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47.1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96.8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107.8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52.8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151.8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63.8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61.6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107.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为浙江省社科项目结项成果,以《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词典》这三部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现代汉语辞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训诂原理和训诂方法,结合现代汉语实际,全面系统地抉发和纠正现代汉语辞书在释义、义项、义例等方面存在的错误和问题。 |  
         
          | 關於作者: |   
          | 周掌胜(著),1962年生,浙江杭州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国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和训诂学、辞书学的研究,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等刊 物发表文章80余篇,出版《同义复词研究与语文辞书编纂》等专著2部,主持及参与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
 |  
         
          | 目錄: |   
          | 目 录 第一章 训诂学与语文辞书编纂
 /
 001
 第一节 传统文献中的训诂成果
 /
 001
 一、文献注释
 /
 002
 二、字典辞书
 /
 004
 三、笔记札记
 /
 007
 第二节 训诂成果能提高语文辞书编纂质量
 /
 009
 一、有助于发现辞书的立目问题
 /
 009
 二、有助于处置辞书的释义问题
 /
 012
 三、有助于解决辞书的书证问题
 /
 020
 第二章 训诂学与现代汉语辞书的释义
 /
 025
 第一节 现代汉语辞书的释义原则
 /
 025
 一、准确性原则
 /
 026
 二、简明性原则
 /
 026
 三、概括性原则
 /
 026
 四、系统性原则
 /
 027
 第二节 现代汉语辞书的释义问题
 /
 027
 一、释义不够确切
 /
 027
 二、释义不够简明
 /
 097
 三、释义缺少照应
 /
 132
 001
 目 录四、括注不合实际
 /
 155
 第三章 训诂学与现代汉语辞书的义项
 /
 159
 第一节 现代汉语辞书的义项要求
 /
 159
 一、义项要完备
 /
 159
 二、义项要严密
 /
 160
 三、义项间要有区别
 /
 160
 第二节 现代汉语辞书的义项问题
 /
 161
 一、义项缺漏
 /
 161
 二、义项冗余
 /
 178
 三、义项分合不当
 /
 181
 第四章 训诂学与现代汉语辞书的例证
 /
 189
 第一节 现代汉语辞书的词例问题
 /
 189
 一、词例不够充足
 /
 189
 二、词例不够贴切
 /
 193
 三、词例缺少照应
 /
 194
 第二节 现代汉语辞书的义例问题
 /
 197
 一、释义跟词例不相一致
 /
 197
 二、词例与释义缺少对应
 /
 199
 第五章 语文辞书的训诂义和辞书义
 /
 204
 第一节 区分训诂释义和辞书释义
 /
 204
 一、训诂释义和辞书释义的目的
 /
 204
 二、训诂释义和辞书释义的特点
 /
 205
 三、训诂释义和辞书释义的作用
 /
 205
 002
 训诂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书释义研究第二节 鉴别取舍训诂释义
 /
 206
 一、避免随文释义
 /
 206
 二、避免断章取义
 /
 207
 三、避免文白夹杂
 /
 210
 主要参考文献
 /
 212
 语词索引
 /
 215
 |  
         
          | 內容試閱: |   
          | 第一章 训诂学与语文辞书编纂
 训诂是对古代文献语言的解释,训诂学是研究训诂的学问,即 “对
 零散的、感性的训诂现象作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揭示规律,阐述义
 例,总结方法手段,用以指导训诂实践”①。因而传统语文辞书是在训
 诂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是训诂学研究成果的反映。
 第一节 传统文献中的训诂成果
 中国传世典籍的训诂成果浩如烟海、丰富多样,是后世弥足珍贵的
 文化遗产。对这些训诂成果的收集、整理、运用始终为训诂研究者所重
 视。现代训诂学的奠基人之一黄侃指出, “不明本有训诂,不能说字;
 不知后起训诂,则不能解文章而观文为说”②,提出了 “本有之训诂”
 与 “后起之训诂”,后又相继提出 “独立之训诂”与 “隶属之训诂”,
 “说字之训诂”与 “解文之训诂”等概念。胡朴安则将传统训诂成果分
 为
 “尔雅派之训诂”、“传注派之训诂”、“释名派之训诂”、“方言派之训
 诂”四类。③ 陆宗达在其 《训诂简论》“训诂的内容”下分为 “保存在注
 释书和训诂专书中的训诂内容”、“保存在文献正文中的训诂内容”两大
 类。④ 周大璞认为: “从西汉开始,训诂有了更大的发展,确立了两种
 基本的体式,即随文释义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专著。”① 其 《训诂学要
 略》在 “训诂体式”部分即据此分为 “随文释义的注疏”、“通释语义的
 专著”两类。许嘉璐 《故训汇纂序》指出: “昔时训诂学的成果,是后
 来训诂实践的资粮。其存在形式主要是三种:字典辞书,文献注释,笔
 记札记。”② 相较而言,我们认为这个概括比较简明全面,故将此节的
 大小标题按此分类列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