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184.8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306.7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74.8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85.8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55.0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206.8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118.8
 
 
 | 
         
          | 內容簡介: |   
          | 《叩问石兄:曹雪芹与《红楼梦》新论》从百年红学史的反思与辨析出发,试图厘清老问题,提出新观点,围绕着红学史上争论最激烈的三大问题加以重新审视和考证,全面深入梳理相关研究史;通过对曹家史料、《石头记》早期抄本、脂批畸批、《懋斋诗抄》等原始文献的重新考察,对相关旧说加以辨析,并作进一步论证;同时紧密结合小说文本,致力于小说主题思想与创作艺术的研究,就其开篇艺术构思、饮食文化、末世论、孤独感、反异化思想以及《红楼梦》为何“说不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将举步维艰的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一小步。 |  
         
          | 關於作者: |   
          | 李鹏飞,1972年生。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员、长聘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出版《唐代非写实小说之类型研究》、《古代小说研究十大问题》(合著)、《志怪与传奇》《长安回望:汉唐文言小说考论》等著作。在《文学遗产》《国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曾获第二届“冯其庸红学学术提名奖”(2022)等奖项。 |  
         
          | 目錄: |   
          | 引  言 1 第一章  曹雪芹生卒年再考察 4
 第一节  卒年论争的各家观点及其论证 5
 第二节  对曹雪芹卒年与生年的重新推断 47
 第二章  脂砚斋与畸笏叟 79
 第一节 第一节 脂畸二人说与一人说之重审
 ——没有靖批我们能否证明脂畸二人说79
 第二节  对脂畸二人说的进一步论证 99
 第三节  脂砚斋和畸笏叟身份研究的回顾与再思考 109
 第三章  自叙传说与 《红楼梦》 的创作性质 130
 第一节  胡适、 俞平伯、 周汝昌等人的观点: 自叙传或自叙
 传的小说 131
 第二节  吴世昌、 赵冈、 李希凡、 皮述民、 余英时与张爱玲
 等人对自传说的反驳 138
 第三节  对小说中家史与自传成分的重新评估 144
 第四节  对 《红楼梦》 中非作者经验成分的估计 164
 第五节  经验的叠加与重构: 艺术形象矛盾复杂性的成因 171
 附录  《红楼梦》 借鉴 《金瓶梅》 实例举隅 179
 第四章  神奇的来历: 《石头记》 “成书故事” 的来龙去脉 189
 第一节  引子: 《石头记》 与 “石头上的故事” 189
 第二节  神奇的来历: “成书故事” 的文化与文学渊源 190
 第三节  神奇的来历: 《石头记》 之后的余音 201
 第四节 “神奇的来历” 的文化、 文学与美学意义 206
 第五章  人莫不饮食也, 鲜能知味也: 《红楼》 饮食的文化
 与思想意蕴 208
 第一节 《红楼梦》 饮食描写概况 208
 第二节  物质文化层面上的 《红楼》 饮食 211
 第三节  从物质上升到精神: 《红楼》 饮食的文化、 文学与
 哲理意蕴 217
 第六章  历史退化论、 末世论与 《红楼梦》 中的末世图景 239
 第一节  历史退化论与末世论思想的渊源 239
 第二节  明清小说对退化论与末世论的表达 243
 第三节 《红楼梦》 中的家族退化与末世图景 247
 第四节 《红楼梦》 中退化论与末世论的现实背景 269
 第七章  青灯古佛忆红楼: 惜春作画的文学功能与主题内涵 271
 第一节  《大观园行乐图》 的设置及其结构功能 272
 第二节  惜春作画、 大观园图与惜春其人 276
 第三节 《大观园行乐图》 的主题内涵与情感意义 282
 第四节 “大观园行乐图” 结构意义与艺术渊源 285
 第八章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楼梦》 中的孤独感 291
 第一节  作者的孤独感 292
 第二节  贾宝玉的孤独感 293
 第三节  林黛玉的孤独感 304
 第四节  其他人的孤独感 309
 第九章  莫失莫忘、 不离不弃: 释 “反认他乡是故乡” 317
 第一节  中国文学史上的 “故乡” “他乡” 及其含义的演变 319
 第二节  老子、 禅宗、 心学思想与 “故乡” 的哲学意义 323
 第三节  《红楼梦》 中 “他乡” 与 “故乡” 的主题意义 326
 第十章 “今古未有之一人”: 贾宝玉的性格及其情感 336
 第一节 “正邪两赋”: 赤子与痴人 337
 第二节  宝黛之爱: 不灭的真情 348
 余  论 《红楼梦》 为什么说不尽  356
 附  录  读 《红楼梦》 札记 (六则) 363
 经典不可回避, 以 《红楼梦》 观生命哲学 370
 后  记 3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