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三井帝国在扩张——揭开日本财团的经营秘籍
			》
 售價:HK$ 
			85.8
 
  《 
			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97.9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151.8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76.8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93.5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年纪事”丛书中的一部,是迎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之作。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作品描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以来,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施,从总体图景到城市规划,从高新科技助力到兵团全面振兴的历程。写出了兵团成立七十年来,从犁剑交响的军垦时代到新时代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大发展的沧桑巨变,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兵团人的付出与坚忍,反映了兵团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和新风貌,将兵团精神在不同时空的传承和延续载入史册,再现了戈壁滩上的兵团人从零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世界的闪亮历程。
 |  
         
          | 關於作者: |   
          | 李青松,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发表生态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主要代表作品《开国林垦部长》《北京的山》《相信自然》《万物笔记》《粒粒饱满》《一种精神》《茶油时代》《大地伦理》《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等。曾获“新中国六十年全国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呀诺达生态文学奖。第六届、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委。 明洛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委员。长于散文随笔、文学评论、报告文学写作。出版文集若干部,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数万字。作品入选《中国年度精短散文》《21世纪年度散文选》《中国生态文学年选》《中国生态文学榜单》等选本。
 |  
         
          | 目錄: |   
          | 第一章? 春雨洒向辽阔的天山大地? /? 1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军垦新城? /? 3
 改革,打破一团坚冰? /? 24
 看今朝,遍地新绿,幸福花开? /? 32
 亮剑,推动高质量发展? /? 45
 第二章? 改革进行时? /? 51
 连长和他的连? /? 53
 第一锤第一桩第一证? /? 70
 改出“兵”风采? /? 82
 第三章? 天下棉花? /? 89
 天下棉花看两湖? /? 91
 将军的军令状? /? 112
 棉农的主心骨? /? 130
 远去的摘棉人? /? 143
 第四章? 兵团粮仓? /? 159
 农科所,藏粮于技? /? 161
 七个西瓜的故事? /? 175
 喜看稻菽千重浪? /? 198
 粮油科技特派员? /? 212
 中国碗装满中国粮? /? 231
 第五章? 北塔山,薪火相传戍边人? /? 251
 边境线,第一场雪? /? 253
 ......
 |  
         
          | 內容試閱: |   
          | 后记:这一片热土 英国作家弗雷娅·斯塔克说过一句话,一旦你去过这个地方,写完这个地方之后,“不管你和它之间相隔多少山脊、河流和炙烤的土路——从此以后,它都永远属于你。”
 写完《戈壁与春的交响》之后,才真正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这片土地确实成为回忆的一部分,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时间过去了很久,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遇到的人,采访过的相关个体和群体,任何时候回忆起来,立刻会有一种火热的心绪升腾而起,仿佛生命的一部分留在了那里。
 2023 年 9 月 15 日,我们踏上兵团大地的那一刻起,就立刻感受到这里与内地完全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比如云朵,就极其特别,静静的一朵,停在空中一动不动,钉在天空上一般,那么纯洁,又那么坚定。就像我们采访过的一个一个兵团人,在辽阔的天空上,坚守着自己。七十年从无到有的创造历程纵然充满了艰辛,但人们依然保持着质朴真诚、自然和谐的人性,时时给人以振奋以感动,带来种种崇高的生命体验。
 感谢师市党委、宣传部、文联以及各团场对本书采访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文联副主席赵宇宁、农科所行政办公室薛丽萍主任、芳草湖团场记者于三、一〇一团记者王建新、北塔山挂职干部刘昌龙老师等人的陪同采访,感谢图书馆帮助查阅资料的刘雅倩,感谢司机马福师傅和负责采访日常安排的新疆豫新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的张子菡,感谢采访过的每一个人。
 在书稿交付出版社之际,芳草湖农场记者于三提供了大量书稿中所需要的图片。相隔万里,依然能够感受到兵团人的质朴、真诚和无私,在他们身上,切身感受到了兵团精神的光芒。
 …………
 令人钦佩的是史志工作者文定讴老先生,文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依旧在孜孜不倦写志、编志、修志,他在研究史志之余,还写了《记忆守望》《师市地名故事》等书,为师市的历史、发展、人与事保存了根脉,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史资料。
 在写作过程中,查阅翻看了大量关于兵团、关于师市的历史资料,想要努力呈现一个全面的丰富的立体的军垦新城。书稿完成了,却觉得意犹未尽,兵团的磅礴、丰富、繁复,绝不是几本书能说得完、说得清的。
 这部书稿创作的过程,是一种完全的沉浸,一种真切的感染,不是单纯对现实的记录和对文史资料的转述,而是力求贴近那片精神高地,能够更精准更细腻地把控所要表达的人与事。书写对象有记忆的筛选,也有时间的剪辑,希望读者无论从哪一章进入,都能够置身于那片辽阔的天地之中,能够拉近那片陌生地域、那段遥远历史、那种伟大精神的距离。
 兵团的故事还在继续,对兵团的书写也在继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