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园圃之乐(小绿书)

書城自編碼: 33822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名家作品
作者: [德国]赫尔曼·黑塞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735508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6-0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6.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售價:HK$ 105.6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

售價:HK$ 54.0
独自走过悲喜
《 独自走过悲喜 》

售價:HK$ 81.6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

售價:HK$ 94.8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售價:HK$ 71.8
北京三万里
《 北京三万里 》

售價:HK$ 93.6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售價:HK$ 70.8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售價:HK$ 81.6

 

編輯推薦:
小绿书不是世界名著那么简单!都德、黑塞、卢梭这几位享誉世界的文学和思想大师,在晚年带着各自的世事沧桑走进绿色自然或是回归淳朴的故乡,或是隐居在乡间田园,或是漫步山野茂林,将一生的哲思轻轻书写在晨花暮草、晴耕雨读。
我们为小绿书选择的译者,也不是翻译界泰斗那么简单,他们不仅笔触娴雅优美,*符合信达雅的标准,更是以各自的生命阅历和意蕴情志与作者对话,为奔忙于现代生活的读者构筑了这几座令人神往的绿色田园。
在经历一生坎坷遭逢后,反而写出这本如淡水彩画般隽永宁静的文集,这就是黑塞。
在清丽中有厚度,平和中有力度,令人在轻阅读中获得思考的深度。
收入黑塞多幅珍贵照片、画作、手稿
內容簡介:
赫尔曼.黑塞在46岁那年与第1任妻子离婚后,移籍瑞士,退隐山间,在晴耕雨读中品味自然赋予的生命趣味,写下了这本诗歌散文经典。从童年的花园里的欣欣向荣,到博登湖畔渔村中的园圃之乐,从为理想的伯尔尼乡野别墅,到卢加诺湖畔的小公寓,黑塞那不倦劳作的身影总是与独具特色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各自陶然。
如果了解黑塞一生的坎坷遭逢自幼疾病缠身,早年自杀未遂,两度离婚,遭遇两次世界大战,因帮助难民而被纳粹列入不受欢迎作家名单,晚年穷困潦倒,罹患眼疾头痛便会从这本有如淡水彩画般隽永宁静的文集中,读出作者对生命的体悟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黑塞这本文集,在清丽中有厚度,平和中有力度,令人在轻阅读中获得思考的深度。
關於作者: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生于德国,1923年移籍瑞士,是20世纪著名作家、诗人,诺贝尔奖得主,创作深受浪漫主义的浸润,彷徨、漂泊、孤独、乡愁、回归自然等浪漫主义元素是他作品的基调,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园圃之乐》表达的热爱生命、倾情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代表作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玻璃球游戏》《悉达多》《德米安》等。
目錄
丛书总序 001
译者序精神圆梦 003
田园春讯 017
九月 024
童年的花园 025
青春花园 029
外在世界的内心世界 030
致胞弟 032
博登湖畔 033
花的生命 035
暴风雨之后 037
花儿也不能 038

龙胆花 039
薄暮中的白玫瑰 040
石竹花 041
花香 042
风信子的花香 042
石竹的花香 042
紫罗兰的花香 043
木犀草的花香 043
茉莉的花香 044
水仙的花香 044
玫瑰的花香 045 
天芥菜的花香 045

最早的花 046
草地卧躺 047
树木礼赞 049
告别博登湖 052
蓝蝴蝶 059

修剪过的栎树 060
老园 061
哀老树 063
日记 070
丢失的折刀 072
晚夏 078
对照 080
花枝 085
百日草 086
初秋 091
夏秋之际 092
浇花 093
为一小块土地尽责 100
园圃时刻 106
树 135
满树桃花 140

园丁的梦 141
退化 143
耶稣受难日 149
日记一则 151
如同失落的故乡黑塞信函中的园圃情思 156
狮子的哀诉 160
致友人书信中的园事记趣 162
千年之前 171

叙事作品

梦中之屋 175
鸢尾花 206
內容試閱
译者序
精神圆梦
韩耀成


对一个未达成的夙愿之补偿
黑塞在他的童话小说《鸢尾花》中说:所有的孩子都 有这样的感觉,尽管感受的强烈和细润程度因人而异,很多 人早在学习第一个字母之前就把这一切忘掉了,好像从未有 过这种感觉一样;另一些人童年的秘密还保留很长时间,其 残留部分和回响一直伴着他们直到白发苍苍的耄耋之年和心 力交瘁、身体孱弱的风烛残年。人的一生中会有各种各样 的梦,尤其是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梦或者说愿望,多数人越 是年迈,这些梦的反响也越强烈。我的童年是在浙北山区度过的,那时有两个梦:游览雁荡山和莫干山。前者是因为看 过一出京剧武打戏《雁荡山》,一心想去探访山中的响马; 后者是因为莫干山风光旖旎,是风云际会之处,又有名人墓地。这两个愿望均于垂暮之年先后达成。青年时代我又有了一个新梦:翻译《少年维特的烦恼》。此梦的缘起,是一年暑假期间,我卧躺在北大未名湖畔浓荫覆盖的草坪上诵读《维 特》。维特和绿蒂的爱情悲剧令我感叹,书中对大自然的描 绘令人神往。那时我萌生了翻译《维特》的愿望。几十年之后, 终于在生活奔波和事务羁绊的缝隙中,挤出时间译出了这部名著,实现了心中的夙愿。
还有一个园丁梦延续的时间更长,它萌发于童年,经少 年、青壮年,到暮年,伴随了我的一生。我成长在山区,整 天与竹木、果树、花草为伍。种种儿时记趣一直珍藏于心。 我常常静观雨后春笋的露头和生长其实,这是肉眼无法 察觉的景象,一般要用延时拍摄或定格拍摄才能显示;又如, 多少个除夕之夜,坐在古银杏树下翘首期待奇花一闪,以期 能交好运其实,这是乡间传说,虽然银杏开花确实是在 夜深人静时,但并非在除夕,它也和昙花一样短暂,银杏开 花同样也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在屋前的梅园里,我知道,哪 些棵的青梅甜润,哪些棵的梅子酸涩;我也曾在栗树的枝桠 上搭上木板,和玩伴夜宿其上,树下拢一堆暗火,将带刺的 壳斗埋于其中,待到栗子烤熟时,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我也不时为果树培土,为花木剪枝。我的心与大自然息息相通, 大自然的和谐、宁静与妩媚融入了我的灵魂。高中毕业时, 曾想报考园艺专业,只因我所倾慕的那所大学没有园艺专业 而作罢。就这样,我改道外国文学。职业变了,但园丁梦未 曾须臾消失。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可以肯定地说,伴我一生的这个心愿是不可能实现了。正在这时,受邀翻译黑塞的《园圃之乐》。黑塞的这本描写花木生涯、园圃之趣、园圃之乐 的诗文合集,对我来说不啻是他乡遇故知,黑塞对简朴、宁静、 淡雅的田园生活的留恋,对大自然的倾情,也引起我的共鸣。 我把翻译《园圃之乐》视作精神圆梦,是对自己未达成的夙愿之补偿。

走出痛苦和迷惘, 跨越危机四伏的坎坷人生
赫尔曼黑塞 1877 年 7 月 2 日出生于德国施瓦本的小城卡尔夫市,父亲是传教士。1891 年黑塞考入毛尔布隆神 学院,翌年即逃离学校。随后又因神经衰弱自杀未遂,被送 入精神疗养院。不久,在埃斯林根当书店学徒,三日后就逃走。 此后,直至 1903 年,他先后在图宾根和瑞士的巴塞尔当书店 店员,期间阅读了大量文学书籍,并开始写诗,发表并出版 了一些作品。由此可见,从少年时期开始,黑塞的生活就很 纠结,问题连连。尽管如此,童年生活在作家心里还是留下 了美好的回忆。
1904 年,黑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出版,由此一举成名。同年他跟比他大九岁的钢琴家玛丽?贝尔奴丽结婚,生了三个儿子。婚后,黑塞就从巴塞尔迁往博登湖畔的渔村盖恩霍芬,租住一所农舍,三年后(1907)他盖了一幢新居,并建造了自己的第一个园圃。闲时他侍花弄草, 过着远离城市、融入大自然的简朴生活,度过一段温馨、幸 福的时日。此后他数次迁居,更换住所。
1912 年,黑塞从锡兰和印度尼西亚旅行回来之后,便卖 掉盖恩霍芬的房子,重新迁回瑞士,租住伯尔尼郊外的一所 别墅。这里远离市区,安谧,美丽,具有乡土气息。但是优美的环境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运,相反,在一个个打击下, 他心力交瘁,陷入危机。迁居伯尔尼前后,黑塞的家庭生活 就出现了僵局,与妻子玛丽关系紧张。两年后,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战争打破了黑塞平静的田园生活。在民族沙文主义的蛊惑下,德国知识分子大多处于战争狂热之中,与此相 对,黑塞发表反战文章。他还在战俘照看处工作,并参与编 辑供战俘阅读的报刊。这期间,他不仅工作过度紧张,健康 和生活状况也令人担忧:父亲去世、幼子患重病、妻子精神 病恶化住院、他自己神经衰弱症也日趋严重,不得不在疗养 院接受精神分析治疗。同时,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困境,金 钱短缺,疾病缠身,面临的是孤单和绝望。
战争结束,噩梦过去,黑塞开始了全新的生活。1919 年, 他与妻子正式分居,孩子寄于他处。这时,他已是孑然一身, 不久就离开伯尔尼,迁至卢加诺湖畔蒙塔纽拉村的卡穆奇公 寓,专心创作,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黑塞的生 活十分艰苦,稿费因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而变得微不足道,全部家产就是随身带来的书籍、衣服和写字桌,他成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小文人,秋天有时只能从树林里找些栗子果腹。
1923 年,黑塞和分居的妻子玛丽正式离婚。这一年他加 入了瑞士国籍。同时,他的坐骨神经痛及风湿病加重,常去 苏黎世附近的巴登温泉疗养。
黑塞的第二任妻子璐特?文格尔比他小二十岁,两人于1924 年结婚。婚后不久就分居,并于三年后(1927)离婚。
1931 年黑塞同妮侬?多尔宾喜结良缘,开始了他的第三 次婚姻。在苏黎世一位朋友的资助下,他在蒙塔纽拉近处再 次兴建了一栋自己的房子,重新营造一个自己的园圃。在法 西斯横行的年代,黑塞全力筹措救济资金,帮助被迫害的难 民,给他们提供栖身之处、经济资助,或给以咨询或实际帮助,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黑塞被纳粹列入不受欢迎的作家名单。
在创作方面,黑塞在《彼得?卡门青》(1904)之后,《格 特鲁德》(1910)、《罗斯哈尔德》(1914)、《德米安》(1919)、《悉达多》(1922)、《荒原狼》(1927)等佳作先后问世, 令世界文坛瞩目。1943 年作家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玻璃球游 戏》出版,1946 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黑塞因病而未能 亲临颁奖会场。
黑塞晚年因关节病的发展并发肌腱萎缩,青年时代罹患的眼疾又日趋严重,长时间阅读和伏案工作会导致眼球括约肌痉挛和颜面神经痛。因此他就以画画和做一些园艺劳动来进行调整,以缓解眼疾和头疼的折磨。
1962 年 8 月 8 日晚,黑塞听了一首莫扎特的钢琴曲,上床后,像往常一样,妻子给他朗读,第二天早上,他竟因脑溢血与世长辞。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黑塞的挚友、德国作家胡果?巴尔称他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确实,黑塞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的浸润,彷徨、漂泊、孤独、对回归乡村回归自然的渴望等这些弥漫 着浪漫主义气息的主题是他作品的基调。何谓漂泊?漂泊是 因为心灵找不到归宿,找不到精神家园,于是走出家园,到外部世界去寻找心灵的故乡。但漂泊并非想逃避苦难。它 是对故乡的渴念,对母亲记忆的渴念,是对生活新状况的希 冀,最终漂泊仍然引导你回家。每条路都通往家中。
黑塞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一生都在追求还乡 的终极答案。家园的失落是还乡的诱因。战争和工业化进程,迫使人类失去家园,失去自我。然而何处是故乡?在自然中找回自我,找回失落的故乡。黑塞的作品如《罗斯哈尔德》《彼得?卡门青》中的主人公,最后还是重返家乡,再次投 入大自然的怀抱而找回了自我;有的一生都在寻找,像《鸢 尾花》中主人公苦苦寻求人生的真谛,寻找故乡,经过无数探索,最终抛弃世俗的一切,走进鸢尾花蓝色的花萼,回到了故乡;有的如荒原狼哈利则永远失去了家园;有的则在生命的往复轮回中融入自然
人与自然是中外文学的一个永恒的母题。早在 18 世纪中叶,卢梭目睹私有制产生以来,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压抑了人的发展,人的贪婪和欲望使人逐渐背离了自然、朴质和美好的本性。他将自然视作人的原始故乡,呼吁顺 乎自然,回归自然。他的小说《爱弥儿》把主人公置于 大自然之中,让他在劳动和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将他培养成具有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具有民主意识的新人。德国 狂飙突进运动的作家接过卢梭回归自然的口号,提倡投 入自然的怀抱,向往合乎自然的社会制度。那时,自然 是一个热门话题。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主人公维特对自然有着特殊的敏感,他的人生体验和大自然互相交织,融 为一体,称自己是自然的儿子和朋友。
人与自然这个文学母题,其理念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 内涵。黑塞一生钟情山水,流连乡村,亲近自然,并将自己 融入自然。无论是童年的花园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在他 心里留下的深深印痕,还是在博登湖畔渔村所享受的园圃之 乐,或是伯尔尼郊外的乡村别墅,卢加诺湖畔蒙塔纽拉的公寓,还是在最后的的新居,都有供他劳作的园圃和独具特色的风景,使他陶醉在绚丽多姿的大自然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黑塞还从东方文化中的儒道思想以及印度的 禅 文化中汲取养分,因而他的自然观融合着东西方的文化特征,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其内涵随时代进程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今日,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本质相通,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圃之乐》表达的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正是天人合一的体现。
提起黑塞,人们就会 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和王维。
陶渊明高风亮节,不为五斗米折腰;黑塞在德国纳 粹势力猖獗之时,于 1930 年毅然退出普鲁士艺术科学院。陶渊明归田之后,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复归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黑塞则在博登湖畔渔村的园圃里眺望远处耸立的康斯坦茨大 教堂的钟塔;在伯尔尼郊外乡村别墅的阳台上纵览远方高山上郁郁葱葱的片片森林,连绵的山峦和阿尔卑斯山脉的群峰;在卢加诺湖畔的公寓园圃里,劳作间歇,眺望远处色彩斑斓、 悠远恍惚的云山雪岭
黑塞有一册《园圃之乐》,王维退隐辋川,营造了别墅, 遁迹山林,写了一组六言绝句《田园乐》(也题作《辋川六言》)。 组诗展示了辋川田园生活与自然景致,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 相亲相近的无穷乐趣: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 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其六)。黑塞和王维一样, 也是多才多艺,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黑塞也 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这本《园圃之乐》中的插图,绝大部分都是作者亲自所绘。
当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进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延伸到 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振兴乡村,努力使蓝天白云、绿 水青山成为常态。


《园圃之乐》写花草树木, 着重是写人生
与一般写大自然、写花草树木的文章不同,黑塞在这些 诗文里倾注了真挚的感情,把花卉树木当作亲人,每棵树都是我的朋友。他在描写花木的文字中融入了对生命的感 悟,又在大自然中获得不竭的灵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对 于美丽的园圃,黑塞不是游客,不是观赏者,更不是归隐自 然的遁世者,他是园圃劳作的直接参与者,是田农、园农、果农。作家从植物的小生命联想到人性,人性的弱点在植物 身上也有反映:有些植物的习性和生活既卑贱又平庸,有 的则是十足的大老爷和享受者气派;邻里之间有的和睦友 好, 有的却彼此厌恶,心怀敌意。生命无常而短暂,却又不断轮回,滋养新一代。没有一个夏季不是从上个夏季的死亡中吸取的营养;没有一种植物不是同样静悄悄地、准确 无误地化作泥土,犹如当初它从泥土里生长出来。黑塞十青睐佛教,佛教的轮回思想在他许多作品中都有极为形象、生动的表现。在《花儿也不能》这首诗中,就直接表达 了轮回再生的思想:犹如花儿之凋谢, 我们也会遭遇死 亡 只不过是解脱之死, 是再生之死。《园圃时刻》中则有从肥沃的土壤吸取养料,腐烂后又给土壤以有机物 的滋养的向日葵,秋天倒伏后,就投向正在等候的大地, 开始新一轮生命的循环。
黑塞的文章重点不在描绘外在景物,而是着眼于体现内 在精神生活的意蕴,他写花木意不在景物,而是借物抒怀,借物明志,表达他对生命的体悟与沉思:暴风雨过后,柔 弱的花枝有的已经折断,满地凋零,但是花儿临危不惧, 处变不惊,又慢慢抬起头重新迎向可爱的阳光我们还 在,敌人岂能将我们摧毁;在高山上、在频繁遭遇险情 的环境下生长的树木最坚固、最强劲、最出类拔萃。这正是借物抒情,咏物明志,歌颂人的坚强品格,也是作家自己 遭遇的写照。《石竹花》中,诗人又借石竹花来赞美生命,人生不能碌碌无为,要让生命之火燃烧得更猛烈,更艳丽, 要在澎湃的洪流中 泡沫翻腾,浪花飞扬!他还以修 剪过的栎树来明志:我也遭受践踏,饱尝欺凌 但我 未曾低头折腰, 面对凶横残暴 每天昂首迎接新的朝阳。虽然受尽世俗的热讽与冷嘲, 然而不可摧毁的是我的本性。
黑塞对于树木花卉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棵树都是他的朋 友,要是失去其中一棵树,就是失去一位朋友他说,树木都是有灵性的。谁能懂得与之交谈,懂得倾听它们,谁就获得真理。他为被暴风雨折断的一棵南欧紫荆心痛不已,像吊唁一位逝去的亲友,写下《哀老树》这篇悼词。 他在哀悼这棵老树的离去,同时写了为他的朋友,德国诗人 胡戈?巴尔送葬,哀上加哀,感人肺腑。一棵桃树和作家一起共同经历了炎暑和冬雪,风暴和宁静,成了他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老朋友。如今这位老熟人和老朋友却被折断了,悲痛 之余,作家一方面慨叹命运之无常,另一方面他又赞美这棵亲爱的桃树的幸运,因为它坚持到最后一刻才有尊严地倒下, 不像我们,到了老年既要抗拒被污染世界的毒物和贫困,又要在周遭吃人的腐败环境里为呼吸一口干净空气而奋争。 黑塞的回归自然,并非隐遁山林,两耳不闻窗外事。实际上黑塞对社会的观察,对时政的思考,比那 些夸夸其谈的人不知要深刻多少!他写花木时往往笔锋一转,直接针砭时弊。在《对照》中,作家将一棵生意盎然的夏玉兰和超然物外、超凡脱俗的矮柏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两相对照,深刻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情况:正是由于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当年才使全国人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雄伟壮丽,振奋人心;而对那些认为战争其 实是相当危险而残暴的行为,也许会导致不幸后果的那些悲观主义者,则以处决相威胁。突然间,整个帝国都垮了。
这时,当年的悲观主义者反而要来安慰那些乐观主义者。这篇文章写于 1928 年,作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流行的社会风尚:健康、干练、盲目的乐观主义崇尚及时行乐 的生活艺术他们一切仿效美国,像戴着胖宝宝面具的演员这就是如今处处流行的时尚乐观主义,每天都饰以灿烂的鲜花,到处张贴着新电影明星的巨幅照片和破纪录的数字。这种被吹得天花乱坠、过于无知的乐观主义这正是上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德国状况的写照。从 1924 年开始,德国的革命高潮、社会动乱、通货膨胀、经济危机都已过去,到 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新的经济危机开始之前, 德国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黄金时期。这时新实际主 义大为流行,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取代了表现主义,作品追 求客观性、真实性、文献性和纪实性;摒弃非理性的崇高幻想,摆脱激情和英雄主义的羁绊,致力于小人物的塑造。这种倾向一直持续到纳粹上台才告结束。当时,美国式的生 活方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德国人处处都在追随美 国时尚,学习美国的爵士乐、夜总会、综艺节目、好莱坞的 滑稽歌舞和时事讽刺剧、百老汇的音乐喜剧,形成了所谓的 美国风。然而,大众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人 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和便捷,另一方面它又成为纳粹的宣传工 具。随后的纳粹统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证实了黑塞预见的正确性。
即便在记述和描写园事劳动的《园圃时刻》中,作家也不忘抨击第三帝国的社会现状,讽刺和批判纳粹的狂妄野心:长者的智慧 和圣贤的文章今日已经不合时宜, 甚至 横遭某些人的嘲笑和践踏, 宛似这堆废弃之物,是对纳粹 禁书、焚书、毁灭人类进步文化的批判;然而那激情,那强烈的情欲仍需加以驯化, 以匡正他人,教化世界,用思想塑造历史, 可惜盖因当今世界已经如此沉沦, 精英们的欲求也和其他人的一样, 到头来都将导致流血、暴力和战争, 是对希特勒企图以纳粹思想征服世界的狂妄野心的讽刺与挞伐,并揭示了法西斯就是暴力和战争这一真理。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本书里的作品,是作家生活的见证。黑塞是一位自传性很强的作家,一生远离喧嚣的城市,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过着淳朴、淡泊的乡村生活。书中收录 的诗文,大多与他的家庭、住处和园圃有关,主题都是人与 自然、故乡和童年,对他居住过的地方和农园都有精彩的描 写。因此,本序对作家的几次婚姻、迁居和寓所也作了较为 详细的交代。黑塞的文章不是做出来的,他有农事和园 事的切身实践,书中文字是他真实生活的自然流露,融入了 作家的生活体验,因而真实可信,朴素可亲,没有一丝空泛 与浮华。
黑塞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身逢天下多事之秋,处于 动荡杀戮的乱世,遭遇两次世界大战,再加上疾病的痛苦、 人生的艰辛、贫困的煎熬、家庭的变故、精神的折磨他 绝望过,迷惘过,但是黑塞这位诗人、漂泊者、园农、斗士, 一次次走出痛苦,穿过迷惘,越过危机四伏的坎坷人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使自己屹立于 20 世纪世界文坛之上。




韩耀成

2019 年 1 月,北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