华佗,面对胜过自己生命的“孩子”,你的手不发抖吗?(多数家长可能写的是“主治医生”)。

注意:与家长本人是否熟悉医学技能无关,只选其一。

再一个。
如果孩子非常“挑食”、“偏食”,心疼孩子的你,最希望自己是谁?
答案:餐馆老板

理由:同上。厨师的水平再高,也仅仅是照单烹饪的“掌勺的”。只有老板,才有能力根据客人的喜好和品位,来决定用什么样的菜谱、用哪种烹调方法来满足客人的要求,这远不是一个厨师可以胜任的。
注意:与家长本人是否熟悉餐饮技能无关,只选其一。

最后一个。
孩子是学生,你最好的角色是谁呢?
答案:校长

理由:很多家长成了“班主任”或“家庭教师”。那么,你有时间和精力,几年、十几年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吗?就算你能坚持,请问:你的教育方法从何而来?你的方法一定就是最适合的最好的吗?除了平均主义的学校教育外,学生是否还需要课外的“补充”,应该用什么方式和方法,为好学乐学的学生“开小灶”,为厌学拒学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这只有校长才懂、才能做到!
注意:与家长本人是否接受过良好教育无关,只选其一。
2,
孩子的天性——兼答“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
一个孩子是不是喜欢学习、会不会学习、学得好不好,很多人认为是天生的。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上课是不是注意听讲,是不是爱做作业,是不是学得好考得好,都是孩子的天性。
亲爱的读者,你也认同这种说法吗?当你的孩子出现以下情形时,你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1,你的孩子喜欢学习吗?
□从不 □刚上学时喜欢 □一直喜欢 □非常厌烦
2,他的学习成绩怎样?
□上游(前几名) □中游(名次居中) □下游(后几名)
3,什么原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表现?
□天性(天生的) □老师水平高低 □家庭教育水平 □同学间的互相影响
4,如果你的孩子厌学(讨厌学习)甚至拒学(拒绝学习),你会怎样?
□讲道理 □训斥 □谩骂加殴打 □补课(开小灶) □转学
□休学 □留级
5,如果你并不认同“4”的种种“假设”,那么,你的办法是:其实,孩子的天性都是愿意学习的。

任何一个家长都会清楚记得自己的孩子呀呀学语的情形,清楚记得虽说口齿不清却总是乐此不疲的一遍遍叫着学着“爸爸”、“妈妈”
的情形,清楚记得孩子欢呼雀跃地去幼儿园的情景,这样愿意学习的孩子,为什么一旦进了学校,就出现这样那样的学习问题了呢?
如果家长留意的话,你同样会发现,孩子在二、三年级以前的学习成绩都还算不错的,一般都会在95分左右,可为什么就越来越差了呢?为什么一样的老师,一样的课本,一样的试卷,学生们的成绩却是天壤之别呢?
老掉牙的说法是:学生学习不够努力,不够刻苦,似乎责任全部在学生身上,而事实呢?
目前的学校教育,家长是无力去改变的。学校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老师要按部就班地照着大纲教学讲呀讲,要批改几十人的作业和试卷,要家访,要课改,所以老师不可能因为你的孩子有问题就要给他开小灶!
即便老师有能力想去调教那些“问题学生”,可想管没时间,想管也没精力,最后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何况很多老师并不是激发兴趣挖掘潜力的专家,老师已经习惯于讲大课求平均的职业思路,对于问题学生的确是想管也管不了。
学校教育,只能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最通用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最常规的教育。家长想搞特殊,对不起,自己解决吧。
有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厌学的学生就因为对学习并不热爱,或者说并不是象婴幼儿那样,发自内心地热爱,所以孩子才不喜欢读书,不喜欢作业,不喜欢考试,不认真听讲,所以才不喜欢老师和学校,所以才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才成绩差,这很正常。
而对早先有兴趣去学习的学生来说,并没有人刻意为他们量身定做最合适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他们只能采用通用型的万能学习法来应付自己的学习,所以这些学生的成绩会忽高忽低,有时甚至一落千丈,这其实也很正常。
对孩子来说,他最初是抱着极大的热情来到学校学习的,他把学校设想得过于美好,可单调的讲解,枯燥的课本,没完没了的考试,他的学习热情逐渐开始降温。
此时的孩子就像迷路人一样,想打听路怎么走,又怕麻烦也怕人笑话。想摸索着走,可能越走越远。想停下来想想该怎么走,又有人逼着自己走,也就只好这么走吧。
其实,他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走?往哪里走?怎样走?
一直到最后彻底迷路了,再也找不到应该走的路,于是孩子的自信心也开始动摇,甚至盘算开始放弃,直至他的美好愿望被彻底粉碎,于是自然选择了厌学。
一旦孩子开始厌学,家长和孩子的噩梦就开始了!
家长开始着急了:讲大道理,训斥加絮叨,谩骂加殴打,再就是拿着孩子一看就烦的课本和作业,猛灌,家长自己灌不了就请人灌……,灌来灌去,孩子晕了!恼了!够了!
很多家长除了埋怨老师,就是抱怨孩子,岂不知搞垮孩子学习的“凶手”竟是自己!
往往就是那些很明白怎么办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搞得一塌糊涂却一无所知!
我并不想对操劳的家长说三道四,但大量的事实说明,很多家长就是靠发霉的经验,把孩子的学习活活逼到危险的边缘!
当心!千万不要因为您的失误而彻底搞垮孩子的学习!

别让孩子看扁你——兼答“家长不是朋友”
闲话少叙,还是请家长先完成你的“作业”吧。
你和孩子在一起:
□亲密地象朋友一样,孩子从来不怕爸爸妈妈;
□平时关系很融洽,偶尔我会翻脸不认人;
□孩子经常惹我勃然大怒,多数时候孩子怕我;
□无所谓,都是一家人,怎么着都行。
2,在孩子眼里,你是:
□孩子看不透的那种(很难对付的);
□很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的老爸(妈);
□孩子经常挂在嘴上的榜样;
□多少年不变的“冷血杀手”(严厉型);
□多少年不变的“老好好人”(慈爱型)。
3,你最满意的角色是: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看过川剧的“变脸”绝活,一眨眼功夫,演员竟能变化出那么多神态各异或喜或悲或怒或威的脸谱来,真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家长的角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跟随孩子的表现,随时调整和转换自己的身份,家长有时是不容侵犯的一家之主,有时是和风细雨的知心朋友,有时是临门一脚的运动员,有时又是铁面无私的裁判员,还有些时候则是举着小旗的巡边员或者是推着饮料车的服务员……
在上面这些角色中,家长最为得心应手的应该是“一家之主”的本色表演,因为我们的家长从来没有放弃过当家作主的权利,表演起来声情并茂,入木三分,由不得你不大声叫好!
可家长并不是以演戏为职业的演员,孩子的教育没有曲终散尽的时候,起码在大学毕业前后几年,家长还要抖擞精神一直演下去。
这么长的档期,这么复杂的剧情,仅仅依靠家长的角色表演未免大煞风景,更别想着叫座卖好了。所以,自作聪明的编剧虽然把无聊的剧情想改编的更加无聊,却一样靠演员时好时坏时真时假的表演而大获好评,就像《还珠格格》什么的连续剧就是这样大火特火的,为什么啊,因为演员在变化!
家长的角色也一样,如果家长的演技实在太差,逐渐让孩子腻了倦了烦了,反过来伤害的不是演员家长,而是我们的孩子观众。
关乎孩子的学业大事,哪怕仅仅是漏了一个标点,少了一个答案,家长也要成为鸡蛋里挑骨头的好事者,您的挑剔和苛刻会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不能马虎的最大的头等大事,孩子会逐渐格外看重自己的学业表现。
无伤学业的鸡毛蒜皮,比如孩子没有进门打招呼啦,没有参加好学生大扫除了,迟到了10秒了等等,家长一定要放松自己,调整心态,没有谁可以面面俱到,更何况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那种把“事关孩子前程,没有大小之分,都是头等大事”的理想化教育,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谁能做到?谁又能做好?再说,都是大事的话,哪里还会有大事?!
家长明白了应该在什么时候扮演哪种角色,又能把自己的角色表演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孩子最终会以优秀的学业回报寄予厚望的您,只要善于变化,善于察言观色的孩子才无法了解您的“黔驴技穷”,才不至于出现只会打骂的无能。
孩子一直处于由好变更好、由坏变更坏或者是由好变坏、由坏变好的动态变化之中,聪明的家长要善于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来及时调整和转换自己的身份,才能更好地以变应变,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成功的家长,有时是孩子勾肩搭背的知心朋友,有时又是不可以冒犯的上帝,全看孩子表现,家长顺势登台。
爸爸妈妈一旦被孩子看穿了,
就无一例外地成了孩子眼中“就那两下子”的无能家长!
唠叨、训斥、体罚……,直至大打出手,
起初甜蜜的一家人就这样开始了“自残”!
所以,就算是“装”,也要“挺”着,
千万别让孩子看扁你!

安全距离——兼答“孩子的学习孩子自己管”
请在最接近你真实想法的“□”内,打“√”(可一题多选)。
对待孩子的学习:
□预习、复习、作业……,只要对孩子有帮助,家长全“陪”;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要孩子不主动开口,我从不过问;
□我觉得我的水平超过孩子的老师,所以,我经常抽查孩子作业或试卷;
□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我比老师可用心多了,所以,我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
□我辅导不了孩子的作业,太难了,但是,我可以请家教来代替我辅导;
□除非情况特殊,一般周末我都跟孩子一起去补习班。

我是不懂养花更不会养花的人,所以平日很少摆弄花草。偏巧热心的好友送了一盆生机盎然的“海棠”,绿油油的职业夹杂着淡淡的粉红花骨朵,很是惹人怜爱,我把她小心摆放在我的对面,倍加呵护,关怀有加。
可不到一个月时间,“心爱之物”竟然慢慢枯萎,终于离我而去!
我在失落的同时,不自觉地想到了我们的学生和学生家长。
虽说我不懂养花,但出于爱护的本能,我就离花很近,因为离得很近,就老愿意“宠”她:一天三次浇水就怕她渴了,一天五次施肥就怕她饿了,一天24小时的遮阴就怕她被晒坏了,险些买来防晒霜和遮阳帽……
这样的孜孜不倦,这样的无微不至,为什么还是换来这样的遭遇和“报应”?
去海边放风筝,我担心海边风大吹跑了风筝,就把线绳抓得很紧、很近,可不管你怎样起跑、助跑,漂亮的风筝只能在身边盘旋,怎么样也不会上天,因为风筝的飞翔余地太小,只能围着气喘吁吁的我打转转。
一旦松手,风筝飞得很高、升的很远,只要预备足够的线绳。而一旦你彻底放手,你会发现扶摇直上后的无影无踪。
孩子的学习就等于花草,家长离得太近未必是件好事,有意而善意的关怀往往是无意而恶意的伤害或摧残!
孩子的学习就等于风筝,风筝要想飞得高、升得远,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家长只有敢于松手和放手,才会领略那种腾飞的壮美!
爱子心切的家长,没有谁会承认自己是孩子学习的“凶手”,但就是这种过度的关爱和呵护,反倒搞垮了孩子的学习!
请和孩子保持安全距离。


学会闭嘴——兼答“家长不要太罗嗦”
请问:
你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他(她)是不是经常心不在焉地东张西望?或者手里拿着笔什么的一直在玩?
□是 □否
你的孩子最近一年来,有没有抱怨过你絮叨、多话甚至是“少说两句吧”、“你别再嘟囔了行吗”这样的抱怨?
□是 □否
崔女士是保险公司的部门主管,有一上高三的女儿王同学。像所有的家长一样,崔女士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加班加点教育孩子。
上个月某一天,崔女士意外地发现女儿变了,自己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竟然开始顶嘴了!
崔女士确实对孩子很用心:每天按时叫醒孩子起床,嘱咐孩子要洗脸刷牙吃饭(吃饭时还要反复叮咛午饭不要吃不干净不卫生可能有污染的食品),出门上学前还要重复书包是不是准备好啦,乘车别让小偷盯上啦,校服扣子是不是扣好啦什么的一大堆事情,王同学听完这些“唠叨”后,才能离家上学。
王同学中午在学校吃饭,崔女士有时不放心,还要打王同学的手机再叮嘱一下,虽说是高三的学生了,可还毕竟是个孩子,崔女士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和精力。
学校放学了,上高三的王同学还要在学校加两个课时的补习,等王同学回家后,刚好崔女士也下班回家。崔女士总会习惯询问王同学当天的听课情况、作业情况、复习情况等等,边忙着准备晚饭的崔女士,总是习惯性的利用这段时间了解王同学从早上离家后的一切。如果当天的作业太多,崔女士就会先让王同学做作业。
晚饭的餐桌,照例又是崔女士和丈夫做王同学思想工作的阵地,学生要好好学习啊,学习不好将来没有出路啊,用王同学自己的话说“我真佩服你们的口才,任何事情都能和我的学习挂起钩来!”
晚饭后,崔女士担心影响孩子学习,早就取消了所有的晚间应酬和家庭娱乐时间,专心致志地坐在王同学的身边,和王同学一起看书、做作业、复习,长期以往,从不间断。
王同学的周末本来已经够满了,可崔女士还是帮着孩子买了大部头的题库,让王同学在“题海”畅游,另外还担心王同学文科掉队,又专门请了大学生家教……
这样,崔女士以为万事俱备,就等着王同学在考场大显身手了!
不想,习惯于让崔女士包办一切的王同学,却在此时开始“叛逆”!
崔女士拿着录音机记录下了她和孩子极其正常而平凡的一天。
崔女士当天说了3200句话,36000个字,学习之外的1050句话,与学习有关的2150句话,这还不包括崔女士和王同学打电话的3600个字、220句话。
而王同学一共说了30句话,不足600个字!
这个记录说明什么?
几乎都是崔女士一个人在说,孩子根本就不感兴趣,所以王同学很不情愿地应付,更没有参与的积极性,这其实就成了崔女士自说自话的“单口相声”。并且,这个“单口相声”是老掉牙的老段子,无论如何再也无法引起听众共鸣了。
我承认崔女士很能说,但光能说是不够的,说的不好说的让人烦还不如不说!
我问崔女士,如果你的同事整天对着你絮絮叨叨说些无聊的话,你有什么感觉呀?
崔女士说,那还不被她烦死了!
知道自己心烦,为什么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可能更烦呢?

家长最好多个心眼——兼答“赏识教育是风”
背景介绍:
刘家长是西南某市的一名清洁工人,丈夫因病去世后,刘家长带着8岁的孩子每月靠自己400元的收入艰难生活。
孩子的表现很差,成绩更差,48名学生,儿子是正数第四十名。
这一天,刘家长被班主任老师第三次“请”到了学校,刘家长虽说不情愿,但也必须得去!孩子现在是自己唯一的希望,刘家长必须全力以赴。
班主任老师说:“你的儿子太‘皮’了,一节课也就老实个5分钟,不光自己不认真听讲,还影响到别的同学,你最好管教管教。”
回到家里,看着自己简陋的家,想想越来越让她失望的儿子,刘家长忍不住放声大哭!知道自己闯祸的儿子回来了,刘家长匆忙抹了把满是泪水的脸,决定和儿子认真谈谈。
儿子小心翼翼的问妈妈:“老师找你干吗呀?”,刘家长鼻子一酸,险些又要落泪:年幼的儿子,你怎么知道当妈妈的苦处?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要和孩子说什么?
在此写下你对孩子要说的话:


(以下红色字体部分请倒排)
可是,这位母亲开心的回答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以前上课太调皮,也就能老实个5分钟,现在都能认真听讲10分钟了,老师很高兴,妈妈也很高兴。儿子,你是好样的!”
儿子感到很吃惊,因为他已经做好了被妈妈大骂的准备,第二天早晨,儿子第一次早起了半个小时,提前半个小时背着书包唱着歌去了学校。
两年过去了,刘家长到学校开家长会,不争气的儿子照例又被点了名:“你的儿子学习很糟糕,三十一名的成绩老是拖我们班的后腿,你得好好教育教育他。”
刘家长却对儿子说:“妈妈去开家长会,老师又表扬你了。你原来在班里排四十名,现在是三十一名,进步了九名,老师说你是全班进步最快的。老实说,只要你上课再认真些,按时完成作业,你的进步会更大,妈妈好开心啊!”
当天晚上,刘家长意外的发现:在家里从来不学习不做作业的儿子,第一次捧起课本读了足足一个小时。
儿子就要小学毕业了,刘家长又被老师“请”进了学校。
老实说:“你的孩子学习偏科很严重,数学95分还算马马虎虎,语文才80分,英语更差,只有60分,你要督促孩子努力啊。”刘家长偷偷看了看儿子的测验成绩,总分排名第27名!
刘家长看到了希望的同时,也听到了儿子在家里大声朗读课文的声音。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要和孩子说什么?
在此写下你对孩子要说的话:


(以下红色字体部分请倒排)
妈妈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儿子,老师对您的进步非常满意,他说你只要再加把劲,一定会进入前十五名。”
儿子就要初中毕业了,刘家长照例到校参加家长会。
她就像往常一样,局促的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待着习以为常的点名批评。
果然,老师又一次点了儿子的名,只不过不是批评,而是表扬,刘家长的儿子头一回被评为三好学生,成绩在班里排名第三,级部排名第五。
刘家长以为听错了,直到老师请她上台代领“三好学生”证书,她才回过神来。
儿子已经在家里做好了晚饭等着妈妈回家,妈妈第一次守着儿子留下了幸福的泪水。
三年后,刘家长的儿子以全市文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某著名大学录取了!
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天,儿子哭着给妈妈跪下了:“妈妈,我不是个让您省心的孩子,我清楚的记得我的小学、中学倒数第几名的成绩,妈妈,您受累了……”
刘家长望着自己优秀的儿子,真是感慨万千!
我并不是想引用这个故事来说明“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赏识教育”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一阵风,需要大量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填充,包括我们家长善意的谎言!
但有一点家长一定牢记:缺什么不能缺心眼!
其中包括,家长的“谎言”!

想害谁就给谁补课——兼答“补课是大多数孩子的毒药”
你给孩子请过家教,或者报名参加过课外的补习班吗?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关于孩子在课外“补课”的是是非非、林林总总。
请据实填写,并在完成后对照阅读以下文字。

1,给孩子“补课”前,孩子的成绩是怎样的?

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给孩子“补课”的:
□大学生家教
□在职老师
□任课老师家里的“补习班”
□培训班、特长班
3,你认为“补课”的效果如何?

4,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无帮助?

5,对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和激发有无帮助?

6,最应该“补课”的应该是哪些学生?


家长可能还会记得“板蓝根”的故事。
90年代末期,先是因为流行性感冒的出现,中国大地曾经兴起过“板蓝根”抢购热潮,一种极其平常而廉价的中药,在上海竟然炙手可热,往往被蜂拥而至的人以令人咋舌的高价“洗劫一空”,感冒患者服用“板蓝根”治疗感冒,健康人争喝“板蓝根”预防感冒。
一时间,“板蓝根”简直就是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
喝足了“板蓝根”的家长再次如法炮制,不管孩子年龄大小学业优劣,一概补习、加课、开小灶!家长自己能教的,父母轮流上阵,不亦乐乎!家长教不了的,请老师、找家教,还要参加名目众多的补习班,目的只有一个:别让孩子闲着,大补快补。

现在“盛行”补课,“补课”似乎成了提高孩子成绩的法宝,好像补习就一定能让好学生好上加好,一定能让差学生迎头赶上!
“补课”似乎成了提高孩子成绩的法宝,好像补习就一定能让好学生好上加好,一定能让差学生迎头赶上!
人病了,需要看医生,高明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自然药到病除,否则,可能就糟糕了。
那么,到底哪些孩子需要补习,哪些孩子又不能简单的补习呢?
迫切需要补习的孩子应该是:孩子本身具有强烈的求知愿望,非常热爱学习,除了认真完成学校的课程外,还需要适度的知识面的拓展和延伸。
简单说,如果您的孩子成绩一直不错(小学生学校考核准确率95%以上,中学生在90%以上),放学后能优先并且自觉完成课本的复习、预习和作业,经常主动性的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可能是名著,也可能是漫画、报纸、杂志及其他读物),或者主动尝试相关的练习等等,这些孩子需要“补课”。

8,
学会给孩子下“圈套”——兼答“好家长不一定表里如一”

李女士的孩子上初一,学习成绩在班里是中偏下,50个同学,还在排名在35左右,班主任老师按惯例要轮流调座位,她的孩子刚刚好被排在最后一排。
孩子不乐意了,又不敢顶撞老师,于是回家哭着要求崔女士找班主任把作为给调回去,孩子的理由很简单,我又不是倒数第一,凭什么要把我挤到最后排,不调回去我就不认真学。
崔女士犯了难,自己又不是班主任,一个家长怎么可能管得了学校的事情,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读者诸君,如果你是李家长,你会怎样呢?
请在此处写下你的做法:


以下是李家长的想法,看看你想的和李家长的是否一致?
“孩子反应那么强烈,我想找班主任谈谈,给换回原来的座位吧!”,我相信崔女士的想法可能是很多家长的共同想法。

我对李家长说,“班主任是按照平等的原则来对待的,你的孩子没理由搞特殊啊?再说,你的孩子平时就不是同学们欢迎的学生,如果就他自己不调,其他同学对他更有意见?就算这次班主任给他换回到原来的位子,你能担保每次都给你面子吗?只要你做不到,孩子就认为是你的错,他就可以为自己的成绩差找那些没完没了的理由!因为孩子只想着往后退,而没想到要往前进!”
读者诸君,麻烦你再想想,到底怎样更好呢?
请在此处写下你的做法:


框线内是我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我们本章节探讨的“圈套”。
(以下红色字体部分请倒排)
先假装把这件事忘了,不要主动去提。孩子会很快又和你抱怨的,如果孩子提到这件事,你要明确告诉他,这件事你已经知道并且是你要求班主任这么做的。孩子一定会追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就告诉他,老师说你是很有潜力的孩子,只不过你目前好像上课不太注意听讲,老师和周围的同学搞小动作。我就让老师给你换下座位,希望你不要让我和老师失望。
我们来分析下,孩子为什么会相信李家长所说的话?而不知不觉地钻进这个“圈套”?
孩子首先会觉得老师很重视自己,他会比以前更注意自己的表现。同时,他也会联想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很密切,自己没有空子可钻了,以后肯定也不会提出刁难的要求了。
果然,和座位较上劲的孩子子第二天旧话重提,有准备的李女士,立马“圈套”伺候。儿子非但不再较真座位,就连“老师歧视、同学排挤”这样的问题也无影无踪了。
三个月后,李家长兴奋地打来电话:“儿子不光毛病少了,成绩也在进步!”
好学校和好老师——兼答“普通学校、普通老师就足够”
请在对应空格内,填写你的真实看法。别草率,它可能影响到你未来的教育思想,并进而改善你的教育方法。
学校□“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场所,依赖程度至少90%;
□“学校”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通用的方法;
□“学校”没有能力和没有办法提供“个性教育”;
□自己孩子的“个性教育”必须靠家庭教育来补救;
□能适应“学校”教育的,成绩和表现都是好的;
□不能适应的,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都是很糟糕的;
□只要有条件,一定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
□“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好;
□“贵族学校”舍得花钱请好老师;
□“小班”比“大班”好。
老师□孩子的学习,主要靠学校老师,依赖程度至少90%;
□多数老师的水平是差的,所以,学生们不仅成绩差,表现也差;
□为了补救,家长不得已给孩子请家教、上补习班;
□“公办教师”比“私立教师”好;
□“贵族教师”水平更高,当然,最好是外籍教师;
□想办法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好让老师们“关照”自己的孩子;
□“家长”是最好的老师,责任心强,并且毫无保留教给孩子。
我专门给家长写了下面这段文字,相信你在读完之后,你会彻底明白“学校和老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如果孩子非常适应学校学习,成绩和表现可圈可点,请不要再为孩子恣意安排过多过滥的补课、培训。反之,请考虑孩子是否还要继续在学校装模作样地“当学生”?
我们不妨做个比喻:学校就算是个大餐厅,老师就是这个大餐厅的大师傅,学生就是花钱吃饭的客人。
家长不能强求免费的午餐必须色香味美,完全符合个人胃口。因为快餐店的大师傅就是专门烹制快餐的,虽说营养不足,但总可养人,何况家长又没有照单点菜。
学校教育就是如此,老师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最通用的方法,教给学生最常规的教育。
学习好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家庭教育,因为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和学习导师是家长,而并非学校的老师。家长一定要明白:学校的教育也就是老师的讲授,只能是广义的整体教育,自然也必须采用大众化的教育模式。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出现或者正在出现学习问题,比如说:厌学、成绩差,学习效率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那家长必须首当其冲!
因为这些个性化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教师的能力和服务范畴。
教师是人不是神!
教师的能力有限,再高明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材”;
教师的时间有限,再任劳任怨的老师也不可能每天工作25个小时;
教师的精力有限,再负责任的老师也不可能把自己分成三十个人、六十个人。
家长不要指望:
能力有限的教师,对你的孩子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时间有限的老师,对你的孩子刮目相看,任劳任怨;
精力有限的老师,对你的孩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家长必须明白:
教师是讲书本知识的工具,其实和录音机和播放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愿不愿意听,听懂听不懂,全凭学生自己!教师是讲大课求平均的机器,只能按照设定的程序和计划去运转。转得快与慢,讲得深与浅,全凭教学大纲和进度!
教师绝不是擅长因材施教的高手,也并非个性化教育专家。否则,教师就不称其为教师,再说,恐怕您也请不起!

如何看待早教——兼答“这也能算教育”

中国自古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谚语。很多人认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顺势为孩子将来的教育和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不管你的孩子正处在学龄前的“早教”阶段,还是已经走过了“早教”,请你完成表格里的内容,之后,将我们的答案作以比较。
你怎样看待早教:

你赞成还是反对早教:

你认为早教解决了哪些问题?

你认为早教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危害吗?

请将你的答案填写在空白处
下面是我亲历的真实故事,读完以后,你就知道了我的答案了。
刘洋,8岁多一点的小男生,自打上幼儿园开始,一直表现良好,小学一年级时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这让当过小学教师的妈妈很高兴,很自豪。没曾想,刘洋妈妈的高兴劲还没过呢,二年级的刘洋学习就亮起了红灯,成绩从前五名很快滑到最后一名,最后竟成了班里唯一不及格的孩子,焦躁不安的妈妈一直不明白,她好好的儿子怎么说坏就坏了呢?
走访得知,小学教师出身的妈妈,担心刘洋不够优秀,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在家里给刘洋提前预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对书本对知识充满好奇的小刘洋学得很认真、很努力。
就在刘洋刚刚成为一年级小学生的新生的时候,他已经在妈妈的帮助下学完了一年级的课程。
怀着随学校的憧憬和渴望,刚入小学的小刘洋和其他小同学一样,对一切充满好奇,学校的一切都是新鲜而神秘的,这让好动的小刘洋感觉很开心,可是不久,他首先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因为老师讲过来说过去的内容,自己都会,而且每次考试自己都是满分。
刘洋认为学习太简单,不用学都能考第一,没有难度的学习让他慢慢失去兴趣。于是,刘洋上课不再认真听讲了,很快变成了小动作不断的“捣蛋鬼”,老师和妈妈都觉得孩子小,好动是天性,加上成绩一直不错,也没有过多责怪他,小刘洋就这样玩着度过了自己成绩不错的一年级。
刘洋的妈妈后来辞职进入保险公司,成了管理几十人的部门主管,忙得晕头转向,当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像以前一样,提前给刘洋预习课本了,再加上刘洋一年级的成绩一直不错,妈妈也觉得没有必要再管孩子的学习了。
刘洋依然习惯性的再沿用一年级的“学习法宝”,依然乐颠颠地玩啊、皮啊、闹啊,知道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一向自信的刘洋成了班里唯一不及格的学生,刘洋自己、刘洋妈妈和刘洋的老师这才大吃一惊!
还不知道学校学习“是什么”的小男孩,误认为学习就是不用学就会的“小玩意”,根本就不明白学习是咋回事,也始终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妈妈的早期启蒙教育,看似成全了一年级的刘洋,却误导了二年级的刘洋!
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父母们交口称赞甚至顶礼膜拜的“早教”,却成了孩子后来厌学的“种子”。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的早教老师水平不高,科目不全,所以,才给后来的小学老师留下了“再教育”的可能。
在中国,众多号称源于欧洲、美国的XXXX早教机构和品牌,却在欧美难寻其踪。即便它真的诞生于欧美,黄皮肤的中国孩子难道就真的如鱼得水?

好成绩未必好——兼答“高分不一定是好事”

靠死读书读死书赢得高分的孩子,就等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意人。多数人没把生意当回事,根本就不屑于做生意,所以胆大的生意人就大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全社会的人好像都对生意产生了兴趣,所以竞争加剧,所以才看出经商能力的重要,而早期先行一步的生意人,却几乎全部都销声匿迹了。
毫无疑问,高分当然比低分好!
孩子成绩好,家长高兴,老师开心,皆大欢喜。但是,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高分是怎样的来的:是死记硬背的结果,是老师猜题押题的运气,还是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的体现?
初中以下年级的孩子,总是能靠着死记硬背得高分,学生只要把老师要求倍的东西记得滚瓜烂熟,成绩一定不会错。即便学生平时并非特别优秀,只要把老师猜对的试题押对的试题牢记于心,学生一定可以考得出奇的好,会让家长和老师都大吃一惊!这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统考时,屡见不鲜。
但是这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死读书读死书的办法,毕竟不是孩子的学习之道,老师的猜题押题也毕竟是撞大运似的“赌博”。一旦换了题型或者变了形式或者猜错了题押错了宝,那孩子的成绩只能是一团糟。
这就是起初成绩不错的好学生,逐渐沦落成成绩每况愈下的劣等生的根本原因。
很多家长却并不以为然。家长的想法很简单,与很容易陶醉。只要孩子成绩好就成,那里还顾得上再去深究孩子取得高分的原因啊!
家长别不承认啊,举个小例子由不得你不信。
假如您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的爸爸赚钱多,不光孩子妈妈高兴,全家都开心,多赚钱毕竟是件大好事,可喜可贺!细心的您,面对孩子爸爸每天带回家的巨额财富总是愿意多问几个“为什么?”他为什么赚那么多钱?是不是受贿了?是不是赌博了?是不是诈骗了?还是他就有赚钱的实力和能力?
靠死读书读死书赢得高分的孩子,就等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意人。被人没把生意当回事,根本就不屑于做生意,所以生意人就大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全社会的人好像都对生意产生了兴趣,所以竞争加剧,所以才看出经商能力的重要,而早期先行一步的生意人,却几乎全部都销声匿迹了。
考老师猜题押题赢得高分的孩子,就等于一夜之间中了彩票大奖的幸运儿,这种幸运不仅万里挑一,而且后患无穷。孩子会把学习当成投机生意,一旦投机失败,不光失去高分,还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您既然可以对孩子爸爸的“飞来横财”再三追问,为什么不可以对孩子的高分多问几个“为什么”呢?

想想看,你还会有那些“为什么”?



差成绩未必差——兼答“差成绩不一定是坏事”
孩子已经是班里中下游的名次了,家长还有什么理由心急如焚?
孩子的成绩已经是倒数第一了,家长还有什么必要紧张,孩子还能差到什么地步?
无辜的孩子,正是因为家长一贯的漫不经心,才每况愈下的,家长必须明白!
前几天,我请来工人师傅帮助翻修书房。
闲不住的我一不留神,愣是被美工刀划伤了手指,伤口很深,鲜血外流,差点生生断指。
平生第一次走进医院的手术室,很有爱心的大夫问我要不要麻醉,眼瞅着明晃晃的银针和漆黑的长线,我赶紧点头。
麻醉针还真是好东西。第一次被缝针的我不但没有丝毫的痛苦感觉,还反倒有些大义凛然的轻松,轻松得和忙碌的大夫说说笑笑。
当晚,麻醉的效力消失了,伤口由麻木转为强烈的刺痛,就像无数的细针异常坚定而不知疲倦的在弹丸之处刺来刺去,让一向鼾声如雷的我走坐不安,竟至彻夜不眠。
还算坚强的我于是就想,要是没有麻醉的帮助,我是否能够心甘情愿的接受手术?是否还能说笑得起来?
我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我明知道伤口可能感染破伤风的严重后果,可为什么时候还会犹豫呢?因为伤痛太可怕,可怕得让人死去活来。痛苦太现实,现实的就在眼前无处躲藏。
低分的孩子和不小心的我一样,之所以低分,就因为没能学好,所以才会经常性地“演砸了”,即使再高明的家长,说再多的肺腑之言,做再多的教育补习,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
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学习太可怕,可怕的让自己没有面子,没有自尊。学习又太现实,现实的每天要学要练。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会像我一样明白不缝针的后果(这种后果其实连很多家长和老师也未必完全明了),既然缝针那么痛苦,为什么去缝。此时,如果家长或老师再盲目的强迫孩子多学多练,就等于往伤口撒盐,或者等于把孩子绑起来去手术,这种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记忆,会让孩子终生害怕、惊恐,最终会把学习视作洪水猛兽,把老师和家长看成只会让人痛苦的“白大褂”!
吃惯了糖果的小孩子病了,家长加上大夫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吃药,可就因为“苦”,无知的孩子说什么也不吃,这让很多家长头痛。如果家长事前不告诉孩子需要吃什么药,高明的大夫又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具甜味的胶囊(虽说胶囊包裹的可是苦口良药),孩子一定吃得很欢,感觉也不错,一样药到病除。
厌学的孩子又一次考砸了,家长加上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学习,可就因为“苦”,无知的孩子说什么也不学,这让很多家长头痛。如果家长事前不告诉孩子再需要学习,高明的老师又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出甜味的学习方子(这些方子看似和学习无关,其实正是学习妙法),孩子一定学得很欢,感觉也不错,学习一样会进步。
孩子的成绩已经是倒数第一了,家长还有什么必要紧张,孩子还能差到什么地步?
孩子已经是班里中下游的名次了,家长还有什么理由心急如焚?
无辜的孩子,正是因为家长一贯的漫不经心,才每况愈下的,家长必须明白!
孩子爱玩,那就鼓励他去玩,拼命玩,引导他玩出花样,玩得别出心裁,然后在孩子最喜欢的玩耍中,人不知鬼不觉地加入“知识”(不仅仅是课本内容),这样,孩子会大口吞甜味的“胶囊”,却不知自己最为厌倦的“学习”裹在其中。
对待厌学低分的孩子,最有效的办法其实就是两个字:放纵!
只有放纵,才能让孩子以最乐意的方式接受知识的熏陶,逐渐领略学习的进步!
只有放纵,才会让孩子愉悦开怀,最终转变为主动学习!
别把孩子当“人”——兼答“如何对待孩子”
请教几个小问题:
一旦你和孩子出现了隔阂或矛盾(比如:孩子考试“砸”了),你会怎样处理?
你的答案:
你和孩子,会通过双方的坦诚交流来没有任何障碍地沟通?
你的答案:
我不明白究竟你的答案是什么,但是,我要强调的是:
孩子毕竟是孩子,
我们不可能指望靠谈话和交流这种成人的沟通方式,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你看看,真正明白事理的“人”,谁会这样呢?

初中二年级学生李继超,因为爸爸妈妈的富有而显得格外摩登,一身的名牌,同学羡慕,邻居孩子向往,可班主任老师却不依不饶,先是强行命令他换校服,后来干脆大会小会点名批评,可倔强的李继超照样我行我素,不但不听,反倒准备报复班主任,因为班主任让自己很没有面子。
于是,李继超不再像以往一样,踊跃举手回答班主任的问题,不再像以往一样老老实实听讲,不再认真做班主任老师布置地作业,不再认真对待班主任老师的科目考试,甚至有一次还故意交了白卷。
李继超的目的只有一个,你班主任老师不给我面子,我也让你下不来台!
高一学生张志彬,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妈妈就专门给他请了家教,常年陪伴儿子的学习。望子成龙的妈妈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多学多练,一定会比其他同学学得好。
性格内向的张志彬,本就少言寡语,更不愿意和学校老师多说一句话,慢慢地,他感觉家教老师比学校老师可爱得多:学校老师严厉,整天命令自己必须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而家教老师随和,自己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家教老师从不反对,有一次,趁爸爸妈妈不在,张志彬和家教老师玩了整整一个上午的电脑游戏。
既然老师太严厉,那就开始应付吧,反正家里还有更好的老师帮助自己,这就是张志彬的真实想法。在学校不愿学,在家里又不想学,张志彬的学习就这样开始落后了。
高三学生黄静,本来还算是成绩不错的好学生,从上学期开始,爸爸妈妈担心孩子一条腿“难过高考独木桥”,就给孩子多加了一条腿:让学过美术的黄静再突击美术,这样孩子就比普通高中学生多了“美术特长”的另一条出路。
就这样,已经心烦大密度学习的黄静,每个星期六星期日终于有了“合法”的游戏娱乐特权!
坐在教室里上课的黄静,没有了以往的努力,因为她感觉自己的文化成绩一定能够在美术特长生里脱颖而出。而坐在画室里画画的黄静,虽说比起别的美术特长生来,有点自惭形秽,但想想自己还算不错的文化课成绩,黄静又信心百倍:大不了不再考美术专业!
让爸爸妈妈和黄静本人绝对没有想到的是:黄静不仅一条腿越来越短,成绩越来越差,另外一条腿也越来越短,美术成绩根本无法达到特长生的基本要求。
没有人会怀疑老师和家长的本意,但究竟怎样找准孩子学习疑难和症结,却值得我们用心再用心。
李继超,正因为反感班主任老师的指责而厌倦学习,甚至用“差成绩”来“报复”老师。实际上,不用说初中的孩子,就算是很多高中的孩子对学习的理解,也常常是“在家为父母学,在校为老师学”的小孩子想法,单纯而且现实。
张志彬,游离在学校老师和家教老师之间的“学习投机分子”,他其实是在寻找一条既不用费力又可以学好的办法,这种方法可能会有,但一定不是只为钱的家教可以胜任的。
黄静,可能是众多“高考恐慌症”的一名代表,压力很大的人往往容易退却,就像黄静一样,还没有上场呢,就开始寻思后退之路,又怎么可能专心致志的奋斗一搏呢?!


爱好和特长——兼答“当心孩子的最后一张牌”
我先请问家长,你在工作外,还有无其它的爱好、特长?


你是怎样看待孩子的爱好和特长的?你希望他(她)的爱好或特长多些还是尽可能少些?




对家长来说,工作“一定”是第一位的,因为家长要生存,要生活,甚至要活的更好!但是,如果家长社会兼职过多,尤其是家长非常愿意参与的兼职工作,想想吧,对家长来说可能就成了一种负担了。
对在校学习的孩子来说,“学习”当然也是第一位的。当然,孩子可以有爱好,但爱好不能太多,尤其是不能认同孩子的很多爱好同时“发作”。
否则,孩子的学习就会被孩子自行冷落,再想挽回的话,可要付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
许家长和老公都在政府部门工作,两人整天忙得气喘吁吁,分本就没有时间去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
不知道是上帝的恩赐呢还是两人的造化,他们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一直特别乖巧,上课按时听讲,放学按时做作业,考试成绩虽然不是次次满分,可总也掉不下90几分,好儿子确实让夫妻俩省心不少。
去年7月,夫妻俩怎么也没想到好儿子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总是90几分的孩子,期末考试竟然是75分!孩子的名次也从班里的前十名,猛然降到30名,夫妻俩一下子愣在那里:他们万万想不到,自己一向非常放心的孩子会这样失败。
原来,表现不错的儿子从5年级开始,在老师的动员下,参加学校的体育队训练,及至后来的航母、陶艺、书法、绘画、表演,儿子愿意,许家长更愿意。
爱好多了,当然分散孩子的精力和体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孩子又不愿意半途而废,所以会竭尽全力来练习,来比赛。就这样,孩子学习的时间肯定在减少,学习的质量在下降,而且这么多爱好同步进行,孩子最终就成了“样样通样样松”的“全能”。
最可怕的是,和孩子的学习相比,“学习”之外的爱好往往会打败“学习”,几年不变没有花样的学习本来就容易让孩子厌倦,偏巧这些爱好又都是孩子热衷的,在孩子的天平上,自然会往爱好上倾斜,学习会暂时放在一边,即使在主动学习的孩子也会大打折扣。
对家长来说,工作“一定”是第一位的,因为家长要生存,要生活,甚至要活的更好!但是,如果家长社会兼职过多,尤其是家长非常愿意参与的兼职工作,想想吧,对家长来说可能就成了一种负担了。
对在校学习的孩子来说,“学习”当然也是第一位的。当然,孩子可以有爱好,但爱好不能太多,尤其是不能认同很多爱好的同时“发作”。否则,孩子的学习就会被孩子自行冷落,再想挽回的话,可要付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
中国学生要想进入欧美大学的艺术专业,通常会很难。因为老外们一直坚定地秉承一个真理:艺术靠天赋。
如果让老外知道,我们的孩子是把“爱好”当成大学的敲门砖的话,就晕了。

素质——兼答“学习是最基本的素质”
(一)
你认为什么是孩子的素质?




学生需要能力,需要素质,但最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最应该首先掌握的知识,连薄薄的课本都学不好的孩子,我们怎么相信他(她)的素质和能力。

很多家长说,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仅仅成绩好,综合表现也很好,往往是家长很省心的乖孩子。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不光成绩不好,打架、逃学什么的坏毛病都来了,通常是让家长格外费心的捣蛋大王。
于是,很多家长、老师、包括一些所谓的专家,一直在大声哼哼:不能光抓学习,要花大力气抓教育。
不错,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但是,对孩子来说,学习是教育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连孩子的学习都教育不了或者教育不好的人,怎么可能教育得了孩子的将来呢?
所以,我们必须千方百计高好孩子的学习,然后才会有耐心和信心来完成对子女的百年教育大计,不然,我们不光捡不到芝麻,还会丢了西瓜,充其量也就是舍本逐末的“黑瞎子”!
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定是以学习为乐趣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基本都是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愿意思考、善于分析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热爱学习的,所以,他们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上。即使偶尔有些小毛病和小问题,也很容易扭转和改正。
相反,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一般都是不愿意学习不爱学习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基本都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愿意思考、不善于分析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讨厌学习的,因为学习无法让自己满足,甚至很让自己失落。所以,他们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之外的调皮捣蛋上。这些孩子的小毛病和小问题不断,大问题也不少,要想从根本上去教育和改善他们,必须首先要把他们的兴趣和乐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否则就是空谈。
退一万步说,不用说不谙世事的孩子了,即便是冷静理智的成年人,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完人,我们不可能把全世界都找不到的完人标准强加给我们可怜的孩子!
家长要确信:成绩好的孩子综合表现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任何时间,先抓好孩子学习,其余自然迎刃而解!
16
素质——兼答“高分是最起码的要求”
(二)
请家长思考:

为什么说:“高分”是刺激学生热爱学习的最为基本的第一法宝?




成绩的好坏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很多家长是这样认为的!
我虽说并不赞成“分数决定一切”的说法,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成绩好是最起码的要求,而且对孩子来说也并不过分。
学生需要能力,需要素质,但最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最应该首先掌握的知识,连薄薄的课本都学不好的孩子,我们怎么相信他(她)的素质和能力。
家长当然希望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但更要明白“成绩是把双刃剑”的道理,有些孩子会倒在高分的陷阱之中,难以自拔。有些孩子会因为一贯的低分而沉沦,从而丧失学业崛起的信心,说到成绩,自然不能回避考试。此时,家长应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一个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孩子,每次考试带给孩子的是无休止的失落和无奈,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把“学习”当成让自己下不来台的“劳什子”,孩子就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愿学习,开始在学习之外寻找让自己的“出类拔萃”。
比如:唱歌、跳舞、体育什么的特长,假设这些特长还不足以让自己有面子、有自信的话,孩子就可以开始放弃学习,远离学习,很容易沾染网络游戏什么的不良嗜好,因为这些特长和嗜好让自己很开心,远比学习更容易让自己轻松和快乐,孩子
“何乐而不为”呢?
而对成绩一直很好的高分孩子来说,每次考试带给孩子的是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同学的羡慕,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把“考试”当成自己大显身手的舞台,孩子就对学习越发有兴趣,很愿学习,自觉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是这些高分孩子的习惯。
但是,这些孩子之所以取得高分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死记硬背了考试的内容,一旦参加难度更大、应用能力更强的统考或者竞赛,这些往常高分的孩子,可能就会变成非常普通的学生,而一旦成了普通的学生,说不定这些学生就是即将诞生的新一代“差生”!
考试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事情。家长对孩子的考试虽说不能代劳,但可因势利导,这种“疏导”可能生过孩子任何一次的满分或高分。
如果孩子一直是爱学会学的好学生,要在孩子取得高分的同时,鼓励孩子参与更多更难的学习竞技,因为越是高分的孩子越容易神话自我,往往能赢不能输,一旦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淬火”可以把高分的孩子历练成不屈不挠的好钢。
如果孩子是成绩很差的学生,要在孩子低分的同时,找到孩子真正低分的原因,帮助孩子坦然面对目前的考试影响,通过有线的方法帮助孩子尽快提高学习成绩,因为越是低分的孩子越容易放弃自我,往往输惯的孩子就没有想到过赢,一旦后来居上自然迎头赶上,“高分”是刺激学生热爱学习的最为基本的第一法宝。

谁更聪明——兼答“为什么家长不懂”
读者朋友,看完以下文字,请把你的理解填写在框格里。
三、五年级的小男生,经常一个人在家里伸胳膊踢腿,嘴里还煞有其事地喊着、叫着,好像在和谁厮杀、格斗一样,不折腾个把小时不算完,家长里里外外转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孩子的对手:真不知道孩子在搞什么名堂?
孩子在搞什么名堂?



聪明的孩子起初(比如说一年级、二年级)都是很棒的孩子,学习好,状态好,在家长眼里都是很伶俐又省心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成为家长的骄傲和自豪。
很多其实很聪明的孩子,往往因为不愿学而最终导致成绩不佳。
上五年级的小刚,虽说嘴巴甜,活泼好动,反应快,但学习成绩可一直不太好,用小刚妈妈的话说,“我们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学习不好!”
学习成绩成了很多聪明孩子家长的心病。
聪明的小刚知道,如果自己不去学校,不去上学,那爸爸妈妈就肯定不高兴。如果自己迟到了、早退了,老师肯定也不高兴,所以,他每天背着书包装模做样来到学校,为的是不让老师和家长生气。
年仅12岁的小刚,当然还不可能真正弄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他只知道每天老老实实的听啊、学啊,有些无聊,没有意思,他一直认为在家是给爸爸妈妈学的,在学校是给老师学的。
老师和家长一直搞不懂这个聪明的小刚,为什么就不能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做作业,为什么就不能把成绩搞上去?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始终没明白这样的道理:教育聪明的孩子,要用聪明的方法!
聪明的孩子普遍不喜欢按部就班地听课、做作业、考试,他们每天都在期待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比如:语文课突然换成了数学课,或者是因为老师开会提前放学了,哪怕他们回家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作业,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因为他们喜欢“变化”。
像小刚这样的是孩子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孩子),他(她)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在家长眼里总是安静不下来读书学习的孩子,一旦翻开《蜡笔小新》、《网络传奇》、《哈利?波特》什么的大部头小说,可就入了迷,那种认真劲好像是变了一个人,家长很纳闷。
还有更让家长纳闷的呢?三、五年级的小男生,经常一个人在家里伸胳膊踢腿,嘴里还煞有其事地喊着、叫着,好像在和谁厮杀、格斗一样,不折腾个把小时不算完,家长里里外外转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孩子的对手:真不知道孩子在搞什么名堂?
还有些女孩子星期日哪里也不想去,就愿意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家里发呆,有时候整整一个上午动都一动不动,谁又能说她们不会思考呢?
社会发展太快,新事物层出不穷,已经进入被动学习或者拒绝学习时期的家长,不可能像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样,对新东西充满好奇和热情,这样,就势必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隔阂,这种隔阂其实很正常,因为这种差距至少是二、三十年的距离造成的,家长应该理解并坦然接受。
如果家长想彻底消除和聪明孩子的隔阂的话,最大的可能是身心交瘁并且是于事无补。
说到这里,家长应该想得到聪明孩子为什么有事情不愿意和你说了吧(孩子说了你也未必懂,就是懂了理解了,还不就是别耽误学习什么的老一套絮叨)?
聪明的孩子就因为聪明,才会有这样那样的爱好和兴趣,才不会把自己当成只去学习的工具,聪明的孩子喜欢多姿多彩的梦想,而学校教育却让孩子没有机会去梦想,于是,他们就会在学习之外换一种方式继续自己的梦想。
聪明的孩子就因为聪明,才会出现不愿学的迹象,厌学尤其是轻微厌学并不可怕,只要家长及时找到根本原因并加以弥补或纠正,这些孩子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家长并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无以为孩子是贪玩所造成的,采取粗暴的强制方式要求孩子多学、死学,那聪明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厌学,直至彻底远离学习。
好孩子的标准——兼答“什么样的学生才优秀”
单纯从学习成绩来说,什么样的孩子才是真正优秀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标准呢?
请记录在此:


几乎100%的家长认为,考试总是满分的孩子就是真正优秀的孩子。
其实,我们的认识是非常片面而且有限的。
这是需要分级分层才能说得清楚的事情。

一般来说,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因为自身本能的模仿和对老师教学的积极呼应,优秀学生的成绩总是能轻松得到100分,而四年级以上的优秀学生,经常因为粗心大意或者尝试用更多的办法来解答学习问题,不一定每次考试都是满分。那些依靠死记硬背的学生(尤其是老实的女学生)却经常满分,这个时期的表现似乎“很用功很勤奋”,因为他(她)们比起其他同学用了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她们的好成绩是“耗”出来的。
小学阶段真正优秀学生的共同点是:非常热爱学习,除了主动学习学校的课本知识外,还能坚持自觉阅读文学作品和超越课本知识的课外书籍(比如奥数什么的),对学习有自己的认识,经常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和解题,考试成绩不一定总是满分,但有兴趣学习,有适合自己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有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孩子的课余爱好一般不超过3种,孩子最要好的同学一般在4-8人(其中至少1人不是本班的同学,可能是高年级或低年级的同校同学)。
那么,请家长考虑:优秀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又是怎样的?
优秀初中生:


优秀高中生:



初中阶段真正优秀学生的共同点是:学习兴趣进一步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学习有自己的见解,考试成绩依然不一定总是满分,但总是能自我分析错误原因并及时修正。孩子的课余爱好一般不超过两种,孩子最要好的同学一般在2-4人(其中至少1人不是本班的同学,可能是高年级或低年级的同校同学)。
高中阶段真正优秀学生的共同点是:学习兴趣达到峰值,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得孩子脱颖而出,对学习有自己独到的间接,考试成绩几乎总是满分,所掌握知识的纵深度有可能超过任课老师。孩子的课余爱好一般不超过1种(甚至经常性的被孩子自行取消),孩子最要好的同学一般在1-2人。
概括的说,任何阶段的优秀学生,都是有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孩子。
愿意学的孩子,会学的孩子,才有可能学得更好!
孩子要不要听话——兼答“老实孩子不会学”
亲爱的家长朋友,送给你一道简单的测试题,让孩子动笔试试(适合小学二、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家长要有兴趣,可以和孩子一起做。
问题:已知1=6,2=12,3=18,4=20,5=33
求解:6=?
时间限制:40分钟
核心提示:如果你在30分钟内还没正确得出答案的话,请你务必重新读题,如果你在35分钟内仍然没有答案的话,请把试题转交给你们班成绩最差的同学来做。
家长的答案:
孩子的答案:

我曾把这个小试题转给了12位中小学的数学老师,三天过后,9位老师说试题错误,3位老师说没有结果,反正依然是没有答案。
这个智力小试题后在某报的教育周刊刊登,在接到300多个电话中,只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答对了。
现在,我来告诉你正确答案:6=1(试题的答案,最开始已经告诉你了呀)
孩子答对了吗?
如果孩子属于老实孩子的话,估计不会得到正确答案,因为这个答案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对类似于“脑筋急转弯”式的小题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呢?
因为多数人根本就不会学习,更不会去考试!
老实孩子往往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听话的孩子”,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听所有人的话。
这样的孩子往往不用大人操心:孩子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做作业,按时上床睡觉,除此之外,还像录音机一样认真听老师的讲课,像复读机一样背诵语文英语,像榨油机一样挖空心思地应付考试,像……
总起来说,老实孩子学得认真但很辛苦,学得执着但很愚笨。小学乃至初中阶段,这些孩子可能是班级或者学校的佼佼者,而一旦进入高中或大学后,这些靠死记硬背赢得高分的孩子很快遭遇“不会学习”的障碍,最终成为默默无闻的平庸之人。
“数学”是什么?我是这样来理解“数学”的:把孩子的眼睛蒙上,然后把他空运到完全陌生的城市青岛,在人来车往的闹市区揭开他的眼罩,塞给他一张地图和几块钱的车费,告诉他东南西北如何去转车、换车,最后抵达闻名世界的青岛栈桥,这就是孩子的目的地。
简单来说,眼罩、空运、地图和车费就是“已知条件”,而唯一的“青岛栈桥”就是答案。如果孩子分不清东南西北或者孩子分清了东南西北但因为没有看明白地图而乘错了车,一样找不到他的答案。
声明一点,青岛是座几乎没有正南正北方向的城市,孩子不能靠着“观天象,辨方向”的经验来推测自己的目的地,否则,孩子的习惯做法会让他越走越远。
再回到试题本身,多数孩子根本没有彻底弄懂数学的含义,就习惯性的开始尝试寻找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可找来找去才发现根本就没有规律,于是,我建议大家在35分钟前后重新读题,目的就在于彻底弄明白题意,轻松的得出唯一的正确答案。
学习是“苦差”,要认真地学,勤奋地学,但还要找到最适合孩子自己的个性化方法,形成自己特有的方法或者是技能,单纯靠老实学来的东西,孩子永远不可能超过他(她)的老师,永远不可能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关于学习方法的培养问题,将在后面的章节详尽论述,在此不作赘述。

游 戏——兼答“怎样让孩子喜欢上做作业”
背景资料:
多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喜欢写毛笔字,属于特别腼腆和害羞类型的,除了爸爸妈妈,一见外人,总是往爸妈身后躲,想让多多说句话,比挤牙膏还难。
这样的孩子,不用说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就算被老师点名叫起来,都会羞涩的满脸通红,所以,多多的成绩一直不好。
上个星期天,多多的爸爸妈妈邀请我去看多多。一进门,多多就赶忙往妈妈身后藏,吓得像只小兔子,妈妈强迫多多走出来见我,可怎么说也没用。爸爸火了,大声命令多多坐在我的对面,我急忙用眼神示意他们回避。
房间里只剩下多多和我,多多就顺着桌子和书柜之间的夹缝挤进去,藏起来,怎么叫也不出来。
如果你是我的话,请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你怎样赢得多多的好感?你又怎样逐渐过渡到对多多学习的帮教呢?
请写下你实施的细节:



我当时是这样做的。
我开始自说自话:我听说多多很害羞,可么想到一见人就躲起来,是不是把叔叔当成大灰狼了呀?
书柜后伸出多多的半边脸,嗖一下就闪了回去,没有回音。
我再说:听多多的爸爸妈妈说,多多的毛笔字写得很棒,能不能让叔叔看看啊?
还是没有回音?
我继续说:都说多多学习不好,其实是书本不好,老实的多多其实很喜欢学习,可是书本太没有意思了,所以多多才不喜欢它们。
多多探出整张脸,盯着我看了3秒钟,还是缩了回去。
我还得说:多多别怕,叔叔不是来给你补课的,你要是愿意,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多多终于走出来了,半坐在椅子上,小心翼翼的问我:什么游戏啊?
我赶紧见缝插针:你在学校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啊?
多多说:猜东西南北。
好啊,叔叔先来教你做吧!这是很简单的折纸游戏,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四面的立方体,表面是东西南北,里面是八个小三角,可以写字,很多孩子都玩过。
多多很有耐心而且很踊跃地跟着我折完纸,然后问我里面写什么字。我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我特别留意写的八组字词,分别是:女孩、帅哥、坏蛋、爸爸、妈妈、同位、花朵、冰糕。
多多写完后,好奇地问我写的什么,我就把我的和多多交换:小可爱、大灰狼、大老虎、天才、你最喜欢的事、你最不喜欢的事、你最怕的人、你最喜欢的人。
游戏开始,我和多多玩了一个小时,意犹未尽的多多还是缠着我不依不饶。
我故意刺激多多,太简单了没什么意思。
多多害怕我不再和她玩了,紧张地问我:怎样才有意思?
我说,谁输了谁就必须听对方的,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不能出错。
多多痛快的答应了,我们接着继续。
光是游戏可不行,毕竟还是希望能够以某种方式帮到多多的学习,读者朋友,请你想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吗?


以下是我在现场临时发挥的“小游戏”。
孩子毕竟是孩子,这个词对成年人来说很容易记住,所以我总是赢,而多多一直在输。所以,多多不得不按照我的要求,自愿认罚,一会背诵自己最拿手的课文,一会被罚朗读10遍英文单词,一会吧最容易出错的数学题做2遍。
总认为是在做游戏的多多,为了不再受罚,很认真的在读、在背、在练习,以往最不愿意做作业的多多,其实已经被罚着做了两倍的作业,依旧兴致盎然,乐此不疲。

后来,我们的游戏花样逐渐翻新,而多多的成绩和胆量日益见长。她的爸爸妈妈照计行事,不出半年,多多终于变成了活泼开朗成绩进步的好学生。


解放——兼答“孩子的学习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喜欢抽烟的辛家长烟龄高达25年之久,抽来抽去不光花了钱,毁了自己的健康,还因为妻子的唠叨经常闹得不愉快,可辛家长偏偏就是改不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啊?
请读者随手写下来:

辛家长上初中的孩子很厌学,着急上火的父母亲没少想办法,可孩子就是改不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啊?
请读者随手写下来:

请继续。
刘家长早期健身由来已久,每天早晨慢跑、练太极拳,常年坚持,风雨无阻。如果某一天风雨交加实在无法晨练,刘家长就感觉浑身不自在,这也是因为习惯!
刘家长的儿子每个星期日都要写一篇2000字的作文,已经坚持了两年多了,想让他停下来也很困难,这同样因为习惯。
不管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旦形成了习惯,再想改掉难度可就大了!
学习习惯是孩子自觉自愿的行为,不需要家长唠叨,不需要家长监督,一旦养成了学习习惯,一定会让孩子受用终生。
这种习惯的力量非常巨大,会让孩子自觉自愿的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每天早晨按时起床,晨读,准备自己的书包,上课认真听讲,放学自觉做作业,自觉自学和预习,不懂的主动请教老师,错误的试卷自觉订正等等,如果孩子没有习惯,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了好习惯的孩子,并不需要家长或者老师的特别叮嘱,自然而然就会延续习惯。
比如孩子上课走神分心,立马就会提醒自己认真听讲,碰到听不懂或者没有完全听懂的问题立刻举手提问,这些事情不需要特别人再刻意地掌控和灌输,孩子的好习惯会随时发挥作用来提醒和引导孩子回到自己的习惯上来。

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家长的亲子爱子教育,无非都是想通过日常的引导和督促来培育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究竟哪些习惯才是关乎孩子学业的最重要的习惯呢?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四个习惯:热爱学习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投机取巧的习惯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热爱学习的习惯。学校教育谈不上对于孩子兴趣的培养,家长只能针对孩子进行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是孩子学习习惯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习惯,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孩子,只能是像对待任务一样去应付老师和家长,根本谈不上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更不可能去主动自学课本之外的关联知识,也一定不会养成灵活应用的习惯。大凡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一定是发自内心热爱学习的学生。
自学的习惯。毫无疑问,一个仅仅停留在学校课本知识的学生,无论深度和广度都是远远不能满足好孩子的“胃口”的。如果孩子没有自学的习惯,久而久之会对这些“滚瓜烂熟”的课本产生一定的排斥,变得不再努力和勤奋。而只有具备自学习惯的孩子,才能彻底放开自己的“胃口”,大过“学习瘾”!
投机取巧的习惯。投机取巧是高明者的制胜法宝,一个善于投机又能够取巧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之辈。孩子的学业也是如此,善于动脑筋的孩子总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比较,寻找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绝对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可以相提并论的。
乐于思考的习惯。聪明人就是因为经常动脑筋才变得聪明,学生就是因为善于思考而与众不同。不要压制孩子可能错误的想法,不要打击孩子可能愚蠢的举动,只有爱思考、乐思考,孩子才可能有主见、愿超越、会创造。
有了好习惯的孩子,并不需要家长或者老师的特别叮嘱,自然而然就会延续习惯。而此时,家长就彻底解放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