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9.7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93.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5.7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4.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102.4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5.4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編輯推薦: |
◆ 强调文章的考究和精彩,深入挖掘每一个主题的特色,并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文字的趣味性,收入的作品优中择优,品质至上。
◆ 奉行给读者带来细节、新意和趣味为原则,用精美的图文排编和优美的文字内容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
◆ 资深历史、军事作家宋毅主编;追求卓越至上,内容为王。
|
內容簡介: |
海洋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海洋霸权则是成为世界霸主的前提条件之一,历史上无数国家因为掌握制海权而兴盛,失去了制海权而衰落。本期的海洋帝国专题,用奥斯曼帝国与西方神圣联盟的《争霸地中海——1571年勒班陀大海战》还有葡萄牙帝国兴起的《第乌海战——海权时代的第一章》,为读者们揭开海洋帝国们兴起的奥秘!
在十字军三大骑士团中,条顿骑士团可以说是最为出名的一个。他们的白底黑十字的标志和打扮以今天的审美看用“炫酷”形容并不为过。《条顿骑士团的终结——格林瓦尔德会战》描述了公元1410年,由亚盖洛领导的波兰——立陶宛君合国与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统率的条顿骑士团在格林瓦尔德地区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骑士会战。此战最终宣告了条顿骑士团的衰亡。
公元1582年年初,甲斐武田氏几乎横跨了整个中部日本的巨大领国在霸王织田信长主导的围攻之下瞬间垮塌,关东大小诸侯在惊恐之余纷纷向织田通款投附,只要胜出同毛利的决战,信长的天下一统之梦即将成为现实,但他却横死于几个月之后的本能寺之变,统一事业的前景顿时成了未知数。成立未久的织田政权东部领国只如昙花一现般零落,成为空地的武田旧领成为了周边群雄虎视眈眈的肥肉,这貌似和历史主流无关痛痒的地方性战乱,竟又在冥冥之中埋下了终结战国乱世的伏笔.......逐鹿甲信,谁主沉浮?请观《天正壬午之乱——1582年武田领国争夺战》。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精彩的历史时段之一,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基业的开创者和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赵鞅,显然是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然而,若没有卫国戚地“铁之战”的胜利,赵鞅的人生便会止步在铁丘,他的身后则是赵氏家族灰飞烟灭的命运,至于再后来的战国七雄赵国也只能成为一个幻想。一个晋国的中军佐,为何会领兵与郑国大军大战于卫地?引发战役的导火索是什么?在这场战役的背后又藏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斗争内情呢?看完《铁之战——赵氏的绝地逆转》,所有的疑问均会得到答案。
|
關於作者: |
宋毅,上海作协会员,著名历史、军事作家,曾获《现代兵器》杂志2009年度优秀作者一等奖等荣誉。出版有《那时英雄:隋唐战史》、《壬辰1592:决战朝鲜》、《祖先的铁拳:历代御外战争史》等多部畅销历史、军事著作。一手打造出畅销历史军事MOOK《战争事典》系列。
|
目錄:
|
目录
争霸地中海——1571年勒班陀大海战 001
海洋帝国第一章—— 第乌海战 061
条顿骑士团的终结——格林瓦尔德会战 106
天正壬午之乱——1582武田领国争夺战 123
铁之战——赵氏的绝地逆转 172
|
內容試閱:
|
1571年勒班陀大海战
一、苏丹、教皇与皇帝
1566年9月7日,奥斯曼帝国最伟大的苏丹苏莱曼一世的璀璨人生画上了句号。经历了一周病痛折磨后,他在远征匈牙利的军队营帐中因痛风逝世,享年71岁。苏莱曼一世在位46年,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进入极盛时期。西方人敬畏地称他“大帝”(Magnificus),而其臣民则爱戴地称他“卡努尼”(Kanuni,即“立法者”)。无论文治还是武功,苏莱曼一世都堪称前无古人。他在位期间改革官僚机构,完善内政,制定法典,鼓励工商业,帝国人口从1200万猛增至2200万,成为整个地中海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他亲自率军出战的大规模战役就达13次,奥斯曼新军扩充至3万人规模,帝国一次投入远征的兵力,最多时可达30万。土耳其陆军驰骋在巴尔干、美索不达米亚、北非与小亚细亚,而帝国海军已然称霸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虽然在他晚年依稀有后宫干政及官僚腐败的迹象,他在立储的问题上也遭到后人诟病,但苏莱曼依旧留下了一份巨大、辉煌的遗产。
当苏莱曼大帝驾崩的这一“噩耗”传至西方,人们顿时感觉如释重负。教皇庇护五世(Pius V)被告知新苏丹更加温和而非如其前任那般穷兵黩武(仿佛战争的缘起完全是依赖个人意志一样)。不过这样的信息未必可靠,且史上已有先例:“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苏丹即位之初也被认为乳臭未干、难当大任,但他却一举攻下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开始了30年显赫的戎马生涯。当塞利姆二世1566年9月顺利即位后,欧洲人很快就会深切领悟到,对一名新的统治者而言,对外征服才是巩固政权的不二法门。
塞利姆是苏莱曼大帝八个儿子中唯一幸存的一个。经历了残酷的宫廷斗争,目睹了兄弟的惨死情状,加之父亲过于强势威严,塞利姆往往需借助酒色麻痹自己,并因此获得了“酒鬼”这一不雅的绰号。他其貌不扬,生性懒散,也不同于他父亲开始就和军队建立亲密情谊的策略,以至于土耳其新军私下将塞利姆称作“公牛”。西方使节发回国内的报告如此形容他:“此人天性残暴嗜杀,喜爱纵情声色犬马,尤其将饮酒视为人生最大乐趣。”但16世纪中叶的欧洲人已经意识到个人品质对一个大国的国策影响甚微。作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征战一直是苏丹的职责所在。它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世界地位的体现。精良的军帐战旗、华丽的宝剑盔甲都与《古兰经》的神圣篇章联系在一起,以强调苏丹的圣战者身份。唯有征服能让苏丹的地位合法化,它不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意志,而是帝国本身永不停歇的目标,并从伊斯兰教义中获取理论根源。奥斯曼的整个国家机器都建立在征战之上,即使偶尔遇到挫折(如1565年在马耳他,苏莱曼的军队被马耳他骑士团及西班牙海军击败,这是苏莱曼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败绩),也会被认为不过是疥疮之疾,很快便能得以克服。百年前便有塞尔维亚人指出:奥斯曼人的扩张有如海水一样,从不停歇,一浪盖过一浪。过去,苏丹往往亲临前线督战,但现在他可以坐镇后方,运筹帷幄,具体战事则交由前方的大将负责,当然远离前线也使得塞利姆苏丹的能力受到了一些质疑。威尼斯人这样评价他:此人自视甚高,以至于鄙视世上所有其他权贵,他自恃能往战场上投入几乎无限的兵力,因此刚愎自用,视忠言为忤逆。
很快,帝国内部对战争的渴望便显山露水了。塞利姆苏丹即位当天,遵循惯例从伊斯坦布尔埃尔迪内门凯旋入城,不料却遭遇新军士兵的暴乱。这些帝国精锐禁卫军聚集在皇宫门前,鼓噪着向新苏丹讨要见面礼。海军司令皮亚勒(Piyale)帕夏[帕夏,土耳其语(paa),是奥斯曼帝国行政系统里的高级官员称谓,通常是总督、将军及高官。
甚至被作乱的士兵击落坠马。情急之下,塞利姆不得不分发大量金币来安抚军队的情绪,事件方得以平息。不过这番教训对苏丹而言无疑是刻骨铭心的。土耳其的军队是一只骁勇的猛虎,但却需要主人驾驭有术,否则恐怕会反噬其身。没有战争,没有胜利,自然也没有战利品和新土地,势必无法让这支虎狼之师心满意足,而苏丹的统治恰恰建立在强大的力之上。塞利姆苏丹是奥斯曼土耳其开国以来,首位没有御驾亲征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君主,这标志着帝国历史上出现一个分水岭。但战争无论如何还是必须进行下去,地中海便是他心仪的战利品。
塞利姆的肱骨重臣是出生于波斯尼亚的大维齐苏库鲁帕夏(Sokollu Mehemet Pasha)。正是他隐藏了苏莱曼大帝的死讯直至塞利姆即位,并平定了伊斯坦布尔的新军暴动。苏库鲁身材削瘦高挑,生性有些难以捉摸,但极具天赋。据说他一方面对贿赂来者不拒,一方面却又对苏丹忠心耿耿(他一生侍奉过三任苏丹)。苏库鲁不只是一位卓越的管理者,也是出色的陆军将领与法官。他甚至对海战也颇有心得,在1565年被任命为大维齐之前,他曾于伟大的巴巴罗萨·海雷丁(Barbarossa Hayreddin)[巴巴罗萨·海雷丁(Barbarossa Hayreddin),1478-1546年,原名席兹尔·雷斯,与兄长鲁茨·雷斯同为北非著名海盗,兄长去世后被苏莱曼一世招安,成为帝国海军司令及阿尔及尔总督,他为帝国打造了一支精锐海军,多次击败基督教军队,令土耳其势力进入西地中海。
去世后接任帝国海军司令一职。苏莱曼大帝对苏库鲁显然是器重的,一项证据是他让后者成了自己的驸马。不过,虽然不乏海上经验,但刚刚经历马耳他的惨败,苏库鲁帕夏对称霸地中海依旧显得比较谨慎,他更愿意在陆地上发动攻势,比如征伐匈牙利。可是他身边不乏觊觎苏丹宠信的权术之士,这将迫使他常常做出违心之举。威尼斯人曾详细地评点过苏库鲁的长短:“他精明干练,擅长外交,苏丹将全部政务托付于他。但在此以外,苏库鲁对能否获得苏丹长久宠信并无把握,也就往往不敢直言进谏。假设主君命令他打造一支两千艘战舰的船队,虽然明知这超出了帝国的承受能力,大维齐恐怕也不敢提出异议。如此胆怯部分是由于苏丹的个性造成的,部分则源于那些嫉妒苏库鲁地位的弄臣。”苏库鲁政治生涯的首先目标是维持最高的权力地位,但他总不乏强力的竞争者,其中最大的危险来自帝师穆斯塔法帕夏以及皮亚勒帕夏。而这些宫廷斗争一直萦绕在深居简出的塞利姆二世周围。
虽然此时的欧洲群雄并起,但没有谁像教皇那样长期、强力地反对土耳其苏丹。罗马与伊斯坦布尔代表着两个世界。1565年11月9日,得知马耳他遭到围攻噩耗的教皇庇护四世猝然去世,主教团不得不紧急选举出继任者。1月8日,他们终于有了结果,庇护五世(Pius V,1504-1572年)顺利登基。庇护五世原名吉斯莱乌里(Michele Ghislieri),与出身豪门的庇护四世不同,他来自意大利米兰公国,家境贫寒,早年甚至当过羊倌。青年时代加入教会后,以其虔诚和实干而崭露头角,开始平步青云,不但进入教皇国信理部任职,更于1559年当选蒙多夫伊(Mondovi)大主教。他得以接任教皇看似出人意料,因为据说庇护四世有些嫉妒他的才能。吉斯莱乌里并非一位将自己埋于案牍公文的教皇。他即位时已年过花甲,须髯皆白,头部谢顶,但个性坚毅果敢,从不轻易妥协,并且洁身自好,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颇有些《旧约》中的先知遗风,而不像那些博基亚家族野心勃勃的教皇。他并不是个精明的政客,但宗教上极为虔诚,精力过人,几乎从不懈怠而去享乐。他甚至仅有两件粗羊毛衫,能够换洗便感到心满意足。庇护五世以在异教徒面前保卫天主教会为己任,最大的敌人便是新教徒与穆斯林,于是很自然地,对中世纪的十字军精神心有戚戚。也正是他果断地将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革出了教门。腓力二世的使节如此评价新任教皇:“他道德上白璧无瑕,宗教上无可挑剔,他正是眼下我们急需的教皇人选。”
令庇护五世魂牵梦绕的夙愿是重现十字军的威名。幸运的是,欧洲人刚从奥斯曼手里保住了马耳他。这场战役也令欧洲看清了土耳其帝国迫在眉睫的威胁,令他们倾向于联合对敌。不过,从匈牙利至西班牙海滨,基督徒仍然面临严重外患,只有精诚团结才有可能对抗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土耳其。庇护五世深谙这个道理,在发动、联合各天主教力量方面,他做得远比前任成功。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此项事业,期望建立起一个囊括天主教主要势力在内的“神圣联盟”。例如,他即位刚刚四天,便向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Felipe II,1527-159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国王和葡萄牙国王,腓力毕生极力打造一个庞大的天主教帝国,并积极参与宗教战争,同时开拓海外殖民地,他的执政时期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提供了一笔教皇资金,用于武装舰队,保护基督教徒的海岸。这只是第一步。整个1566年间,教皇的努力成效显著。
|
|