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婚礼的前一天 穗积漫画作品集
》
售價:HK$
47.1

《
狂野的希望:在灰暗的日子里找到光亮
》
售價:HK$
65.8

《
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普鲁塔克《道德论丛》精华选编)
》
售價:HK$
63.8

《
峰值体验2
》
售價:HK$
74.8

《
经纬度丛书·财与兵:中国近代化与晚清政治博弈
》
售價:HK$
74.8

《
AI生图变现100例
》
售價:HK$
65.8

《
汗青堂丛书149·君临天下:世界历史上的皇帝
》
售價:HK$
121.0

《
万千心理·青少年辩证行为治疗技能手册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本书为已故著名国际关系学者金应忠关于“共生理论”的文章合集,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任晓整理编写。作为最早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之一,金应忠认为,“和合”就是要努力使具有独立主体性的相关各方的“共生”都有舒适度、满意度;就是要努力使相关各方都有显示自己智慧、能力、实力的机会,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互相不感到他者的存在与发展对自己是一种妨碍、一种挑战、一种威胁;就是要使各方都能感觉到他者的存在与发展对自己的存在发展是一种机遇、一种运气。
“和合共生”理念契合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向,也是当代多元共生世界所需要倡导的精神,具有满足当代国际社会攻坚克难、解危渡困所需要的一系列基本要素。如今我们将其发扬光大,是中国对当代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理论贡献。
|
內容簡介: |
2019年2月1日生效的《欧盟—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和《欧盟—日本战略伙伴关系协定》(SPA),加之同年9月双方签署的可持续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协议,现已构成欧日关系的三大支柱。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针对欧日关系出现的这一新变化,本书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冷战后的欧日关系如何从隶属于冷战时期西方阵营的价值观同盟,扩展至政治、经济、安全等多领域的复式同盟?基于同盟复式演进理论,通过从经验维度和理论维度对欧日关系的合作与发展进行全面考察,作者得出结论:冷战结束后,欧日合作逐渐形成基于价值观合作为主体,安全及经济合作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
|
關於作者: |
宋黎磊,复旦大学法学博士,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理事,上海俄欧亚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中欧关系、欧盟外交等,2012年和2014年两次入选同济大学青年英才计划。现主持2017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研究”和201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欧亚互联互通‘瓶颈地带’的机制博弈与中国应对研究”,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已陆续在《国际问题研究》《欧洲研究》《现代国际关系》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并在等SSCI刊物和英文编著上发表英文论文1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已出版中英文专著和编著论著5部(含主编),曾在匈牙利考文纽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2016年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蔡亮,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学博士。现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日关系和中国战略思想。
|
目錄:
|
丛书总序
绪论
第一节 论题选择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架构
第一章 同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一节 西方学者关于同盟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 中国学者关于同盟理论的研究
第三节 战后美国主导下的同盟体系与美日同盟实践
第四节 美国同盟体系下欧日的战略协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欧日的价值观外交
第一节 价值观的主观性刍议
第二节 欧日深化合作中的“价值观因素”
第三节 欧日价值观外交的推进与局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欧日的经贸合作
第一节 欧日签署EPA的动因、过程及特征
第二节 欧日EPA的成效与影响分析
第三节 欧日在对华经贸政策上的异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欧日的安全合作
第一节 欧日安全合作的主要关切与分歧
第二节 欧日安全合作的再巩固
第三节“印太”框架下欧日的安全合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欧日在互联互通领域的合作
第一节 欧日在互联互通领域的主要关切
第二节 欧日在互联互通领域的推进
第三节 欧日推进可持续互联互通面临的困难
本章小结
结语
第一节 冷战后欧日关系的复式化演进阶段
第二节 冷战后欧日关系复式化演进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节 欧日关系复式化演进的未来
附录 欧盟一日本关系一一年表及重要事件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 论题选择
欧日关系趋近过程中是否涉及对中国议题的考虑,这一问题笔者在2017年发表的论文中给予了初步的回答。笔者当时的主要结论是,冷战结束后,欧日合作逐渐形成基于价值观合作为主体,安全及经济合作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从所谓“普适价值”的视角而言,欧日认为双方应携手应对与它们有别的“异质性”国家的挑战。在经贸合作领域,欧日希望强化双边经济合作,一方面共同巩固和提升双方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位次,另一方面为在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的博弈中共同掌握主导权奠定基础。在安全合作领域,欧日基于相同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希冀从规范的角度出发对东亚安全形势形成一种制约的合力,且专注点也逐渐集中到了双方建立危机管理合作机制上来。因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双方安全合作领域很难达成立场和行动的一致。
出于对欧盟与日本双边关系的研究兴趣,笔者持续在两个维度上继续观察思考。一方面是经验维度,即对于欧日双方在政治安全、经济贸易、全球治理等层面开展的多层次、多领域对话的观察。笔者发现近年来欧日双方加强和拓展了在俄乌冲突、“印太战略”、朝鲜问题、能源合作、互联互通等议题上的协同与合作。另一方面是理论维度,主要源于学界对欧盟和日本在双方认可的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上加强合作的争论和思考。2019年以来欧盟和日本基于《欧盟一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欧盟一日本战略伙伴关系协定》的战略伙伴框架,以互联互通为依托拓展合作“新边疆”,继续推进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基于对欧日关系新变化的观察,在本书中,笔者试图回答的研究问题是,冷战后欧日关系如何从隶属于冷战时期西方阵营的价值观同盟扩展至政治、经济、安全等多领域的复合式同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