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82.5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96.8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327.8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162.8
 
  《 
			古琴之美·2026(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107.8
 
 
 | 
         
          | 內容簡介: |   
          | 长期以来,学界对包括军事史在内的中国古代军政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诸多论著成果,然而相较于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及文化史等领域,在广度与深度上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也与其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难以匹配。不仅大量的具体史实有待澄清,而且具有重大影响和规律性的问题还有必要加以深究,这就需要史学研究者持续不断地深入探究。本书主编多年关注中国古代军政问题,尤其对文盛武衰的两宋时期着力颇多,有所收获,并培养了许多有志于此的学生。亦基于此,主编专门组织并推出了这本论集,取名《中国古代军政新探》,希冀对中国古代军政研究有所补益。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讨论的议题,大都属于军政范畴,涉及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兵学思想、战争观、军事机构与职官、统军体制对比、皇宫宿卫、赏功制度、边防治理、治军与驭将、军事决策、军制改革、军功集团、军法军纪、区域民兵、城池防御、用兵活动、南宋抗金人物、绘画中的武将形象以及对古代堡寨遗产保护及利用的观察等问题。此外,还有数篇论述宋代宰辅、禅让、治世、诉讼及家族人物等问题,固然与军事的直接关联不大,却也从侧面折射到当时施政背景的特点。就涵盖的时间段而言,虽上自先秦,下至近代,但以两宋时期为主。
 |  
         
          | 關於作者: |   
          | 陈峰教授,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院长,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兼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 |  
         
          | 目錄: |   
          | 阮明套 上博简《容成氏》与周文王的军事扩张/1 白立超 再论曹沫与《曹沫之阵》的兵学思想/10
 朱德军 试论中晚唐关中地区的几种防秋兵/18
 李 军 唐大中二年宣宗经略党项史事钩沉以《张宁墓志》为核心的考察/31
 顾成瑞 唐后期五代宋初勋赏制度述论/47
 刘 冲 五代宋初军功集团子弟仕宦途径探析/66
 陈 峰 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77
 张 明 宋代军法中的治军原则/99
 王军营 北宋禁军防制政策与皇宫宿卫特征论略/117
 上官红伟 北宋部署与部署司关系辨析/133
 任欢欢 武臣知州与北宋河北边疆治理研究以李允则为例/150
 范 帅 外延与内嵌:论兼任在宋代制度运行中的使用以东宫官为例/162
 王战扬 北宋后期缘边安抚使军事决策权的演变与衰微/174
 李鸿东 再论北宋将兵法改革的评价问题/184
 刘 缙 试论北宋中期的军事训练改良/199
 马 巍 北宋河东地区沿边弓箭手考略/217
 吴红兵 宋代甲仗库考从新见《宋故赠太恭人许氏墓志铭》谈起/237
 曹兴华 试析《何博士备论》中谋略制胜的消极影响/253
 贾连港 禅让思想与祖宗之法:宋代内禅的政治文化因素分析/268
 胡文宁 两宋之交信王赵榛抗金真伪考/284
 王青松 南宋前中期地方统兵体制的演变轨迹探析/299
 邹 贺 周燕来 从毕再遇宦历窥析南宋处置军功武将例规/313
 张 辉 刘松年《中兴四将图》新探/327
 余 辉 宋代妄诉研究/340
 王茂华 西夏聚落城池考/357
 曹 循 简论北宋、明两朝统军体制的异同以文臣武将权力分配关系为视角/396
 周 荣 40年来宋元明时期武器装备研究与展望/413
 程圩沿 黄晋 陕段堡寨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吴堡石城为例/423
 |  
         
          | 內容試閱: |   
          | 序 战争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伴生物,其本质为毁灭性暴力。同时,战争又具有鲜明的双重属性,即正义性的抗争与非正义性的侵略。换句话说,战争既是挥之不去的魔咒,又是保家卫国的利器。于是,围绕战争而展开的所有军事活动,便成为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可谓江山成败皆与此息息相关。事实上,军事问题从来就不纯粹,往往涉及政权、民族等方方面面,尤其是政治背景及动因。从这一意义上说,军政一词可以涵盖广泛的军事议题。
 军政一词早在《左传》中已多次出现,如不为军政(《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军政不戒而备(《左传宣公十二年》)等,其本意主要指军队建设、军中政令及军事规则。其后军政又与军志等成为早期兵书之名。如《孙子兵法》中就曾引用早期兵书军政的内容: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孙子兵法军争篇》)同样,《三略上略》亦指出军政问题在军事行动中的核心价值: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现存兵书《司马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言大抵据道依德、本仁祖义。三代军政之遗规,犹藉存什一于千百,甚或可说《司马法》即是一本军政类的兵书。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军政不仅囊括以上军事内容,还在更高层面包含军事与政治的交互关系。就此而言,今天的认识则更具广度与深度,因为任何时代的军事建设及规章制度,无不深受国家政治演变的牵引,从而决定了军事力量的表现与战争形态,并深刻影响到国家发展的趋向。诸如秦国的远交近攻谋略与统一战争、两汉的南北用兵进程、唐朝前期的开疆拓土行动、宋初的先南后北方略、蒙元的西征与南下、明朝的重修长城与九边重镇部署以及清代的多次平叛战役等,都是这些王朝推行治国目标的重大举措。与此同时,相应的军事思想与战争观、兵役制度、统军体制、军兵种建设、军法军纪、后勤保障以及战略与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