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75.9
 
  《 
			红帆船
			》
 售價:HK$ 
			62.5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 編輯推薦: |   
          | 《混合教学研究与实践》为全面系统论述混合课程教学及院校混合教学改革的专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研究课题“混合教学的理论体系建构及实证研究”的成果;
 遵循“学术研究、实践探索、政策建议”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基于案例校和示范校,持续滚动地推进混合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 內容簡介: |   
          | 本书面向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从课程、专业和学校三个层面阐述混合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 法,包括课程层面混合教学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混合课程的分类、混合课程教学设计 方法、混合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信息时代专业层面混合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学校层面系统推进混合教学 改革的核心要素及实施策略、效果评价方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等。本书研究 获得2018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混合教学的理论体系建构及实证研究”(课题批准号: BCA180084)的资助,同时也是过去20 年研究团队在国内外专家的支持下,与院校合作开展混合教学研 究与实践探索结果的系统总结。可供混合教学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为教师、专业负责人、学校管理者等 提供混合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指南与案例。 |  
         
          | 關於作者: |   
          | 韩锡斌,博士,现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技术研发成果——“清华教育在线(THEOL)”系列教育教学软件获得39项国家软件著作权、校级和部级奖40余项,在500多所院校应用,成为学校成果转化标志性案例。 |  
         
          | 目錄: |   
          | 第一章混合教学基础/ 001 第一节混合教学的缘起与发展/ 002
 一、混合教学的缘起/ 002
 二、混合教学发展的历史观/ 003
 三、混合教学发展的技术观/ 005
 
 第二节混合教学术语辨析与理论基础/ 008
 一、相关概念与术语辨析/ 008
 二、混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015
 
 第三节混合教学研究综述/ 020
 一、混合教学研究文献整体分析/ 020
 二、混合教学研究的专题分析/ 026
 
 第二章混合课程开发及资源建设/ 044
 第一节混合课程的基本特点/ 045
 第二节混合课程开发模式/ 047
 一、课程开发的典型模式/ 047
 二、在线课程的开发模式/ 051
 三、混合课程的开发模式/ 056
 
 第三节混合课程的设计/ 059
 
 hejxzw1-4.indd 7
 
 2022.11.22 3:49:17 PM
 
 混合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确定混合课程的目标/ 059
 二、选择混合课程的内容/ 063
 三、组织混合课程的内容/ 065
 第四节混合课程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068
 一、多媒体课程资源的设计原理/ 068
 二、混合课程数字资源的建设/ 075
 三、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与应用/ 084
 第五节混合课程的评价/ 089
 一、课程评价的分析框架/ 090
 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094
 三、课程的评价标准及指标/ 101
 第三章混合教学设计与实施/ 110
 第一节混合教学的要素与环节/ 111
 一、教学的要素111
 二、混合教学的核心要素及其关系/ 113
 三、混合教学的基本环节/ 116
 第二节混合教学设计模型/ 119
 一、教学设计模型概述/ 119
 二、混合教学设计模型的内涵/ 127
 第三节混合教学设计与课程构建/ 127
 一、混合教学设计/ 128
 二、混合课程在线部分构建/ 150
 第四节混合教学的实施/ 176
 一、混合课程的时间安排/ 176
 二、混合教学环境的准备/ 178
 
 VIII
 
 hejxzw1-4.indd 8
 
 2022.11.22 3:49:17 PM
 
 目 录
 三、混合学习支持服务/ 181
 第五节混合教学的评价/ 183
 一、学生学习参与情况评价/ 183
 二、目标达成度评价/ 185
 三、学生学习感受评价/ 186
 四、基于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学习成绩动态评价/ 187
 第四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其发展/ 190
 第一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191
 一、教学能力/ 191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 193
 
 第二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196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196
 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199
 
 第三节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201
 一、信息时代职业教育教师的多重角色特征/ 201
 二、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框架/ 205
 三、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 209
 
 第四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213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概念/ 213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模式/ 214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迁移模式/ 219
 
 第五节培训迁移模式案例分析/ 225
 一、案例实施背景/ 225
 二、培训学习阶段的实施/ 226
 三、教学应用阶段的实施/ 229
 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效果分析/ 231
 
 IX
 
 hejxzw1-4.indd 9
 
 2022.11.22 3:49:17 PM
 
 混合教学研究与实践
 第五章学校系统推进混合教学改革/ 240
 第一节学校系统推进混合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与总体框架/ 241
 一、学校推进混合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241
 二、学校系统推进混合教学改革的总体框架/ 244
 第二节学校混合教学改革的实施/ 247
 一、制定愿景与规划/ 247
 二、构建组织机构/ 250
 三、出台政策与规范/ 252
 四、构建人员信息化能力发展体系/ 254
 五、建立支持服务体系/ 255
 六、建设技术支撑环境/ 256
 七、形成混合教学改革的文化氛围/ 260
 
 第三节学校混合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 262
 一、学校混合教学改革的阶段划分与特点/ 262
 二、学校混合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方法/ 266
 第四节专业层面的混合教学改革/ 271
 一、专业层面混合教学改革的内容/ 271
 二、信息时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272
 三、信息时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设计/ 272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实施策略与条件保障/ 274
 第六章职业教育混合教学改革/ 278
 第一节职业教育混合教学改革背景/ 280
 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280
 二、新技术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持续深化/ 281
 三、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 职业教育”发展/ 283
 四、迈向职业教育混合教学新常态/ 284
 
 X
 
 hejxzw1-4.indd 10
 
 2022.11.22 3:49:17 PM
 
 目 录
 第二节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类型特色/ 285
 一、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 285
 二、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 287
 三、教学以行动为导向/ 291
 
 第三节职业教育混合教学要素及其关系/ 293
 一、职业教育混合教学要素的内涵及特点/ 293
 二、职业教育混合教学要素的相互关系/ 298
 
 第四节职业教育混合教学设计模型/ 299
 一、混合课程开发/ 300
 二、学习单元混合教学设计/ 301
 三、教学设计模型应用示例/ 304
 
 第五节职业院校混合教学的典型模式及其教学方案/ 310
 一、以智力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混合课程教学方案/ 311
 二、以动作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混合课程教学方案/ 313
 三、以感觉和知觉技能为核心的混合课程教学设计/ 319
 四、以表达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混合课程教学设计/ 321
 五、职业院校信息化顶岗实习模式/ 323
 
 第六节技工学校技能培训的混合教学模式/ 324
 一、技工学校混合教学改革的背景/ 324
 二、技工技能培训的混合教学实施情况/ 325
 
 第七节企业及社会团体技能培训的混合教学模式/ 326
 一、企业培训的混合教学模式/ 326
 二、社会团体培训的混合教学模式/ 330
 
 附 录/ 333
 |  
         
          | 內容試閱: |   
          | 自21 世纪开始,混合教学成为学术界的研究主题,得到持续关注。混合教学是 指将面对面教学与基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后来的定义增加了互联网要
 素,即混合教学是将需要师生共处一室的传统面授教学与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
 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信息技术,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 、VR/AR 等正在深刻影响着社会和经济形态,形
 成了实体物理场所和虚拟网络空间二元共存的混合环境。面授教学和网络学习也形
 成了新的二元关系,除了继续完善面授教学、扩展网络学习之外,还需要探究二元
 融合对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由此形成新的教学形态——混合教学,其深层次的内
 涵是在实体场所和虚拟空间二元融合的环境中,教学的核心要素包括目标、内容(资
 源)、活动、评价(反馈)、环境、教学团队等进行重构,以达成特定条件下的最优
 化学习效果。
 20 年来,混合教学核心概念日益清晰、相关论文迅速增加,实证研究提供了越来
 越具有价值的成果,显示出混合教学已经发展成一个相对成熟的研究领域。2020 年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疫情爆发,联合国于2020 年8 月4 日发布《教
 育与COVID-19 政策简报》,显示全世界160 多个国家的学校关闭,影响到10 亿多
 名学生。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 )秘书长在发布致辞中指出,疫情对教育系
 统造成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2020 年春季学期世界各地的学校被迫实施大规模
 在线教学。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虽然陆续恢复了面授教学,但网络学习融入其中
 形成混合教学日益成为教学者和学校管理者的共识。
 本书研究团队自1999 年开始研发“清华教育在线(THEOL)”网络教学平台,
 同时对基于技术的教学模式展开探索,对混合教学进行了长期持续的研究。从历史
 观视角来看,人类已经从工业社会逐步迈入信息社会,教育教学也将随之发生变革,
 混合教学正是这个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团队于2012 年提出教学改革聚焦于混
 合教育新阶段、学习方式迈向泛在学习新生态的观点,并将混合教学从一种教学方
 
 hejxzw1-4.indd 3
 
 2022.11.22 3:49:17 PM
 
 混合教学研究与实践
 法上升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构建了混合教育教学的三维度和三
 层次研究与实践框架(参见《迎接数字大学:纵观远程、混合与在线学习》,2016 年)
 ,
 即从混合教育教学理论体系、技术体系、组织体系三个维度,在课程、专业和学校
 三个层面对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进行重构,并据此在几百所不同类型的院校大规模
 推进混合教学改革,形成了一批实践成果。2018 年“混合教学的理论体系建构及
 实证研究”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负责人:韩锡斌,课题批准号:
 BCA180084),本书内容不仅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是过去20 年团队在国内外
 专家支持下,与院校合作开展混合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结果的系统总结。本书面向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试图阐述混合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课程层面混
 合教学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混合课程的分类、混合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混合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信息时代专业层面混合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学校层面系统
 推进混合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及实施策略、效果评价方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
 其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等;同时也为教师、专业负责人、学校管理者等提供混合教学
 实施、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指南与案例。
 全书共六章,第一章阐述混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包括混合教学的发展简况、
 术语界定和理论基础,并基于文献综述呈现研究现状;第二章阐述混合课程开发及
 资源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包括混合课程的基本特点、混合课程开发模式及其三个核
 心环节:课程设计、资源建设和课程评价;第三章阐述混合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内容
 与方法,包括混合教学的核心要素与基本环节、混合教学设计方法、混合课程在线
 部分构建方法、混合教学的实施与评价方法等;第四章阐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
 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标准框架、测量指标及工具、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等;
 第五章阐述学校系统推进混合教学改革的总体框架、实施策略及效果评价方法,同
 时从专业层面阐述混合教学改革的着力点;第六章聚焦职业教育混合教学改革的相
 关问题,包括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类型特色、职业教育混合教学要素及其关系、
 职业教育混合教学设计模型、职业教育实施混合教学的典型模式等。
 本书研究成果仰仗程建钢教授的长期引领,众多专家及其团队的支持,合作院
 校长期紧密的协同探索。在成稿方面,崔依冉参与第一章撰写,刘金晶、崔依冉参
 与第二章撰写,石琬若、陈香妤参与第三章撰写,刁均峰参与第四章撰写,周潜参
 与第五章撰写,罗杨洋、陈楠和白晓晶参与第五章撰写,王雯参与第六章撰写。感
 谢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王玉萍老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研究所刘英群、
 杨娟、葛文双、姜蔺、黄月、黄浩等人的贡献。感谢优慕课在线教育科技(北京)
 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将引发
 IV
 
 hejxzw1-4.indd 4
 
 2022.11.22 3:49:17 PM
 
 序 言
 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人才培养方式变革,促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混合教学就是转型的一个方面,本书呈现的研究探索是初步的,也存有诸多不足,
 谨此抛砖引玉。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研究所近年来连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
 课题的资助,除了本书研究获得的课题外,“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融入技术技能培养的
 理论及实践研究”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9 年教育学一般课题(负责人:刘英群,
 课题批准号:BCA190075),“基于系统论的职业院校在线教育体系、模式、评价研
 究”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0 年教育学一般课题(负责人:周潜,课题批准号:
 BCA200084),“职业院校‘理实一体化’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2021 年教育学青年课题(负责人:杨成明,课题批准号:CCA2100254),这些
 课题的研究成果将编撰为“清华教育技术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丛书”,今后几年
 陆续出版。
 韩锡斌
 2022
 年
 7
 月清华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