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动物结构与造型图谱 骨骼×肌肉×立体造型×生活百态
			》
 售價:HK$ 
			98.8
 
  《 
			救命有术
			》
 售價:HK$ 
			74.8
 
  《 
			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哲学卷(全20册)
			》
 售價:HK$ 
			2200.0
 
  《 
			RNA时代(诺奖得主解密RNA分子如何创造生命的新奇迹)
			》
 售價:HK$ 
			86.9
 
  《 
			无论在哪儿都是生活(中国好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得主肖复兴新作)
			》
 售價:HK$ 
			52.8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63.8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118.8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86.9
 
 
 | 
         
          | 內容簡介: |   
          | 《大艺术小玩家系列·幼儿音乐教育丛书:婴幼儿音乐学习的秘密(2003版)》一书原名为《婴幼儿音乐学习原理》(AMusicLearningTheoryforNewbornandYoungChildren,2003Edition),该书研究的是每个人音乐学习生活中最关键的阶段:从零岁至五岁这一时期。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大艺术小玩家系列·幼儿音乐教育丛书:婴幼儿音乐学习的秘密(2003版)》是为了父母和幼儿教师而作,新版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和扩充,所以对于处于教学前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来说,《大艺术小玩家系列·幼儿音乐教育丛书:婴幼儿音乐学习的秘密(2003版)》可以被称为最权威的著作。戈登教授在书中与大家分享了他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在引导幼儿音乐学习方面所做的探索,以及从中所获得的真知灼见。
 新版书阐释了幼儿是如何学习音乐听想、如何发展音乐理解力的,并且解释了为什么提倡成年人可以使用很多教婴幼儿学习语言的方法,来让孩子们尽早地开始音乐体验。
 戈登教授在书中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和鼓励幼儿音乐听想的方法。他告诉我们如何在家中和幼儿园环境下成功地教授音乐,同时强调了施教者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新版书还用了一个独立的章节介绍了学前音乐机构的组织和筹备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大艺术小玩家系列·幼儿音乐教育丛书:婴幼儿音乐学习的秘密(2003版)》是对早期幼儿发展和幼儿音乐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贡献,也是父母们和幼教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  
         
          | 關於作者: |   
          | 埃德温·戈登,EdwinE.Gordon,音乐教育领域里著名的研究学者、教师、作家、编者,以及演讲家。他现任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StateUniversity)音乐教授。他曾执教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ofSouthCarolina),也曾在位于费城(Philadephia)的坦普尔大学(TempleUniversity,美国南部)任教。他还长年致力于卡尔.E.西肖尔(CarlE.Seashore)教授在音乐教育方面的相关研究。 除了指导博士研究生之外,戈登博士还多年从事零岁至学龄前幼儿的音乐教学工作。
 通过广泛的研究,戈登教授在音乐才能、音乐听想的阶段与类型、音乐学习理论,以及节奏与律动等多方面(在此仅举几例)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投身音乐教育事业之前,戈登教授曾在伊士曼音乐学院(EastmanSchoolofMusic)获得低音提琴表演的音乐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金·库鲁巴乐团(GeneKrupaBand)演奏过低音提琴。1958年,他在爱荷华大学(IowaUniversity)取得了音乐教育的博士(Ph.D.)学位。
 戈登教授和他的著作曾被美国国内和国际的诸多媒体报道过,比如《今日秀》(NBCTodayShow)、《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今日美国》(USAToday),以及众多欧洲、亚洲的刊物等等。
 戈登教授和他的妻子卡萝(Carlo)现居住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哥伦比亚(Columbia)。
 |  
         
          | 目錄: |   
          | 译者的话 原版前言
 第一部分导论
 第二部分音乐能力
 第三部分音乐听想与音乐学习原理
 第四部分预备音乐听想与音乐学习原理
 第五部分适应型
 第六部分模仿型
 第七部分同化型
 第八部分学校音乐教育的准备
 第九部分乐器演奏的学习
 第十部分婴幼儿音乐机构的筹备与组建
 术语表
 参考书目
 索引
 |  
         
          | 內容試閱: |   
          | 当音乐已经没有了、或并没有发出真正物理意义上的声响的时候,听众依然能静静地听到、并能理解音乐,那么,我们可以称之为“音乐听想”。与此相反,生理上的听觉概念却是指我们听到的所有实际的音乐声响。例如,假装你正在听一群孩子唱《生日快乐歌》(HappyBirthday),如果你能带着某种程度的精度去听这首歌,再或者你了解这首歌曲的一些音乐特性,比如它的调性、韵律、主音,以及旋律里蕴含的和声,那么,你至少在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听想。听想对于音乐来说,犹如思考对于语言。你在演奏时的听想相当于你在说话时头脑里的思考,而聆听音乐时的听想就像当你在听一群人说话的时候,脑子里却是在思考着他们刚才说过的和正在说的话。虽然音乐和语言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听想音乐的过程犹如我们听别人说话时思考的过程。语言不同于思想,正如音乐不同于听想。正如语言与音乐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思考和音乐的听想则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音乐听想”是音乐能力的基础。它不但是可发展的音乐能力与稳定的音乐能力之根本,也是音乐成就之根本。一个孩子能听想分辨出两条曲调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及他能听想分辨两条节奏型的相同与不同之程度,可以成为其音高和节奏的音乐能力测量的项目。就像我们可以假设儿童用来思考和表达的词语越丰富,他们的智商就越高一样,我们同样可以假设儿童能听想的曲调和节奏型越多,他们的音乐能力就越高。如果儿童能持续地指出很多组曲调型或节奏型听起来具体有哪些不同,那么人们就可以认为他们可发展的音乐能力的音高和节奏方面水平较高。而如果儿童可发展的音乐能力水平较低的话,正确地听想一对相同的曲调型或者节奏型会比较容易些。另一方面,不管孩子们可发展的音乐能力水平到底如何,要他们重复表现一个刚被他人演奏过的曲调或是节奏型,比要他们做出一个不同的音型更困难,而孩子们的这两种音乐能力都是他们音乐成就的测量项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