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陈舜臣近代史三部曲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录 走向辛亥
			》
 售價:HK$ 
			249.7
 
  《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85.8
 
  《 
			世界文明史(上)
			》
 售價:HK$ 
			209.0
 
  《 
			东亚朱子学研究:日本朱子学研究
			》
 售價:HK$ 
			85.8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424.8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587.6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81.4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88.5
 
 
 | 
         
          | 編輯推薦: |   
          | 《灯火》记录了作者十五岁到十七岁期间与文字的奇遇。 在她心目中,文字具有一种奇妙的魔力,能令时间定格,令记忆回溯 ;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个安全而无限的世界,身处其中,可以肆意挥洒,天马行空。
 也许,生活中会有很多自责与失落、困惑与迷茫,但文字永远是她*的慰藉。
 |  
         
          | 內容簡介: |   
          | 《灯火》主要的文学体裁是诗。诗更加图像化、抽象化、私人化,但同时可以阐述更广阔的内容与主题。本书分为八章,每一章讲述了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日子记录生活点滴, 春日大雪描绘四季变迁; 苦茶是旅行见闻, 课间包含了学校生活 ;灯火写了家庭亲情,写字则是欣赏艺术作品后的感悟。比较特殊的是*后两章 :我不知道生活将怎样继续记录了作者生活中的困惑时刻,并时时激励自己,勇敢迎接新的挑战 ;回答则囊括了作者对于存在、死亡、生命、幸福等宏大命题的探究与思考。 |  
         
          | 關於作者: |   
          | 谢舟遥,女,1999 年出生于北京,巨蟹座,博客 ID 香辣小蟹。初中就读于北京三帆中学,2017 年毕业于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目前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2009 年起陆续在个人博客及报刊发表文章;2014 年,出版散文集《十二三四》。热爱阅读写作,笔耕不辍,梦想用文字打败时间。 |  
         
          | 目錄: |   
          | 目录 序
 日子
 日子
 回归
 童话
 除夕夜归
 时间扒手
 假期模式
 刷牙
 头疼的时候
 协和
 Lakers小坐即景写在Lakers西餐厅
 结束
 绿色激光
 哑女
 飞
 祝我生日快乐
 选择选择
 教师日志
 小病上瘾
 春日大雪
 春日大雪
 新生
 雨
 看云是云
 秋风
 夏
 辛夷
 大峡谷
 苦茶
 苦茶
 夜海
 湖心记于西溪湿地
 解药
 局外人在局外
 金橘?柠檬
 Arizona Clouds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云
 写下
 泪点
 寂
 不同与相同
 闲话宗教信仰对中美家庭文学、文化差异的影响
 课间
 课间
 我在周六明朗的日光中记高一第一次月考
 期末考试结束的前夜
 明天,明天我们将踏上旅程的坦途(1)
 明天,明天我们将踏上旅程的坦途(2)
 行尸悲怆曲
 想念明天
 暴风骤雨前
 平淡
 回答
 嘲弄
 军营励志
 高一琐记
 新年慈善音乐会
 灯火
 灯火
 当夜已深了
 苍老
 苦痛
 你
 今夜?我拨通你们的座机
 回首向来萧瑟处
 写字
 写字
 删除
 一九八四看乔治奥威尔《1984》有感
 卑微
 麦田(1)
 麦田(2)
 寻找卢塔斯
 碎
 心动
 看Blur乐队访谈有感
 Catch in the Dark听Catch in the Dark by Passenger有感
 我和世界之间听Golden Leaves by Passenger有感
 西湖一梦观昆曲《白蛇传》有感
 再问艺术是什么读《道林格雷的画像》
 我不知道生活将怎样继续
 我不知道生活将怎样继续
 朋友(1)
 朋友(2)
 粘
 冬日格外清凉
 间歇性发作(1)
 间歇性发作(2)
 间歇性发作(3)
 等式
 分离聚合皆前定关于《红楼梦》中宿命论思想的一些联想
 问答
 问答
 两面
 快乐
 一地年华
 我能理解
 逝去
 相爱
 升级
 皮囊(1)读蔡崇达《皮囊》有感
 皮囊(2)
 皮囊(3)
 皮囊(4)
 别亦难
 存在
 历史和预言再读《动物农场》
 黄金时代读《娱乐至死》有感
 |  
         
          | 內容試閱: |   
          | 序 201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十二三四》时,我的梦想是用文字打败时间。三年后,仍是如此。
 2016年12月13号,我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当天晚上,我百感交集地写下《灯火》这首歌,主要表达的是繁华和寂寥两种情境交叠产生的巨大反差。我想,为什么得到了这么多,却还是不快乐?
 我生长在北京,灯火璀璨的城市是我最爱的风景。在这样一个人口两千万的都市里,一个人渺小得像一粒微尘,一颗浮土,一株没有根的草;但同时,只要目标清晰,一个人可以坐拥一片广袤的宇宙。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的三年,我一直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灯火,最终还是在文字中找到了答案。我看似绕了一圈,却并没有回到原点。螺旋式上升中,这三年间的经历和反思凝聚成《灯火》这本书。
 《灯火》主要的文学体裁是诗。在我看来,诗更加图像化、抽象化、私人化,但同时可以阐述更广阔的内容与主题。《灯火》分为八章,每一章讲述了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日子记录生活点滴,春日大雪描绘四季变迁;苦茶是旅行见闻,课间包含了学校生活;灯火写了家庭亲情,写字则是欣赏艺术作品后的感悟。比较特殊的是最后两章:我不知道生活将怎样继续记录了我生活中的负能量时刻,帮助我释放压力,轻装上阵,迎接新的挑战;回答则囊括了我对于存在、死亡、生命、幸福等宏大命题的探究与思考。
 2017年8月,赴美前的一个晚上,我回到家。病中的妈妈正在客厅里和姥姥、姥爷聊天,谈论着明年夏天去山里疗养的计划。我妹妹(好吧,其实她是一只名字叫稻稻的大白猫)卧在落地窗前,忧郁地看着窗外。于是,我在她身边坐下,左手娴熟地挠了几下她的头顶。她眯起了眼,耳朵向后抿,尾巴耷拉下来微微摇动着,对我表示欢迎。
 我继续抚摸着她的脊背,一边望向窗外。太阳已经落山了,东边的天幕被青灰色的云遮蔽着。京顺路和机场高速上的车水马龙汇聚成一条条红白相间的灯河,与黄色的路灯交相辉映,反射在对面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上。远处,无数住宅小区的窗口一扇又一扇地被归家的人们点亮。不知道妈妈说了些什么,我的身后传来姥姥姥爷愉快的笑声。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觉得我看到了北京城最美的灯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