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许倬云 著 许先生最后的凝望与嘱托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内核
			》
 售價:HK$ 
			85.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141.9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4.8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 編輯推薦: |   
          | 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才是问题。很多亲子问题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中伴随的状态,是否愿意与问题同在,是否允许孩子犯其年龄可以犯的错,以及恰当地运用多重文化视角与多重因果的解释,是考量父母成熟与否的标准。这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  
         
          | 內容簡介: |   
          | 在对孩子的养育中,追求有效的互动、交流方式远比找一个正确的方式更有效。本书从家庭治疗师的独特视角,通过大量儿童心理治疗案例故事,帮助父母看清在养育过程中,家庭发生了什么问题?孩子的哪些问题是问题?哪些不是问题?如何去解决?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当父母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不同的问题,就会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是被我们观察出来的。用带有问题的眼光去看,则处处是麻烦,反之,借助“三个美好的假定”“绘制家谱图”等心理治疗方式,我们的解读会完全不同,甚至是惊喜!
 |  
         
          | 關於作者: |   
          | 李子勋 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著名家庭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被赞誉为“后现代心理学国内人”“心理学界的哲学家”。
 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时尚》《心理月刊》等杂志的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邀心理专家。已出版《流动的感觉:走出困境的心灵哲学》《困境中的自由》《读懂孩子》《早教的秘密》《唤醒天性》《家庭陪伴》等多部畅销著作,累积销量突破百万册。
 |  
         
          | 目錄: |   
          | 章 读懂孩子的内心 // 001 给孩子荫蔽,也要给孩子自由 // 002
 容忍孩子输在起跑线 // 007
 让孩子自然长大 // 014
 过度保护让孩子陷入成长困境 // 019
 教育之前先建立良好关系 // 024
 有效互动比正确的教育更重要 // 030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 035
 让孩子在合适的时间犯合适的错误 // 042
 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 // 049
 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 056
 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 // 067
 给孩子三个美好的假定 // 073
 
 第二章?营造成长的环境 // 079
 强弱——母亲更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 080
 倾斜——平衡是家庭关系原则,倾斜也是一种平衡 // 082
 平衡——“母子同盟”是对家庭关系的一种补偿 // 084
 恋母——绕过“母子同盟”读懂家庭关系 // 086
 分裂——儿童神经症的诱因之一 // 088
 获益——情绪障碍是孩子内心对家庭对立的一种逃避 // 090
 成长——别让家庭的期望成为孩子的负荷 // 092
 交流——无效的交流满足了父母的需要,却带给孩子压抑 // 094
 矛盾——寻找隐藏的和谐,把教育隐藏在爱的木马中 // 096
 束缚——父母的失望与抱怨,弱化了孩子成长的动力 // 098
 无奈——在心理学无法解决矛盾时,不妨激发家庭对未来的期待 // 100
 示弱——重建家庭的交流模式,转移孩子的情感需要 // 102
 竞争——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竞争,是两种家庭文化传承的竞争 // 104
 第三只眼——让父母从关心对错转向关注彼此间的共性 // 107
 关爱——以爱的名义压制孩子的天性 // 109
 禁忌——不守家庭规则的“捣蛋者”// 111
 依赖——孩子出现适应障碍,源于家庭功能失衡 // 113
 中立——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模板可套 // 116
 期待——“望子成龙”何尝不是对父母的心理补偿 // 118
 化蝶——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 // 120
 学习——学习成绩不是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 // 122
 恐惧——忽视症状,给予孩子正面鼓励 // 124
 过渡期——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 126
 逆反——冲突越厉害,其实对父母越依赖 // 128
 对策——给过渡期的孩子一些“行为紊乱”的权利 // 130
 盲人骑瞎马——陪孩子一起走出过渡期 // 132
 对抗——自尊是孩子的灵魂之杯 // 134
 逃学——用肯定性的语言来激励孩子,他就会呈现良好的心理特性 // 137
 强大——孩子用病症维持家庭假想的和平 // 140
 恻隐——以示弱获得父母之爱 // 142
 移情——心理医生的人格魅力胜于理论或技术 // 144
 资源取向——让孩子的“问题”不再是问题 // 146
 
 第三章 引导孩子的行为 // 149
 到底该不该打孩子 // 150
 是否该给孩子树榜样 // 156
 如何把握教养的松紧尺度 // 161
 父母要不要唱“红脸”与“白脸”// 166
 “说话算数”重要吗 // 170
 吃苦才能成才吗 // 174
 孩子“小家子气”怎么办 // 178
 孩子撒谎是坏毛病吗 // 182
 总犯错的孩子会变坏吗 // 188
 太像自己父母的孩子长大会有出息吗 // 195
 
 第四章?读心术实战技巧 // 201
 谁和谁坐——通过位置判断关系格局 // 202
 从家谱图中看问题的前因后果 // 208
 不要重复别人的治疗 // 214
 避免被家庭问题催眠 // 221
 心理医生的法宝——提问 // 226
 咨询中的技术——假设 // 232
 孩子的问题可能是父母问题的再现 // 238
 身心症状有时只是为了安全 // 244
 关注是一种强化 // 249
 代币疗法 // 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