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HK$
88.5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HK$
66.1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HK$
65.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HK$
177.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从中小企业的成败看日本经济的兴衰
揭示日本崛起和长期停滞的真相
日本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可以照见我们自己。
中国企业追求扩张、布局全球不得不借鉴之经验
|
內容簡介: |
“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基础,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不会有日本经济的繁荣。”日本商工会议所中小企业振兴部前部长近藤英明这样说。
的确,日本经济的基础是那些看起来规模并不怎么大的中小企业,它们当中大的也就几百人,小的则只有几十甚至几个人,可就是这些并不起眼的中小企业却掌握着大企业难以企及的世界技术,并默默为大企业提供支持和援助,与大企业共同创造了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但是,近年来中小企业的不景气波及日本社会:失业率空前、贫富悬殊增大、犯罪率上升……使得有人担心这将是日本社会出现一系列崩溃的前兆。
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居,两国间有着很相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也占重要比重,这一切,使得中国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有必要研究日本,也比其他任何国家更有必要研究日本。
|
關於作者: |
网上行走时叫“冰冷雨天”,自称“老冰”。生于上海,在江西长大。当过农民、工人、代课老师,托“拨乱反正”的福,考上大学,还进了研究生院,毕业后在上海高校工作,20世纪90年代到日本,现任某机械公司技术部部长。喜欢侃大山,到日本后因为没了侃大山的氛围,于是转而上网发帖聊天,一发而不可收拾。
作品有“在这里读懂日本”系列:《冰眼看日本》《有一类战犯叫“参谋”》《浩瀚的大洋是赌场》。
|
目錄:
|
写在前面
01 从“东洋货”到“日本货”
02 “Made in Japan”的背后
03 企业中的“金字塔”
04 从战争中走来的中小企业
05 前途一片漆黑
06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07 大家一起打“白条”
08 对大企业的依附性
09 韩国、日本和台湾
10 财阀的作用?
11 品牌意识和意识形态
12 精致无处不在
13 制造业从尊重手艺人开始
14 “准世界标准”是这样来的
15 一条道走到黑
16 “洗脑”专业户又来了
17 每天必须要“洗脑”
18 “洗脑”是学不来的
19 生从来不跳槽
20 多余的钱交给国家还是分给员工
21 风土很重要
22 肉要烂在锅里
23 好学生要有好素质
24 顾客不只是上帝
25 “绝对平面”绝对手工活
26 浪速制钉:小企业的大能量
27 三鹰光器之让空气当考官
28 三鹰光器之武松开店
29 我能扶正比萨斜塔
30 被CIA盯梢了
31 上市还是不上市,这是个问题
32 稻盛和夫的于
33 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
34 向空中要地方
35 不一定什么东西都一定很尖
36 强大的日本制造业会凋谢?
37 一切从广场协议开始
38 怎么会有广场协议?
39 草草收尾,后患无穷
40 大家一起去中国
41 日本财界没有了领军人
42 不干涉政治的日本财界
43 金钱会有的,工人也会有的
44 美国的电子是日本的噩梦
45 美国车和日本车真有竞争吗?
46 并不一定优秀者才胜利
47 决定竞争胜利的两个因素
48 企业不光要盈利
49 盈利带来了失业率的上升
50 大企业的经营出现了问题
51 企业盈利和国家无关
52 国家政治,避不开的话题
53 大企业掏空了日本
54 流动的资本是没有国界的
55 出来了就是不归路
56 大企业成了技术推广的障碍
57 CD和DVD
58 大企业成了衙门
59 出口转内销的新产品
60 只有“穷”了才会思“变”
61 山寨啊山寨
62 我们当年也山寨
63 山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64 山寨很危险,后果很严重
65 生也萧何,死也萧何
66 加拉帕哥斯进化
67 古怪的日本手机文化
68 从人多为患到人手不够
69 问题就出在人上
70 差距有多大
71 转职带来的问题
72 只有一条命纲太危险了
73 命纲会不会断裂?
74 复杂的东西干不了
75 中国有没有机会?
76 支付问题
77 要当“世界的公司”而不是“世界的工厂”
78 集团必须跨行业
79 仅仅是“世界的工场”
80 中国站在起跑线上
|
內容試閱:
|
三鹰光器:让空气当考官
东京三鹰国立天文台的旁边有个叫做三鹰光器的企业,从这个公司的名字就知道这个公司和光学仪器有关。东京三鹰市日本国立天文台的那架直径为103厘米、重达13吨、全部由计算机操纵的号称日本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就是他们做的,航天飞机上的特殊照相机也是他们做的,他们制造的X射线多普勒望远镜还首次成功地拍摄了太阳日冕的X射线照片。
除了制造天文仪器之外,制造医疗光学机械和非接触三维测量仪也是他们的强项。德国莱卡公司的外科手术显微镜为了解决聚焦时间过长的问题曾经来找过他们,因为三鹰是天文仪器的厂家,应该有这方面的经验。
三鹰帮莱卡解决了问题,回头一想,自己干吗不干呢?于是三鹰就停止了生产每台售价100万日元的供业余天文爱好者用的天文望远镜,改为开发外科手术显微镜。现在,每台售价2 000万日元的外科手术显微镜每年能销售200台。
他们制造的三维测量仪也与众不同,别人的三维测量仪是用得到国际标准组织认可的保存在东京的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里的长度原器做基准,而三鹰光器则是通过测量恒星间的天体距离来得到标准值的,据说只有恒星间的距离是不会改变的。他们生产的可以精确测定11 000毫米的测量仪投放市场以后,立即被各大企业山寨,三鹰光器虽然很生气,但没有发牢骚,只是撂出了一句话:“三鹰光器的东西是别人模仿不了的”,而且立即就把110 000毫米测量仪的价格降至和原来11 000的机械一样。这时,别的企业就打退堂鼓了,知道在那个行当中比不过三鹰光器。
现在,三鹰光器的测量仪已经达到了11 000 000毫米,就是一个纳米的精度。
三鹰光器的其他产品还有机器人、光学芯片什么的,这个公司看上去整个就是一个高技术的结晶。应该是个很了不起的大公司吧?
不,这个公司的资本金只有1 000万日元,员工不到50人。
怎么会这样?一般来说,把公司弄大是每个老板的心愿,三鹰光器的老板也应该不例外。但是,这个三鹰光器就是长不大,长不大的原因是招不到人,招不到人的理由则是这个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实在太高。
一般说起要求高,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学历。确实,因为三鹰光器的大名,而且只要知道他们的产品产量和售价就能推算出他们的产值,从他们的高附加值特点就能知道收入肯定低不了,所以每年慕名前来的人非常多,不缺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但这个公司的招人广告上对学历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初中毕业以上就可以来报名,只要通过了考试就能成为这个公司的正式职工。
但要通过这个公司的考试太难了。这个公司的考题基本上是公开的,除了最后的笔试是考三角函数和螺纹计算,每年会不同之外,其余的考试项目和考题几十年了从来没变过。
这个公司对于去应聘的人,首先是让他们寄一张自己画的网球。公司认为画得不错,才让人到公司里来考试。首先是让人对着镜子画自己的脸,图画画得不好也没关系,改画一个透明的灯泡。
公司对前来报考的人画的画满意了以后,再给这人一大堆材料和工具,让他做一架模型飞机,大小样式不限,但要能飞得起来。
这一切公司都满意了以后,才来考三角函数和螺纹计算。应该说,到了这一步的人基本上都是公司已经定下来要的人,因为笔试的考题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基本到了底,应该说没有人不会的东西。
前两幅画考的不是应聘者的美术才能,虽然这个公司的基本信条就是不会画画就不会表现自己的想象,但更重要的是在考察应聘者对光线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对于图画本身倒不作很大要求,否则的话,公司员工都应该是美术院校毕业生了。
模型飞机飞不起来的人是绝对不要的,这个公司对员工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有一双巧手,它的创业者和老板中村义一的观点是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动手能力比头脑更重要。当今年已经80高龄的这位社长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时,他说:“现在的年轻人能说,一套一套的,说不过他们,所以让空气来当考官。”
被CIA盯上梢的技术
在这个世界上,各地经常开各种展览会,每次展览会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厂家在展出他们的各种产品。这些厂家的绝大部分是大企业,但中小企业出展也没什么稀奇。可是,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中小企业参加一个展览会,而边上有中央情报局(CIA)在睁大着眼睛看都有谁在对这个展台的内容感兴趣,就不太有了。
一次,在德国纽伦堡召开的国际测量技术展览会上,一个日本小企业的展台边上,就有几个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人在边上监视,看都有些什么样的人对这个展台感兴趣。因为这个展台展出的内容是对导弹的飞行控制极为有用的水平姿势传感器,能够测出1100 000度的水平误差,所以为了防止技术落到美国所不放心的那些国家的手里,CIA和NATO不得不派出人来看看到底都有谁来询问这项技术。
开发这项技术的是东大阪市的一个叫“日照机器”的公司,这个公司有40个人。去那个公司看过的人,对那个既是工厂又是仓库还兼办公室的所谓“本社大楼”的印象相当深,一楼和所有中小企业一样很简朴,可是一进二楼的办公室,就会被里面的混乱场面所震惊。
日本人都挺爱干净,日本企业,即使是微型企业一般也收拾得井井有条,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企业中挺有名的“4S运动”就来源于日本,可这个日照公司的办公室则是四面墙上挂满了各种专利证书、实用新案登录证书,墙上挂不下,就随便堆在地上。
怎么会有那么多证书?原来,这个公司的所有专利和实用新案不仅在日本,而且在美国、中国、德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都注了册。
社长寺内一秀的解释是这样的:“我们的知识产权和一般的知识产权还有点不一样,政府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所以规定一定要在能注册的国家都要注册,这样便于监视。”
寺内一秀的学历在东大阪的那些中小企业主里非常典型——大学没毕业。有人没毕业是因为本人对学历没兴趣,也有的是因为家族对学历没兴趣,急着要孩子进公司接班,但寺内一秀却不是。寺内一秀是因为在大阪电气通信大学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得罪了教电子物理的教授,这位教授放出话来,说这门课决不让寺内一秀过关。
电子物理是寺内的主要科目,如果不能过关就拿不到学位,所以寺内没有办法,只能退学进了一家做电子仪器的公司,但是这个公司最后倒闭了。那家公司倒闭之前,老板找到寺内,让他也“参加公司的经营”,鼓动他拿出300万日元入股公司,这边刚入股,那边老板就逃走了,不知去向。由于公司破产倒闭,寺内的300万当然也就血本无归了。
这次,是负责清算破产公司的律师找到寺内问他是不是真的愿意经营这家公司,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试试看。被老板骗去300万,只剩下一屁股债的寺内没有钱来接公司。于是,寺内找到了UCC咖啡公司的老板请求支援,他说自己能开发出高性能的水平测量仪,20年以后,他会让公司成功上市。
在UCC的老板听起来,年轻的寺内的话虽然可能只是常见的年轻人的不着边际的大话,但是他还是拿出了钱,这样寺内带着原来公司愿意留下来的8个人在一间35平米的房间里开始了创业。
1985年左右,寺内使用当时已经商品化的半导体短波长红色激光器开发出了轻便实用的水平投影仪,这种投影仪有点像木工用来打直线的墨斗,所以又叫激光墨斗。这种激光墨斗在建筑工地大受欢迎,因为它不受环境和天气的影响,能简单地打出所需要的标准直线。这个产品受到中小企业厅长官的表彰,公司也开始盈利,起死回生了。
起死回生了的公司又面临着一个新问题,因为这种激光墨斗实在太受欢迎,所以各种山寨激光墨斗层出不穷。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讲究知识产权,再加上都是一些中小作坊,想打官司也没有那个工夫,也不知道该找谁打。
像前面说过的三鹰光器的中村义一一样,寺内的想法也是:与其乞灵于什么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如开发出一种别人无法山寨的产品。如果公司的产品能简单地被人山寨的话,想做成上市公司似乎有点不太可能。
问题是开发什么产品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