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96.8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64.9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1078.0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82.5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96.8
			 
			 
	
 
       | 
     
      
      
         
          | 編輯推薦: | 
         
         
           
            文字简洁,通俗易懂,便于读者领会要义。 编者汇集全国书法名家和书法教育专家,集思广益,数易书稿。 既注重书写技能培养,又注重书法文化熏陶,确保丛书的可读性、学术性和专业性。 原色印制,精择版本,力求呈现原帖原碑原貌。
           | 
         
       
      
      
      
      
         
          | 內容簡介: |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国家教育部于2013年正式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中小学教育中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所推荐的18种临摹范本和30种欣赏作品,涵盖了历代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名作和碑帖。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套《历代书法名家名帖名碑》丛书就是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行编写的,并将48种碑帖编入丛书。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将为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小学师生提供欣赏学习名帖名碑、名家名作的有益资料。
 本套丛书着重介绍书家及其艺术特征、主要流传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古语说知人论世,为了帮助读者把握书法文化的思想内涵,我们对每位书家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精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作者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处的境况和作品的文化内涵。
 本套丛书也着重碑帖技法解读及临帖指导,方便读者欣赏临习。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国家教育部于2013年正式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中小学教育中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所推荐的18种临摹范本和30种欣赏作品,涵盖了历代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名作和碑帖。
 本套《历代书法名家名帖名碑》丛书就是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行编写的,并将48种碑帖编入丛书。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将为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小学师生提供欣赏学习名帖名碑、名家名作的有益资料。
 本套丛书着重介绍书家及其艺术特征、主要流传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古语说知人论世,为了帮助读者把握书法文化的思想内涵,我们对每位书家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精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作者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处的境况和作品的文化内涵。
 本套丛书也着重碑帖技法解读及临帖指导,方便读者欣赏临习。
 针对读者对书法的学习需求,以及欣赏、临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丛书对名帖名碑范本逐一加以解读,对碑帖文字加以注释,同时对相近的一些名家名作等进行简要对比辨析。注重相应的临帖指导,便于读者自学提高。文字简洁,通俗易懂,便于读者领会要义。除此之外,还特别开设了书法小知识栏目,有助于读者积累知识,增长见识。
 本书坚持原色印制,精择版本,力求呈现原帖原碑原貌。
 丛书特别注重碑帖版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照权威版本进行认真核对,尽量选取*清晰、*可信的作品,通过原色印刷。内容上除极个别情况微调处理之外,其他均不作任何删减,力求原汁原味地为读者呈现碑帖的本来面貌。
 丛书编写历时五年,编者汇集全国书法名家和书法教育专家,集思广益,数易书稿,既注重书写技能培养,又注重书法文化熏陶,确保丛书的可读性、学术性和专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