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HK$
53.8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HK$
127.7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HK$
199.4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HK$
91.8
《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售價:HK$
98.6
《
艺术图像学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188.2
《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售價:HK$
88.5
|
內容簡介: |
小野语吕夫人的香料谋杀案发挥了一个很有趣的作用,开始读到它的时候,我简直不相信这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作品,因为它的感觉太现代,或者说,它里面关于香精的描写太像现代一些芳香疗法的书籍了,它完全不同予传统中国或日本的香道给人的印象,颠覆了我以前对香的认识刻板的地域流派印象,它使我联想到发源于古埃及的芳香植物的应用,这个想法让我自己也感到震惊,然而也正是这一想法,使得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用香的历史在我的.脑海中像一块早已沉入海中的大陆重新浮现于水面……
|
關於作者: |
叶岚
成都人,从事佛教相关文化策划工作,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中国香文化复兴的先行者之一,同时,也是四川雅龙雅拉品牌藏香的创立者,现创办山风禅文化工作室,致力于包括香道在内的禅文化的整理、交流和推广工作。曾发表《焚香与修道浅谈》、《读诗解香》等等。
|
目錄:
|
香之道
香道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前香道时期
香道的形成
后香道时期
小结
香道在日本的传承和发展
奈良710~794、天平时代
平安时代794~1192
镰仓时代1192~1333
室町1333~1467、东山时代
战国1467~1573、安土桃山1573~1603时代
江户时代1603~1867
近现代刀
香道器具与操作程序
香道中的禅法
鼻根圆通法门
香道与心性修炼
焚香与坐禅
听香
香之用
宋教用香的起源
佛教与香
香之福德因缘
供养品
更多用途
道教修炼与中医养生之香
中国上古用香风习
道教炼养之香
中医养生之香
密教、练金术与芳香疗法
密教与香
炼金术与芳香疗法
香与风水运势
心与境
如何用香氛化解不良环境的影响
茶香一味
香之药
沉香
沉香与宗教
中医论沉香
沉香的优劣与分级
沉香的气质
檀香
檀香与宗教
中医论檀香
檀香的分类
檀香的气质
成涎香
医家论龙涎香
龙涎香的等级
龙涎香的气质
麝香
麝香与宗教
中医论麝香
麝香的鉴别
麝香的气质
安息香
安息香与宗教
中医论安息香
安息香的等级
安息香的气质
龙脑香
龙脑香与宗教
中医论龙脑香
龙脑香的分类与等级
龙脑香的气质
丁香
丁香与宗教
中医论丁香
丁香的鉴别
丁香的气质
木香
木香与宗教
中医论木香
木香的气质
迷迭香
迷迭香与宗教
医家论迷迭香
迷迭香的气质
玫瑰花
玫瑰花与宗教
中医论玫瑰花
玫瑰花的气质
小结
跋语
|
內容試閱:
|
香道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前香道时期
汉朝
中东和南亚地区盛产各种香料,从汉代起,特别是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中外文化空前的大交融。随着中国和西域、南洋贸易往来的增多,异国香料和印度、波斯、阿拉伯、欧洲等各地的香文化传人中国。汉朝时乐府诗云:“行胡从何方,列国持何来,氍毹、■■、五木香、迷迭、艾纳及都梁。”氍毹为毛毯,后面四种皆是香药。班固给其弟班超的书信说:“窦侍中令载杂丝七百尺,市月氏马、苏合香。”可见当时香药是丝绸之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汉朝的王公贵族们迷恋各种香料,用这些新奇香料焚香、香身、香口、熏衣等,争奇斗艳,炫耀财富。《汉宫典制》规定,上朝必须佩香:“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蔡质《汉宫仪》中有“含鸡舌香伏奏事”,后来“含鸡舌香”、“含香”甚至成为在朝为官的代指,王维的《重酬苑中郎》中“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也就不难理解了。《汉宫仪》中还有关于尚书郎熏衣的定制,当时有专门用来香熏烘烤衣被的曝衣楼,一首描写宫女通宵紧张熏衣的古宫词写道:“西风太液月如钩,不住添香折翠裘。烧尽两行红蜡烛,一宵人在曝衣楼。”《香谱》载:“金日禅入侍,欲衣服香洁,自合一香带之,武帝果悦。”《赵飞燕外传》记载,赵飞燕浴五蕴七香汤。《太平御览》载有东汉秦嘉给妻子的书信:“令种好香四种,各一斤,可以去秽”,“今奉麝香一斤,可以辟恶气”。麝香一斤在今天看来也许令人咂舌,但总的来说,香药在当时也是非常珍贵的,明德马皇后为树立节俭之风,就曾说过:“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熏之饰者,欲身率下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
魏昔南北朝
到魏晋南北朝,香也多为王公贵族使用。据记载东晋巨富石崇家的厕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香品名,以甲香[一种动物类香药]和沉麝诸药花物制成,可作口脂及焚燕,也可入药粉,沉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脱衣”《晋书·王敦传》。一次,平素节俭朴素的尚书郎刘寔去石崇家,上厕所时,以为进了内室,“如厕,见有绛纹帐,茵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谓崇曰:‘误人卿内耳。’崇曰:‘是厕耳’。定曰:‘贫士不能若此。’” 《晋书·刘寔传》。一般的士大夫尚且不能如此奢侈地用香,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唐《杜阳杂编》记载:“隋炀帝每至除夜,殿前诸院,设火山数十,车沉水香,每一山焚沉香数车。……以甲煎沃之,焰起数丈,香闻数十里,一夜之中,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余石。”如此焚烧沉香,中国历史上恐怕不作第二人想。现代大多数香氛的女性意味会让人误以为男人好香有点怪异,然而在古时,男人好香并无任何不妥,而且还是雅好风流的体现,并且各种天然香材在气味感受上和现代香水还是大异其趣的。东晋名将谢玄就特别喜欢佩戴紫罗香囊,他的叔父谢安恐其玩物丧志,就巧妙地以香囊作为博戏筹码,将谢玄的香囊赢走并烧毁之,谢安了解到叔父的苦心后,再未佩戴此类物件,这个故事遂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唐朝
据载唐时宫中开花时,以重顶帐篷蒙蔽在栏杆上,使香气不散,称为“括香”。和花香的短暂易逝、不能随时随意取得相比,香药能长期储存的优点满足了人们对香气的渴望。唐朝贵族对香料或香材的使用可以称得上是奢靡无度,当时引进和开发了能用于各种场合的香具:镇压地毯一角的重型香炉;帐中熏香的鸭形香炉;悬挂在马车和屋檐上的香球;藏于袖中而动止皆香的香囊等等。据记载唐朝皇帝“宫中每欲行幸,即先以龙脑、郁金藉地”,直到宣宗时,才取消了这种常规。《明皇杂录》载唐玄宗在宫中置长汤屋数十间,即大型室内温泉,银镂漆船及白香木船置其中,楫橹皆饰以珠玉,汤中以绿宝石和丁香,堆叠成瀛洲、方丈传说中的海上仙山的模样。开元中,宫中开始流行赏木芍药牡丹花,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花,召李白作诗,李白遂作《清平调词三首》。宋人陶谷著《清异录》卷下载,唐敬宗用龙脑香、麝香粉末造纸箭,与嫔妃们在宫中戏乐:“宝历中,帝唐敬宗造纸箭、竹皮弓,纸间密贮龙麝末香,每宫嫔群集,帝躬射之。中者,浓香触体,了无痛楚。宫中名‘风流箭’,为之语曰:‘风流箭中的人人愿’”。宁王每与人谈话,先将沉香、麝香嚼在口中,“方启口发谈,香气喷于席上”。每逢腊日,君王还要赏赐臣下各种香药、香脂等,张九龄《谢赐香药面脂表》中说:“某至宣敕冒赐臣襄衣香、面脂、小通中散等药,捧日月之光,寒移雪海;沐云雨之泽,春入花门……”
皇室如此,权臣富豪、士大夫们自然也不甘后人,著名者如杨国忠的“四香阁”,此阁“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和为泥饰壁”,甚至比皇宫中的沉香亭更为奢华;长安富商王元宝在床前置木雕矮童二人,捧七宝博山炉,彻夜焚香;柳宗元收到韩愈寄来的诗后,“先以蔷薇露灌手,熏以玉蕤香,然后发读。”流风所及,在唐朝贵族中无论男女,都讲求名香熏衣,香汤沐浴,以至柳仲郢“衣不熏香”,竟被作为“以礼法自持”的证据。
外来香料还被赋予了种种神奇的特性,各种奇异的传说更助长了这一风尚:据载,番禺牙侩徐审与“舶主何罗吉”相善,临别,何罗吉赠三枚鹰嘴香,可避时疫,后番禺大疫,徐审全家焚香得免,后来这种香就被称为“吉罗香”。杨贵妃所佩交趾国贡献的蝉蚕形瑞龙脑香, “香气彻十余步”,玄宗曾在暇时与亲王奕棋,贵妃立于局前观,乐工贺怀智在侧弹琵琶。风吹贵妃领巾落于怀智幞头上,怀智归家,觉满身香气异常,遂将幞头收藏在了锦囊中,多年之后,仍然香气蓬勃。唐懿宗的女儿同昌公主乘坐的七宝步辇,辇的四角缀有五色锦香囊,内装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都是外国进献的贡品,其中还杂有龙脑金屑。同昌公主每次乘坐这具步辇出游,都满街流芳。当时有一群权贵子弟到广化旗亭买酒喝,忽然互相询问:“咱们坐在这里,哪来的香气?而且这香气也太奇异了?”伺桌的一位说:“这不是龙脑香吗?”另一个回答说:“不是,我小时候为嫔妃宫中办事,常闻到这种香。不知道今天是什么缘由在这里闻到了。”于是,他问当垆卖酒的,卖酒人说:“同昌公主的步辇仆夫,在我这里用锦衣换酒喝。”众人让卖酒的将锦衣拿出来看,果然异香是从衣服上发出,众人皆叹稀有。咸通年间860~874,崔安潜至宰相杨收家中,见客厅台盘前置一香炉,烟出成台阁之状。但崔安潜闻到另有一种香气, “似非烟炉及珠翠所有者”,不同于熏香和女性佩戴的香气,异常酷烈,于是崔安潜四下顾望,不明所以,杨收见状,问明原由后,命仆人从厅东问阁子内缕金案上, “取一白角碟子,盛一漆球子。呈崔公曰:‘是厨宾国香。’”崔安潜感到非常惊奇。《太宗实录》上记载有厨宾国进献拘物头花,它散发的香气数里地内都能闻到,大概这就是杨收说的厨宾国香,拘物头花也是佛教经典中常提到的供佛香花之一。
熏笼是罩在香炉上的笼架,可将衣被放在上面以熏染香气,也可覆盖于火炉上烘物或取暖。反映官庭生活的诗词中常提到熏笼,熏笼所激起的热烈温馨的记忆反而在被冷落嫔妃的哀怨中凸显出更大的落差,如自居易的《后官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李煜的《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等等。温庭钧的《清平乐》“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则表现了一种徒然无望的等待。现在日本香道中还有类似的架子供熏衣时搭衣服用。香和香具在描写宫廷贵族生活的诗词中总是被提到,不提不足以显示豪华富丽,亦不足以衬托繁华背后无可排遣的闲愁。
唐宫中用以熏衣的熏炉,也有传至日本皇室的。号称盛唐博物馆的正仓院御物所中即有遍体镂空雕花的球形银熏炉一件,从中半为启阖,内置灰盘,焚香于中,藉熏卧褥衣服,应该就是《西京杂记》所称的“卧褥香炉”:“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球,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被褥,故以为名。即今之香球也。”正仓院中还藏有与银熏炉同形的铜熏炉一件。
《清异录·熏燎·斗香》中记载,唐中宗时,宗楚客兄弟、纪处讷、武三思以及皇后韦氏诸亲属等权臣常举办雅会,“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日斗香”。同样的资料也出现在周嘉胄《香乘》卷十一,至于如何斗香,则未见进一步说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专门用于品香的闻香炉,这标志着焚香已经从生活的附属品和修行的辅助品,开始上升为一门艺术。与之相应的隔火熏香法也流行起来:不直接点燃香品,将特制的香碳烧红后埋入香灰中,灰面置银叶、云母片或小瓷片,再将香品放在上面,以热力使香味散发出来,这种没有明火和烟气的熏香方法,使香味更加纯粹,舒缓绵长。李商隐的《烧香曲》中“兽焰微红隔云母”就是指的这种熏香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