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记全本注译(布面精装,全套9册) 附赠“朕来也”文创扑克牌1副!
》
售價:HK$
715.0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
》
售價:HK$
140.8
《
心理韧性:你总是能整装待发
》
售價:HK$
65.8
《
大学问·运动场内外: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1895—1937)
》
售價:HK$
97.9
《
无凶之夜
》
售價:HK$
65.8
《
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设计(NX MCD)
》
售價:HK$
61.6
《
原生家庭,一所隐秘的学校
》
售價:HK$
96.8
《
信托一本通:财富传承的模式、案例与实务(丰富案例+专业解读,讲透10大信托业务功能、法律风险与实操)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揭示摄影的本质——于贝尔?达弥施通过将摄影放在广阔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场域中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摄影理论,本书是试图了解摄影本质、从根本上把握这一艺术形式的摄影爱好者的重要参考文本。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法国艺术史家于贝尔·达弥施有关摄影与电影研究成果的汇总,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摄影的本质,同时提出一个一直萦绕着他的问题:摄影是没有历史的,或者说,由于摄影的本质,不可能存在一种摄影史——哪怕在纪念他所崇敬的瓦尔特·本雅明撰写的《摄影小史》时,他也多次重申这一问题;第二部分,分述三种不同的摄影实践,包括曾经昙花一现的立体视像、法国当代作家兼摄影家德尼?洛什的创作,以及加拿大多才多艺的全能艺术家迈克尔?斯诺的作品;第三部分专门讨论“建筑摄影”这一特殊类型;第四部分探讨运动的图像,也就是电影中的影像,最终提出一个“节奏-影像”的概念,与德勒兹的“时间-影像”与“运动-影像”相映成趣。
|
關於作者: |
于贝尔·达弥施,艺术哲学家、艺术史家,生于1928年。曾任教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主要著作有:《云的理论,为了建立一种新的绘画史》(瑟伊出版社,1972;繁体中文版,台湾扬智出版社,董强译,2001);《透视的起源》(弗拉马利翁出版社,1987);《帕里斯的裁决》(弗拉马利翁出版社,1992);《来自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一个童年回忆》(瑟伊出版社,1997)。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赴法国留学,旅居巴黎12年。早年师从世界文学大师昆德拉。1995年合作创办法国第一家以介绍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出版社“中国蓝”。1997年成为以法语写作的外籍作家,同年获博士学位。2001年起受聘于北京大学法语系。主要著作有:中法双语诗集《远方的手》(1997),法语诗集《松绑的手》(1997),法语专著《亨利?米肖的现代诗与绘画》(1998),专著《梁宗岱:穿越象征主义》(北京,2004)等。回国后致力于翻译法语文学与美术著作,迄今已逾二十部,包括《小说的艺术》、《波德莱尔传》、《云的理论:为了建立一种新的绘画史》、《西方1500年视觉艺术史》等。2008年,因在法国文化研究领域获得的成就,以及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的突出贡献,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国教育骑士”荣誉勋章。
|
目錄:
|
为了建立一种新的图像接受美学 ——达弥施的《落差》导读
前言 关于摄影图像现象学的五点想法
Ⅰ
一 不可处理
二 纪念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出版五十周年
三 从摄影出发
Ⅱ
一立体感及其魔力
二最后期限
三音乐会——迈克尔?斯诺作为艺术家的肖像
Ⅲ
一 固定的活力
二 古堡探幽
三 缠绕的线
Ⅳ
一 冒着失去视觉的危险——电影与绘画
二 刺破银幕
三 紧迫感——研究提案
四 节奏-影像
附注
|
內容試閱:
|
导读(部分)
董强
达弥施首先是西方绘画的大专家。作为专家,他的专长是西方绘画中的中坚问题:透视。《大英百科全书》中的“透视”一条,出自他的手笔。《透视的起源》(1987)的出版,更使他成为这方面的权威。原文阅读过帕诺夫斯基的重要奠基作品《作为象征形式的透视》的读者一定知道,透视问题是非常深奥的。帕诺夫斯基的这部重要作品一直没有好的汉语译本,就是明证。这一“基础训练”,使得达弥施不可能以轻快的散文形式去面对他所探讨的一切问题。由于透视问题最重要的时期是文艺复兴初期,于是他自然而然地成了该时期的专家,尤其是乔托、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杜乔等人的专家。作为专家、学者,他与同时代的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交厚,其中最著名的有法国后现代主义奠基人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还参与了现代思潮重要杂志《如是》(TEL
QUEL)的许多活动。同时,他与同时代的一些伟大艺术家也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一个特殊的契机,使他得以与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迪比费(一译杜布菲)一起工作,两人保持深厚友谊多年。对国际象棋的个人爱好,又使他对杜尚的艺术实践有特殊的理解。这两人对达弥施解读当代艺术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迪比费使他感悟出了“划线”的重要性;杜尚使他一直对黑白方格(也可以体现为碎石子铺成的路面、大理石的拼贴,等等)的形式具有特殊的敏感。“划线”(trait)与绘画传统艺术上的“线条”(ligne)不同,可以理解为一种较短的、并非连绵不断的线条,并因为有“划”的成分,而强调了线条中的物质层面,或者说画家手的介入部分,强调了动作性,具体则体现为如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画法,丰塔纳刺破画布、在画布上出现或长或短的缝隙的行为,等等。传统绘画中的笔触,也可被视为具有“划线”的成分。而一些花纹图案中连绵不断的线条,就不能被称为“划线”,达弥施有时会用客观的、用于纺线或针线一词中的“线”(fil)来指代它们。他曾经受罗浮宫博物馆的委托,组织了大型的艺术展览“划线的艺术”,影响深远。由于与罗兰?巴特的私人友谊(两人都曾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授课;那里汇集了像布尔迪厄、德里达、昆德拉等在各自领域内世界知名的大师级人物),同时作为对透视的进一步研究的必然结果,他对摄影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而对摄影的研究,主要在德勒兹的影响下,又使他自然而然地对电影进行研究,因为电影对他来说,是“摄影的后代”。
《落差》是他的摄影与电影研究成果汇总。书中收集了他近二十年来陆续发表的文章与宣读的讲座。一篇写于1963年的文章作为前言出现,显示了作者思考的一贯性。这些文章往往以序言的形式出现,体现了达弥施坚持的真正的现象学研究方式:不去构建纯抽象的体系,而是与当今艺术实践紧密联系,在各种不同的艺术家身上找到“化身”,有的放矢。根据文章的内容与主题,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摄影的本质,同时提出一个一直萦绕着他的问题:摄影是没有历史的,或者说,由于摄影的本质,不可能存在一种摄影史——哪怕在纪念他所崇敬的瓦尔特?本雅明撰写的《摄影小史》时,他也多次重申这一问题;第二部分,分述三种不同的摄影实践,包括曾经昙花一现的立体视像、法国当代作家兼摄影家德尼?洛什的创作,以及加拿大多才多艺的全能艺术家迈克尔?斯诺的作品;第三部分专门探索“建筑摄影”这一特殊类型;第四部分探讨运动的图像,也就是电影中的影像,最终提出一个“节奏-影像”的概念,与德勒兹的“时间-影像”与“运动-影像”相映成趣。
这些文章在编录时,打破了时间上的顺序。有点像一张张的照片,虽然拍摄于不同的时刻,但在精心编入一本摄影作品集中时,由于顺序、分类的巧妙与讲究,构成了一本完整意义上的“书”。同时,每一篇都可以独立成章,而且,由于作者在内容上给予了一定的铺垫,并在编成书时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所以在不了解他为之作序的那些艺术家、摄影师或导演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与探讨的问题。在认为其铺垫或背景资料不足的情况下,译者添加了大量注解,力求方便读者进入其思辨的过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