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HK$
305.8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HK$
76.8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HK$
64.9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HK$
96.8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HK$
107.8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HK$
54.8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
》
售價:HK$
43.8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HK$
358.6
|
編輯推薦: |
1、曾国藩诞辰200周年、《百家讲坛》10周年曾国藩首部抗鼎之作同步播出。今年是曾国藩诞辰20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百家讲坛》节目开播10周年,是《百家讲坛》着力打造的第一部有关曾国藩的抗鼎之作,有着非凡的社会价值。新书出书日期也是《百家讲坛》节目首播日期,为期一个月的节目连续播出,将有力地带动新书热卖。另据悉,本书将是2011年上市的第一本有关曾国藩的书,出版及销售时机利好。
2、众多名家力荐。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为本书封面题词“曾国藩家训”。王立群、唐浩明、阎崇年、鲍鹏山为本书撰写推荐语。其中唐浩明先生是我国写曾国藩历史小说的第一人,他的推荐非常有分量。其中阎崇年老师的推荐语为:“国有法,乡有约,家有训。《曾国藩家训》经郦波先生评说,生动可读,足资借鉴。”
3、曾国藩思想价值和名人效应。“当官要学曾国藩”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清代曾国藩不仅精通为官之道,被称为清代“中兴第一名臣”,又是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本书讲述了曾国藩的生平故事,修身治家的经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关注度。
4、与同类书相比可
|
內容簡介: |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本书以郦波一贯的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为读者全新揭示了曾国藩这个神秘人物的真实面纱,生动阐释了曾国藩家训的智慧与思想:修身、养性、自立、自达;识人、用人,立人、达人,这正是曾国藩家训的智慧精华所在。让我们随着郦波老师的娓娓道来,去切身感受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曾国藩家训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
|
關於作者: |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2009年10月初,他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后一炮走红,被誉为百家讲坛"学术小生"。2010年8月,《百家讲坛》连续播出他主讲的《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大明名臣:海瑞》,新书《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和《救时宰相于谦》也同步与读者见面,形成"大明四大名臣"系列。他在百家讲坛主讲的《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也将于2011年2月与观众见面,同名新书也将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同步出版。
|
目錄:
|
序:评“千古 第一家训”
识己篇 修身齐家
第一讲 从笨小孩到一代大儒
笨小孩
小气与遗憾
华丽的转身
第二讲 纳妾风波与人生信仰
风波
传说
信仰
第三讲 无一日不读书
落榜
买书
耕读传家
读书之法
第四讲 贫穷的富豪
真假“穷”
保身与善身
“穷”道
第五讲 曾三戒
父亲的忠告
倭老师的方法
唐老师的绝招
淡与静
第六讲 最败人的两个字
敲打李鸿章
防惰
克勤
第七讲 “八宝饭”与“八本堂”
分钱惹的祸
家国天下
曾国藩的“家”法
第八讲 打脱牙,和血吞
出山记
长沙之辱
忍字经
第九讲 养活一团春意思
春意思
趣字经
第十讲 我与我周旋
男人戒烟
日课十二条
不死不休
识人篇 立人达人
跋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第一讲
从笨小孩到一代大儒
笨小孩
公元1825年,也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十五年,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一个腊月里数九寒天的晚上,在湖南湘乡,也就是今天湖南双峰县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儿正在刻苦地用功读书。
因为是在腊月里,天气很冷,一般人家早早地就熄灯上床睡觉了。这种天气下,只有被窝,才是最理想、最温暖的地方。这样寒冷的夜晚,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能歇着就歇着,能不工作就不工作,连学生也不愿做作业了,也就只有一种人还愿意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这种人,不是读书的孩子,而是小偷。
道理很简单,别人都睡了,小偷们的工作环境就变得理想了。
于是有这么一个贼,早早地就趴在这户人家的屋梁上,就等着这家人家都熄灯睡了,他好下来“上班”,下来偷东西。
说起来,既然小偷肯光顾,说明这户人家的家境还可以,还算富裕。但富裕人家的孩子往往吃不了苦,要不哪会有那么多的有关富二代的教育问题呢?
这个小偷也是这么想的,他正好就趴在这孩子读书的这间屋的房梁上。他想想这大冷天的,这孩子点着灯读书,大概读一会儿也就得睡了。所以他一直在房梁上候着,就等着这孩子读完书熄灯上床睡觉。
要说这个小偷的打算一点也没错,因为屋里这个十四岁的男孩不过在背一篇古文。这古文也不是很长,大概也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样的文章,这种文章我们现在的中学生都背过,也没什么特别难背的。按理说这孩子一会儿肯定就背完了,他背完了就该上床睡了,这样,总共也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房梁上这位梁上君子就打定了主意,等这孩子背完文章再下来偷东西。
可没成想,这个在灯下背书的孩子特别笨,一遍一遍地在那儿背: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他是一遍遍地读,然后一遍遍地背。读嘛,读得慢得要命;背嘛,背得磕磕巴巴!
这贼听得着急啊,听这孩子翻来覆去地倒腾这篇文章,可就是背不会。按理说,这贼的文化水平也高不到哪儿去,可他听这孩子读一遍,背一点,再读一遍,再背一点,这样来来回回十几遍下来,这贼对这文章都熟了,他都快背下来了,可让他纳闷的是底下这孩子还是背不顺。
因为梁上这位是小偷、是贼啊,所以他也不敢贸然就下来。尤其是他原来打定了主意要等这孩子背完才下来的,要等黑灯瞎火了才能下来偷东西的,这也算是小偷的职业操守啊,所以在这种思维惯性下,这贼虽然等得很不耐烦,可他也只好在房梁上趴在那儿等着。
这样又过了大半夜,那贼在房梁上都趴着睡了一觉了,可底下这孩子还在那儿背课文呢,而且还没完全背顺溜呢!
等这贼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睡了再醒,眼瞅着天都快亮了,他以为背了大半个通宵的孩子总该背会了,总该要去睡觉了!可出乎意料,这孩子还在那儿磕磕巴巴地背着呢,一点儿要睡觉的意思也没有。
梁上这位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哪儿来这么笨一孩子?那首有名的《笨小孩》可不唱的就是他嘛!这可真够倒霉的,大冷天在房梁上都快睡了一宿了,这又不是练轻功,弄得什么东西也没偷着,这不是影响咱们小偷的工作效率嘛!
所以他后来是可忍孰不可忍,眼看着天也快亮了,再不走都走不掉了,所以他突然“蹭”的一下就从房梁上蹦下来了。
底下这孩子手上捧着个书本,突然看头顶上蹦下一大活人来,也吓了一跳,愣是没反应过来。
结果这贼劈手把孩子手里的书一把给抢了过来,然后啪地一下摔在书桌上,边摔边气愤地说:“瞧你笨得那样!你说这破文章有什么难背的!”
说完他一张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哗哗,哗哗,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一篇古文在这个没文化的贼嘴里,极其流畅地就背了出来!
这贼怎么能背这么溜呢?
很简单,他听了一夜,听了无数遍,早已经是“被背诵”了,不想记也记下来了。等到把书背完,他又指着这孩子说:“你看你笨成这样,读什么书啊你!”
说完,这贼一甩袖子,东西也不偷了,一脸激愤地扬长而去!
也难怪贼生气,耗了一晚上,挨了一夜冻,什么也没偷着。不过严格说来也有收获,他毕竟偷到了一篇文章!
这个聪明的贼,很可惜,我们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这个背书连个贼也背不过的学生,我们有幸知道他的名字,他姓曾,当时名叫曾子城。这个名字我们不熟,但后来,他改过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人尽皆知,那就是--曾国藩。
你看,人人都说曾国藩天纵奇才,小时候怎么怎么聪明,后来怎么怎么神奇,要不然也不能被称为清代“中兴第一名臣”!要不然也不能被那么多后人景仰!像毛泽东,据说年轻时最佩服的就是曾国藩,他说过一句名言:“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死后谥号文正公,曾文正就是曾国藩。那意思是说就近代的人物而言,我毛泽东只佩服曾国藩!
那么,近代之前的人物他又佩服过谁呢?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毛泽东也没佩服过。所以古往今来,毛泽东坦露心扉明言佩服过的人,也就只有一个曾国藩而已。
有趣的是,不只毛泽东,就连跟毛泽东斗了一辈子的生死冤家蒋介石,一生最钦佩的人也是曾国藩。据说蒋介石一生在床头只放两本书,一本是《圣经》,那是取悦他老婆宋美龄的,因为宋美龄信基督教。另一本就是《曾国藩家书》,或者是《曾文正公全集》,而放曾国藩的书,那是取悦他自己的。
也不只毛泽东和蒋介石,自近代以来,崇拜曾国藩的人多了去了。可以说他是有清一代对后来产生影响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后来有无数的历史名人从他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但我们说,不能因为他后来成就巨大,就得说他小时候一定是个天才。事实上,完全如那个贼说的一样,小时候的曾国藩,他是一个标准的笨小孩!
可是,虽然他笨,虽然他比那贼还笨,但他最后成为了曾国藩,而那个比他聪明得多的贼,最后不过还只是一个贼而已。可见一个人的人生成就,并不一定跟你聪明与否有必然的关系。
当然,有关曾国藩背书背不过贼的故事,虽然在当时就流传得很广,但据说,当友人亲口向曾国藩求证时,曾国藩也只是莞尔一笑,不置一辞,亦不置一辩。所以,有人说其事不可信。可曾国藩也并未否认,再加上他在家书中也承认过自己少年时不擅背书,所以这事恐怕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
关于曾国藩原来并不是一个算得上聪明的人,其实不仅有史实为证,也还有很多评论为证。比如曾经深受曾国藩影响的国学大师梁启超就评论曾国藩说:“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挫。”就是说,一般人都以为曾国藩是个超群绝伦的天才,但其实,不要说跟古往今来的那些天才比了,就算是跟他同时代的那些历史名人、豪杰相比,曾国藩也只能算是个智商低下的人。
要知道,梁启超对曾国藩可是极为推崇的,他说曾国藩智商低下的这篇文章,名字叫《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意思是说曾国藩是有史以来很难见到的极其杰出的人物,这种评价相当之高。但就在如此高的人生评价中,他还是说曾国藩原来很笨,智商比较低,那可真算是实事求是了。
事实上,不仅梁启超这么说,连曾国藩自己给孩子写的家书中也说过,说自己年少时,在同辈中要算是“愚陋之至”,就是说是最笨的。这话还真不是自谦,因为紧接着他又说,其实不仅他自己智商比较低,而且他的几个兄弟都跟他一样笨。曾国藩在家里是老大,他还有四个弟弟。曾国藩说,在他们兄弟五人中,除了老三曾国华比较聪明,智商天生比较高之外,其他几个人都跟自己一样笨。
所以说,他说自己笨,那绝不是自谦,自谦也没必要拉着几个弟弟跟自己一起笨啊!
所以说,真实的曾国藩虽然后来人生成就惊人,但其实他原来真的是一个笨小孩儿!
那么,这么一个笨小孩,后来怎么就成了名垂史册、震惊天下的曾国藩了呢?
难道,真的像刘德华的那首《笨小孩》里唱的,是“老天成就了笨小孩”吗?
小气与遗憾
我们先放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曾国藩除了笨,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缺点。
公元1830年,这时候曾国藩已经19岁了,在跟着做私塾先生的父亲读了好些年书之后,他爹觉得这孩子实在教不了,就把他送到自己的一个朋友,一个姓汪的老师那儿去读书。同时还把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曾国华也送过去了。
这时候曾国华才10岁,而曾国藩已经19岁了。可这位汪老师果然像曾国藩自己说的那样,也觉得曾国华比较聪明,而曾国藩比较笨,所以他喜欢曾国华,不喜欢曾国藩。有一次气头上,这位汪老师随口骂曾国藩说:“你这个天生的蠢货,一副戳牛屁股的相!你将来要是有点出息,我给你背伞!”
背伞就是仆人跟着主人出行的时候,替主人背着书、背着伞。这位汪老师的意思是说,你曾国藩实在太笨了,你这种人将来肯定没什么出息,你要是将来有出息了,我当老师的替你背伞当仆人。
据说曾国藩当时一声不吭,闷头退下。后来,参加科举考试,那些聪明的同学纷纷落榜,反倒是最笨的曾国藩一下考了个举人。这一下金榜题名,荣耀极了。曾国藩回乡之后特意去拜见汪老师,读书人嘛,要拜谢师恩啊。
去的时候是个大睛天,可曾国藩特意带了把伞,进了汪家后,随手就把伞放到堂屋的佛龛旁边。寒喧一场,聊完之后,曾国藩起身告辞。汪老师呢,不敢怠慢,一直送出门来。因为虽然自己是老师,但这学生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笨小孩儿了,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就可以实授朝廷命官了,而汪老师不过就是个私塾先生,哪能再摆当年的老师架子呢!所以汪老师不敢自称老师,一口一个“曾大人”,一直把曾国藩送出门来。
曾国藩等出了门,才作恍然大悟状,好像突然想起来似的,说:“哎哟,我把伞落在老师家里了。”说着就要回身去拿。
汪老师一听这话,赶快说:“曾大人留步,我来拿。”说着转身进去给曾国藩拿伞。
等这位汪老师进去把伞拿出来,再把伞交在自己这位学生的手里,曾国藩突然一笑说:“谢谢汪师啊,今天替我背伞啦!”
这位汪老师一听这话,猛然想起当年的事儿来了,一下子愣在当场,哭笑不得。
你看,曾国藩这个人,虽然说不上是睚眦必报,但当年老师的一句气话,一直记在心上,到末了,还是要还给自己的老师。这种心胸,怎么样?可以说--真不怎么样!
不光是对别人、对自己的老师这样,甚至是对自己,曾国藩的气量也算不上大。
曾国藩一生的主要事迹在于他组建了湘军,剿灭了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当时,太平天国起义风起云涌,起义军占领南京后,把南京改名天京,在此定都,建立了太平天国,同时组建了北伐军和西征军。西征军沿长江一线,一直打到湖北与湖南。当时曾国藩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清朝的二品大员了。这时候正好他母亲去逝了,他回湖南老家丁忧,也就是守丧。因为起义军打到了两湖一带,朝廷就命令曾国藩协助办理团练,也就是地方自卫武装,以对抗两湖地区的太平军。
曾国藩雄心勃勃地组建了湘军,不仅有陆军,还花重金新建了水师。开始湖北吃紧的时候,清政府一道道命令催着他出山,让他赶快带湘军出战,可他死磨硬推,就是拖着不出来。倒不是他不敢打,是因为他野心大,想把部队练得再精一些,等到出战时可以一战而胜,一鸣惊人。所以他一方面拖着不出战,一方面抓紧时间训练湘军。
后来,太平军攻占了湖北武昌,起义军一部由林绍璋带领,南下湖南,直逼长沙。这时候曾国藩坐不住了,带着他新训练的湘军倾巢而出,准备跟太平军一决高下。
说到底曾国藩原来只是个读书人,是个知识分子,也没打过仗,也没带过兵。但他倒是很有自信,不仅组建了湘军,而且他对这支新组建的湘军还特别自信,再加上林绍璋南下的人马也不是很多,所以他以为自己肯定可以一战而胜。
他本来要亲率湘军主力直攻由太平军占领的湖南重镇湘潭,可是有人在路上给他出了个主意,说现在湘潭附近的靖港很空虚,太平军人少,可以在兵进湘潭的同时去偷袭一下,说不定可以获得意外的胜利。曾国藩一听这主意不错,就把陆军主力交给自己的前锋塔齐步去攻打湘潭,而自己亲率水师和陆营一部去偷袭靖港。
到了靖港之后,曾国藩一边派水师攻城,一边派陆营的一部搭了浮桥攻城。哪知道靖港守力薄弱的情报完全是个诱饵,靖港的太平军早就埋伏好了等着他呢。
林绍璋把仅有的一些炮调到了靖港,就等着曾国藩的水师来尝尝火药的厉害。曾国藩的水师都是大船,而靖港太平军只有一些小船。小船虽然撞不过大船,但小船的灵活性却在靖港之战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日开战,湘军大船顺风顺水,很快就强攻到城下。可太平军放炮轰船,湘军水师战船纷纷起火。可因为顺风,一下还退不回来。这时,太平军的小船也围着湘军的大船放火,这一下火烧靖港,湘军水师刚刚组建,也没什么作战经验,一下就乱了套。
那边水师一乱,搭浮桥攻城的陆营也乱了,大家都没有作战经验,其实靖港的太平军还真不是太多,但军心一乱,一发不可拾,攻城的陆营士兵也纷纷掉头就跑。
曾国藩一看,怒火中烧,亲自站到浮桥桥头,手握长剑,让亲兵把令旗竖在桥头,大喝一声:“过旗者斩”!
可并没人听他的,大家只顾着回头逃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