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复原力
》
售價:HK$
75.9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HK$
96.8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HK$
74.8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HK$
96.8
《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售價:HK$
82.5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HK$
79.2
《
世界杂货店:罗伯特·谢克里科幻小说集(新版)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以民间审计为主线,同时注重介绍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在理论方面,主要介绍审计概念与执业能力、职业规范、法律责任等。在实务方面,主要介绍审计流程与方法、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内部控制与风险应对、审计报告内容与编制、主要业务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每章均设有学习目标、进一步学习指南、进一步阅读书目及法规、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等,适合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各本科专业审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使用。
|
目錄:
|
总序
编写说明
第一章 审计概念与执业能力
第一节 审计概念
第二节 审计人员执业能力
第三节 审计心理博弈分析
第二章 审计职业规范
第一节 审计准则
第二节 职业道德守则
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
第三章 审计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成因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防范
第四章 审计流程与方法
第一节 审计目标
第二节 审计模式
第三节 审计计划
第四节 审计基本流程
第五节 审计基本技术方法
第五章 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第一节 审计的重要性
第二节 审计风险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第七章 内部控制
第一节 内部控制
第二节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第三节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八章 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
第一节 风险评估程序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四节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第五节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第六节 控制测试
第七节 实质性程序
第八节 风险应对后的其他工作
第九章 货币资金审计
第一节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货币资金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一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二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第十三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第十四章 审计报告
第一节 特殊项目审计
第二节 完成审计工作
第三节 审计报告
第十五章 政府审计
第一节 政府审计概述
第二节 政府审计特点
第三节 政府审计与经济安全
第十六章 内部审计
第一节 内部审计概述
第二节 内部审计特点
第三节 内部审计内容
第十七章 审计抽样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第四节 审计抽样在细节 测试中的运用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审计概念与执业能力
【本章学习目标】
·重点理解审计的概念与审计的功能
·熟悉掌握政府审计 、 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基本情况
·掌握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并付诸实践
第一节 审 计 概 念
一 、 关于审计起源的历史考证
关于审计起源 , 理论界有不同见解 。 从历史朝代看 , 有 “夏商说” 、 “西周说” 、 “秦汉
说” 、 “曹魏说” 、 “北宋说” 等不同观点 。 从本质分析 , 审计起源有三种 : 一是审计起源于
会计 ; 二是审计起源于受托经济责任 ; 三是审计起源于民主与法制制度 , 是近代社会的产
物 。 我们从 “审计” 词语与 “审计” 行为两个方面来考证 。
第一 , 关于 “审计” 词语 。
东汉末年 , 著名政治家 、 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在注解 《孙子兵法》 时 , 作了一篇序
文 , 文中提出 “审计重举 , 明画深图” 。 这是说 《孙子兵法》 一书体现了周密的思考 , 慎
重的行动 , 明确而深刻谋划的军事战略思想 。 “审计” 的意思为周密的计划与思考 。 审 ,
表示详尽 、 细密 。 计 , 表示计划 、 谋划 。 “审计” 作为一个完整的词语第一次出现 , 与宋
代 “审计” 及现代 “审计” 的含义大相径庭 , 无历史连续性 。
“审计” 一词在唐代被广泛使用 , 语义较宽 , 多指对某项事物 “详细 、 周密 、 慎重的
谋略和计议” 。 《新唐书》 记载 , 陈子昂上书曰 : “善为天下者 , 计大而不计小 , 务德而不
务刑 , 据安念危 , 值利思害 , 愿陛下审计之 。”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 , 为避高宗赵构名讳 , 改 “专勾司” 为 “审计司” , 移植 、 借用当
时已广泛使用的 “审计” 一词 , 赋予 “审计” 特定的含义 , 专指对财经活动 、 岁入岁出 、
钱粮收支的监督 , 这是我国最早将审计机构正式以 “审计” 一词命名 。 “审计” 一词 , 随
着历史的发展演变 , 逐渐由宽用走向窄用 。
第二 , 关于 “审计” 行为 。
任何事物的发展均要经历孕育 、 萌芽 、 雏形与成型四个阶段 。 在古代 , 多种事物的构
成要素往往共同孕育于同一母体的胚胎中 , 很难划分清楚 ,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才逐渐分
离出来 , 从而自成一体 , 形成某种新事物 。 审计行为也不例外 , 同样经历了孕育 、 萌芽 、
雏形与成型四个阶段 。 古代审计行为也并不是一个独立要素 , 而是孕育于监督体系之中 ,
因此 , 探讨审计行为起源 , 必须从孕育阶段开始 。
《史记 · 夏本纪》 记载 :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 , 计功而崩 , 固葬焉 , 命曰会稽 。 会稽
者 , 会计也 。” 《汉书 · 司马迁传》 记载 : “会稽 , 山名 , 本茅山也 , 禹于此会诸侯之计 ,
因名曰会稽 。” 《吴越春秋 · 越王无余外传》 记载 : “ (禹) 三载考功 , 五年政定 , 周行天
下 , 归还大越 。 登茅山 , 以朝四方群臣 . . 乃大会计 . . 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 。” 《韩非
子 · 饰邪》 记载 : “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 , 防风之君后至 , 而禹斩之 。” 夏禹时代对诸侯
的考核三年一次 , 考核内容是核算各诸侯的贡赋征收 , 考核方式是面对面统一考核 , 并且
有严格的惩治方式 。 这些史料表明一种原始意义上的经济监督已经产生 , 虽然不能就此断
定审计已经产生 , 但是已经孕育了审计要素的胚胎 。
西方国家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受托责任的出现 , 早期的政府审计也应运而生 。 古埃
及大约在公元前 3500 年左右 , 奴隶主阶级的最高统治者 ——法老 , 就设置了具有较强独
立性的监督官 : “记录监督官” 和 “谷物监督官” 。 古罗马在公元前 443 年也设立了监督
官 , 与元老院和财务官共同组成古罗马国家政权的骨干 。 监督官实际上也就是当时的审计
官 。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 在 2000 多年前就建立了丰富的民主制度 。 当时的官吏 , 从当选
到卸任 , 总共才一年多时间 , 即今年为官 , 明年为民 。 但是要过四道 “关卡” : 上任前的
资格审查 、 称职与否的一年 10 次投票 、 卸任时的经济责任审计 。 那时 , 那些古国的审计
官员以 “听证 (audit)” 方式 , 对掌管国家财物和赋税的官吏进行审查和考核 , 成为具有
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工作 。
由此看来 , 中国古代审计与西方古代审计均起源于对官吏的考核和监督 , 不能不说具
有异曲同工之妙 。 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演进中 , 审计制度却若隐若现 、 断断
续续 , 既没有形成系统的审计理论 , 也没有形成有价值的审计制度或模式 。 有趣的是 , 自
宋朝以后 , “审计” 一词销声匿迹 , 但审计行为依然存在 。 中华民国时期 , 在引进西方现
代审计理念与审计制度时 , 人们又想到了 “审计” 这个词汇 , 并重新启用它 , 把英文
“audit” 翻译成 “审计” 。 这仿佛是 “旧瓶装新酒” , 因为这时的 “审计” 完全没有包含中
国古代的历史含义 , 而是被赋予了现代西方审计的全新内涵 。 实际上 , 我们今天的审计制
度体系 , 或者称之为现代审计 , 完全是一个 “舶来品” 。
总之 , 作为完整意义上的审计 , 无论是古代 、 近代和现代 , 都应具备这样三个共同特
征 : 一是监督检查的对象应是财政财务收支 ; 二是以检查账目为基本手段之一 ; 三是进行
监督的机构或人员应当相对独立于财政财务管理机构 。
二 、 审计概念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是社会经济结构中重要的制度安排 。 在现代
社会中 , 审计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职业 , 在政治民主化 、 经济市场化 、 管理科
学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那么 , 什么是审计呢 ?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 可谓仁者见仁 、 智
者见智 。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INTOSAI) 于 1977 年在 《利马宣言》 中指出 : “审计本身
不是最终目的 , 而是整个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其目的是尽早地揭露背离公认标
准 、 违背资源管理的合法 、 效率 、 效果和经济原则的现象 , 以便在发现上述各种情况时 ,
尽可能及早采取改正措施 , 使当事人承担责任 、 赔偿经济损失或采取措施防止重犯 , 至少
也要使之今后难以再度发生 。
美国会计学会基本审计概念委员会于 1972 年在 《基本审计概念说明》 中指出 : 审计
是客观地获取和评价关于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的证据 , 以查明这些认定与既定的
标准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 并将其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一个系统工程 。
美国会计学会前会长阿尔文 · A. 阿伦斯 (Alvin A. Arens) 在 《审计学 ——一种整
合的分析方法》 一书中指出 : 审计是由有胜任能力的独立人员对特定的经济实体的可计量
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价 , 以确定和报告这些信息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 。
我国著名审计专家 、 厦门大学教授陈汉文先生认为 , 审计定义包含的基本要素有 : 审
计主体 (胜任的独立人员) 、 审计对象 (管理当局认定) 、 审计依据 (公认审计准则) 、 审
计目标 (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 、 审计程序 (系统的过程) 和审计方法 (证据收集
和评价) 。
我们的观点是 : 审计是经授权的专业人员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搜集相关可靠的证据 ,
按照确定的标准对受托责任进行独立的调查和评价 , 向有关方面提出报告 , 用以查错纠
弊 、 改善管理 、 提高效益 , 确保受托责任完成的控制系统 。
什么是受托责任 ? 我国已故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曾经指出任何个人和单位 , 接受
了委托人的资金 、 资源 , 就具有代他保管和运用这些资金和资源的权利 , 就应对委托人负
起下列责任 ——以最大的忠诚 , 最使委托人满意的方式 , 运用这些受托的资金和资源完成
委托人的托付 , 向他们报告 , 请求解除责任 。 这种责任是因受托引起的 , 就叫受托责任 。
所谓的委托人就是人民 、 股东 、 捐款人 、 其他各种出资人 。 而受托人则是政府 、 董事 、 企
事业单位负责人 、 其他各种受资人 。
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 , 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 。 受托责任最初表现为一种
道德责任 , 是原始社会政治 、 经济 、 文化的集中表现 ;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 受托责任
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责任 ; 在现代 , 受托责任主要表现为政治责任 。 取之于各种委托人的
资金 、 资源 , 必须经济有效地使用 , 若使用不经济或使用却没有达到委托人的预期效果 ,
则受托人仍要负责任 。 受托责任意识 , 实质上是个民主意识 。 民主是现代审计的实质 , 审
计是现代民主的表象 ; 民主是现代审计的目的 , 审计是现代民主的手段 。
在受托责任关系产生审计的同时 , 也就形成了审计关系 。 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
必然涉及的审计人 、 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受托责任关系 。 所
以 , 审计关系由三方审计关系人所组成 。 第一关系人 , 是承担审计工作的人 , 称审计人 。
审计人受资源财产所有者 、 主管人员的授权或委托 , 并代表他们对经营管理者承担和履行
的受托责任情况实施独立的审计监督 。 审计人不经营资源财产所有者的资源财产 , 也不参
与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 , 必须处于独立的地位 ; 同时 , 他与审计授权或委托人不存在资源
财产的利害关系 。 第二关系人 , 是接受审计监督的人 , 称被审计人 。 被审计人接受所有者
或主管人员的授权 , 经营管理其资源财产 , 应当管好用好资源财产 , 履行受托责任 ; 同时
有接受审计人实施审计监督的责任 。 第三关系人 , 是授权或委托审计 、 接受审计报告的
人 , 称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 是资源财产的所有者或主管人员 。 他因向被审计人提出履行
受托责任的要求 , 而使两者之间存在明确的受托责任关系 , 并接受审计人提出的审计
报告 。
三 、 审计分类
审计可以从不同角度考察 , 从而形成不同的分类 。 按主体不同 , 审计可以划分为政府
审计 、 民间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 独立审计) 和内部审计 。 按内容的不同 , 审计可以划
分为财务审计 、 鉴证服务和管理审计 (绩效审计 、 “3E” 审计 、 “5E” 审计 、 经营审计) 。
按范围不同 , 审计可以分为全面审计和局部审计 , 综合审计和专题审计 。 按执行地点不
同 , 审计可以分为就地审计和报送审计 。 按时间不同 , 审计可以分为事前 、 事中 、 事后审
计 , 定期和不定期审计 。 按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不同 , 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
审计 。
1. 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 , 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资金 、 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进
行的监督检查 , 并对查出的问题予以纠正 。 在我国 , 国家审计署 、 审计署派驻国务院各部
门和各地方的特派员办事处 、 各地区地方审计厅 (局) 都属于国家审计机关 。 政府审计具
有强制性 、 无偿性与处罚性 。 我国政府审计的范围涉及政府财政收支 、 政府绩效 、 国有企
业财务 、 行政事业财务收支与专项审计调查 。
2. 民间审计
民间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审计 ; 审计
的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和独立审计准则 ; 审计收入来源于审计客户 ,
由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协商确定 ; 对审计过程中发现需要调整和披露的事项只能提请被审计
单位调整和披露 , 没有行政强制力 , 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和披露或审计范围受到限
制 , 可以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 ; 注册会计师审计通常是定期审计 , 每年对被审计单位
的会计报表审计一次 ; 独立性较强 , 是为需要可靠信息的第三方提供服务 , 不受被审计单
位管理当局的制约 ; 委托人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是双方自愿选择 , 没有强制性 。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知识经济的崛起 , 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一直在不断丰富与发
展 , 努力为社会提供多元化 、 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 以进一步增强可靠性与相关性 。 多数国
家民间审计已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 主要包括 : 会计报表审计 (评价会计报表的
公允性 、 合法性) 、 鉴证服务 (就是通过评价某一对象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既定的标
准 , 以增强有关对象信息的可信性 , 包括电子商务鉴证 、 信息系统鉴证 、 风险评估鉴证 、
绩效评价鉴证 、 养老工作鉴证等其他鉴证) 、 税务服务 (税务代理和税务筹划) 、 管理咨询
(对公司治理 、 信息系统 、 经营效益 、 人力资源等提供专业意见与建议) 、 资产评估 (是对
资产现时价值的评估 , 主要涉及存货和不动产 、 企业兼并与合并业务) 、 会计服务 (代理
记账 、 编制报表和法务会计服务) 。
3.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 、 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 ;
独立性较弱 , 为组织内部服务 , 接受总经理或董事会领导 ; 遵循的审计依据是 《审计署关
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和内部审计准则 ; 通常对单位内部组织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审
计 , 根据管理当局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来安排 , 时间灵活 ; 强制性比较突出 , 内部审计是
管理当局的内部监督 , 单位内部的组织必须接受 ; 审计服务具有内向性 、 及时性和广泛
性 。 内部审计的范围主要有 : 财务审计 (主要内容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方面的审计) 、
营运审计 (主要内容是企业营运的效率和效益方面的审计) 、 信息系统审计 (主要内容是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控制的有效性审计) 、 风险管理审计 (主要内容是风险管理系统有效
性审计) 、 公司治理审计 (主要内容是公司治理方面情况的审计) 、 其他审计 (环境审计 、
舞弊审计 、 专项审计等) 。
四 、 审计功能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 对 “功能” 的解释是 : 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 。 其含义可
以有两点理解 : 一是功能通常与特定事物或方法主体相联系 ; 二是功能体现正的有利
作用 。 审计功能依然如此 , 是指审计自身所发挥的有利作用 。 审计功能不是一成不变
的 , 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 审计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 审计功能主要有经济监
督 、 经济评价与经济鉴证 , 所以 , 在政府审计 、 民间审计或内部审计中 , 三个功能均
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
1. 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审核检查 , 判断经济活动是否符
合既定标准 , 对违反标准的经济行为给予揭露并提出纠正措施或处罚意见 。 经济监督是审
计最原始的功能 ,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 经济监督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
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是非判断界限 , 否则经济监督将无从谈起 , 也得不出相应的审计
结论 。 经济监督 , 一般针对的是财政财务收支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 以确保财政财务收支的
正常运行 。 经济监督还针对盗窃财物 、 贪污受贿 、 严重损失浪费等行为进行检举并予以惩
处 , 以实现整治吏制 、 保护国家利益 、 巩固政权之目的 。
2. 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是按照一定标准 , 通过分析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 肯定成绩 、 发
现问题 、 提出建议 、 作出基本价值判断 。 经济评价的对象可以是计划 、 决策 、 预算 、
方案的合理性 , 可以是经济效益的高低 , 可以是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或有效性 , 也可以
是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 既要肯定成绩 , 又要揭露错弊 , 更要评价效益 。 经济评价在各
级官吏的任用考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通过对比经济政绩的优劣 , 审查官员的廉
洁奉公程度 , 确定相应等级 , 作为升降任免的依据 。 经济评价在一个单位组织内部的
运用 , 主要是评价其经济效益 , 检查其经营方向与决策原则 , 寻找经验与教训 , 提出
审计建议 , 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
3. 经济鉴证
经济鉴证是判别并确定被审计事物的真伪与优劣 , 或就某个命题进行证明 , 并以独立
的专业技能作出结论 , 使被审计事项具有公信力 。 经济鉴证的结果一般为书面报告 , 并要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经济鉴证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发生 , 降低了获取可靠信息的成本 。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 是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主要鉴证服务 。 除此之外 , 注册
会计师还提供其他类型的鉴证服务 , 包括特殊目的的审计 、 验资 、 财务报表审阅和预测性
财务信息审核 。 经济鉴证一般有独立的委托主体 , 具有明确的委托目的 , 由专业人士就特
定事项发表独立意见 , 以增强信息公信力 , 并就发表的意见承担法律责任 。
第二节 审计人员执业能力
一 、 知识能力结构
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审计理论 、 审计准则 、 财务会计准则与制度 , 还必须具备税收 、
金融 、 管理学及相关业务经营知识 , 这样才能对组织的财务系统 、 管理系统和经营系统作
出恰当评价 。 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是其胜任能力的重要保证 , 在承担审计工作之前 , 必要
的财务会计工作经历和业务管理部门的工作经历是必不可少的 。 审计人员的具体知识结构
如图 1-1 所示 。
图 1-1 审计人员知识能力结构图
二 、 职业判断能力
一般人对审计的理解是 : 审计不需要判断 , 只是取证 。 审计人员也往往自以为是 , 总
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 其实 , 审计是一种高智商的工作 , 经常要运用取证 、 判断 、 推
理等方法来核定事实 , 在一定程度上讲 , 审计者与被审计者之间是一种智慧的较量 。 审计
判断是审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 , 通过识别和比较 , 对审计事项和自身行为所做的估
计 、 断定或选择 。 审计判断具有目标性 、 主观性 、 经验性 、 风险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
审计判断方法主要有 :
(1) 直觉判断法 。 是审计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当前需要判断的事项作出分析和
推论的判断方法 , 是建立在审计人员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