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皇帝与国王:足利义满和他的时代(颠覆天皇王权的逆贼将军,还是活用东亚朝贡规则的政治能人?)
			》
 售價:HK$ 
			64.9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54.8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HK$ 
			85.8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64.9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65.8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53.9
 
 
 | 
         
          | 內容簡介: |   
          | “意识形态”作为“历史性”的概念,本身具有多义性与含糊性,而进入中文语境后,此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也经历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演变,这对今天我们理解意识形态概念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也带来深刻影响。基于此,本书把“意识形态”概念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恩格斯,尤是马克思在著作、文稿、书信等文献中对“意识形态” 概念的论述作为理论研究基础,对“意识形态”概念进入中文语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传播进行系统而完整的考察,进而批判性地审视当前国人对“ 意识形态”概念内涵的理解和使用,为新时代准确把握和正确使用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提供借鉴,进而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认识基础。 |  
         
          | 關於作者: |   
          | 李紫娟,女,甘肃庆阳人,博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与意识形态研究。出版专著2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各级教学科研课题近10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 《思想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  
         
          | 目錄: |   
          | 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由来与阐释 节马克思之前意识形态概念的缘起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渊源
 二、“意识形态”概念的诞生
 三、“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
 第二节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前提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认识过程
 三、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
 一、第二国际理论家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释
 二、“意识形态”概念在苏联的传播与理解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解读
 第二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早期的传播:1919—1949
 节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初传入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传播的理论背景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初译介引入
 三、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广泛译介传播
 第二节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系统阐释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文学语境中的初步理解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译本中的多种译法
 三、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学者论著中的多样阐释
 第三节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丰富发展
 一、“中国初教科书式”的意识形态概念初解
 二、意识形态与文化概念的结合理解
 第三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的传播:1949—1979
 节“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传播
 一、新中国成立初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二、毛泽东的“文化-意识形态”论
 三、学者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
 第二节编译机构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译法
 一、普遍的“苏式”译法
 二、存在的“日式”译法
 三、零星的“他式”译法
 第三节传统教科书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释
 一、苏译本教科书中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论述
 二、中文本教科书中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述
 第四节“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理论界的争论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讨论
 二、“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界定
 三、“美的意识形态”的论争
 第四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当代中国的传播:1979—2009
 节时代背景:思想领域的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一、思想领域的正本清源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传入
 第二节编译机构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译法
 一、统一的直译法
 二、沿用“苏式”的译法
 三、其他存在的译法
 第三节教科书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探索
 一、苏译本教科书中的新论述
 二、中国教科书中的新阐释
 第四节文学界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论辩
 一、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关系论争
 二、对“意识形态”概念政治功能的反思
 三、 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言意之辩、名实之辩
 第五章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传播的现实启示
 节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传播的重要贡献
 〖JP2〗一、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贡献(1919—1949)〖ZK)〗〖JP〗
 二、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传播的贡献(1949—1979)〖ZK)〗
 〖JP2〗三、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当代中国传播的贡献(1979—2009)〖ZK)〗〖JP〗
 第二节准确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方法与原则
 一、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几种误区
 二、准确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方法
 三、正确运用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原则
 第三节厘清意识形态概念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厘清意识形态概念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
 三、厘清意识形态概念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