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售價:HK$
107.8

《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售價:HK$
65.9

《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售價:HK$
96.8

《
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
售價:HK$
75.9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大学问·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
》
售價:HK$
107.8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107.8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61.6
|
內容簡介: |
《长江上游坝下河道水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在地域范围上聚焦长江上游,介绍了长江上游河道及水库建设、水电规划建设情况,分析了水库建设运行后坝下游水沙边界条件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了坝下游水沙输移和河床演变的基本规律,同时,针对向家坝下游河段、葛洲坝下游河段等进行了实例研究。
|
目錄:
|
目录前言第1章 绪论 11.1 长江上游河道基本情况 11.1.1 长江流域概况 11.1.2 长江上游河道概况 21.2 长江上游水电规划建设情况 91.2.1 金沙江水电基地 101.2.2 长江上游水电基地 141.2.3 雅砻江水电基地 151.2.4 乌江水电基地 171.2.5 大渡河水电基地 181.3 长江上游主要干支流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201.3.1 主要水文站水沙变化分析 201.3.2 水沙关系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291.3.3 水沙特征及变化趋势 341.4 结论与讨论 37参考文献 39第2章 坝下非饱和输沙基本理论研究 402.1 研究背景与科学问题 402.2 饱和与非饱和模型比较研究 422.2.1 饱和与非饱和模型 422.2.2 算例分析 522.2.3 模型适用性讨论 612.3 恢复饱和距离研究 622.3.1 恢复饱和距离定义 622.3.2 量纲分析 632.3.3 数值算例分析 642.3.4 以往试验算例分析 682.4 结论与讨论 70参考文献 71第3章 坝下水沙输移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743.1 模型系统与试验设计 743.1.1 试验测控系统 743.1.2 试验设计 783.2 非均匀推移质清水冲刷试验 823.2.1 试验组次设计 823.2.2 与以往试验研究对比 833.2.3 促进与抑制因子 853.2.4 相对影响因子 893.2.5 河床粗化过程研究 923.3 非恒定来流推移质清水冲刷试验 953.3.1 试验组次设计 953.3.2 来流非恒定性对推移质输移的影响 963.3.3 床沙非均匀性对推移质输移的影响 1023.3.4 来流非恒定性与床沙非均匀性的耦合作用 1073.4 结论与讨论 109参考文献 111第4章 坝下河床冲刷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1134.1 模型系统与试验设计 1134.1.1 试验设备 1134.1.2 试验设计 1134.1.3 试验方案及观测内容 1164.2 河道冲刷调整过程的分形度量 1184.2.1 河床表面分形维数的变化过程 1194.2.2 不同河型河床形态冲刷调整及其河床表面分形维数变化 1194.2.3 典型河段床面形态冲淤调整的分形度量 1304.2.4 河床表面分形维数与河型关系的讨论 1354.3 河床调整对河道阻力的影响 1374.3.1 流量对河道阻力的影响规律 1374.3.2 侵蚀基准面对河道阻力的影响规律 1394.3.3 河型对河道阻力的影响规律 1404.3.4 河床形态调整对河道阻力的影响 1444.4 结论与讨论 146参考文献 148第5章 葛洲坝下游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分析 1495.1 河流地貌特征 1495.1.1 河道概况 1495.1.2 河岸构造 1495.1.3 河道边界条件 1525.1.4 河道整治情况 1545.1.5 航道概况 1545.2 水文泥沙特征 1565.2.1 径流特征 1565.2.2 泥沙特征 1575.2.3 水位及水面比降 1615.3 河道演变主要特点 1635.3.1 历史演变 1635.3.2 近期演变 1655.3.3 河道演变特点及趋势 1795.4 枯水位变化分析 1795.4.1 枯水位下降特点 1795.4.2 枯水位下降的影响 1805.4.3 原因分析 1825.5 总结与思考 185参考文献 186第6章 向家坝下游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分析 1886.1 水文泥沙特征 1886.1.1 径流特征 1886.1.2 泥沙特征 1896.2 河道边界特征 1916.2.1 河道形态特点 1916.2.2 地理地质环境 1936.2.3 河床组成 1946.3 河道演变主要特点 1966.3.1 历史演变 1966.3.2 近期演变 1996.4 总结与思考 220参考文献 2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