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美国文明观察全三册(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大家钱满素美国文明三部曲,国内一流的美国文明研究著作)
》
售價:HK$
206.8

《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原书第2版)
》
售價:HK$
64.9

《
两种自由的追求
》
售價:HK$
54.8

《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心理实战篇(珍藏版)
》
售價:HK$
108.9

《
许子东文集9: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
》
售價:HK$
108.9

《
好望角系列·被遗忘的中美洲:革命、暴力与移民的根源
》
售價:HK$
118.8

《
先秦战争与政治地理格局:换个角度看历史,破解华夏战争密码
》
售價:HK$
85.8

《
付出就一定有收获吗?给孩子的聪明哲思绘本 全6册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作为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多民族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经历了600年盛衰兴亡,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随着近年来世界格局的迅速变化和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涛动,奥斯曼土地上的后继者土耳其的特殊地位日益凸显。本书为厘清奥斯曼-土耳其探究奥斯曼-土耳其从帝国到民族国家的演进,打造青年学者交流平台,推动国内奥斯曼-土耳其研究发展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
內容簡介: |
世界格局的迅速变化和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涛动,日益凸显了土耳其的特殊地位。在区域与国别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从基础入手进行奥斯曼-土耳其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也见证着新一代青年学子的迅速成长。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住持的《奥斯曼-土耳其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本书立意为奥斯曼-土耳其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打造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从奥斯曼帝国到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的成长过程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和转型?是哪些因素催生并构成了现代土耳其?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书的内容既涉及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包括起源传说、城市网络、瘟疫疾病、军政奴隶制度、艺术与生活;也关注到了共和国的记忆与变迁,包括当代土耳其民族主义话语、“塞浦路斯问题”、教育改革、国名变更等问题。本书力争基于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体现中国学者的主体性和理论关怀,基于历史的大视野探讨从奥斯曼帝国到土耳其共和国的历史变迁和精神延续,透过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展望国内奥斯曼-土耳其研究看的未来。
|
關於作者: |
昝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专攻土耳其近现代史、中东研究。
|
目錄:
|
特约稿
高门的牧犬: 奥斯曼帝国军政奴隶制札记 杨志 ( 3 )
专题一 环境、城市与疾病: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纳月入怀: 奥斯曼帝国创业传说的历史环境视角初探(1300—1520) 张东宁( 53 )
近代早期奥斯曼帝国的地中海—红海城市网络 董世康 ( 69 )
黑死病在近东的传播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宋保军 ( 97 )
“欧洲病夫”: 奥斯曼帝国在19 世纪霍乱病因学之争中的角色及应对 杨冰冰 (121)
专题二 民族国家与现代性:土耳其共和国的变迁与记忆
奥斯曼帝国多元文化与当代土耳其民族主义话语 王艺涵 (151)
土耳其官方关于“塞浦路斯问题”的话语构建与转变(1950—1960) 高成圆(175)
凯末尔时代土耳其教育的变革 李明隽(200)
名与实之间: 围绕土耳其国名的争论 张楠 昝涛(234)
专题三 艺术与生活:奥斯曼帝国的格调
从珠宝镶嵌瓷器看16—18 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梁蓉容(249)
一位英国家庭妇女在伊斯坦布尔的日常生活,1916—1918 林之韵(270)
书评
十字路口前的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
——评哈桑·卡雅勒《帝国的韧性》 陈功 (307)
右翼统治的延续性: 土耳其政治斗争的阶级分析之维
——评哈利勒·卡拉维利《为什么土耳其是威权的》 张楠(316)
在民主与威权之间: 对土耳其政治的多维度观察
——评阿拉特与帕德克合著的《民主与威权之间的土耳其》 沈丽莎(326)
附录
第一届“奥斯曼 土耳其历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综述 秦彦洋(341)
第二届“奥斯曼 土耳其历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综述 张楠(353)
|
內容試閱:
|
论述至此,可知集权越甚,政务越繁,行政集团的膨胀实属必然,“百代都行秦政法”的中国,最早走向文治毫不不奇怪。但我们征诸历史,军事集团驾驭行政集团, 其实是各国常态(我们可称为“武治国家”);只有中国、朝鲜和越南反其道而行之,以行政集团驾驭军事集团(我们可称为“文治国家”)。……
从技术看,文治国家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国家形态,形成并稳定需要许多条件,科举制还只是“基础构件”之一,其他还包括: 长期稳固的中央集权、强大的文官集团、辽阔的疆域,等等。上述条件皆不易得,更难兼得。中国2000年前就能演化出来,实为奇迹,只因我们“久在此山中”,习焉不察而已。至法国大革命后,民族国家兴起,文治国家始向全世界辐射我们看近代欧洲,从封建制转向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制,从葡萄牙,到荷兰,到英国,到美国,国家越滚越大,集权越来越甚。美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无太大权力,掌控军队寥寥无几,以致1831—1832年到访的托克维尔竟误判美国中央政府可能解体,这是《论美国的民主》最荒谬的预言。2014 年的美国,有现役军人140万( 另有文职雇员70万),公务员2200万人,后者还在持续增加中。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欧美的武化色彩越来越淡,文官势力越来越强。 举一例,当今的国家元首,除非特别场合,很少穿军装,但200年前,元首穿军装是常态。由此细节,可窥世运之变。
……
文治国家,是一种偶然的特例,还是一种普遍的未来?
答案在人类集权的进程,证据在国家形态的演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