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兴起
			》
 售價:HK$ 
			74.8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HK$ 
			97.9
 
  《 
			猫和花草的刺绣
			》
 售價:HK$ 
			53.9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41.8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85.8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107.8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107.8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你是完美主义星人吗? 如果完美主义是你的日常状态,那么这份指南应该可以帮到你
 |  
         
          | 內容簡介: |   
          |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美无缺,完美主义星人应该学会自查、自知,并对自己身上的消极因素进行自省。本书从真实的案例出发,条理清晰地分析了完美主义的深层心理原因,提出了有效的克服方法。书中提供的建议包括改变消极完美主义的思维模式、克服自我批评、悦纳自己、提升自我价值等。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您学会享受不完美的人生,引导您走出苛责的怪圈,摆脱小瑕疵带来的挫败感,帮助您回归轻松、快乐的生活。 |  
         
          | 關於作者: |   
          | 赵宇乐,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个案的研究工作。在多年咨询工作中,积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对来访者的心理根源和自我调整有深入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  
         
          | 目錄: |   
          | 第一章 认清真相:完美主义,其实并不完美 完美主义:潜意识的驱动力量  003
 适应性完美主义:给自己更大的自我调整空间  006
 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理性到非理性的跳跃  009
 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为自己设立苛刻的标准  014
 他人导向型完美主义:严格评价他人的行为表现  017
 社会期许型完美主义:完美的标准来自外界  021
 完美主义的四个核心特征  024
 完美主义的六维结构  028
 完美主义为什么难以克服  031
 小测试: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吗  034
 第二章 停止苛求,跳出完美主义的健康陷阱
 完美主义者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039
 抑郁症:当抑郁遇上完美主义  042
 焦虑症:对失败的焦虑让你不堪重负  045
 愤怒症:小瑕疵引发的无名怒火  048
 恐惧症:难以摆脱对缺憾的恐惧  051
 强迫症:执着于细节的完美主义者  054
 进食障碍:过度追求完美身材的噩梦  058
 病态自恋:沉浸在自我迷恋的幻觉中  061
 睡眠障碍:为什么完美主义者更容易失眠  064
 负面效应:无法满足的期望与标准终将压垮你  068
 小测试:在你身上存在哪些心理亚健康问题  071
 第三章 探究心理根源,看透完美主义的迷障
 人格特质:把完美当成坚定的信仰  075
 非黑即白:幼儿式的二分法思维模式  078
 追求优越感:我必须做到十全十美  081
 家庭根源:喜欢苛责的完美主义父母  084
 心理压力:卓越是一座永远越不过的高山  087
 成功欲望: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会成为执念  090
 失败恐惧:越害怕失败,就越容易面对失败的结局 094
 创伤性经历:幼年的遭遇会留下伤口  097
 小测试:测一测你的完美主义人格特质  100
 第四章 调整自我认知,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扭转完美型人格:接受平庸的自己  105
 构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连续体  108
 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身上有价值的部分  111
 扭转低自尊人格:你不必盲目迎合他人  114
 悦纳自己:接受真实而有瑕疵的自我  117
 自我批评:坦陈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121
 学会内省:找到自我完善的途径  124
 奖赏效应:为自己获得的成就而庆祝  128
 比马龙效应:依靠自我激励找到希望  130
 走向心灵自由:激发和转化你的心理能量 133
 第五章 包容他人的缺陷,走出挑剔苛责的怪圈
 摆脱刻板效应:不要用旧眼光看人  139
 拒绝投射效应:别用自己的想法推测他人的心思 142
 降低期望值:别对身边人提出过高的要求  146
 减少过度评判:不随意指责别人的生活  149
 尊重效应:尊重别人的选择就是最大的善意  152
 消除敌意:用耐心和同理心对待他人  155
 小测试:你是一个喜欢吹毛求疵的人吗  158
 第六章 打破思维定式,克服钻牛角尖的心理
 克服绝对化思维:摆脱非黑即白的极端化思维  163
 停止弱者思维:不要依靠别人判断和承担责任  166
 终结强迫性思维:意识到自己开始较劲时,及时喊停 169
 摆脱僵固思维:不要用偶尔的失败来定义自己  172
 培养弹性思维:用灵活的思想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175
 锻炼自由思维:打破思维的桎梏,让心灵解脱  178
 小测试:你的思维方式是否会引发消极完美主义  180
 第七章 解决情感危机,拥有和谐的情感人生
 建立情感边界,不与自己和他人对抗  185
 打破情感标签,认识到赏识的力量  188
 停止求全责备,别让完美主义带走你的朋友  191
 调整心理落差,享受一段不完美的爱情  194
 摆脱自利偏差,给你的伴侣多一点儿信任  197
 不做完美主义父母,别剥夺孩子的自信心  200
 小测试:你会成为感情中的完美主义者吗  203
 第八章 缓解身心压力,打造更高效的行为模式
 詹森效应:专注于压力会带来沮丧  207
 破解完美主义拖延症,拒绝时间和精力的虚耗 210
 三分之一效应:冲出完美的围城  213
 不值得定律:天下没有圆满的工作  215
 成败效应:增加成就感,让自己换一种心情  219
 小测试:你是否能够及时缓解完美主义带来的压力 223
 第九章 摆脱完美的枷锁,享受轻松、快乐的生活
 关注超限效应:把握好完美的分寸  227
 戒掉完美成瘾:试着打破生活中的坏习惯  230
 停止攀比心理:提升对生活的满意度  233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重新找回幸福的感受  237
 牢记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240
 奥卡姆剃刀法则:给你的生活做减法  244
 小测试:你会向往怎样的幸福生活  247
 |  
         
          | 內容試閱: |   
          | 你是一个对自己、对他人都要求很高的人吗?还记不记得你上一次对世界感到满意是什么时候? 有段时间,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成了一句流行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完美主义者的行列,似乎把追求完美当成一种值得赞赏的优秀品质。但事实上,完美主义也有消极的一面,那些为了尽善尽美而对自己和他人求全责备的人,其实会让自己活得很累,甚至会因此给自己的生活、工作等造成不利的影响。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美无瑕,完美主义星人应学会自查、自知,并要对自己身上的消极因素进行自省、自救。而本书就可以指导完美主义星人进行这样的工作。书中从真实的案例出发,条理清晰地分析了完美主义的深层心理原因,提出了有效的克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放下完美主义的包袱,学会享受不完美的人生;同时还能引导读者走出苛责的怪圈、摆脱小瑕疵带来的挫败感,帮助读者回归轻松、快乐的生活。
 不知从何时起,完美主义成了一种时髦,但完美主义其实并不完美。过高的标准和消极的自我评价是完美主义的人格特质。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已成为绝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之一。
 消极完美主义甚至会因为严重的不完美焦虑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这类完美主义者而言,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做得再好也是失败,往往伴随着严格的自我检讨和批评,从而导致烦恼、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
 完美主义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内向型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抱有过高的期待,纠结于自身的不完美,认为自己存在很多缺陷;另一种是外向型的,主要表现为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待,对别人做不到完美而感到沮丧。这两种表现在完美主义者身上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很多人有两种表现。
 完美主义者很有可能深陷于完美主义带来的各种痛苦之中,但完美主义并不是不能修正的。本书介绍了完美主义的类型,探讨了导致完美主义产生的原因,而且在克服完美主义方面提供了参考性的建议。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一些可以改变完美主义思维或行动的方法和建议。这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完美主义者摒弃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用最优取代完美,让完美主义者认识到对完美主义让步,找到看似不完美的中间地带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什么是完美主义,并为那些深陷痛苦之中的完美主义者提供方法和建议。书中提供的建议包括改变消极完美主义的思维模式、克服自我批评、悦纳自己、提升自我价值等。这些建议并不是要求完美主义者彻底放弃对完美的追求,而是调整完美的标准,让完美主义者拥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可以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本书可以帮助完美主义者减轻痛苦,更科学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书中有一些心理小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小测试只是为我们认识自己提供一个角度,仅供参考。
 最后,要对周晴老师表示感谢,是在她的一并努力下才使本书得以尽快写作完成,另外,于富荣、于福莲、曹烈英也对本书的写作提供过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