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枕上诗书·国学系列 全4册套装

書城自編碼: 385266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徐若央、文安、李悠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833674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37.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售價:HK$ 135.7
女性史:革命与战争时期卷(一次重构人类历史的努力)
《 女性史:革命与战争时期卷(一次重构人类历史的努力) 》

售價:HK$ 135.7
永无止尽的狂热:三岛由纪夫
《 永无止尽的狂热:三岛由纪夫 》

售價:HK$ 68.8
原来这就是逻辑学:16堂大师逻辑课
《 原来这就是逻辑学:16堂大师逻辑课 》

售價:HK$ 57.3
隋唐王朝兴亡史
《 隋唐王朝兴亡史 》

售價:HK$ 78.2
货币新纪元:区块链重塑金融生态
《 货币新纪元:区块链重塑金融生态 》

售價:HK$ 101.2
规制如何生财:清代盐政基本原理研究(1644-1850)
《 规制如何生财:清代盐政基本原理研究(1644-1850) 》

售價:HK$ 101.2
小学生C++趣味编程从入门到精通 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C语言)学习用书
《 小学生C++趣味编程从入门到精通 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C语言)学习用书 》

售價:HK$ 102.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43.0
《枕上诗书系列 全4册套装》
+

HK$ 60.8
《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最美古诗词(【彩图珍藏版】《中国诗词大会》
+

HK$ 60.8
《他们有才,亦有爱 : 宋词中的缱绻爱情 (【彩图珍藏版】《中》
+

HK$ 60.8
《枕上诗书:遇见最美唐诗(【彩图珍藏版】 引领唐诗阅读国民读本》
+

HK$ 60.8
《枕上诗书:遇见最美宋词 (【彩图珍藏版】 引领宋词阅读国民读》
+

HK$ 59.4
《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最美诗经 (权威底本,名家解析,古典文学》
編輯推薦:
◆ 百万套畅销书《枕上诗书系列》第二部
《枕上诗书系列》的主题是中国古诗词,用最唯美的文字解读最深情动人的古诗词,读一首诗词,讲一段故事,品读中国古诗词的浪漫与哀愁。2020年上市以来,累计销售超过150万套。
《枕上诗书·国学系列》是《枕上诗书系列》第二部,主题是中国国学文化,依然延续《枕上诗书系列》的创作风格,用唯美的文字,讲故事的方式,讲透中国艺术、古文、情笺(情诗书信)、国学的浪漫与哀愁,轻松有趣,通俗易懂,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精选上下五千年中国艺术、古文、情笺(情诗书信)、国学经典名篇——字字珠玑,篇篇经典
从《兰亭集序》到《千里江山图》(中国艺术),从《出师表》到《岳阳楼记》(经典古文),从《我侬词》到《答张生书》(唯美情笺),从《左传》到《小窗幽记》(国学经典)
风雅千年,意韵悠长,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读一读。
◆引领中国国学文化阅读入门读物
每一篇国学,都有你需要的人生智慧
每一则古文,都有你惊叹的韵律哲理
每一章艺术,都有你沉醉的风雅格调
每一封情笺,都有你想要的深情与爱
◆精美国风插图,装帧精美,随书附赠精美明信片、书签 古画海报
內容簡介:
《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唯美中国艺术艺术》
中国艺术,拥有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风雅千年,意蕴悠长,是中国人才懂的极致之美。
读懂中国艺术,是中国人的美学必修课。
读懂中国艺术,才能读懂中国人的美。
《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经典古文》
古文,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是中国人才懂的风情,是中华文明智慧的传承。
本书精选从夏商到晚清的古文名篇,
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唯美情笺》
情笺是古代人表达爱意的媒介。
本书精选古代Zui浪漫的情诗书信,字字传情,句句有意,美得让人心醉。
《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经典国学》
国学之于国人,是传承,是智慧。能修身,齐家,开智,成才。
学习和了解国学,有助于丰富和提升我们的精神生命,使我们获得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關於作者:
徐若央
颇具盛名的文学作家。若不能超凡脱俗,便要极尽红尘。代表作《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最美古诗词》。

文安
畅销书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知名985高校硕士,修读绘画鉴赏课业,在艺术鉴赏方面拥有深厚的功底。见解独到深邃,文笔优美雅致。
代表作《艺术治疗师》《情似故人来》等。

李悠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优秀骨干教师,郴州市政协委员。多次获得“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所带“省培计划”培训班曾被评为特优班。
目錄
《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唯美中国艺术》
《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经典古文》
《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唯美情笺》
《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经典国学》
內容試閱
《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唯美中国艺术》
《奉对帖》——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帖名:《奉对帖》            
种类:行草
作者:王献之              
创作年代:东晋
备注:收入宋《淳化阁帖》,真迹已佚
【释文】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如果爱情有颜色,王献之的爱情便是一条色带,从温柔的红粉,到致命的黑暗。
东晋宁康元年(373年)的冬夜,幽深寂静,寒风裹着霰雪的颗粒,敲打着屋檐窗棂,也敲打着尘世中所有的凉薄。秦淮河畔乌衣巷的王氏大宅里,王献之斜坐在榻上,听着雪落下的声音,满眼忧伤。他与妻子郗道茂已离婚数月,不知道她近日怎样,这样寒冷的天气,可有厚实的衣物?万般惦念中,他提笔写下了一封信,大意是:虽然已相对多年,但快乐时光如白驹过隙太为短暂。那种额头相碰的幸福,总希望能更多一些。原想与姐姐比翼齐飞、白头偕老,怎么知道竟要分别,实在是深深的惆怅。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姐姐?思念蚀骨,哀痛难耐,无计消除,只有等我气绝魂归的那天,才能止住这份思念的痛苦吧。
这封信后来被收录到了《淳化阁帖》的第九卷中,因首行有“奉对积年”的字样,故得名《奉对帖》。《淳化阁帖》是热爱书法的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内府制作的,一部汇集了先秦到隋唐一千多年间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誉为“法帖之祖”。所谓法帖,就是传统法式,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供后人临摹学习。《淳化阁帖》共十卷,其中九、十卷都是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可见王献之在书法界的地位。
王献之的父亲是“书圣”王羲之,父子二人并称“二王”,王献之又被称为“小圣”。这是书法史上父子皆负有盛名的书法家中,实力最不相伯仲的。在东晋后的南朝齐、梁之间,王献之的书法最受推崇,名声甚至大过王羲之。到了唐代,因唐太宗偏爱王羲之书法,王羲之的光彩又渐渐盖过王献之。
王献之在幼时学的是父亲的书法,后来学习“草书之祖”张芝的笔法,并有了独创性的突破。王羲之精通真(楷)、草、隶、篆各体并融会贯通,而王献之虽不如父亲诸体皆精,却独辟蹊径,在草书方面远远超过父亲。草书在当时还是新兴不久的书体,他脱去了王羲之草书中的“隶意”,即古朴质厚的意味,更加婉转超逸。一般父子的书体基本处于同一时代,而他较父亲将草书推进了数代。他创草破正,打破楷书、草书的界限,在行书的基础上,独创行草书体,书法史称之为“破体”。字体流便简易,可草可行,随意而书,飘逸不羁。
王献之的字体秀丽媚趣,他的学生羊欣评价其书法“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即王献之的字体不如他父亲遒劲、风骨,但妍媚秀逸超过了他父亲,更加缠绵秀丽。此外,王献之的书法审美主张抒情艺术,他创造了“一笔书”,草书相邻两字上下相连,一笔连贯数字,一气呵成完成了一件书法作品。这幅作品是一个整体,每个字都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气韵一贯到底,是后代狂草浪漫主义书风的先锋。
《奉对帖》具有王献之书法的典型特点。行草字体,用笔外拓,圆转秀润。结体松散,骨力柔弱。而全文一笔书写,似断似连,欲断还连,字与字之间牵丝映带相连,更显缠绵。
它的独特之处、价值所在,是它没有那么和谐完整。前面整齐,后面狂放,整体风格并非一以贯之。王献之在写这封信时,情绪哀伤痛苦,便难免流露于笔端。前边的字体柔媚娟秀,情绪尚能控制,但是在“以之偕老”之后,明显开始失控,宣泄之情喷薄而出,字迹也狂放游走起来。尤其最后“绝气耳”三字,字字啼血,“耳”字拖尾极长,几乎不能辨识,似乎能看到他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写罢后气殆痛苦的样子。(图1)
《奉对帖》把抒情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任情为书,笔随意动,让观者随着字体气韵而沉浸在伤痛中无法自拔。这样的感染力是一般书法作品难以企及的。
《奉对帖》寄到郗道茂手中后,随着她的离世,几经辗转,原信已不知所踪。只留下背后凄婉的故事,令人扼腕叹息。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东晋建元二年(344年),出生于乌衣巷的王氏大宅中。彼时正是王羲之卸任江州刺史后赋闲在家的时光,对于这个小儿子,王羲之多了几分老来得子的宠爱,也多了闲余的时间教导。
王献之自幼聪颖好学,却不喜谈笑,寡言持重。七八岁的时候,王羲之开始教他书法。一次,王羲之看到王献之正在练习写字,便悄悄走到他背后,出其不意地去夺他的笔,却没能夺下。小小的孩童将手中的笔抓得紧紧的。王羲之大喜,感叹:“此儿后当复有大名!”一语料中。王献之跟着两位哥哥王徽之、王操之去拜谒名士谢安,一番交谈寒暄离开后,其他人问谢安王氏兄弟孰优孰劣,谢安盛赞最小的王献之:“小者佳。”
永和七年(351年),王羲之任会稽内史,八岁的王献之随父赴任,来到了山明水秀的会稽郡。两年后,他跟随王羲之参加了那场古今瞩目的“兰亭雅集”,他是年龄最小的参与者,虽无诗作,却深受影响。
在会稽,王献之与大他一岁的表姐郗道茂相识。郗道茂是名臣郗鉴的二儿子、王献之的舅舅郗昙的女儿。她温婉聪慧,心思灵动,与王献之的稳重寡言恰好相反。两个对彼此好奇的孩子正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年纪,他们一起吃住玩闹,读书游戏。成人世界的烦恼还很遥远,他们在门阀望族的庇护下,如彩云包揽,霞光披身,流连在江南庭院琉璃幻彩的红粉绮梦中。
时光在烟雨青石里催红了樱桃,染绿了芭蕉,总角孩童转眼长成了落落少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十三岁的王献之出仕做官为州主簿,第二年入京建康,为秘书郎,做了与父亲当年同样的官职,却更加游刃有余。
王献之成为王羲之七个儿子中最出色的那个,兰亭余韵将风雅镌入他的骨中。他的书法已声名在外,坊间流传着他练字用了十八缸水的励志故事,他在寺庙墙壁上用扫帚蘸墨随意题写的字,被住持拓印珍藏,观者如云。他的品性依然寡言少语,淡然飘逸,他和哥哥王徽之同处一室,家中着火,王徽之跑得鞋都掉了,而他缓缓由仆人搀扶出来,风度不改。他的容貌优雅俊美,清瘦白皙,喜欢穿宽袍大袖的衣服,风吹来衣袂飘飘,仿佛画里走来的神仙。史书说他“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
这样清贵的世家公子,自然引得众多高门大户求取婚配,但王献之心有所属。早在会稽时,他已明白了世间的温柔美好所在。高平郗氏也是名门望族,而王献之的母亲郗璿正是郗道茂的姑母。亲上加亲,青梅竹马,门当户对,没有比这更完美的姻缘了。王羲之亲自书写《与郗家论婚书》,赞美郗道茂“淑质直亮,确懿纯美”,恳请郗家同意“使子敬为门闾之宾”,结成秦晋之好。
升平四年(360年),十七岁的王献之与十八岁的郗道茂成婚。“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他们祈愿白首偕老,一生相随。
一年之后,他们的女儿玉润出生了,王羲之对其极为疼爱。在她生病的时候,王羲之写了《官奴帖》(又名《玉润帖》)提及她的病情,并且反省孙女生病皆是因为自己的过错,焦急、自责之情溢于笔端。然而,就在《官奴帖》写完没多久,孩子还是夭折了。而郗道茂的父亲郗昙与王羲之也相继离世。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王献之、郗道茂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命运的无常,他们更加珍惜彼此,相互扶持,相互慰藉,在悲痛中逐渐蜕变成长,成为夫妻间最好的模样。
按规制,王献之要为父亲守丧三年,不得外出做官。他在会稽的云门山购置了一处宅院,一边守制,一边过着半隐居的读书生活。那里青山环抱,翠谷幽静,门前正对着若耶溪。他们如世外桃源的神仙眷侣,烹茶弹琴,读书写字,云门山至今仍留有王献之的洗砚池。他们也时常在莲花盛开的若耶溪泛舟,荷风送来香气,他们像孩提时那样额头相碰,相视一笑。那片清清溪上的荷粉,是王献之一生中最温柔的旖旎。
三年服丧期满,兴宁三年(365年),王献之回到朝中复职,与郗道茂住回乌衣巷的王氏大宅。受父亲王羲之的影响,王献之对官场功名十分淡泊。每日写字、会友之余,便是与郗道茂伉俪情深,携手相游。
他们的琴瑟和鸣为人称道,却引人垂涎,其中就包括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司马道福是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个女儿,初封余姚公主。她的生母是以贤德闻名、备受宠爱的徐贵人,故而司马道福从小深得父皇喜爱,养成了骄纵跋扈的性格。她早已对如芝兰玉树般的王献之一见倾心,只是当时使君有妇,罗敷有夫,她已嫁给了谯郡桓氏大司马桓温的次子桓济,纵然神女有情,也只能暗暗放在心底。
咸安三年(373年),桓温病重,知道几个儿子不堪重任,便将兵权交给了弟弟桓冲。桓温的儿子桓济和桓熙不服,意图谋杀桓冲夺权。事情败露后,桓熙、桓济兄弟被流放到了长沙。司马道福与桓济和离,之后,她对王献之重新起了争夺之意。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她对王献之仰慕许多年,而彼时的高平郗氏,随着郗鉴、郗昙等人的去世,已没落失势,因此司马道福肆无忌惮。
于是,朝廷一道诏令,命王献之尚[1]新安公主。
犹如晴天霹雳,王献之和郗道茂措手不及。东晋以至南朝的宋,很多世家子弟并不愿尚公主,因为公主往往依仗皇家权势,对驸马颐指气使,倨傲不恭。王献之的从祖父王敦杀人不眨眼,甚至胆敢起兵叛乱,可即使是他,在妻子——晋武帝的女儿襄城公主面前也不敢大声喘气。而桓温尚的晋明帝的女儿南康公主司马兴男,更是极其专制。在那个纳妾成风的年代,桓温纳妾李氏,却不敢带回家,只能偷偷养在外面。后来司马兴南知道了,提刀奔向李氏的住处,不过当她看到姿容绝美的李氏后,扔下刀说道:“我见汝亦怜,况老匹夫乎。”这也是成语“我见犹怜”的来历。
王献之淡泊仕宦,又与郗道茂情深意笃,决不愿意离婚尚公主,多次拒绝。然而郗家衰败,呈现颓势的王氏自然愿意王献之尚公主为宗族借势。王献之无力抗衡,只能破釜沉舟。他用艾草烧伤自己的双脚拒婚,称“跛足,不堪匹配公主”。他原以为公主不过是爱上他的皮相,他自毁“美玉”,公主必会厌弃。
然而司马道福决不罢手,她直言:“就是瘸了,我也嫁定了。”事到如今,还有几分是爱情的执着已不知晓,也许更多的是金枝玉叶的自尊和皇室的脸面。前半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司马道福怎能输给一个落魄的世家之女?她完全不懂,强扭的婚姻是她的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君命难违,一封和离书结束了王献之和郗道茂十几年的婚姻。郗道茂的父亲郗昙早已去世,无家可归的她只能去投奔会稽的伯父郗愔。
烟雨凄迷的秋晨,王献之拖着受伤的脚,一瘸一拐为郗道茂送行。两人挥泪作别,无语凝噎。他从秦淮河畔送到城门,又送到郊外,送了一程又一程,不愿分离。明代书画家唐寅根据这段故事绘制了画作《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图2),画中传达了王献之夫妻郁郁悲凉的情怀。怎么会不悲凉呢?从亲密的额头相碰,到如后世人所言“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当初许诺的白首偕老,还是落了空。
司马道福终于如愿嫁给了王献之。没有任何资料记载他们的婚后生活,留下的只有王献之不断写给郗道茂的信。《奉对帖》《姊性缠绵帖》(图3)《思恋帖》,一封封不绝如缕。对郗道茂的挂怀,成了王献之灰暗的日子里唯一的信仰和光。
在《姊性缠绵帖》中,他写道:
姊性缠绵,触事殊当不可。献之方当长愁耳。

大意是,姐姐的性格多愁善感、敏感多思,遇到事情不可这样。献之为此也很发愁。
王献之明白郗道茂的处境,在那个年代,虽为和离,也与被休的弃妇差别无二,周围一定有诸多闲言碎语、嘲讽冷眼。她又在伯父家寄人篱下,只怕婢女仆从,都不惮释放自己的恶意。七百多年后与她处境相似的唐婉,用一首《钗头凤》诉尽了被丈夫陆游休弃回家后的凄惶: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王献之在《姊性缠绵帖》中开解着郗道茂,劝她凡事不要郁结于心,最终只会伤害自己。
而在另一幅《思恋帖》(图4)中,他更加狂热地表白着自己的情感:
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
大意是:思恋无时无刻不在弥漫,反省令悲哀充塞,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怎样才能让你明白我的心。唯愿你能多保重,无论早晚,好歹回复一封信,让我知道你的近况。这封信更加没有任何含蓄,情感直白,如爆发的火山一样炽烈,他的后悔,他的爱恋,都在每个字里发烫到融化。也许郗道茂已很久没有给他回信了,他的盼复带着几许哀求。
《奉对帖》比这两封更加痛彻心扉,感怀至深。王献之用最深情的笔触追忆了过往,也用最缠绵的笔法诉说自己的懊悔和相思,成为流传至今的宝帖。
这些书信郗道茂应当视为珍宝,看完也不舍得丢弃,妥为收藏,否则不会在后世得以流传。那是她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中,仅有的支撑和温暖。可她无法向王献之回信倾诉,一则无用,徒增情感牵绊;二则若藕断丝连惹恼了公主,后果也不堪设想。这场巨大的变故,给她造成的伤害比王献之更深,但她也更清醒。她早已明白,从离开乌衣巷的那天起,她就没有了生机,只是在熬日子。没过几年,郗道茂郁郁而终。
郗道茂的离世,令王献之的世界变成了黑色,再无快乐,只剩病痛。如今留下的《肾气丸帖》《消息帖》及《江州帖》等诸多法帖中,记载着王献之腰痛腿软、头痛、胛痛等病症。就连他唯一流传下来的笔墨真迹《鸭头丸帖》(也有说为唐摹本),也是因为鸭头丸治疗水肿效果不好导致他极其苦闷而写的。
王献之的脚,在“炙脚抗婚”后留下了终身的后遗症,反复发作,行动不便。他经常在书信中提起足疾,这是他终生难以愈合的伤,也是他心头的伤痕。它如一道鸿沟,横亘在他与司马道福的婚姻中,永难逾越,提醒着他逝去的美好,逝去的表姐郗道茂。
对于司马道福而言,这样的婚姻终究不是她想要的那么温柔多情。她想要他的温柔,却不知他并不是对谁都温柔。她张牙舞爪地掠夺,早已摧毁了温柔的可能。
十年过去,光阴冲淡了爱恨情仇。太元九年(384年),王献之与司马道福有了一个女儿,得名王神爱,后来嫁给了寒暑饥饱都不能辨的白痴皇帝司马德宗,那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之后史书再无司马道福的记载。史学家根据她的谥号“愍”——含义是忧患痛心——推测她死于难产。她得偿所愿,为所爱之人生了孩子,用性命圆满了这场蚀骨纠缠。只是不知道她临终时,是否觉得冰冷的婚姻值得?
司马道福去世后,王献之纳了一名叫桃叶的女子为妾室。传说她长得很像郗道茂。她的娘家在秦淮河对岸,每次回去,王献之都会送她到渡口。那个渡口被后来的文人骚客称为“桃叶渡”,至今仍是秦淮古渡。桃叶害怕水流湍急,王献之便作诗安慰: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目送她的船渐行渐远,他仿佛看到了当年郗道茂离去的凄凉身影。桃叶像郗道茂,但终究不是郗道茂。王献之的世界依然灰暗。
太元十一年(386年),病痛交织的王献之进入了弥留之际。按照道家的风俗,家人请来道士上表文祷告,让他忏悔自己所犯的过错。他想了许久,缓缓说出:“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在他人生的最后,牵挂的只有他唯一的爱人。带着对郗道茂的思念与内疚,他合上了双眼,年仅四十三岁。
三个人的爱情太拥挤。爱情固然美好,遗憾的是总有先来后到。一纸婚书的承诺不容亵渎,更不容巧取豪夺。当爱而不得,体面地退出,成就对方,也许是对爱情最好的诠释。
[1] 尚:娶公主谓之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