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107.8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107.8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96.8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96.8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74.8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118.8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碳中和绿色金融路线图 解析金融支持低碳转型政策框架
 读懂中国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
 |  
         
          | 內容簡介: |   
          |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践行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也是当前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在此背景下,本书以绿色金融为统领,从推动金融支持绿色转型的宏观框架出发,梳理了相关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就金融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提出了六个观点:,绿色低碳转型要控制好转型风险;第二,碳市场能在低碳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第三,金融可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持;第四,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可发挥引领作用;第五,发展绿色金融要做好标准设立、信息披露和压力测试三项基础工作;第六,市场应在绿色金融中发挥主导作用。
 本书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研究成果。
 |  
         
          | 關於作者: |   
          | 现任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1993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任职于政策研究室、办公厅和国际司。长期从事金融业开放、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国际金融合作与规则制定、国际经济金融研究等相关工作。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担任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学家。 |  
         
          | 目錄: |   
          | 代引言一 双碳目标约束下的化模型和解 代引言二 能源短缺是低碳转型中的重要挑战
 前言
 第一章 低碳转型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第二章 碳定价政策:碳税及其作用
 第三章 碳定价政策:碳市场及其作用
 第四章 贸易政策:碳边境调节税及其作用
 第五章 金融支持低碳转型:概念比较
 第六章 绿色金融的国际倡议与协调
 第七章 中央银行及监管当局的作用与争论
 第八章 绿色金融三大基础之一:绿色金融标准的实践与发展
 第九章 绿色金融三大基础之二:气候信息披露的作用与实践
 第十章 绿色金融三大基础之三:气候压力测试的作用与实践
 第十一章 绿色金融实践之一:多边开发机构
 第十二章 绿色金融实践之二:各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十三章 绿色金融实践之三:“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化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词汇表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书聚焦金融领域,就金融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主要有以下六个观点。
 ,绿色低碳转型要控制好转型风险。本书在章总论中分析了绿色低碳转型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一些高排放企业和行业如果短期内压力过大,容易引发经济波动,不利于绿色转型。因此,要控制好转型风险,实现平稳过渡。
 第二,碳市场能在低碳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书在第二章至第四章中讨论了绿色低碳转型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第二章重点关注碳税政策,第三章重点关注碳排放权交易,第四章重点关注贸易政策。碳市场通过市场价格激发减排的内在动力,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要持续发展碳市场,完善碳定价机制。
 第三,金融可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持。本书在第五章对金融支持低碳转型的概念进行比较和辨析,提出以绿色金融的概念统领本书所讨论的金融支持低碳转型议题。第七章对当前中央银行及监管当局的作用与争论进行了梳理。尽管国际社会对金融在碳定价中的作用、以货币政策和审慎监管政策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等仍存在一定分歧,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金融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作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及监管当局已经走在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第四,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可发挥引领作用。我们在第六章介绍了绿色金融的国际动议与协调。从2016年中国首次提出将绿色金融纳入二十国集团(G20)议程以来,国际组织积极行动,绿色金融相关的国际平台和合作机制不断涌现。我国是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行者,应发挥先发优势和引领作用,积极引导相关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
 第五,发展绿色金融要做好三项基础工作。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哪些经济金融活动是绿色的,即标准问题;二是如何获取绿色金融的信息,即信息披露问题;三是如何评估绿色金融发展不到位不充分的风险,即压力测试的问题。本书在第八章至第十章依次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第六,市场应在绿色金融中发挥主导作用。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是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探究了多边开发机构、各主要国家绿色金融市场及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实践。从这些实践看,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可通过支持政策,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