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96.8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107.8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52.8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151.8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63.8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61.6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107.8
 
  《 
			大学问·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是一本大众读者阅读使用的医学常识小百科,对生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适用于家庭、学校、社区等阅读使用。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从认识自我、认识健康、“吃”与健康、“喝”与健康、“拉”与健康、“撒”与健康、“睡”与健康、“性”与健康、性生活与艾滋病、“动”与健康、电子屏幕与健康、心理与健康、常用药、保健食品的利与弊、慎用偏方、严防假药对身体的危害、生活中需要掌握的急救常识、老年朋友的保健秘籍、健康体检与就诊流程等十九章等把医学专业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分析生活现象的医学原理,提出使生活更科学更健康的使用方法和建议。使读者了解更多的生活中渗透的医学知识,提高读者对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认识,增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信心。 |  
         
          | 關於作者: |   
          |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会长、河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河南省医学会普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等。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重点项目1项。发表论文40余篇、肝胆胰腺外科专著2部。被评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  
         
          | 目錄: |   
          | 第一章 认识自我 / 1
 第一节 人体由哪些“零件”组成 / 2
 一、  人体的“细胞”就像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 2
 二、  人体的“组织”由功能相关的“细胞”构成 / 4
 三、  人体的“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 / 5
 四、  人体的“系统”由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 / 5
 第二节 人体是如何工作的 / 21
 一、  吃 / 21
 二、  喝 / 22
 三、  拉 / 23
 四、  撒 / 23
 五、  睡 / 23
 六、  性 / 24
 七、  动 / 24
 八、  思 / 24
 九、  感觉 / 25
 第三节 “ 免疫”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 25
 一、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 26
 二、 “ 一般防御”与“针对性清理” / 26
 三、  认识抗原与抗体 / 27
 四、 “ 自我”与“非我”的识别 / 28
 五、  免疫细胞是人体的健康卫士 / 28
 六、  免疫功能是一把双刃剑 / 31
 第四节 “生生不息”——遗传 / 33
 一、  破解“遗传密码” / 33
 二、 “ 先天不足”——遗传性疾病 / 34
 三、  让“遗传”服务于人类健康 / 36
 第二章认识健康 / 40
 第一节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 / 41
 一、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 / 41
 二、  健康概念的内涵 / 41
 三、  健康的自我判断 / 41
 第二节 如何才能保持健康 / 42
 一、  合理膳食 / 42
 二、  适量运动 / 43
 三、  戒烟限酒 / 44
 四、  心理平衡 / 44
 第三节  全面认识健康才能身心健康 / 45
 一、  健康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 / 45
 二、  健康是一份责任 / 45
 三、  不可忽视的慢性病 / 45
 四、  人体是一个整体,各系统可相互影响 / 46
 五、  心理健康很重要 / 46
 第三章“吃”与健康 / 47
 第一节 七大营养素 / 48
 一、  碳水化合物(糖类)/ 48
 二、  脂类 / 49
 三、  蛋白质 / 49
 四、  维生素 / 50
 五、  矿物质 / 50
 六、  水 / 52
 七、  膳食纤维 / 52
 第二节 微量元素,作用不“微” / 52
 一、  铁 / 53
 二、  碘 / 53
 三、  锌 / 53
 四、  其他微量元素 / 54
 第三节  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 54
 一、  毒蘑菇中毒 / 54
 二、  海鲜中毒,小心副溶血性弧菌 / 55
 三、  吃河鲀引起的河鲀毒素中毒 / 56
 四、  吃鱼引起的组胺中毒 / 56
 五、  麻痹性贝类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57
 六、  耐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 57
 七、  变形杆菌中毒,可能导致饭后出现过敏症状 / 58
 八、  发酵米面制品中毒的“元凶”——米酵菌酸毒素 / 58
 九、  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 / 59
 十、  霉变花生、玉米引起的黄曲霉毒素中毒 / 59
 十一、  霉变甘蔗引起的节菱孢霉菌中毒 / 59
 十二、  生食淡水鱼类可能引起肝吸虫病 / 60
 十三、 “ 米猪肉”可引起人的猪带绦虫病 / 60
 十四、  沙门氏菌中毒:病从口入 / 61
 十五、  甲肝:会传染的食源性疾病 / 62
 十六、  婴幼儿腹泻应警惕轮状病毒 / 62
 十七、  食物也会引起过敏 / 63
 第四节 与“吃”相关的常见病 / 63
 一、  饮食不当,促发痛风 / 63
 二、  讲究“吃”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66
 三、  看似与“吃”不沾边的高血压 / 70
 四、  肥胖症多是“吃”出来的 / 73
 五、  食管癌与“吃”有关系 / 75
 六、 “ 吃”与胃癌 / 76
 第五节 关于“吃”的保健建议 / 78
 一、  种类多样,谷类为主 / 78
 二、  健康体重,适量运动 / 79
 三、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 79
 四、  常吃鱼、蛋、瘦肉 / 80
 五、  清淡饮食,控糖限酒 / 81
 六、  公勺公筷,避免浪费 / 81
 第四章“喝”与健康 / 82
 第一节 喝水与健康 / 83
 一、  饮用水的分类及定义 / 83
 二、  关注饮水质量 / 84
 三、  每天喝多少水才算合适 / 84
 四、  喝水对健康的影响 / 85
 五、  健康饮水 / 85
 六、  饮水误区 / 86
 第二节 喝酒与健康 / 87
 一、  医说“美酒” / 87
 二、  喝酒与酒精性肝病 / 88
 三、  喝酒与酒精性急性胰腺炎 / 91
 四、  喝酒导致的意外伤害 / 92
 五、  喝酒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 / 93
 六、  特殊人群饮酒注意事项 / 94
 第三节 喝饮料与健康 / 94
 一、  饮料分类与作用 / 94
 二、  饮料与健康 / 95
 第四节 喝茶与健康 / 96
 一、  喝茶有哪些作用 / 96
 二、  喝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96
 第五节 喝奶与健康 / 97
 一、  牛奶的营养价值 / 97
 二、  哪些人不适合喝牛奶 / 98
 三、  喝牛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98
 第六节 喝咖啡与健康 / 99
 一、  咖啡每天喝多少合适 / 99
 二、  喝咖啡的注意事项 / 100
 第五章“拉”与健康 / 101
 第一节 食物在消化道的旅行 / 102
 一、  食物从口腔到小肠的消化过程 / 102
 二、  食糜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 / 102
 三、  复杂而协调的排便过程 / 103
 第二节 粪便面面观 / 103
 一、  粪便的形状 / 103
 二、  粪便的颜色 / 105
 三、  粪便的气味 / 107
 第三节  良好的排便习惯有益健康 / 108
 一、  排便的频率 / 108
 二、  排便的姿势 / 108
 三、  排便时应注意力集中 / 109
 第四节 与“拉”相关的常见病 / 109
 一、  让人烦恼又无奈的便秘 / 109
 二、 “ 拉”得“过分”的肠病:腹泻 / 114
 三、  难言之隐的肛门病:痔 / 115
 四、  结直肠癌的突出症状是排便异常/ 116
 五、  脂肪泻提示慢性胰腺炎 / 118
 第六章“撒”与健康 / 119
 第一节 尿从何处来 / 120
 一、  尿从何处来 / 120
 二、 “ 废水”如何生成 / 120
 第二节 尿液的颜色与健康 / 121
 一、  黄色是正常尿液的颜色 / 121
 二、  红色尿液多半是疾病的表现 / 122
 三、 “ 五颜六色”的尿液各有原因 / 122
 四、  警惕“小便黄如浓茶,大便白如陶土” / 123
 第三节 尿量的“少”与“多” / 124
 一、  尿“少” / 124
 二、  尿“多” / 124
 第四节  膀胱刺激征
 ——尿频、尿急、尿痛 / 125
 一、  何谓膀胱刺激征 / 125
 二、  引起膀胱刺激征的原因 / 125
 第五节 与“撒”相关的常见病 / 126
 一、  中老年男性排尿不畅提示前列腺增生 / 126
 二、  剧烈腰痛、血尿提示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 / 129
 三、  尿流突然中断可能是膀胱结石 / 130
 四、  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提示膀胱癌/ 132
 五、  腰疼、无痛血尿要提防肾癌 / 134
 第七章
 “睡”与健康 / 137
 第一节 人类对睡眠过程的探索 / 138
 一、  古代对睡眠的认识 / 138
 二、  现代对睡眠的探索 / 138
 第二节 脑电图下的睡眠 / 138
 一、  睡眠的不同分期 / 138
 二、  浅睡眠与深睡眠 / 139
 三、  睡眠的循环往复 / 140
 四、  做梦的生理学 / 140
 第三节  睡眠是人类生长发育及
 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 140
 一、  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 / 140
 二、  睡眠与褪黑素 / 141
 三、  睡眠与生长发育 / 141
 四、  睡眠与性功能的生理变化 / 142
 第四节 睡眠不足的危害 / 142
 一、  睡眠不足对身体的危害 / 143
 二、  睡眠不足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 143
 第五节 如何改善睡眠 / 144
 一、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 144
 二、  做好睡眠调节 / 144
 第六节 睡眠的家庭评估 / 145
 一、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 / 145
 二、  Epworth 嗜睡量表 / 146
 三、  睡眠日记 / 147
 第七节 睡眠与疾病 / 147
 一、  辗转反侧的睡眠:失眠症 / 147
 二、  引起全身缺氧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151
 三、  形形色色的梦(说梦话、梦游、梦魇、“鬼压身”) / 156
 第八章“性”与健康 / 159
 第一节 自古就有的性学 / 160
 一、  西方性学——建立、摧毁又重建的转变 / 160
 二、  中国性学——朝代更迭下的性学浮沉 / 161
 第二节 被忽视的性健康教育 / 162
 一、  忽视性健康教育将影响性健康 / 162
 二、  不同年龄阶段都应接受性健康教育 / 163
 第三节 伴随终生的性知识 / 163
 一、 “ 他”的生殖系统 / 164
 二、 “ 她”的生殖系统 / 165
 三、  女性月经 / 166
 四、  男性勃起 / 167
 五、  正确认识手淫 / 168
 六、  性欲 / 168
 七、  性行为 / 169
 八、  性生活的生理卫生 / 170
 九、  性生活的心理卫生 / 170
 十、  孕前保健 / 171
 十一、  受孕 / 171
 十二、  做好避孕,避免意外妊娠 / 172
 十三、  妊娠期保健 / 173
 十四、  妊娠期、产后的性生活 / 174
 第四节 性功能障碍 / 174
 一、  男性性功能障碍 / 174
 二、  女性性功能障碍 / 177
 第五节 性心理障碍 / 179
 一、  性身份障碍 / 179
 二、  性偏好障碍 / 180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 / 181
 一、  可侵害全身的性传播疾病:梅毒 / 182
 二、  以尿道、生殖道化脓性感染为主的性传播疾病:淋病 / 183
 三、  外生殖器及肛周长肉赘的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 / 184
 四、  其他性传播疾病 / 185
 第七节  最凶险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 / 186
 一、 “ 聪明多变”的艾滋病病毒与危害严重的艾滋病 / 187
 二、  哪些人群容易患艾滋病 / 188
 三、  艾滋病病毒如何传播 / 189
 四、  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感染途径 / 191
 五、  男男性行为者为什么更容易患艾滋病 / 192
 六、  艾滋病有哪些表现和危害 / 193
 七、  阻断艾滋病——预防第一 / 194
 八、  切勿讳疾忌医,尽早正规诊治 / 195
 九、  生活中常见“防艾”小知识 / 195
 第八节  性违法行为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危害 / 197
 一、  性违法行为危害受害者身心健康/ 197
 二、  如何防范性违法行为 / 197
 第九章“动”与健康 / 199
 第一节 认识运动系统 / 200
 一、  运动系统的构成 / 200
 二、  运动系统的运动、支持与保护作用 / 201
 第二节 生命在于运动 / 202
 一、  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 203
 二、  活跃大脑、增强协调性 / 205
 三、  促进心理健康 / 206
 第三节 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 / 206
 一、  科学锻炼——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 206
 二、  量力而行——合适的运动强度 / 207
 三、  细水长流——运动持续时间和频度 / 209
 四、  确保安全——运动中的生理监测/ 209
 第四节 单次运动的合理安排 / 210
 一、  准备活动 / 210
 二、  基本运动 / 211
 三、  放松活动 / 211
 第五节 运动锻炼的注意事项 / 211
 一、  充分了解、量力而行 / 212
 二、  穿着合适 / 212
 三、  运动前认真检查场地及设备 / 212
 四、  运动前后的健康注意事项 / 213
 五、  注意运动强度、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 213
 六、  定期评估、调整计划 / 214
 第六节 特殊人群的运动锻炼 / 214
 一、  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的运动锻炼/ 214
 二、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锻炼 / 215
 第七节  日常锻炼与常见运动损伤
 ——在健身中保护自我 / 217
 一、  运动损伤知多少 / 217
 二、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 220
 三、  不同部位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方法 / 222
 四、  运动抽筋怎么办 / 226
 第十章心理与健康 / 227
 第一节 容易被忽视的心理健康 / 228
 一、  心理健康的出现 / 228
 二、  我们为什么容易忽视心理健康 / 229
 三、  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心理健康 / 229
 四、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 / 230
 第二节  生活中如何识别与医学相关的异常心理现象 / 231
 一、 “ 善于观察”——认识感知觉异常 / 231
 二、 “ 用心聆听”——发现思维异常 / 233
 三、 “ 深入交流”——判断记忆异常 / 235
 四、 “ 关注行动”——了解意志异常 / 236
 第三节 正确认识抑郁与焦虑 / 237
 一、 “ 察言观色”——识别生活中的
 抑郁与焦虑 / 237
 二、  生活中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抑郁症和焦虑症 / 240
 三、  如何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焦虑症 / 241
 第四节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强迫症状 / 245
 一、  生活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强迫症状 / 245
 二、  强迫症状都需要治疗吗 / 247
 三、  强迫症在医院如何治疗 / 247
 四、  生活中摆脱强迫症状的“小窍门”/ 248
 第五节  儿童期的心理特点与“毛病” / 249
 一、 “ 不断变化的”儿童期心理 / 249
 二、  常被误会的儿童期“毛病” / 250
 第六节 青春期的“心理困惑” / 251
 一、 “ 不愿听话的孩子”——青少年逆反心理 / 252
 二、 “ 高兴不起来的孩子”——青少年抑郁 / 252
 三、 “ 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 / 253
 四、 “ 满身伤痕的孩子”——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255
 第七节  中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危机” / 256
 一、  度过“职业危机” / 256
 二、  预防“婚姻危机” / 257
 三、  避免“健康危机” / 257
 第八节  老年人的心态特点与“无奈” / 258
 一、  正确面对自然衰老 / 258
 二、  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 258
 三、  保持学习的心态 / 259
 四、  积极与外界接触 / 259
 第九节  容易走错科室的精神心理疾病 / 259
 一、 “ 很像心脏病的精神心理疾病”——惊恐障碍 / 260
 二、 “ 捉摸不透的疼痛”——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 260
 三、 “ 查不出原因的晕倒”——癔症 / 261
 四、 “ 躲在躯体不适背后的情绪”
 ——抑郁焦虑症的躯体症状 / 261
 第十节  人们不熟悉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 262
 一、  什么是心理治疗 / 262
 二、  什么是心理咨询 / 262
 三、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 263
 四、  是去社会机构还是去医院进行心理咨询 / 263
 五、  什么样的人需要心理治疗 / 263
 六、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为什么要收费 / 264
 七、  一次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时间为什么都是设定在1 小时以内 / 264
 八、  为什么一次心理治疗效果会不明显 / 264
 九、  心理治疗总体需要多少时间 / 265
 十、  心理治疗师会泄露来访者的隐私吗 / 265
 十一、  心理治疗对来访者有什么要求/ 265
 十二、  想要成为心理治疗师需要具备
 什么条件 / 266
 第十一章常用药:治病与致病 / 267
 第一节 各式各样的药物剂型 / 268
 一、  药物的剂型,不只是形状的差别 / 268
 二、  药物不同剂型的优缺点 / 268
 三、  常用口服制剂有哪些特点 / 269
 第二节 最佳用药时间 / 270
 一、  抗高血压药的用药时间 / 270
 二、  降血糖药的用药时间 / 271
 三、  降脂药的用药时间 / 271
 四、  消化系统疾病的用药时间 / 271
 五、  激素类药物的用药时间 / 272
 六、  平喘药的用药时间 / 272
 七、  非甾体抗炎药的用药时间 / 273
 八、  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 / 273
 第三节 “ 是药三分毒”——药物的不良反应 / 275
 一、 “ 是药三分毒”意为药物存在不良反应 / 275
 二、  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 / 275
 第四节  多种药物一起用:注意药物相互影响 / 277
 一、  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为有益、有害和无关紧要 / 277
 二、  药物合用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77
 第五节  药物与食物及烟、酒、茶的相互影响 / 279
 一、  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 279
 二、  烟、酒、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 280
 第六节 家庭小药箱 / 281
 一、  家庭小药箱应配备哪些医疗用品/ 281
 二、  医疗用品的储存与使用注意事项/ 282
 三、  正确用药的建议 / 282
 第十二章生活中需要掌握的急救常识 / 284
 第一节  心肺复苏——关键时刻的救命技能 / 285
 一、  如何识别心搏呼吸骤停 / 285
 二、  如何实施心肺复苏 / 286
 三、  如何使用“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 287
 第二节 常见外伤的应急处理 / 288
 一、  皮肤软组织挫伤的应急处理 / 288
 二、  出血的应急处理 / 289
 三、  骨折的应急处理 / 290
 四、  动物抓伤或者咬伤,应注意预防狂犬病 / 290
 五、  创伤后应预防“破伤风” / 292
 第三节  异物堵塞气道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 293
 一、  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 / 293
 二、  婴儿(1 岁以内)海姆立克急救法/ 294
 第四节  酒精中毒的急救处理与预防 / 295
 一、  急性酒精中毒的常见表现 / 295
 二、  酒精中毒的急救处理 / 295
 三、  如何预防酒精中毒 / 296
 第五节 火灾时如何正确逃生 / 296
 一、  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 296
 二、  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 / 296
 第六节  烧烫伤的紧急自救处理措施 / 297
 一、  烧烫伤的分度和预后 / 297
 二、  烧烫伤的紧急处理“五步法” / 297
 三、  烧烫伤常见的错误处理方法 / 298
 第七节 溺水的紧急处理 / 298
 一、  溺水时因水充满呼吸道而致人死亡 / 298
 二、  如何对溺水者进行施救 / 298
 第八节 中暑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 299
 一、  中暑的常见表现 / 299
 二、  中暑的应急处理 / 300
 三、  中暑的预防措施 / 300
 第九节  失温的应急处理与自我防护 / 301
 一、  什么是失温 / 301
 二、  失温的原因与表现 / 301
 三、  失温的时候该怎么办 / 302
 四、  如何避免失温 / 302
 第十三章老年人的保健秘籍 / 303
 第一节  对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要精打细算 / 304
 一、 “ 吃”要用好“加减法” / 304
 二、 “ 喝”要控量 / 305
 三、 “ 拉”要察形观色 / 306
 四、 “ 撒”要计量 / 306
 五、 “ 睡”要计时 / 307
 第二节 运动要量力而行 / 308
 一、  运动促进健康 / 308
 一、  运动要量力而行 / 308
 第三节 对慢性病要“友好相处” / 309
 一、  与糖尿病“友好相处” / 309
 二、  与高血压“友好相处” / 310
 三、  与其他内科慢性病“友好相处” / 310
 四、  与外科常见慢性病“友好相处” / 312
 第四节  统一协调防治多种慢性病 / 313
 一、  治疗性的生活干预方面的统一协调 / 313
 二、  用药时间的统一协调 / 313
 三、  用药品类的统一协调 / 314
 四、  食品与药品的统一协调 / 314
 五、  有创诊疗与药物治疗的统一协调/ 314
 第五节 主动作为维护心理健康 / 315
 一、  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 / 315
 二、  主动调节心理状态有益心理健康/ 315
 第六节  充实的生活是防病的良方 / 316
 一、  热爱生活,做快乐健康的幸福老人 / 316
 二、  丰富生活内容,有益身体健康 / 316
 三、  把感恩融入生活,有益心理健康 / 317
 四、  树立人生新目标,为健康增添新动力 / 318
 第七节  阿尔茨海默病应积极防治 / 320
 一、  何谓阿尔茨海默病 / 320
 二、  早诊断、早治疗,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 321
 第八节  中老年人要重视防治肌少症 / 321
 一、  肌少症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 / 322
 二、  适量运动和合理营养是防治肌少症的有效方法 / 323
 第九节 老年人防摔倒有妙招 / 323
 一、  老年人摔倒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 323
 二、  老年人摔倒的应对与预防 / 324
 第十节 保健食品的利与弊 / 326
 一、 “ 保健品”是药品还是食品 / 326
 二、  谨慎选用保健食品 / 327
 三、 “ 保健品”虚假宣传的套路多 / 328
 第十一节 慎用偏方 / 330
 一、  偏方的治疗作用 / 330
 二、  某些偏方药效不肯定或有害健康/ 330
 第十二节  严防假药对身体的危害 / 331
 一、  假药 / 331
 二、  劣药 / 332
 三、  假药和劣药的危害 / 332
 四、  辨别假药小知识 / 332
 第十四章
 皮肤、头发的养护 / 334
 第一节 皮肤的养护与保健 / 335
 一、  日常护理 / 335
 二、  常见的皮肤问题 / 336
 三、  皮肤的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 / 338
 第二节 头发的养护与保健 / 338
 一、  头发的基本护理 / 338
 二、  生活中的头发养护 / 339
 三、  避免头发损伤 / 339
 第十五章健康体检与就诊流程 / 340
 第一节 了解医院 / 341
 一、  医院的分级与分类 / 341
 二、  医院的科室设置 / 342
 三、  医院的医生构成 / 343
 四、  医院的医疗设备 / 343
 第二节 健康体检 / 344
 一、  体检机构选择 / 344
 二、  体检项目选择 / 344
 三、  初步了解体检报告的临床意义 / 346
 四、  最不能忽视的检查结果——“危急值” / 349
 五、  认识心脑血管急症的危险信号 / 351
 六、  恶性肿瘤的排查和防治是体检的重要目的之一 / 352
 七、  体检中常发现的疾病 / 355
 第三节 就诊流程 / 360
 一、  就诊医院的选择 / 360
 二、  就诊科室的选择 / 360
 三、  就诊医生的选择 / 361
 四、  预约挂号与门诊挂号室挂号 / 361
 五、  就诊 / 361
 六、  住院 / 364
 参考文献 / 365
 |  
         
          | 內容試閱: |   
          | 身心健康是学业进步、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前提。很多因素影响身心健康,如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学业与事业的压力、个人的健康知识水平及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等。其中,不良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人类主要的生活内容与生理活动包括吃、喝、拉、撒、睡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例如摄入增加尿酸的产生或者降低尿酸排泄的食物或饮品(海鲜、肉汤、啤酒等)可引起高尿酸血症或诱发痛风发作;高钠饮食与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正相关;进食粗糙和过烫食物以及进食过快的饮食习惯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长期过量饮酒与酒精性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有关;晚上喝浓茶、咖啡可能导致失眠;刻意抑制便意是便秘的病因之一;便秘与痔疮、疝气的发生有关;危险性行为可能导致感染艾滋病病毒等。
 反过来说,如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或行为,则可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或对某些疾病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例如,科学的营养计划、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合理的餐次分配等,对糖尿病具有营养治疗作用;减少食盐用量(减少钠盐摄入)、减轻体重、减轻精神压力,是高血压的治疗性生活方式与干预措施;洁身自好、安全性行为等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的发生等。
 以上情况说明,生活讲科学,身心方健康;要想生活更科学,就要了解与生活相关的医学知识。
 基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的密切相关性,笔者提出“生活中的医学”这一概念。临床医学是医务人员应掌握的专业知识;那么,生活中的医学应是人人都应知晓的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融合知识,是基础的、实用的大众医学。编写《生活中的医学》这一科普著作,正是希望用医学解释生活,用医学指导生活;希望人们用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来预防疾6 /病、增进健康;希望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
 除了吃、喝、拉、撒、睡、性等生理活动外,生活中的人文与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健康,例如人生态度、性格特点、情感因素和健康知识水平等。为了促进身心健康,我们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出努力。
 不同年龄段有各自的健康责任。青中年人,应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爱国奉献、品行端正、胸怀宽广、豁达开朗、待人友善、远离毒品、洁身自好,为自己创造一个阳光的、文明的人文环境。这样,有利于学业进步、事业成功、心情愉快、生活幸福和身心健康。老年人,要适应退休状态,规划好退休生活,不断学习、积极锻炼身体;适度从事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工作,使退休生活更充实,更能体现人生价值;保持心理上的“年轻”状态,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从而增进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我国,不论是与性医学、精神心理医学、口腔医学等相关的医疗机构数量,还是从事这些专业的医务人员数量,都明显不足。然而,这些疾病对人的危害不亚于其他疾病。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关注头疼、腹痛、发热等急性病症,以及各种肿瘤性疾病,而对性相关疾病、心理障碍、口腔疾病等重视度不够,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这一点需要人们重新认识并高度关注。
 基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心理因素等与健康密切相关;了解生活现象的医学原理,把医学知识应用在健康生活之中,能够起到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作用;人人都应重视健康,承担健康责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以科学的生活方式增进健康。
 关于撰写《生活中的医学》这本书的动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为医生的社会责任。在几十年的医疗和教学工作中,笔者深知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身心痛苦、经济负担,以及对学业、事业的影响。作为临床医生,看门诊、做手术,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但服务的患者人数有限;如果能以科普书的形式普及健康知识,将会使更多人受益。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近几年,我国每年有3 000 名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性别以男性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风险最高。作为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的教授,笔者深感学生防病知识的欠缺和对健康的忽视。让青年学生了解更多性知识及性病防治知识,有望减少艾滋病的发病率,这是医生和教师的社会责任。这些动因正是笔者座右铭的具体体现:做一名有爱心的临床医生,做一名有情怀的医学教师,做一名有责任心的中国人。
 二是对医学教育和医学科普工作的热爱。笔者从医从教40 多年,其中,担任医学生大班课讲课教师30 年。近 10 年,在业余时间开展公益医学科普工作,到过军营、高校、机关、农村、社区、餐厅、家庭。不论是为医学生讲大班课,还是为公众进行科普讲座,付出的是劳动,收获的是幸福。
 三是紧迫感。与其他职业相比,医生的培养周期更长,要经历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阶段的学业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等毕业后培训,还要经历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几十年理论学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才能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这也使医生的知识和经验显得格外珍贵,这些知识和经验应是全社会的财富。笔者在50 岁时即意识到10 年后就要退休,应抓紧时间创新技术、诊疗患者;到了60 岁时,即感到用医学知识服务社会的紧迫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几十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如不努力回馈社会,增进群众健康,那将是医生的遗憾和社会财富的浪费。
 还有一个动力就是为了“河医”历史文化的传承。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具有近百年历史,普及医学知识、增进人民健康是“河医”师生的追求和“河医”文化的体现。在这方面,“河医”前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眼科泰斗张效房老师百岁寿辰庆典上,献给社会和患者的珍贵礼物是《张效房眼外伤学》。作为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的教师和医生,编写医学科普著作,助力“健康中国”,既是应尽义务,也是文化传承。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加班加点,历时3 年,完成了本书稿。这项工作也是对父母“多学本事,服务大众”之教诲的践行和对父母的感恩。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为了医学理论、技术的权威性、可靠性,组织了多位不同专业的医生,查阅权威杂志与专著、核对大量相关数据,并进行了20 余次的讨论。这些医生是孙耀辉、程诺、余起文、王凯、刘琦、张峰、刘旭东、白杨、崔红磊、喻诗哲、火钟坤、刘龙、李继业、史远斌、孙校炎、王森岩、李洪旭、杨东菁、赵坤、谷玉雷、胡博文、顾洛莎、蔡鑫、吴敏、高洁、于潇、马冬、朱耀华、刘磊、任梦瑶、卫仟一、李明昊、宋怡等。在初稿完成后,分别请神经内科、心内科、呼吸科、肾内科、内分泌与代谢科、消化科、精神心理科、小儿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急诊科、妇产科、临床药学科等临床专家对相应内容进行审阅、指导。这些专家是郭文治、李捷、杨磊、陈改云、庞春、史冀华、张翼、时程程、王莉梅、梁红霞、张二伟、刘莹、朱长举、陆旭、周闯、张素琴、李震、安金路、段小飞、翟 晓梅、蔡丙杰、王勇飞、杜彬彬等。在此,向为本书的编写付出辛勤汗水和热情指导的上述同事和临床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内容涉及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营养学及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虽然反复讨论修改,仍难免存在疏漏和谬误,敬请读者给予指正。在此表示感谢!
 张水军
 2023 年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