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
》
售價:HK$
91.8
《
祛魅:对世界祛魅是一个人变强的开始
》
售價:HK$
62.7
《
家族财富传承
》
售價:HK$
154.6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
編輯推薦: |
芝加哥艺术研究院的教授埃德·施克引导我进入现成品和马塞尔·杜尚的思想。他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教我使用我的环境。一切早就在那里了。艺术家的职责就是去重新组织事物,将它们组合起来,就像组成一种新的化合物一样。
——杰夫·昆斯,《世界报》,2005年8月31日
“现在,我们进入了2005年,置身于审美停歇和反思的时刻,这个时刻被各种活动和画廊发展的种种模式所掩盖,与此同时,在这个永不止步的艺术再现的潮流中,艺术家们不断涌现,不断消失。在某些意义上说,这可以说得上是艺术创作的完美的环境。这是一种被所谓的‘活力’艺术市场”所鼓励的状态,而这种艺术市场总是在压制这样的可能性:面对眼前正重新自我改造的市场,你竟能坐视不动。在这样的时刻,在眼下正在被激活的艺术世界内部来谈论杜尚的影响是不可能的。这种影响是隐而不见的,但这些思想在周围浮现,使得解码重新编码的要求变得既迫切又随意。我们同时处于艺术停滞和文化大战的时刻。
——利亚姆·吉利克,2005年
杜尚一生信守机遇和巧合论,他对生活随即性的不解追求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
內容簡介: |
杜尚,出生于法国,1954年入美国籍,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验,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
關於作者: |
卡罗琳·克劳丝是法国国家博物馆的馆长,巴黎卢浮宫学院的当代艺术教授
|
目錄:
|
1 引子
2 马塞尔,火车上这个忧伤的年轻人
3 上船,去纽约,1915—1918年
4 现成品,1914—1964年
5 合作
6 “展出——感觉就像结婚”
7 《甚至被她的光棍汉们剥光了衣服的新娘》
8 复制作品而不重复自己
9 策展
10 作为爱的艺术大众的色情
11 “玛丽亚,你终于来了”
12 生前最后事
注释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1 引子
当杜尚一家人——一个出色的艺术之家——在诺曼底乡下住在一起时,年长的兄弟们下国际象棋,父母和来访的友人打牌,两个女儿和杜尚夫人弹琴,两个中间的孩子,苏珊娜和马塞尔,则在尽情嬉闹,相互戏弄,分享心中的秘密,巩固感情纽带。正是在儿童时期,马塞尔·杜尚形成了对国际象棋和其他棋类的兴趣,喜欢上了这种需要冒险和运气的游戏。于是,在普泰克斯雅克·维龙的庭院里的下棋游戏就成了他在十几岁时所作的人物油画的一个题材(《下象棋》,1910年,费城艺术博物馆)。多年以后,杜尚脱离家族圈子浪迹美国,此时象棋成了他的最爱。纵其一生,他天天下棋,从不间断,就像一个画家天天独自一人去画室作画一样。
杜尚直截了当地承认,他非常喜欢与专业棋手对弈,认为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不喜欢待在艺术圈子里,不喜欢担当画家或者“电影摄影师”的角色。甚至在他自己成为专业棋手以前,他就遇到了别的象棋迷,除了他两个哥哥以外,还有瓦尔特·艾伦斯伯格和曼·雷。
1919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期间,他加入了当地一个象棋俱乐部。他通过从报纸上剪下棋局的办法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并掌握了当时极其有名的古巴棋手何塞·劳尔·卡帕布兰卡首创的下法。他也发明了一种通过书信下棋的方法,使得他与远在纽约的赞助人瓦尔特·艾伦斯伯格信函往来,博弈不辍。如果说在艺术界他成了一个业余爱好者,那么对于投身象棋界他则是极其严肃认真的:“我是一心一意想做一个象棋迷的。我发现我周围的人都变成了骑士或王后,外面的世界已经与我无关,我只关心输或赢。”杜尚在1922年回到纽约时,他的朋友亨利-皮埃尔·罗西鼓励他继续从事艺术研究,但他这样坚定地回答:
不,我真不想拓展我的领域了。等我有了一点钱,我要去干别的事。但我并不认为我从艺术研究中赚到的几百法郎或者不管多少,能够弥补这种将作品重新展现在公众面前的麻烦。我的画家或电影摄影师的生涯就到此为止了。现在唯一能引起我兴趣的是一种能使我庄严地下棋的神药。那是真正使我迷恋不已的东西。
的确,过了不到一年,在1923年,他放出话去,说他已经放弃绘画,将他的主要作品《甚至被她的光棍汉们剥光了衣服的新娘》半途而止了。
自此,杜尚与艺术决裂,正式将艺术创作放在次要的位置;艺术创作只是在他每日的下棋间歇偶尔为之。作为法国象棋联合会的成员,他参加了在布鲁塞尔、蒙特卡洛、加穆尼克斯、格勒诺布尔、尼斯、汉堡和卢昂的职业锦标赛,他是各地象棋俱乐部的会员。在这些锦标赛上,他积极与国际著名的专业棋手对弈,比如弗兰克·詹姆士·马歇尔,乔治·考坦诺斯基和萨维雷·塔特考尔。“考坦诺斯基和我在城里有一间小办公室,他在那里接收邮件,眼下正在下50盘棋。”杜尚热衷于写作和发表文章,到1939年为止,他一直关注着《今晚报》上的象棋文章,这份报纸是由路易·阿拉贡经营的。杜尚还出版了一部象棋论文集,这是他与德国象棋大师维塔利·哈尔贝施塔特在1932年合作完成的。法国出版社NRF拒绝发表这部书,之后,杜尚将手稿寄给了布鲁塞尔的出版商、棋盘出版社的埃德蒙·兰瑟尔,他同意以法语、德语和英语发表这部论文集。杜尚抓紧整理书稿,挑选论文,设计封面,与他的其他出版物一样,他分别印制了精装本(30册)和普通本,书名为《对立和姐妹方块之和解》。这本书虽然没有取得很大的商业成功,但他的这一创举的极其无用性和荒唐性特点带给他很大的乐趣。“即使象棋冠军都不读这本书,因为这里提出的问题实际上你~辈子只能遇到一次。这些问题是终结棋局时出现的问题,相当少见,几乎是不切实际的。”
由此看来,杜尚对国际象棋产生经久不衰的迷恋,而对自己的“职业”艺术家的身份却嗤之以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杜尚通过为1925年在尼斯举行的国际象棋锦标赛——他本人也参加这次比赛——设计海报,并设计和制作象棋棋子和微型比赛这样的举动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1944年7月23日,他问他的朋友曼·雷:
你拿到袖珍象棋了吗?我(自己)做的,大约有50副,在美国市场就要卖空了。如果大规模地生产,那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而棋手不想付高价去买一副袖珍象棋。
同时,尼斯锦标赛的海报张贴到法国各地,《侦察兵晚报》还以100法郎一份出售!不用说,今天,这些海报成了人人争相追逐的抢手货了。
1951年,杜尚更有惊人之举,他把来自多伦多的一个年轻教授、历史学家米歇尔·桑诺莱引入圈内,这使他的朋友和学生大为吃惊。桑诺莱写过有关达达主义的博士论文。他有一次前去杜尚在纽约市中心的工作室拜访他,杜尚正在下国际象棋,要求他等他下完棋。这个年轻的历史学家——后来成了他的朋友——同意等他,但是他非常震惊地发现杜尚正在与一名赤身裸体的女子对弈。他马上惊叹于杜尚的大胆举动,感慨这次带有达达主义色彩的会面是友谊和尊重的一种真正体现。在1963年,杜尚在帕萨迪纳重演了这一幕,当时他正举办第一次作品回顾展。一张著名的照片显示他正集中心思地与一丝不挂的伊夫·芭比茨对弈,她的脸被头发遮盖着。
1968年杜尚去世,他和他夫人汀尼所属的美国国际象棋基金会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这样一则讣告:
美国国际象棋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理事对马塞尔·杜尚的逝世深感惋惜。他是艺术世界的巨匠,也是国际象棋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担任董事会成员多年,其职责他人不能替代。我们有幸能与他共事,对此我们感到无尚荣耀。
国际象棋所固有的对智力的挑战,要求棋手对游戏和竞争应有激情,最重要的是,通过以黑白方块为象征的相对性的过滤来对世界进行认知和把握,这一切正符合杜尚的思维框架,为他对意义进行不懈的追求提供了恒久的机会。象棋的严谨性,面对强硬对手时所需的心无旁骛和超然脱世,都锤炼了他的标志性的性情,朋友们和历史学家们将他的这种性情与炼金术、密教和禅宗联系起来,这是很有道理的。
对神秘术和超自然的现象,比如,催眠术和不朽精神的照相术展现,杜尚总是持怀疑态度。尽管他也许会对它们进行调戏,但他说他还是希望这些超自然的维度和神秘之物自发出现,并保持无形。当然,我们都熟知他是崇尚科学的,科学也是他的激情所系。但同样清楚的是,杜尚在永无止境地界定一种新的道德,坚定地但又不无精妙地破除偏见这一过程中,似乎一直关注着秘密的、深邃的、带有极大的精神意义的力量和资源。
在我看来,在以下篇幅中将要再现的杜尚——“面颊上露着舌头(这个短语在英语的意思是不要脸面,厚颜无耻。这也是杜尚的一件作品的名字。——译注)的杜尚”——是符合他的人生和创作的这一图景的。因为人们应该记住的,除了他卓尔不群的敏锐鉴别力和大智大慧,他精细和准确的举止,以及他捕捉猎物(现成品)时的那种闪电般的疾眼以外,还有他的仁慈心,他的爱,他的自觉,他的他觉,以及他严格认真地培养起来的诙谐幽默,所有这一切使得在人生道路上与他相遇的人都对他迷恋不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