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63.8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140.8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75.9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348.5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54.8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76.9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65.8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96.8
|
| 編輯推薦: |
|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百科全书,全注全译,轻松阅读。
|
| 內容簡介: |
|
《考工记》是我国部手工艺技术汇编,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的重要的文献。今本为《周礼》的一部分,称《周礼·冬官考工记》。《考工记》作为经书的一部分,长期受人青睐,名家注释,庠序弦诵,流传至今。《考工记》开篇叙述“百工之事”的由来和特点,再分述当时官营手工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的主要工种,凡三十工。涉及古代制车系统,铜器铸造系统,弓矢兵器、制革护甲系统,礼乐饮射系统,建筑水利系统,制陶系统等。此译注本,详加注释和白话翻译,是《考工记》普及阅读的上佳之选。
|
| 關於作者: |
|
闻人军:生于1945年,浙江省平湖市人。1968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无线电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留校历史系任教。1986年聘为历史系副教授,1989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先在加州州立大学菲斯诺分校合作著书,后入硅谷几家电子公司,长期任职资深工程师,2017年退休。自2001年起为浙江大学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物理学史。代表作品主要有:《考工记导读》(1988)、《考工记译注》(1993、2008)、《中国科学技术史纲》(1999、2012,合著)、《周髀算经译注》(2012,合著)、Ancient Chinese Encyclopedia of Technology——Translation and annotation of the Kaogong ji (the Artificers’ Record,2013)、《考工司南:中国古代科技名物论集》(2017)、《伟烈之谜三部曲—— 一行观测磁偏角》(2019)、《考工记·弓人》“往体”、“来体”句错简校读》(2020) 等。《考工记导读》获首届全国科技史优秀图书一等奖。Ancient Chinese Encyclopedia of Technology 为西方正式出版的部《考工记》英文译注。
|
| 目錄:
|
前言
卷上
总叙
一、轮人
二、舆人
三、辀人
四、攻金之工
五、筑氏
六、冶氏
七、桃氏
八、凫氏
九、栗氏
十、段氏(阙)
十一、函人
十二、鲍人
十三、韗人
十四、韦氏(阙)
十五、裘氏(阙)
十六、画缋
十七、锺氏
十八、筐人(阙)
十九、(巾荒)氏
卷 下
二十、玉人
二一、楖人(阙)
二二、 雕人(阙)
二三、磬氏
二四、矢人
二五、陶人
二六、旊人
二七、梓人
二八、庐人
二九、匠人
三十、车人
三一、弓人
插图目录
附 录
一 马融《周官传》节录..........................................................
二 郑玄《三礼目录》节录......................................................
三 陆德明《经典释文》节录....................................................
四 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节录............................................
五 徐玄扈先生《考工记解》跋............................................. 茅兆海
六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节录...............................................
七 考工记图序......................................................... 戴 震
八 考工记图后序............................................................. 戴 震
九 程瑶田《考工创物小记》节录...........................................
十 考工记的年代与国别...................................................... 郭沫若
十一 《考工记》成书年代新考................................................
十二 《考工记》的版本源流....................................................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