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是十分特殊的一个,与那些出身书香门第、豪门大户、小康家庭的作家不同,他是从北京的小胡同、贫困的大杂院里走出来的平民作家。本书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老舍的平民生活,内容详实而全面,是全面了解老舍的好书。
|
內容簡介: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等。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本书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老舍的平民生活。
|
關於作者: |
舒乙,男,作家。一九三五年八月十六日生于青岛,北京人,满族。
一九五九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林业技术大学化学工艺系.一九七八年起,业余从事写作和文学馆研究,一九八四年起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二○○○年后任馆长。现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
|
目錄:
|
第一章 平民春秋
一、活在百姓心中的“文牛”
二、丹柿小院的风光
买房
丰盛胡同十号
家中的格局
养花
写家爱画几
三、长久的话题:吃与喝
观察世风民情的窗口
老舍笔下的吃与喝
田园的浪漫与市井的质朴
下小馆
老舍家的拿手好菜
四、过日子的“名堂”与“花样儿”
学打拳
养猫
玩骨牌
小玩艺儿,大乐趣
第二章 舐犊之情
一、慈父
第一次见到父亲
舒乙——朋友
二、居家之人
过年的乐子
老母亲的影响
爱干净的老舍
起名儿
三、“文牛”父亲的主张
第三章 做人与写作
一、新老朋友、小朋友
“送礼”
邀客
老舍与冰心家人
“大孩子”
二、金子般的心
逆境真情
行善
心中的挂念
遭遇退稿
三、生命在案头
四、自谦、自知、自励
五、写作之外
说相声
戏迷尽兴
念外文
写字
旅游
第四章 关于老舍
一、老舍先生的早年经历
二、“老舍"这个名字该怎么念
三、走近老舍
上北京师范学校
当校长、教员、讲师、教授
四、老舍资料的新发现
“结婚证书”的发现
三幅珍贵的字幅
|
內容試閱:
|
一、活在百姓心中的“文牛”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 满族人: 穷人:
生于十九世纪最末一年,死于一九六六年“文革”初起; 一生有近十年生活在国外……
以上五点对他来说,最为重要,是了解他、懂得他的五把钥匙。
北京是金、元、明、清几代王朝古都,文人出了无计其数,但是,说来奇怪,真正流传百世的大文学家倒没有几个,远不如南方的名士多。数来数去,北京的大文学家大概只有元代的关汉卿、明代的李汝珍、清代的纳兰性德和现代的老舍了。
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北京,其后隔了二十五年,到了五十岁又回到北京,直至去世,他六十七岁时死于北京。也就是说,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过的,是个地道的北京人。这一点,帮了他的大忙,北京是他的写作源泉。
老舍的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以下几种:长篇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这九部代表作,巧得很,全部是写北京的。可以说,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的。
从时间跨度上看:老舍的处女作《老张的哲学》写于一九二五年,是写北京的,当时他二十六岁;他的压卷之作是小说《正红旗下》,写于一九六三年,也是写北京的,当年他已六十四岁。也就是说,他写了一辈子北京。
从数量上看,老舍长篇小说的百分之六十是描写北京的。一九四九年以后他写了十四部大型话剧,除《西望长安》和《神拳》外,全是以北京为背景地点的,就连《西望长安》和《神拳》也各有一幕是发生在北京的。
这里要指出一个有趣的事实:虽然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度过的,但在老舍从事写作的四十一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却并不住在北京,只有一九四九年后的十七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其余的时间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武汉,在重庆,在北碚,在纽约。可是,不论他在哪里,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爱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
老舍先生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叫《想北平》,写得十分感人,其中有一段把他的心情描写得极贴切: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老舍有一个重要的文学主张。他以为热烈的追忆往往能写出绝妙的传世之作。他说: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这是切身之谈,是在说他自己的经验。
老舍笔下的北京是相当真实的,山水名胜古迹胡同店铺基本上用真名,大都经得起实地核对和验证。这些真地名在老舍著作里一共出现过二百四十多处。这个庞大的数字,不仅构成老舍作品的一大特点,而且为它们增添了强烈的立体感、真实感和亲切感。
作为北京人,老舍用北京话写作,这又使他占了好大的便宜。“五四
”运动之后,中国文学走上了用白话文写作占主导地位的新阶段,但是最初的白话文是一种欧式语法的白话文,一般的平民并不懂,读这种白话文著作对他们来说也不亚于读天书。老舍走了一条新路,他的头四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和《小坡的生日》给当时的文坛刮来一股清新的风。他是第一位纯粹用北京人的口语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
他为自己提出的奋斗目标是,用平民千字文深的一千个字写出好文章来。
用最简单的话,几乎是儿童的话,来描写一切。这是破天荒的大胆提法。
现在,这种写法已经司空见惯,而且成了光荣的传统。但是,在当时,在二十年代,这种写法是带有革命性的转变,而且并不为当时所有的人所接受,不少人就以为老舍的文字太缺乏书生气,太俗,太贫,近于车夫走卒的俗鄙。老舍曾大声地回答过这种指责:“我一点也不以此为耻!”
总的说来,老舍先生主张用方言写作,一则带有地方色彩,永远具体而生动,二则它绝对是口语。他自己就在作品中大量地用北京方言写作。
北京话素以轻快幽默生动闻名天下。老舍得了地利之功,他的文字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被誉为最活泼的、最俏皮的、最有音乐性的、最流利的和最上口的。当时有些批评家说老舍的文字地方色彩太浓,可是,后来不论是国语还是普通话,都偏偏规定以北京音为基础,于是,老舍的文字反而成了大家学习的范文。老舍创造了一种仅仅属于他自己的,经过节选、加工和改造了的漂亮的北京话,并不是记录型的所谓“京片子”,并用它进行文学创造,甚至用它来描写,譬如说,车夫走卒如何形容日落。由于在语言文字上的杰出贡献,老舍被称为“语言大师”。
老舍诞生在一个满族低级军官的家庭。满族是个熟透了的民族,满族人多才爱艺,非常善于学习,后来全面继承了汉文化。一个清末普通的满族人,多多少少都会唱两句京戏或者牌子曲,会玩一两样乐器,会养鸟,会种花……总之,在文化上相当成熟。P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