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新版)
			》
 售價:HK$ 
			140.8
 
  《 
			陈舜臣近代史三部曲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录 走向辛亥
			》
 售價:HK$ 
			249.7
 
  《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85.8
 
  《 
			世界文明史(上)
			》
 售價:HK$ 
			209.0
 
  《 
			东亚朱子学研究:日本朱子学研究
			》
 售價:HK$ 
			85.8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424.8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587.6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81.4
 
 
 | 
         
          | 編輯推薦: |   
          | 回首这五十年的金融危机史可以看到,以美元为代表的美国霸权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欧洲各国和新兴国家,包括日本,都被它的力量耍得团团转,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不过,这种经济结构今后逐渐发生改变也是十分有可能的。 今天的金融系统里,政府、中央银行、民间金融组织等都具有网状的供应体制和高度的风险管理技术。因此,未来市场经济的色彩应该也不会有那么阴郁。原本就不存在完美的回避风险的体制,而且时常会有新种类的风险出现,这是市场经济的特性。反过来讲,正是因为有这些风险,才造就了成长的机会。人生不也如此吗?
 |  
         
          | 內容簡介: |   
          | 说起来,为什么要去解读已经过去了的经济危机呢?因为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金融问题,更关乎到我们的切身利益。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经济危机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不仅波及范围广而且传播速度快,海外发生的悲惨事件也会立刻影响日本。*明显的例子就是雷曼冲击还未结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就随处可见了。
 经济危机的背后不仅有金融方面的原因,还与国家意志和综合国力、跨国企业的发展动向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分析当今世界经济的时候,如果不纵观全局、回顾历史,就很难正确把握经济形势。
 所以,即使是非金融业人士,要想了解经济的本质,分析过去经济危机的各种现象、思考它的结构和没能成功应对的原因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充分了解过去并不一定可以完美地应付未来的风险,这一点也和人生一样。但是,同什么都不懂相比,知道一些总归是有益的。即将成为未来金融市场旗手的读者们,若是能够拿起本书,学到一些正在被人们逐渐淡忘的一些东西,便是笔者*的心愿了。
 |  
         
          | 關於作者: |   
          | [日]仓都康行(Kuratsu Yasuyuki) 1979年东京大学经济学院毕业。曾在原东京银行任职,主要担任伦敦、香港、东京市场的外汇、证券、新商品开发、风险管理业务等。历任信孚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2001年4月出资设立RP Tech(Research and pricing technology)株式会社。日本金融学会会员。兼任产业基金投资法人执行董事,中央短资FX监察董事,Monetary Affairs杂志编辑人等。2005年以前任中央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大学院客座教授。著有《金融工学讲座》,《懂得金融史就懂得世界》,《投资银行泡沫的终结》,《金融史的真相》等书。
 |  
         
          | 目錄: |   
          | 目 录 第一章 尼克松冲击
 1 1971年8月15日 美元与黄金的换为何停止? 3
 2 回顾以美元为主角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6
 3 越南战争中,美国所受到的真正打击 8
 4 对美元不安发展到何种程度 9
 5 察觉到危险的欧洲,以及蚊帐之外的日本 12
 6 史密森协议之后的浮动汇率制是理想的吗? 14
 第一章要点 18
 解说专栏汇率 19
 第二章 拉美债务危机
 1 1982年8月17日 以墨西哥为首,新兴国家危机的共同点 23
 2 创造奇迹的巴西模式遭遇挫折 25
 3 助长了新兴国家危机的石油危机和石油美元 27
 4 加速了债务危机的另一个途径 30
 5 巴西强势宣布债务延期偿付的理由 32
 6 贝克计划之后,布雷迪计划带来的证券化时代 34
 第二章要点 37
 解说专栏页岩气和石油美元 382
 第三章 广场协议的遗漏
 1 1985年9月22日 美元汇率的下跌幅度是预料之内的吗? 41
 2 广场协议背后的里根经济学 43
 3 日美贸易摩擦背景在于美国企业竞争力低下 45
 4 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上日本为何被迫 金融开国 47
 5 外汇市场介入的极限 49
 6 美元汇率走低如何催生了日本的泡沫经济 52
 第三章要点 55
 解说专栏美国对低位人民币的批判 56
 第四章 噩梦一般的黑色星期一
 1 1987年10月19日 噩梦的先兆 59
 2 暴跌背景中的资产组合保险是什么? 61
 3 带来大缓和时代的格林斯潘主席登场 64
 4 黑色星期一的间接原因西德的反抗精神 66
 5 财技风暴中发生的Tateho冲击 68
 6 风险管理的开始和极限 70
 第四章要点 72
 第五章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沉重打击
 1 1989年12月29日 日本股价的顶点是下跌的序章 75
 2 20世纪80年代的荣光和90年代的挫折 77
 3 金融破产的多米诺现象开始 80
 4 因市场感觉欠缺招来的不幸 833
 5 邦银的市场业务 85
 6 海外业务中市场感觉的欠缺 87
 第五章要点 90
 解说专栏不动产泡沫会再次发生吗? 91
 第六章 英镑危机中突显的欧洲货币制度的漏洞
 1 1992年9月17日 索罗斯为何瞄准了英镑? 95
 2 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97
 3 威胁欧洲货币体系的德国统一 100
 4 异军突起的对冲基金是什么? 102
 5 欧元孕育的国际金融的三元悖论 104
 6 被卷入欧洲货币危机的北欧 106
 第六章要点 108
 解说专栏德国和日本 109
 第七章 宝洁等事故多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失败
 1 1994年2月22日 宝洁的金融衍生品事故是如何发生的? 113
 2 使市场哑然的互换交易和银行的道德沦陷 115
 3 变质了的金融衍生产品功能 118
 4 银行的诱因 120
 5 蔓延到世界的金融衍生产品事故 122
 6 规制还是培养 125
 第七章要点 1274
 第八章 亚洲金融危机引发新兴国家又一次连环破产
 1 1997年5月14日 抛售泰铢的背景是什么? 131
 2 马来西亚采取的独特对策 133
 3 亚洲各国的连锁反应 135
 4 思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判和美元体制问题 137
 5 俄罗斯危机和对冲基金LTCM的破产 139
 6 传播到巴西,危机绕了地球一圈 142
 第八章要点 144
 解说专栏Bancor和SDR 145
 第九章 互联网泡沫破裂的疯狂骚动
 1 2000年3月10日 互联网泡沫轻松破裂 149
 2 泡沫的信号非理性繁荣 151
 3 安然公司引领的企业破产大潮 153
 4 对以国际标准为准的日本经济的影响 156
 5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活力门冲击 158
 6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趋同 159
 第九章要点 162
 第十章 引发雷曼危机的游戏
 1 2007年8月9日 百年一遇的危机是如何开始的 165
 2 证券化商品的弱点 168
 3 从贝尔斯登到雷曼兄弟 171
 4 华尔街之雄投资银行的凋落 1735
 5 资金杠杆的甜蜜圈套 175
 6 金融行政主体没能看透金融机构的本质 178
 第十章要点 181
 解说专栏中央银行和不动产 182
 第十一章 希腊财政危机让欧元走投无路
 1 2010年1月12日 欧洲委员会公开表明希腊统计不完备 185
 2 对希腊的投资因何高涨 187
 3 波及意大利、西班牙 190
 4 止住欧元崩坏危机的德拉吉发言 192
 5 欧洲中央银行的果决 194
 6 多灾多难的财政统合之路 197
 第11章要点 200
 解说专栏量化宽松政策的那些事 201
 第十二章 脆弱的世界尚未结束
 1 2013年5月22日 伯南克冲击直击新兴国家 205
 2 重新审视新兴国家的问题 208
 3 地缘政治风险抬头 210
 4.影子银行的阴霾 212
 5 中央银行的风险不断增大 215
 第12章要点 218
 后记 219
 |  
         
          | 內容試閱: |   
          | 近年来,大家是否觉得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这些词语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呢? 雷曼冲击的风波刚过,迪拜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就接踵而至,还没来得及庆幸欧债危机结束,又冒出来新兴国家危机(新兴国家:是指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急速成长和发展的国家。译者注),再加上日本国债的暴跌、美国的次贷危机,金融风暴又要来了的流言便悄然出现。
 在美国政府大胆的量化宽松经济政策临近尾声之际,如同乌克兰的局势一样,不安定的国际关系让世界面临着回退到冷战时期的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市场形势或许会发生未曾有过的变化。
 本书通过细致讲述大家都多少有所耳闻的经济危机的故事,力求让读者了解现代金融的变迁和当今的经济形势。
 具体来说,是从世界经济全球化起点的1971年尼克松冲击开始,到雷曼冲击后世界经济刚刚有所起色时发生的2013年新兴国家市场动荡为止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发生的十二大经济危机。将这些经济危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对实体经济造成的诸多混乱,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在政治上的对策和经验教训,从笔者的视角进行了整理。2
 说起来,为什么要去解读已经过去了的经济危机呢?因为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金融问题,更关乎我们的切身利益。
 经济危机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不仅波及范围广而且传播速度快,海外发生的悲惨事件也会立刻影响日本。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雷曼冲击还未结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就随处可见了。
 经济危机的背后不仅有金融方面的原因,还与国家意志和综合国力、跨国企业的发展动向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分析当今世界经济的时候,如果不纵观全局、回顾历史,就很难正确把握经济形势。
 所以,即使是非金融业人士,要想了解经济的本质,分析过去经济危机的各种现象、思考它的结构和没能成功应对的原因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尼克松冲击之后的经济危机比较重要呢?那是因为近年来的经济或金融危机有两大特征:
 一是发生间隔缩短。
 二是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途径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前者与银行和资产运用业等金融部门持有的资产和负债的急速扩大有关系;后者则与金融衍生品和证券化等金融创新的急速发展有关系。而使这两大特征越来越显著的则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断扩大的国际资本市场。
 这样看来,充分理解近几十年来资本国际化和金融创新发展的历程,对了解当前经济的状况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来讲,回首这几十年的金融史可以看到,以美元为代表的美国霸权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欧洲各国和新兴国家,包括日本,3
 都被它的力量耍得团团转,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不过,这种经济结构今后逐渐发生改变也是十分有可能的。
 金融被称为经济的血液。在当今时代,通过了解金融的流向,养成预测未来经济形势的基本能力,对任何行业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1979年,笔者因为憧憬海外世界而进入了当时作为外汇指定银行的东京银行,而后又转职到了美国系的银行,本书涉及的诸多危机,基本上笔者都曾在工作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
 在伦敦做交易员的时代,笔者对英语只有一知半解,之后,从东京、纽约,再到香港,笔者一次次被卷入交易室的混乱之中。在开始尝试独自分析国际金融市场之后,通过各种国际媒体和从朋友处得到的重要信息,笔者细心观察了各国市场发生的危机。
 十分幸运,笔者能在四十多岁时担任大通曼哈顿银行的经理(Managing Director)职务,得以与世界顶级水准的业内人士一起工作,近距离观察了他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从某些意义上讲,他们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笔者的思考方式。因此对于本书的性质,与其说是在讲学术,不如说是一本以现实视角记录见闻、思考或者烦恼的务实性书籍。
 此外,近年来笔者不时会接到大学院(中文称研究生院,译者注)或大学的讲课邀请,因为并不精通于教学,在面对这些背负着未来的年轻人时,除了做面向专业人士的惯例的数据分析以外,更加侧重将自己的经验、见解和反省传达给年轻学生的想法越加强烈。这也是本书贯彻始终的重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