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38.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7.7
《
耕读史
》
售價:HK$
112.7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HK$
124.2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9.7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4.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9.9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3.9
|
內容簡介: |
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蒋介石功不可没!
师永刚,张凡编著的这本《蒋介石自述:1887-1975下》告诉你一个远在台湾的蒋介石——重点关注蒋介石败走台湾后的心路历程、晚年生活及蒋家后代等。痛定思痛,改弦更张:台湾“土改”、“反腐”、发展经济……唯一不变的是“反共光复”
|
關於作者: |
师永刚,著名传媒人、画传创始人,《凤凰周刊》执行主编。曾策划、发起《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系列,策划编著的《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三毛私家相册》、《邓丽君私家相册》、《雷锋1940—1962》、《红军1934-1936》等丛书畅销百万册,在行业内也开辟出新的出版图景。
|
目錄:
|
第十二卷 自述
第十三卷 蒋书宋画
第十四卷 自述
第十五卷 下野与复出
第十六卷 自述
第十七卷 孤岛寡人
第十八、十九卷 自述
第二十卷 蒋家
第二十一卷 自述
第二十二卷 自述
第二十三卷 蒋介石读书笔记
终卷 一个时代的结束
|
內容試閱:
|
事不过三,再退几无立足之地
1949年初,东北、华北全境解放,华中、华东的长江以北地区均为解放军占领,蒋家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蒋介石面临内外相逼的局面。
早在1948年10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建议,“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有前途的其他国民党领袖人物上台执政。“
欲实现国共和议,非蒋介石去职不可”的舆论声音成为美国媒体的主流。
蒋于此际派夫人宋美龄飞往美国访晤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支持”
。但杜鲁门对蒋失望至极,并未施以援手。此年12月24日,拥兵50万的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在武汉通电提出“国共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和蒋介石“下野”等要求;紧接着李宗仁与甘乃光等又提出五项和议主张:
1.蒋介石下野:2.释放政治犯;3.言论集会自由;4.两军各后撤30里;5.
划上海为特别市,作为和谈地点。接着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省相继通电主和,并要蒋介石下野。除夕日,蒋介石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征询意见,除谷正纲等少数几人外,其余一致认为蒋是和谈的主要障碍,应当去职。
1949年1月1日,蒋发表《元旦文告》,说“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则个人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公意是从”。
但蒋仍心有不甘,在发表文告一周后,蒋介石嘱外交部长吴铁城以《和谈决议》通知美、英、苏、法四国驻华大使,请其协助完成和谈,均遭拒绝。内外交迫,众叛亲离至此,蒋介石无奈下野。并以此为由试图拖延时日。蒋经国在他写的回忆录《风雨中的宁静》一书中说:“父亲引退,离开南京,临行时候,曾到紫金山国父陵寝谒别。当天晚上到达杭州,就住在笕桥空军军官学校,那时父亲的心情当然显得十分沉重。”
蒋引退下野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此为其下野时间最长一次,但亦为最名不符实之一次。李宗仁总统只不过虚有其名,蒋介石暗中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掌控全局,指挥部队战斗。蒋介石终不改其强人本色,他一面令军、政、特头目“作战到底”,一面与宋子文等密谋。
1949年4月,国共举行了北平和谈,但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国民党无法接受,谈判宣告破裂。蒋再度公开出面,召集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等到杭州商讨“最后一战的全面作战计划”。未及全面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举过江,翌日即占领了南京。李宗仁在败退之后,寓居美国,并一直不辞虚有其名之“总统”职位,令在台主政的蒋颇为尴尬。但蒋以责任在肩为由,其后悍然复职,他于1950年3月向党、政、军干部昭告“反共复国”
的精神,并以此赋予自己“复职”的光明正大之义:“我每一次复职时所预定的目标,亦无不按照计划完成。我在第一次复职以后,不到八个月的工夫,北伐即告成功。第二次复职以后,虽然经过十四年的长期奋斗,但终于促使日本投降。现在是第三次复职了,这一次复职以后,我们革命的目标,是恢复中华民国,消灭共产国际。……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完成我第三次复职的使命。”
八个月,十四年,……在蒋介石自己的讲述中,其第三次复职之奋斗时限最初为三年,后来又更改为十年,迄至其逝日,这一目标仍遥不可及。
重庆:八日长谈江山各异 1945年,重庆。
蒋介石与毛泽东握手,合影。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对毛泽东感慨地说:“好莱坞!”
重庆谈判确乎像一部好莱坞大片,蒋介石和毛泽东,各自统领中国第一大党和第二大党的党魁,从1927年以来征战不休的对手,又一次坐到了同一张桌子的两边。中国人熟悉这样的历史,“双雄会”从来是人们愿意看到的戏剧场面,多年以后这一幕反复在银幕上再现。
“毛泽东先生,52岁了,灰色通草帽,灰蓝色的中山服,蓄发,似乎与惯常见的肖像相似,衣服宽大得很。这个在九年前经过四川境的人,今天踏到了抗战首都的土地了。”大公报记者子冈报道说。
这一年,蒋介石58岁。
他们已经19年没有见面。在初出茅庐,闯荡世界的时候,他们曾经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并肩战斗过,他们是同事。在外寇入侵,国土沦丧之际,他们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曾经携手作战,共抗国难,他们是朋友。
在风云变幻,天下初定的时候,他们为了不同的理想而反目成仇,互称“
反革命”,他们是仇敌。
在他们各自的命运轨迹里,鲜有机会能坐下来畅谈各自心声。即便相遇,不同的信念,微妙的心理,手中的军队,都难以使双方心平气和,坦诚面对。
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前后见面达十次,其中相谈八次,两人单独长谈两次,短谈一次,路遇一次,内容不离当日中国之政局与未来,后来之电影《重庆谈判》演绎当日两人相遇时曾各持《资治通鉴》一书。毛泽东在蒋介石家里待了两夜零一整天,吃了蒋介石一顿晚宴、两顿早饭、一顿午饭、一顿晚饭。有人认为,此事的象征意义也许更为深远,此后三年蒋介石将会把政权拱手相让。
10月9日,毛泽东向蒋介石告别,两人对谈一小时。谈话之结果,蒋在日记中记载说:“毛泽东今日来作别,与之谈约一小时,先问其国、共两党合作办法及其意见如何?彼吞吐其词不作正面回答。余乃率直告他国、共非彻底合作不可,否则不仅于国家不利,而且于共党有害。余为共党今日计,对国内政策应改变方针,即放弃军队与地盘观念,而在政治与经济上竞争,此为共党今后惟一之出路。第一期建设计划如不能全国一致努力完成,则国家必不能生存于今日之世界。如此,吾人不仅对国家为罪人,而且对今后人类之祸福亦应负其责也。彼以为是。果能动其心于万一否?但佘之诚意,或为彼所知乎?”
毛泽东则对秘书胡乔木说:“蒋实行独裁的劲不大,像灰尘一样可以吹掉的。”“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我们是路线清楚而调子很低,并没有马上推翻一党专政。我看,现在是有蒋以来,从未有之弱。兵散了,新闻检查取消了,这是18年来未有之事。说他坚决反革命,不见得。”
10月10日,据蒋日记记载,毛泽东提出要在蒋的林园住宿一夜。是日晚,两人谈话半小时。11日,蒋介石约毛泽东早餐,后又谈半小时。但蒋显然没有达到目标。毛泽东去后,蒋介石散步林园一周,所下结论为“甚叹共党之不可与同群也”。
之后蒋在《反省录》中记云:“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仍以政治方法制之,使之不得不就范也。政治致曲,不能专恃简直耳!”
八日长谈,命运已定。此后,他们再没有机会会面,从此江山各异。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文中一语道出真相:“在历史的演变中,很难证实某一件事也会发生。中国的国共两党互不信任,而且谁也不愿放弃最后控制全国的希望。他们各有敌对的军队和组织,以及二十年互相残杀的苦痛回忆。”P93-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