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坡养生集(全4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
售價:HK$
215.6

《
尔文书系 中世纪的刑罚 关于中世纪罪犯、女巫和疯子的理性之书 深刻剖析中世纪欧洲社会弊病之书 探究黑暗时代的法律之光
》
售價:HK$
85.8

《
为什么会爱错人
》
售價:HK$
38.5

《
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
》
售價:HK$
63.8

《
生而液态:齐格蒙特·鲍曼与年轻人的三场对谈(社会学大家鲍曼的最后一课,给每个现代人应对不确定性的哲学方案)
》
售價:HK$
53.9

《
卡拉马佐夫兄弟(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657.8

《
法律与理性 : 西塞罗《论法律》解读(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86.9

《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如何让孩子好奇、想学习、走进美丽的数学世界(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斯坦福大学教授齐斯·德福林等力荐)
》
售價:HK$
47.1
|
編輯推薦: |
*小学因太调皮而让父亲伤透了脑筋,到自己成了教师,爱足球,爱朋友,爱《红楼》,作者写出自己朴实而充满烟火气的成长
*父亲永远匆忙的脚步,恩师送照片留念的深意,同学外婆的荷包蛋面……那些不动声色的叙述,是那些只有人到中年才能回味的爱与悔
*每个人的成长都惊心动魄,却又静谧无声……
|
內容簡介: |
《我这样长大》是作家傅勤的散文随笔集,收录了他回忆父亲、师友的文字,也有记录发生于身边小事的随感和读书笔记,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懵懂少年,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作家的。部分文章曾发表于《萌芽》《上海文学》《上海纪实》等报刊。在这些看似形散的文字中,蕴藏着令人回味的浓浓深情。
|
關於作者: |
傅勤,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著有中短篇小说《十七岁的时候》《爱情的秋天》等,散文《爸爸的一生》《武侠小说的路数》《猪的故事》等,非虚构文字《为历史留一群“三线人”的生命故事——访作家唐宁》《针药复合麻醉创造奇迹——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院长周嘉》等,发表于《上海文学》《萌芽》《上海纪实》《南方文学》《新民晚报》等报刊。与沈宗洲先生合著《上海旧事》一书,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
目錄:
|
第一辑? 爸爸
爸爸的一生
爸爸的最后时光
父教
梦
我生命中最悲伤的一天
爸爸是漆匠
联系簿与红色日记
爸爸过年
我在美丽的西江湾路
第二辑? 师友
怀念我的老师宗洲先生
那个秋风秋雨的下午……
最后一面
老黎说
猪的故事
送老黎退休
身边的老师们
我们的长辈
第三辑? 随感
最美的语言
让我们的心柔软些
中年
马拉多纳的去世……
我与世界杯的英雄
看《血战台儿庄》有感
我的流行歌曲
偶遇
青春的歌
一件小事
我爱香港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佩服你哟!马保国大师
第四辑? 读书
说说我读书的多少
武侠小说的路数
“食客”姜夔
他们
我与《随想录》
火一样的生命——读《梵高传》
我怎么会去写梵高——与朋友的问答
无情最是帝王家
关于《红楼梦》后八十回文字的“迷失”
“镀金狮子”案——关于《红楼梦》的研究
脂批中的阶级自豪感
略说刘心武的续《红楼梦
雪芹之死
后记
|
內容試閱:
|
盼望春天 ——代自序
这几天,一直在下雨。今天早起,忽然发现家门前的无花果树,只剩下了几根树枝,孤零零地直戳天空。一阵风吹来,它们微微地颤动着。地上有几片被打落的树叶,湿湿地贴在地上。我想,冬天大概真的来了。
我们很容易地会说:“假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是, 我想:只有熬过冬天的人,才会看到灿烂的春天。春天并不会微笑地向我们走来,而是,我们必须努力地、坚毅地向她走去。
十八九岁的时候,我时常感到一种忧郁,心里苦闷得很。我喜欢把这种感受记下来。后来,我知道,那是年轻人的“病”。当 时,我曾听某位名人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二十岁的时候,他是怎样地憎恨生活,甚至想到了自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感觉到了生活的美好,原先幼稚的情感跑得无影无踪了。那时的我很不理解。
现在,我想:他说的是有道理的,这是一种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的。为此我一直不断地努力着,我相信她就在不远的前方——那美丽的春天啊!她知道我是怎样地盼望着她啊!
2001.12.10.
附言
文字还是有着“青春病”。
我是那种比较会喊口号的人。如“为此我一直不断地努力着”这样的话。我努力吗?我所谓的努力,实在是间歇性的。而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被我踢球、喝酒、搓麻将,还有很多无聊的事,消耗掉了。但我竟然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也蛮好笑的。其实,只能说,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
另外,现在的我不再忧郁了吗?或者说,快乐吗?不知道。但我晓得,要得多的人不会快乐!
偶然找到这篇短文,觉得放在这本书的前面还是适合的,就拿来用一下,也就不在意其中的幼稚了。
2024.12.1.
我们的长辈
桑医培是我小学同学,那时我们关系很好,有空的时候,常在外面瞎玩。暑假的一天,我们兜到中山北一路,他说,走,到我爸爸单位,喝点冷饮水。他爸爸是花园路上一家耐火材料厂的门卫。于是,我们到了工厂的大门口,他爸爸拿出两杯甜甜的冷饮水,我们站在小门边,大口地喝着。路上,有卡车驶过,尘土飞扬……
上学的中午,我常到他家等他一起去上学。一天,我刚走上楼梯,他爸爸就说,昨天夜里,伊半夜三更躲在被子里,照了手电筒看《三国演义》,被我抓住。我问伊,侬明朝上课勿上了啊!
二十岁时,一天我在四川北路上遇到他。自从小学毕业后,我们就没见过几次面。说着话,我问到了他爸爸。他说,早就死掉了。我略感惊讶。但我知道,他爸爸的肺,很早就被割掉半只。
今年五月,李澄宇的爸爸去世,我们几个同学去开追悼会。聊起往事,李澄宇家是私房,两层,那时我们常在他家底楼搓麻将、吃饭,吵得很。他爸爸是社会科学院的翻译,一周只去单位一两次,在家常伏案工作,似乎没有训斥过我们。我曾在他爸爸的书橱里借过几本书,是《西行漫记》《第三帝国的兴亡》《随想录》。《随想录》借了两次,后一次,他笑着问我,你喜欢看这书啊?
后来我们大了,曾和我们一起出去江浙一带旅游过几次,那时,他待我们的态度更随和了,像我们的平辈。
几年前,我买到一本1982年出版的《二神父》,作者是南斯拉夫的斯·斯列马茨,译者,正是他爸爸。我请他签名,留作纪念,他写了“傅勤先生惠阅”,下面是署名与日期。有一次去他家,他给我看了一篇文章,是关于这本书出版的曲折过程。我看到了他那一辈知识分子的艰难。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他爸爸的名字,叫李国海。
钱宁是我小学初中同学,他父母都在外地,他住在外婆家,就在我家229弄隔壁的院子,走过去一分钟。寒暑假,我每天到他家报到三四次,其实没什么事,就是瞎聊。高考前,我爸爸要求,每天要少去钱宁家。但似乎我没做到。
有一年暑假,我和钱宁不知道什么事去南京路,兜了一圈回来了,已是下午两点多,刚进他家,他外婆问,你们中饭吃过伐?我们说,没有。那么吃碗面吧。他外婆说。过了一会儿,她端出两碗荷包蛋面。我们很快就吃完了。很多年过去了,我还会想起这碗面。
大约是我工作后的一年,那天,他外婆突然叫我和李澄宇元旦去吃晚饭,我有些吃惊。这其实是他们的家宴,娘舅、舅妈、几个阿姨、姨夫都来了,大号圆台面坐了一桌子。一台子的菜,他外婆问我,傅勤,侬香菜吃?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香菜这个菜,第一次吃到香菜这个菜。
大概过了半年,这天下午,我去钱宁家,敲了门,出来的是他外婆。她说,钱宁不在。我“噢”了一声,正要离开,他外婆说,过两天,我要到北京去,到他大阿姨医院里去开个刀,两三个礼拜就回来。我没有在意,胡乱应答着离开了。一个星期后,再去钱宁家,钱宁说,阿拉外婆没了。我有些吃惊,问,怎么会的?我不记得钱宁怎么回答我的了,脑海里,是他外婆最后一次说话时的神情,稍有些紧张,但并无太多病容——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这个画面:我站在台阶下,他外婆站在两级台阶上,开了门,半低着头,和我说话,语气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
热天,晚上坐在钱宁家的竹椅上乘风凉,我常常喜欢往后仰,半摇起椅子,他外婆总会说,傅勤,不要摇椅子,当心跌倒!
搬家后,我住得离厉祥庆家很近,厉祥庆是读高中时,李澄宇带到我家,成为朋友的。这段时间,有空的时候,常到他家去喝酒,每次吃饭的时候,他妈妈总是说,傅老师吃啊,吃啊!厉祥庆这样叫我,是开玩笑,他妈妈也跟着这样叫。他妈妈总是先吃好,笑着说,傅老师慢点,慢点。——大约四年前,他妈妈也去世了。
小时候,我们今天到这家,明天去那家;年轻时,我们也轰到东,轰到西;长辈们包容我们,照顾我们,教导我们,像自家的孩子。在任何一家,长辈们总会觉得放心。一次,我和爸爸争吵,生起气来,转身出了家门,我刚到李澄宇家坐下,爸爸就赶了过来,探了半个身子,见我坐着,笑着说,坐一歇就回来啊。我们各自结婚,每每再到这些长辈家,他们都会烧出一桌子的菜,来招待我们,我们喝酒的喝酒,喝饮料的喝饮料,之后照例会打牌、搓麻将,就像年轻时一样……
一天,开车回家,行驶在夜色里,偶然,这些画面涌现在我脑海里,想到他们的永不可再见,我不禁流下泪来……
2024.8.16.
8.29.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