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大唐诡异录
》
售價:HK$
55.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HK$
65.0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HK$
96.3
|
內容簡介: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全面、客观
地学习改革开放史,充分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作用,才能牢牢
树立改革开放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
|
關於作者: |
迟福林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 副会长。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海南等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的特聘教授。
多年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共出版中英文专著四十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八百余篇,形成研究报告七十余部,提交了大量政策建议报告,在决策和实践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5年入选《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
杨 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机构编制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参与中改院学术活动交流及相关课题研究,近年来主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史基础研究等工作。主持完成百余位改革人物访谈,参与《口述改革历史》的编写工作。
|
目錄:
|
总 论 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第一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
(1978年11月—1984年10月)
第一节 伟大历史转折—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
第二节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第三节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目标
第四节 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初步调整
第五节 改革从农村起步
第六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探索
第七节 对外开放破冰
第八节 民主与法治制度恢复和发展
大事记
第二章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从农村到城市
(1984年10月—1992年10月)
第一节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目标
第三节 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
第四节 加强以价格改革、流通体制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改革和
市场体系建设
第五节 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
第六节 由点至面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七节 社会体制改革
第八节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
第九节 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大事记
第三章 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992年10月—2002年10月)
第一节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第二节 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新三步走战略
第三节 建立现代金融体系
第四节 财税体制改革
第五节 国企改革攻坚
第六节 初步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七节 行政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
第八节 社会体制改革
大事记
第四章 党的十六大: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
(2002年11月—2012年10月)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推进科学发展
第二节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节 以企业改革为重点,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 不断深化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第五节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六节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第七节 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
第八节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大事记
第五章 党的十八大: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
(2012年11月迄今)
第一节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第二节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规划
第三节 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第五节 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第六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七节 从进一步简政放权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八节 推进民生建设
第九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事记
主要参考资料
|
內容試閱:
|
一、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
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2021 年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
(一)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发展史的奇迹
从我国40 多年经济发展水平看。1978 年我国GDP不足4000亿元,2000 年GDP突破10 万亿元,2012 年GDP突破50 万亿元,2020 年GDP首度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1 万美元。比较来看,1978 年,美国GDP是中国的15 倍,人均GDP是中国的30 倍;到2020 年,美国GDP是中国的1.5 倍,人均GDP是中国的6 倍。从中国对世界经济1.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8 户村民在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后,1979 年粮食总产量由往年的3 万多斤猛增到13 万多斤,相当于1955—1970 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从过去的22 元增加到400 多元。为什么?就是把土地承包权给了农民,农民有了种地的自主性。过去农民不允许拥有生产工具,主要的生产工具(生产资料)是属于公家的、属于公社的、属于生产队的、属于集体的。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将土地承包权给了农民,生产资料给了农民,改变了过去“出工不出力”、农业生产与自身实际利益没有挂钩的局面,极大迸发了农民生产的热情。
2.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推进计划和市场相结合(1978—1992 年)。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1982 年9 月,党的十二大提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1987 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1992—2012 年)。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07 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增长的影响看,中国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2006 年以来,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了30%,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发展史的奇迹,这一结论符合实际、符合历史。
(二)改革开放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年代,大部分商品是靠国家指令性计划配置的。这个阶段,尽管国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计划经济严重束缚了经济发展的活力。改革开放40 多年,为什么中国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为什么迅速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主要在于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40 多年,是从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逐步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的过程。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3 年至今)。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实现了走向经济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
1.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仅用短短40 多年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建成了体系完整、产能巨大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成功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2017年,我国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 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均符合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指标。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1978 年10 月,邓小平访问日本。邓小平了解到,日产公司每个职工每年生产94 辆汽车,而我国最先进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只能每个职工年产1 辆。他不禁对“现代化”产生无限感慨。1978 年,我国轿车千人保有量不足0.5 辆;2020 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93 辆;预计到2025 年将达到238 辆/千人的水平,2030 年将达到289 辆/千人。
2.从短缺经济时代到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跨越。经过40 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生存型、物质型需求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全社会对品质消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明显增长,我国成功实现从短缺经济社会到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提升。
我们经历过短缺经济时代,那个年代实行粮食统供统销、计划收购、计划供应。这里有个历史背景,“一五”计划以后,我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由此带来一个突出问题:全国粮食严重紧缺,国家收获粮食547 亿斤,需要支出的却是587 亿斤,缺口很大。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实行统购统销的产品主要是粮、棉、油,这就是粮票、油票、布票、肉票、豆腐票、副食本等各类票证的由来。
从现实看,无论是在消费的方式,还是居民消费率、最终消费率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进入消费新时代,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升级。
3.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成功把握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重大转折。这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推动了自身较快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这场伟大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40 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中最伟大、光辉的一个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