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151.8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283.8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281.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316.8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107.8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64.9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作者说,音乐修养对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很多绘画巨匠和音乐都有着不解之缘。美妙的乐曲不仅是画家的创作素材,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在这本《画外有音》里 你可以跟随作者的经历,走进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音乐会及展览现场,走进艺术家的工作室、音乐厅,听听肖邦与乔治桑的故事,享受李斯特、帕格尼尼的演奏,探究艺术家们彼此的交往
 你在教科书中、在课堂上邂逅的大家们,在书中等你:
 李斯特、蒙卡奇、舒伯特、肖邦、安格尔、卡拉瓦乔、帕格尼尼、德拉克洛瓦、劳特累克、马蒂斯、科罗、维米尔、门采尔、巴赫、提香、老彼得勃鲁盖尔
 你可以透过24篇小短文和大量高清的彩图,一窥隐藏在画中的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  
         
          | 內容簡介: |   
          | 这是一本带你共享艺术大餐的书。《大公报》专栏作家王加,通过100余幅名画,解读其中囊括的音乐故事,提供了一个帮助理解名画的独特视角。书中有音乐家、画家,李斯特、蒙卡奇、舒伯特、肖邦、安格尔、卡拉瓦乔一一亮相,诉说名画背后精彩的故事。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讲的,是绘画与音乐引起的欢乐、激情、幻想、骚动。而这,正是艺术的价值所在。
 |  
         
          | 關於作者: |   
          | 《大公报》专栏作家,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荣誉策展人,匈牙利金十字勋章获得者。 |  
         
          | 目錄: |   
          | 001 ~~ 钢琴之王与匈牙利最伟大的画家 011 ~~ 《俄尔甫斯引领欧律狄斯逃离地狱》
 023 ~~ 《基督诞生》中的音乐元素
 032 ~~ 《迦纳的婚礼》中的演奏者们
 044 ~~ 《李斯特在钢琴前的幻想》
 052 ~~ 《临终前指挥安魂曲的莫扎特》
 060 ~~ 《田园合奏》出自谁手?
 070 ~~ 《音乐家们》隐藏的自画像
 078 ~~ 安格尔和他的音乐家朋友们
 087 ~~ 半神英雄阿喀琉斯会弹琴吗?
 096 ~~ 被付之一炬的《舒伯特在钢琴前》
 106 ~~ 惨遭裁切的钢琴诗人双人像
 115 ~~ 弹钢琴的妮妮洛佩兹
 130 ~~ 德拉克洛瓦笔下的魔鬼小提琴家
 138 ~~ 华托失而复得的《惊喜》
 147 ~~ 劳特累克海报中的康康舞者
 157 ~~ 令卡拉瓦乔举一反三的《鲁特琴手》
 166 ~~ 马蒂斯尼斯时期的音乐主题
 174 ~~ 偏爱曼陀林琴的柯罗
 188 ~~ 失窃的《音乐会》
 195 ~~ 谁在无忧宫吹奏长笛
 202 ~~ 维米尔与维金娜琴
 213 ~~ 钟情《维纳斯与音乐》题材的提香
 221 ~~ 走进农夫勃鲁盖尔的乡村庆典
 233 ~~ 《色雷斯姑娘手捧俄尔甫斯的头颅》
 243 ~~ 大提琴家库尔贝?
 254 ~~ 强强联手的《听觉》盛筵
 267 ~~ 巴黎歌剧院的夏加尔穹顶
 |  
         
          | 內容試閱: |   
          | 一个没有音乐素养的人,或者不会被优美的音乐打动的人,他一定是一个不忠不信、阴险不轨和腐朽不堪的人这种人是不可信赖的要重视音乐。 威廉莎士比亚
 
 或许莎翁的这番话略有偏颇激进,他所阐述音乐修养对人的重要性却毋庸置疑。
 查尔斯波德莱尔在其诗歌《通感》(Correspondence,又译为《对应》)中提出香味(嗅觉)、声音(听觉)和色彩(视觉)等不同感官中的交相呼应,进而得出诗歌与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的相通性。身为诗人、艺术评论家的他与画家德拉克洛瓦和亨利方丹-拉图尔都相信音画相通。事实上,很多绘画巨匠均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拥有精湛小提琴技艺的安格尔不仅曾与帕格尼尼同台演奏,安格尔的小提琴更是成为法语中副业胜似主业的专有褒义词;与他同时代的死敌坚决抵触无效社交的德拉克洛瓦,则终日流连于音乐厅和歌剧院,甚至作为肖邦挚友在其葬礼上为其抬棺;马蒂斯生怕自己有一天视力衰退无法作画,因而未雨绸缪地学会了小提琴;钢琴之王李斯特向画家表达敬意的方式就是为他们献曲当我们细数身处同时代的画家和音乐家时,两个不同领域间的大师们那些惺惺相惜的交集令人惊叹,亦令人动容。毫无疑问,若无悦耳动听的音乐,或许这些绘画巨匠笔下的艺术也不会如此美妙动人。美妙的乐曲不仅是画家的创作素材,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收录了笔者在过去三年中刊登于香港《大公报》画外有音专栏中的文章,甄选了多幅包含音乐主题的西方经典油画名作并加以解读。选择这个专题的初衷颇有私心:笔者既从事博物馆策展工作,又主攻西方绘画史,还视音乐为毕生所爱。画外有音主题乃是我职业、事业和爱好的交集。文章中包含了我敬仰的艺术大师、钟爱的绘画作品,以及针对专题所做的研究成果。既有我对他们艺术创作个性化的解读,也试图在这个主题中寻找音乐与绘画在艺术最高境界中互通有无的共性。
 在此,我想特别对《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管乐女士、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姚震西老师,以及匈牙利著名钢琴家阿莱克斯西拉西(Alex Szilasi)先生对本书在成书过程中关于内容及出版方面所给予的帮助与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后,感激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没有你们对我广泛痴迷的跨界嗜好毫无保留的支持与鼓励,就不会有《画外有音》的面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