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81.4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88.5
			 
			 
	
			  
			《 
			高句丽史
			》 
			 售價:HK$ 
			184.1
			 
			 
	
			  
			《 
			随他们去:别把精力浪费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
			》 
			 售價:HK$ 
			81.4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588.8
			 
			 
	
			  
			《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 
			 售價:HK$ 
			199.4
			 
			 
	
			  
			《 
			风起红楼:百年讹缘探秘
			》 
			 售價:HK$ 
			221.8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68.4
			 
			 
	
 
       | 
     
      
      
      
      
         
          | 內容簡介: | 
         
         
          |  
            中国古代建筑“五材并用”。其中,金属相对其 他材料比较特殊,金属建筑的数量也相对较少。金属 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独特的一类,其形式、技术 、物质、艺术,以及蕴含的象征、文化、社会意义, 都使其成为以材料视角切入建筑学、建筑史学研究的 必要课题。本书展现了此项以多学科交叉为方法,以 创新性成果为目标的探索工作。作者以金属材料为切 入点,实地考察了现存全部可考的50余处金属建筑实 例,首次系统研究了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提出:象征 意义与适应性技术是推动金属建筑出现、发展的两项 内在动力。围绕此线索,由张剑葳*的《中国古代金 属建筑研究建筑新史学丛书》分为上篇“金属建筑 发展史”、下篇“金属建筑专题研究”进行论述,同 时呈现了作者绘制的大量测绘图、分析图?br 本书适合建筑、考古、历史、科技史、艺术史等 相关领域研究者与爱好者阅读?br
           | 
         
       
      
      
      
      
      
         
          | 目錄: 
           | 
         
         
           
            丛书总序
 代序专家评论
 绪论
  一、研究对象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对象界定
  3 金属建筑的空间分布
  二、本研究的意义
  三、以往研究综述
  1 西方学者、旅行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金属建筑的记录与文化阐释
  2 李约瑟将金属建筑作为评价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例证
  3 当代建筑史学者以材料视角切入的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4 文物考古、方志、档案文献中的零散论述和资料性记录
  5 作为参照系的建筑史、冶铸史、宗教研究、社会史等相关学科文献
  四、本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路线
  1 理论框架:金属建筑的象征与技术
  2 基本方法:多学科交叉的认识之网
  3 篇章结构
  五、研究过程
 上篇
 金属建筑发展史
 第一章 蕴积与技术儲备商周一南北朝
  一、商周青铜文明中的青铜建筑构件:地位之象征
  1 铜门砧饰件与铜 :青铜之高贵与宫室建筑之高等级的契合
  2 “范金”与“合土”:关于贵金属与建筑结合的远古记忆
  3 青铜建筑构件使用范围的扩大:金釭等
  二、战国至南北朝的金殿思想与金属建筑构件:神仙金殿与技术发展
  1 金殿理论初步形成
  2 铜构件的发展
  三、两汉南北朝的铜柱与塔剎:理念、技术与形象储备
  1 源自本土的金属通天柱、承露盘柱、纪念柱
  2 佛塔的刹柱
  本章小结:金属建筑发展的两条线索一一象征意义与适应性技术
 第二章 金属建筑的正式出现唐
  一、未被超越的高度极致:“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1 建造背景与象征意义:天下轴枢
  2 形制考证
  3 小结:承前启后的天枢
  二、铁塔的出现与佛经中的“南天铁塔”
  1 牟平法云寺铁塔
  2 五台山“则天铁塔”
  3 铁塔的象征意义与理论支持:佛经中的“南天铁塔”
  4 阆中铁塔:首个经幢型铁塔案例
  三、佛教对“金”的崇尚与铜塔的出现
  l.佛教对“金”与黄铜的崇尚
  2 唐代的铜塔与金塔
  四、金属屋面建筑的出现及其意义
  1 金属屋面建筑:全金属殿堂象征意义和适应性技术的积累
  ……
 第三章 铁塔的建设活跃期与趋于成熟五代一宋
 第四章 铁塔的变化发展与铜塔的集中出现明
 第五章 铜殿的出现与建设活跃期元一明
 第六章 铜殿的成熟与符号化发展明末清初
 第七章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最后辉煌与境遇(清—近代)
 上篇结语
 下篇 金属建筑专 题研究
 第八章 金属建筑的立意与总体设计
 第九章 金属建筑的单体设计
 第十章 材料设计的智慧:XRF与GIS分析
 第十一章 构件铸造、建筑建造与表面装銮
 第十二章 捐资者、组织者、施工者:意匠的实现与运作
 下篇结语
 全书结论
 附录一:金属建筑铭文辑录
 附录二:金属建筑现场碑文辑录
 附录三:昆明太和宫铜殿彩绘层样品分析报告
 附录四:铜瓦、铁瓦规格、重量实例
 图表目录及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Abstrac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