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当今用英语写作的最伟大的社会学家”、畅销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齐格蒙特·鲍曼对我们这个时代睿智的诊断书)
》
售價:HK$
75.9

《
罗马兴志
》
售價:HK$
294.8

《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售價:HK$
85.8

《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售價:HK$
47.1

《
黑格尔与国家
》
售價:HK$
107.8

《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
售價:HK$
206.8

《
烟草:一部资本主义政治史
》
售價:HK$
85.8

《
AI短视频创作攻略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在当代文学的星空中,黄济人先生的《天风吹我》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质朴而深邃的光芒。它不仅是个人生命历程的深情记录,更是中国文学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与创新的生动见证。
一、时代洪流中的文学人生
黄济人先生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素材源泉。他出生于1947年的北京,是原GM党将领后裔,被杜聿明、黄维、沈醉等人视为子侄。在时代的洪流中,他拥有一些特殊的经历,这些独特的生活体验让他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写就了一本轰动文坛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各大出版社多次再版,三十余年来依然畅销。后来他投身专业文学创作,成为国家一级作家,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代表作有《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崩溃》《重庆谈判》等。
二、自传体叙事映照时代变迁
《天风吹我》是一部自传体作品,却又远远超越了个人回忆录的范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使这部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从南京的童年记忆,到江津的青年岁月,再到北京的创作生涯以及最终在重庆的归宿,时间跨度长达大半个世纪。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中国社会经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黄济人的自传体小说。小说讲述了黄济人的成长经历,和他以笔为矛,与自身困境抗争的奋斗故事。黄济人身为GM党投诚将领的后代,幼年因父亲入狱而生活困难,在青少年时期,也因为身份问题而失去了升学、工作的机会。他的青春失去了光泽,但他对文学的追求并没有中断。改革开放后,他摆脱困境,走出自己的文学道路,逐渐成长为著名作家。本书中记录了他采访接受改造的原GM党将领并将采访所得写成《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一书的过程。这本书出版后获郭沫若文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大奖。重庆直辖后,在重庆三峡工程及百万大移民的背景下,黄济人走遍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等11个省市,与背井离乡奔赴全国各地重新开始生活的三峡移民促膝相谈,写就《命运的迁徙》一书,出版后获得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本书还记录了黄济人长期担任重庆市作协主席等人生经历。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是黄济人对自身文学之路的回顾,穿插他对自身几十年创作历史的回顾和对文坛友人的亲切描绘,展现出他相对完整的事业发展过程,以及重庆乃至全国的时代变迁。
|
關於作者: |
黄济人,男,汉族,重庆江津人,1947年生于北京,四川内江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重庆市“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以及“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等荣誉称号。其主要作品包括长篇纪实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命运的迁徙》,长篇小说《崩溃》《哀军》《重庆谈判》,以及《黄济人文集》。其作品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如《决战之后》《重庆谈判》等。
|
內容試閱:
|
1
我记事很晚。
相对清晰的记忆,还是在南京市府西街小学上一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沈锡贞正在讲课,却被一位身穿解放军军装的青年男子打断了,他走进教室,对沈老师一阵耳语,然后退回到教室门口。沈老师问大家,你们的家长有没有在南京军事学院工作的?如果有,请举手。我把手举起来的同时,另外两个同学也举起了手。沈老师又说,那好,你们三个同学跟这位解放军叔叔一起走,校门口有车接你们去种牛痘。
我懂事很早。
起身离开教室的时候,我在几十个同学羡慕的目光中感觉到了高贵与尊严,虽然那些同学的家长们是干什么工作的,我并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东方红太阳升,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解放军解救了劳苦大众,换来了今天幸福无比的生活。当然,这些比较理性的东西,大都来自小学的课本,来自学校的教育,至于和我的家庭,似乎并没有发生多大的联系。
我的父亲叫黄剑夫,他穿着解放军的军装,在南京军事学院地形教授会教书,这是我从小就知道的,只不过,距离那天种牛痘还不到一个星期,发生在家里的事情,让我对自己的记事与懂事产生了怀疑。这件事情是我放学回家碰见的:四五个青年解放军在一位中年解放军的带领下,用十字镐撬开了我家包括客房和卧室的所有地板,说是有人举报我父亲藏有地下电台与通讯密码,自从GM党政权溃逃台湾以后,从来没有中断过与他们的联系。抄家的时候,我父亲并不在场,等他下班回来,一无所获的五六个解放军已经走了。父亲平日里不多说话,这时候更是一言未发,只是找来好些长短不一的木条,把残缺的地板重新铺好。我家住在南京白下区南捕厅15号,这是清朝末年留下来的一个大院子,院子里面,住了二十户人家,家家都有父辈在南京军事学院任教,所以用今天的话说,这里是军事学院教职员工的一个家属住宅小区。
我家的邻居姓曾,曾家的独生子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他的父亲我们叫曾伯伯,听说曾经在德国军事学院学过应用战术,所以现在担任着南京军事学院战术教授会的教官。我家被抄的第三天,曾家也被抄了。和我家不一样,举报人似乎没有说谎,真还在曾家的墙缝里,搜出了一张写有曾伯伯名字,盖有GM党政权大印的委任状。曾家被抄的当夜,曾伯伯自杀身亡。他身亡第二天,我听见院内有几个阿姨在议论他的死法:他是用半块砖头,把一根长钉子拼命打进脑袋里的。
曾伯伯慈眉善目,每次见到我,总喜欢拍拍我的肩头,说我长得虎里虎气,长大以后,可以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我说我才不要当将军,我要当爸爸和曾伯伯那样教将军的老师。我知道,南京军事学院的学生大都是解放军的师长军长们,能够教他们的老师,一定比他们更有本事更有学问。可是,我家被挖地三尺,曾伯伯死于非命,对于生活的变化,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爸爸依然沉默寡言,每日早出晚归,心情特别压抑的时候,喜欢喝几口烈酒,然后蒙头大睡。倒是妈妈见我慢慢长大,告诉了一些我似懂非懂的事情。她说政府在搞镇压反革命运动,你爸爸过去是GM党军官,是投诚到解放军这边来的,所以在运动当中,你爸爸、曾伯伯,还有不少军事学院的教员,都有反革命分子的嫌疑。妈妈又说,好在运动结束了,谢天谢地,没有清查到你爸爸有什么问题。那时家里还有外婆,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口里还念念有词:菩萨保佑,菩萨显灵……
时间是个好宝贝,留在心里的阴影慢慢消失以后,我迎来了自己的金色童年。小学三年级首批加入少年先锋队,在戴上红领巾那天,我写了一篇日记,日记里有这样的句子:红领巾虽然只是红旗的一角,但是它是革命精神的全部,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当好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日记被选用在教室里的墙报上,语文老师沈锡贞看见了,拿到课堂当范文宣读,读完以后连说了三遍“好”。我的写作兴趣,便是在那三遍“好”当中诞生的,按照我当时的理解能力,其实说一遍“好”就足以让我心满意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